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怎样的心态和境界?
优质回答: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相信自己的理想和抱负终有一日定会实现,这是对于生活的乐观与自信,是我们现今生活中最为需要的态度。
我们的生活就是在航行,现实就像身处海平面一样,四面皆海,不知方向在何方,故而我们会迷茫;
找到目标、摆脱迷茫的我们,现实就像眼前的海洋,漫无边际,永远不知终点在何方;
努力过程中,现实又像海上的波涛巨浪,冲着我们盘旋后退,不断的努力,换来的是无尽的等待,这是对心中热情的冲刷,冲刷着那希望的火焰光芒渐失;
不知那希望的火焰能否闪亮至终点,这便十分需要那乐观自信的态度。面对那无尽的努力,无尽的等待,似乎真想大声呐喊,希望有人可以回应,但声音就像石沉大海,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必须给自己希望,坚信最终一切都会到来,以让那火焰可以延续,指引我们走向终点。
其他网友回答
诗句出自唐代李白的《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诗的开头,主要写朋友出于对李白的深厚友情,设下盛宴为之饯行。李白喜欢饮酒,如在平日,面对美酒佳肴和朋友的一片盛情,李白一定会“一饮三百杯”的。这次呢?李白端起酒杯,却又停 了下来;拿起筷子,又把筷子撂下了;他X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此时,李白的内心是苦闷和抑郁的。
李白是一个有远大政治理想的人,他受诏入京、得到了接近皇帝的机会;可惜,小人作梗,却没有得到皇帝的重用,这次X以“赐金还山”而告结束,他不是贪图财富的人,回想被变相撵出长安的际遇,李白用冰塞黄河、雪拥太行来比喻,表达了自己沮丧、失望的心情;可李白并不甘心,他并非懦弱的人;从“拔剑四顾”这个勇敢的行为上来看,他不甘这次X的失败,也不愿意继续消沉下去,而是要有所作为,继续追求自己的政治理想。
作为诗人的李白,心境是开阔的,茫然之中,“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他忽然想到了两位曾经仁途失意,最后大有作为的人物:一位是姜子牙,耄耋之年了,在磻溪钓鱼,得遇贤君周文X大展宏图;一位是伊尹,这位X在受商汤聘任前,曾梦见自己乘舟围绕日月而行走;这两位有真才实学的历史名人的生活经历给诗人李白增加了信心,带来了希望。
但思绪回到现实,作者又发出了“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质问,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曲折、坎坷;尽管无法解决如何走路,向哪里走的矛盾,但是豪迈、倔强而又自信的李白,并没有在离筵上表现自己的慌乱与气馁。在他发自内心的、积极改良社会的、致君尧舜上的强烈致仕愿望的激荡下,向终于再次摆脱了歧路彷徨的痛苦与无助;他仰天长啸,唱出了穿云裂石的强音:“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他坚信尽管前路障碍重重、荆棘密布、步履维艰,但自己终会像南朝宋时的宗悫所说的那样,挂上云帆,乘长风破万里浪,横渡沧海,到达自己政治理想的彼岸。
此诗通过跌宕起伏的感情变化,既表明了残酷、污浊的政治现实对自己的宏大理想抱负的阻挠,又反映了由于现实黑暗而引起的内心的愤郁和不平;更重要的是,诗人有青松般的傲岸气质,他毫不保留地在诗中表现了自己的倔强和自信,也向朋友展示了:自己对理想的的追求依然执着,依靠自己强大的精神力量是能从苦闷中挣脱出来的!
