雍正王朝为什么太后不待见年妃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的皇后为什么不让年妃参加太后的丧仪?

网友提问:

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的皇后为什么不让年妃参加太后的丧仪?

优质回答:

《雍正王朝》中,年秋月是一个悲情女子。如果没有X,年秋月与邬思道或许就能双宿双栖。可惜命运没有给她机会,许多事情都身不由己,甚至在婆婆的丧礼上,都被雍正的皇后驱逐。

进了皇家门,并非皇家人

年秋月最初入雍王府,身份只是奴婢,基本没有话语权。在福晋眼里,对秋月的第一印象就是奴婢,这个印象标签一旦形成是很难改变的。这就好比,小时候以“外号”称呼发小,即使后来有各种头衔,但在发小心里,那个“外号”永远都会对号入座。

后来,胤禛表面上给秋月“抬旗”,其实是为了杜绝谋士与武将的勾结,强行棒打鸳鸯。

随着年羹尧职位的提升,胤禛为了拉拢他而娶了年秋月。可是哪又怎样呢?古今中外,豪门从来不是嫁进去了就能融进去,秋月也没有跨过那道坎。大婚当晚,秋月无奈的表情、无辜的眼泪就已经预示着她不会幸福。

更无情的是,胤禛这个“工作狂”,根本没有心思洞房。花好月圆夜,胤禛居然还在安排工作,写信给李卫,让其好好监视“大舅哥”,这也从侧面证明了胤禛没把秋月当自己人。

由此可以看出,在门第观念比较重的皇家婆婆眼里,秋月的地位只会更加卑微。

从始至终,胤禛家人不是把秋月当下人,就是当棋子,反正没人当她自家人。为了配合雍正剪除年羹尧的行动,对年秋月下手

在古代朝堂上,帝王为了拉拢某一家族会宠信出自那个家族的妃子,反之,则会冷落。战国时的秦国就将此招式发挥得淋漓尽致,比如秦王为了联楚抗齐,就会宠幸楚国妃子、重用楚国外戚,而对齐国人冷淡。

同理,雍正为了拉拢年羹尧,会对秋月好点,提升她在宫中的品级,反之,则会“卸甲、卸甲”。简单点说,雍正对年秋月的态度就是他与年羹尧君臣关系的“晴雨表”。

当时,年羹尧飞扬跋扈,早就引起百官与雍正的不满。雍正也开始着手清理年羹尧,已经剥夺了他的大将军职位。

《雍正王朝》中,雍正的皇后是一位“贤内助”,特别会配合自己的老公,比如,康熙年间争夺大将军职位时,他们夫唱妇随,把胤禵“忽悠”得团团转。

而在太后丧礼上,她同样充当这类角色,驱逐年秋月,是为雍正“解忧”,这也可以看作是对朝臣发出的“信号”:年秋月不受皇家欢迎,我们已经与年家划清界限,年羹尧的事没完,后面还有动作,各位臣工弹劾的力度还要加大。

秋月与太后的婆媳关系始终不太好

有一次,太后生病,后宫妃嫔前往探望。太后看到秋月就来气,立刻将她撵出去。以秋月的性格,肯定不会对太后不孝顺,为何太后如此讨厌她?

因为太后有两个儿子,一个是雍正,另一个是胤禵。胤禵是太后亲自抚养长大,又是小儿子,所其太后特别疼胤禵。

西北战事吃紧的时候,太后心中的大将军人选是胤禵。但雍正却不信任这个弟弟,明升暗降让其坐“冷板凳”,把大将军的职位给了年羹尧。

这下太后就不舒服了,而胤禵还时不时跑来火上浇油。太后心里会怎么想?她肯定会觉得是年羹尧抢了胤禵的大将军职位,所以对年羹尧心怀不满,而这种不满会牵连到她与秋月的“婆媳关系”。

后来,年羹尧不争气,让雍正进退两难。太后的两个儿子都被年羹尧得罪了,这就更让太后讨厌秋月了。

既然太后在生前都排斥秋月,死后肯定也不愿意看到她。雍正的皇后既懂事又孝顺,肯定会与婆婆站在一条线上,驱逐秋月是继续执行太后的意志。

其他网友回答

雍正的皇后乌拉那拉氏不让年妃参加太后的葬礼,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太后临终前的那句“我不想见年家的人”。

去世前太后乌雅氏,对于雍正和年羹尧,可谓是充满的怨恨之情,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十四阿哥胤禵的关系。

《雍正王朝》剧情中尽管没有特别交代,但是从乌雅氏对待雍正和十四阿哥的态度上,明显可以感觉到乌雅氏更疼爱胤禵,这个自己的小儿子,这也是因为胤禵是乌雅氏自己亲手带大的,而雍正则是从小寄养在孝懿仁皇后佟佳氏那里,他们母子之间的感情必然是比不上乌雅氏与胤禵之间的感情。

也正是因为如此,乌雅氏打心里是希望十四阿哥胤禵能够继承皇位,而雍正去全力辅佐自己的弟弟。于是乎,在自己的寿诞的时候,当听到雍正要举荐胤禵出任大将军王的时候,乌雅氏是非常的高兴,不仅仅是因为他看到了兄弟的齐心,更重要的是,当上的大将军王就以为离皇位更近了一步。毕竟当时连八爷党的各位皇子都这么看,更不要说这个久居深宫的小老太太了。

然而最终的结果是雍正登上了皇位,乌雅氏心中必然是感到了非常的失望,甚至感到的是雍正的欺骗,也是对于雍正,对于年羹尧是充满了极度的怨恨。

一来,雍正假意推举胤禵出任大将军王,让胤禵远离京城不说,更是与他做了交换,将年羹尧放在了陕甘总督的位置上,而正是年羹尧在雍正登基之后,成为了胤禵的掣肘和牵制,被迫交出兵权,屈服于雍正。

二来,即便是胤禵没有坐上皇位,终归是自己的儿子当上了皇帝,但是作为母亲希望看到的是自己儿子能够出人头地,然而青海发生叛乱,雍正放着自己的弟弟胤禵不用,非要用年羹尧。在她看来,都是年羹尧抢了自己儿子的差事,让自己的儿子的才能不能施展,受到了压制,因而对于年羹尧的恨,对于雍正的恨也就更深了一层。

三来,就是乌雅氏从胤禵口中得知了年羹尧的斑斑劣迹,什么目无君主,什么奢靡X,什么结党营私,掏空了整个国家的国库,成为了朝廷上下口中的祸害,于公于私也对年羹尧更加的嫉恨,与此同时,对于造成这一切局面的雍正皇帝,乌雅氏也必然有着说不尽的愤怒。

于是,心中的愤恨不断积累,在加上两个儿子之间关系又是极度紧张,宛如仇人一般,最终乌雅氏的生命也伴随着雍正和胤禵兄弟二人的争吵,走到了尽头。临终前,乌雅氏没有办法将自己的怒火发泄给雍正,于是只能将所有的怨恨发泄在年妃以及整个年家身上,于是就有了那句“不想见年家的人”。

皇后乌拉那拉氏,将年妃请出了太后的灵堂,也是为了避免不必要的尴尬,更多的也是其贤德的体现。

年妃作为乌雅氏的儿媳,雍正的妃子,在太后的灵前尽孝是理所当然的事情,但是乌雅氏在临终前既已留下了这样的话,年妃再次出现在灵堂之上,无疑是给雍正除了一个难题。

如果雍正不将年妃请出去,那么就是违背了太后临终前的“意愿”,背上了不孝的骂名,特别是十四阿哥胤禵也在灵堂之上,也等着看雍正的笑话。但是如果将年妃请了出去,不仅将极大的折损雍正的威严与声望,更是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自己对于年羹尧以及整个年家的态度,这样会引发朝中新一轮的动荡,此时的雍正也还没有想好要如何处置年羹尧,更不想看到这样的局面发生。

于是,就在雍正两面犯难的时候,皇后乌拉那拉氏站了出来,替雍正唱了这个“黑脸”。

作为后宫之主,皇后将此时已经是皇贵妃的年氏请出,身份、地位上都说得过去,毕竟其他人还真没有这个权力。与此同时,皇后的行为更多的出于家事,而不是国事,也就不会让雍正遭受非议。

由此可见,这个时候皇后的处理恰到了好处,帮助了雍正,也避免了尴尬。而纵观整部《雍正王朝》,皇后乌拉那拉氏绝对是剧中女人中的“戏精”,特别是筹备贺礼的那一段,她与雍正一唱一和,把胤禵忽悠在其中,为之后雍正的计划实施做好了铺垫,而这也足可见乌拉那拉氏的贤德与能力。

其他网友回答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这不是历史,电视剧而已。这不是历史,电视剧而已。这不是历史,电视剧而已。

《雍正王朝》是难得的一部好剧。除了把四爷表现得过于大公,大事件上当做历史初级读物还是可以的。

里面的男演员,八爷、十爷、十三爷、十四爷、乌先生,尤其是演康熙帝的焦晃和雍正的唐国强,都是教科书级的出演。这是一部讲述男人间权利斗争的大戏,女子在其中只是“万绿从中一点红”,点缀的,但也推动剧情。作者给每个男主配了一个红颜知己:十三爷的阿兰,十四爷的乔引娣,康熙的乌雅氏,雍正的年秋月。。。

年秋月,四爷府中的包衣,年羹尧的妹妹。最初负责照顾乌先生,并产生了感情。但因为四爷要重用年羹尧,年秋月就成了四爷的侧福晋,进而成为年妃。她也从一个连主子都敢顶撞的小丫头,成了小心谨慎、受气包一样的妃子。

太后过世,后妃都去守丧。到年妃行礼的时候,皇后站出来把她撵了出去。并不是皇后有意为难她,而是太后到死都不待见她!她可怜兮兮求助地望向皇帝,她是完全无辜的。皇帝如同大多数的儿子,选择无条件地站在母亲一方。这成了压倒年秋月的最后一根稻草,她倒下了。

太后为何如此厌恶年妃?还得从她哥哥年羹尧说起:

德妃的两个儿子——胤禛和胤禵,只能用出色形容,一个做了皇帝,一个是康熙朝统兵的大将军王。但偏偏这一母所出的兄弟俩却圈不到一个笼子里。为了皇位斗得跟乌鸡眼似的,一见面就掐。

作为母亲当然希望兄弟和睦。可偏偏她的两个儿子就是不和,更麻烦的是君臣名位已定。

乌雅氏是偏爱心疼小儿子的。总希望雍正可以重新启用他。可雍正不仅不能启用他,还要处处防着他。怎么可能再让他回青海带兵?!

胤禵,最初站队八爷党,后来为自己谋划。在康熙晚年,青海出现叛乱,因为九子夺嫡的复杂局面,大家都盘算着谁能出任这个带兵的大将军王就是康熙帝心中属意的皇储。十四爷更是坚信。

但康熙帝突然驾崩,他从战地赶回来的时候,黄瓜菜都凉了!大位已经属于了他四哥雍正帝了。他各种的不甘心,但已经于事无补,只能任性使气,包括去母亲那里打小报告。

母亲当然疼爱小儿子,希望他再有机会大展宏图,也一有机会就找大儿子说。但她的俩儿子已经水火不容。她越这样,大儿子越反感。一句:X的规矩,后宫不得干政。让乌雅氏这个太后也是无话可说。

她觉得是年羹尧抢了她二儿子大将军的位置。再加上年羹尧的种种劣行不断地传到太后的耳朵里,太后这个气啊!她拿她的皇帝儿子没办法,拿在外带兵打战的年羹尧没办法;为自己小儿子再无出头之日觉得委屈与着急,气大儿子重用外人而不用兄弟,也顺带着替大儿子在重用年羹尧时候的各种忍气吞声着急。。。

管不了大儿子,管不了二儿子,太后的怨气如何发泄,就拿X出气了。她觉得她俩儿子的失和,尤其是小儿子的再不能一展才华,都是年家人造成的!对于年羹尧的厌恶到无以复加。年家人的代表就是这个在宫里的年妃!

一个麻利的姑娘,被岁月熬成了受气的小媳妇。

其他网友回答

向敬之

雍正元年五月二十三日,仁寿皇太后在永和宫病逝。

《雍正王朝》以皇后不让年妃参加太后丧仪之事,史料未载,留下猜疑:太后喜欢幼子允禵,结果年妃之兄年羹尧替代了允禵的抚远大将军职位,成为了雍正X允禵的帮凶。

其实,年妃未参加太后丧仪,是编剧结合史料的想象。

仁寿皇太后去世的十三日前,年贵妃(元年二月册封)诞下一子,即福沛,当日夭折。太后驾崩,年妃理应戴孝,但在坐月子、又处于丧子之痛中,可能被雍正特别照顾,不参与哭丧。

从年妃产子旋殇的事情来看,她应该是在上年十一月康熙驾崩时,长时间磕头致哀行礼,导致胎儿受了严重影响,或胎死腹中,或者新生即死,严重损坏了身体。故而,她在生产之后,不免重病在床。

此时,年羹尧虽然奉旨主持西北军务,在调遣军兵、动用粮饷上,节制边务办饷大臣及川陕、云南督抚提镇,成为了雍正在西北的军事X人。但,此时的年羹尧并不骄纵,在为满洲皇家卖力。更重要的是,允禵的抚远大将军印,不在年羹尧手中,而在继任抚远大将军延信手中。

年羹尧是雍正的心腹重臣不假,同时也曾是康熙的重臣。他的妹妹年氏成为雍正侧妃,是康熙的指婚。仁寿皇太后还不至于昏聩得因雍正闲置幼子,而遗恨年家兄妹。

其他网友回答

其实雍正的皇后存在感是相当低的,相对来说,雍正的X德妃才是镜头比较多的一位。在德妃临终前,指着年妃,让她出去,并且声称:

我不想见到年家的人。

这是什么话呢?难道年家的人得罪了德妃吗?自然是这样。年妃的哥哥,是著名的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堂堂的大将军,为啥要得罪已经成为太后的德妃呢?这件事要从康熙还活着的时候说起。

一、德妃偏爱自己的小儿子十四阿哥胤禵。

德妃是康熙著名的四妃之一,长得好看自不必说,德妃还有一个出色的表现,那就是身体好,能生孩子。她的孩子成活率冠绝后宫。

因此德妃的身份也不断得到提升,她生的孩子里面,有两个阿哥,分别是四阿哥胤禛,和十四阿哥胤禵。

这两个孩子情况就完全不同了,德妃在生四阿哥胤禛时,地位实在是太低,所以不配亲自抚养胤禛,因此胤禛自幼是在佟佳氏皇后身边长大的。

等到德妃生下十四阿哥胤禵以后,情况就不一样了。因为地位得到了提升,而且德妃本人也有抚养儿子的强烈愿望。所以康熙默许了德妃抚养十四阿哥的权利。

这么一来,这两个儿子,在德妃心目中的地位,也就完全不一样了。虽说都是亲生的,但是从小抚养长大的十四阿哥胤禵,自然更加得到德妃的宠爱。

因此在九龙夺嫡的时候,德妃表面上是两不相帮,实际上却在暗中给自己抚养长大的儿子胤禵加油打气,你说气人不?

父母的偏心,往往就会造成孩子们的逆反心理。因此德妃的这种态度,使得四阿哥胤禛,天生就有些反感自己的母亲。

二、大将军王的人选,成为了矛盾的焦点。

康熙年纪大了以后,西北发生了叛乱。这件事可大可小,因此康熙必须要从皇子当中,选择一位出面代替自己西征。

这件事表面上看起来就是选一位将军,实际上给人的感觉,则是康熙在选择继承人。为啥这么说呢?因为当时康熙岁数不小了,而且大将军王手握十万大军,这完全可以成为掣肘皇权的重要力量。

因此几个想要夺嫡的儿子,各种开始操作,都打算去竞选一下这个大将军王的职位。这就好比是X开奖一样,每个手持X的人,都想提前知道结果。

在这件事上,四阿哥胤禛,出人意料地表示,自己要支持十四阿哥胤禵做大将军王。表面上的理由有二:

第一,就是为国举贤不避亲,十四阿哥胤禵有领兵打仗的能力。

第二,十四阿哥胤禵,毕竟是自己的亲弟弟。

这可把德妃高兴坏了,她表面上说,看到兄弟俩这么和睦,她心里十分高兴。实际上,她是在为自己抚养的小儿子胤禵感到高兴罢了,因为在她看来也是一样,谁成为了大将军王,谁就是未来的一国之君。

那么胤禛脑子有问题吗?为啥要给自己的竞争对手投票呢?其实背地里还有两个很重要的原因:

第一,财政大权掌握在八爷党手里,除了八爷党成员,谁去了都是兵败的结果。

第二,举荐年羹尧为陕甘总督,既提拔了亲信,又能利用陕甘总督的职权,遏制胤禵的大军。毕竟往西北运粮,全都要靠陕甘总督调度。

因此四阿哥胤禛,不仅摆了十四阿哥胤禵一道,而且也让自己的老娘空欢喜一场。谁心里还没有点小九九啊?

三、抚远大将军的人选,成为了德妃讨厌年妃的原因。

康熙去世的时候,十四阿哥胤禵依旧还在西北领兵打仗。而四阿哥胤禛,却已经匆忙登上了皇位,也就是雍正皇帝。

这个时候,雍正做了一件事让十四阿哥和德妃都很不高兴。他一方面急召胤禵赶回来奔丧,另一方面命人在路上将胤禵和他的家眷的所有行李都搜查了一遍。

本来很正常的事情,出现这么一个插曲,使得德妃和胤禵不得不同时认为,雍正登基是有猫腻的!他们甚至认为,康熙其实传位的是十四阿哥胤禵,而不是四阿哥胤禛。

有了这个想法以后,那日子肯定是过不好的了。因为你想要夺权也夺不了,不想夺权又整天感到懊恼。

因此在西北再次发生叛乱的时候,十四阿哥胤禵,其实又在联合德妃一起暗箱操作,打算索要抚远大将军的职位。

如果让胤禵得到了这个职位,这次他可就不会傻不愣登地交出兵权了,他甚至会借助手里的兵马,将雍正X。

试想一下,当时的德妃也极力支持自己的儿子胤禵这么干,你说雍正能不寒心吗?因此雍正选择了年羹尧作为抚远大将军的人选。

这件事可把德妃给气坏了,由于不敢直接对雍正发火,所以在病重以后,德妃直言不想见到年家的人。实际上不是讨厌年妃,而是讨厌雍正而已。

年妃成为了整件事的牺牲品,自己还浑然不知。她甚至已经和年羹尧一刀两断,却依旧要受到自己哥哥的牵连,所以她才会在后来郁郁而终。

总结:德妃的偏心,造成了年妃的悲剧。

所以说,这么一来我们就能理解,在《雍正王朝》里,德妃为啥不想见年家的人,也能理解为啥雍正的皇后,让年妃不要参加德妃的葬礼。

实际上这一切的源头,都来自于德妃对俩儿子的不同态度。但凡她的心态稍微放正一些,也不会出现厚此薄彼的情况。

不管怎么说,雍正也是自己亲生的儿子,怎能为了小儿子,不顾大儿子的生死呢?她生年妃的气,直接原因就是年羹尧抢了抚远大将军的职位。

岂不知,如果抚远大将军的职位,落在了胤禵手里,又有多少生灵涂炭的局面出现呢?大儿子雍正是否有生命危险呢?这些德妃似乎都不愿意考虑,她只想着自己的小儿子。

参考资料:《清史稿》、《雍正王朝》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在《雍正王朝》中雍正的皇后为什么不让年妃参加太后的丧仪.jpg” />

与雍正王朝为什么太后不待见年妃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