此诗重点在于抒发了失意状态的李白怀才不遇的愤懑,表达了自己对人生前途充满希望和乐观上进的人生观。
其他网友回答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这是唐代著名诗人李白《行路难》其一中尾句。
此句表达了诗人怎样心态与境界?断章取义单从字面解釋有些片面。
透析句子在全诗中前后关联,了解作者生平、作此诗时处境或历史背景,才能真实、全面体现作者心态、意境。
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李白奉诏入京,担任翰林供奉,却没得到玄宗重用。天宝三年,被同僚排挤出京城。出京时,好友设宴为他饯行,作此诗。全如下:
金樽清(另作美)酒斗十千,o
玉盘珍羞值万钱。
停杯投箸不能食,
拔劍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
将登太行雪满山(另作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另作坐)溪上,
忽复乘舟梦日边。
行路难,行路难,
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
前四句写酒席情景。“金樽美酒……玉盘珍馐”,形容菜很好,包括器皿很名贵,“停杯投箸……”,助酒兴劍也舞的好,看的吃饭、喝酒都忘了。可惜,就是心情有些失落。
五六句写时运不济。想渡黄河,水结冰了,行不了船;过太行,满山大雪(若解雪暗天:暴雪都地天一色)。寓意进朝廷为官,真是太难,简直无路可走。
闲来……忽复……句。没事时溪边垂钓,睡着做梦,似乎回到帝王身边。
行路难……今安在?人生的路艰难啊,朝廷尽是些拉帮结派的,也不知该如何站队。
最后两句,就是题主要求解答的了。
写到此,不由使我想起曾以李白诗拼凑出来句子,这或也是李白穷一生精力所追求理想与抱负佐证:
欲上青天揽明月,挂云帆直济沧海,
俱怀逸兴壮思飞,破长风行舟日边。
李白一生虽豪放不羁,赊酒如命,尽管几次进出朝廷,但却从来不失抱负天下、怜悯苍生,期望成就一番大事业,拯救天下黎民情怀。
《行路难》最后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大致意思或就是如此:
一、直解
人生旅途顺风顺水、时运好转那一天终究会到来,到时候,一定借助于朝廷力量,辅佐着天子,惠及天下苍生。
二、意译
(现虽被朝廷冷落)。总有一天,会好运连连。人生旅途贵人,一定会出现。我的才能一定被发现并用上。到时一定能够进入朝廷,受到天子青睐,可以成为天子左膀或右臂。在朝廷,完全可以利用位高权重优势,充分发挥自己才能,与天子更好恩泽天下、安抚黎民。
其他网友回答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出自李白的《行路难》,是人在低谷的时候,勉励自己或别人,现在要坚定信念,卧薪尝胆,积蓄力量,等到时机成熟的时候,再扬帆启航,逆流而上,达到人生目标。
要想“长风破浪会有时”,必须要韬光养晦,积蓄力量。”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
奋斗是青春最美的底色,理想在奋斗中绽放,要想“直挂云帆济沧海”,必须要X自己的青春年华和准确的时机,等到“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心有余而力不足。
年轻人要咬准目标,奋力拼搏,“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不战则已,战则必胜,一战功成万骨枯。
我经常用飞鱼和蜗牛比人生的两个境界,飞鱼与蜗牛在大自然面前算不得强者,一个是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干,一个是用脆弱的身躯顶起厚重的家,生活本没有太多的甜言蜜语,从早晨起来,每个人都要迎着太阳??坚定向前。
其他网友回答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这句诗出自于唐代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行路难》,全诗表达了作者李白在经过仕途不顺后,选择以乐观的心态直面苦难,体现诗人的豪迈气概,而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一反前文的潦倒忧愁,突然振奋的心情,引得古今多少人称赞他孤傲与豪气。
《行路难》的创作背景
开元十三年,25岁的李白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离开四川,X各地,他怀有“安社稷”“济苍生”的仕途理想,却又有视功名如粪土,隐逸求仙的梦想,所以他不愿参加科举考试,而是想通过志同道合之人的欣赏,然后再引荐给朝廷,直接取得不错的仕途权位。李白这一等,就等了17年。
天宝元年,42岁的李白得到了唐玄宗的妹妹玉真公主的引荐,让他去长安做官,唐玄宗初识李白,便记住了李白的才华,被史书记载称李白当时表现十分优异,让他置于金銮殿、出入翰林院,问他国家方针政策,李白都”潜草诏诰,人无知者“,大意是无论什么问题,都难不倒李白。从此以后,李白出入宫殿,玄宗“降撵步迎”,更是“以七宝床赐食于前, 亲手调羹”,足以见得唐玄宗对李白的喜爱。
唐玄宗虽然喜爱李白,但是却没有给他高官俸禄,而是让他供奉翰林院,职位是草拟文书,陪伴唐玄宗,没有实际的政治权力,而只是一名文学侍从,这无疑让李白孤傲的自尊心受到打击。后来,由于李白在宫中桀骜不驯、放浪形骸,便受到翰林学士张坦的诽谤,谗言李白的各种不洁行为,便受到玄宗的冷遇,朝臣的不忿,两年后,被“赐金放还”,变相的被撵出了长安。
此时的李白,更加的彷徨无助,忧愤难耐,壮志难酬之意涌上心口,在朋友为自己践行的路上,满怀愤慨的写下这首《行路难》,来表达仕途的曲折、心情的苦闷、却又满怀理想的信心。
《行路难》全诗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纵观整首诗,李白喝酒的场所极其富贵,喝酒的动作却极其悲痛,喝酒时的意象让人回味,喝酒后的感叹让人印象深刻,重复的“行路难、行路难”反复咏沓,直击人心,猛地感受到作者李白心中的苦闷、愁苦,惆怅未来道路该何去何从,眨眼间下一句就抒发自己“不破楼兰终不还”,“直挂云帆济沧海”的自信与决然。诗中,作者丰富多变的情绪,让人可悲可喜,有愁又乐,真是一场情绪的洗礼,更是一场对人生命运的思考。
那么尾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在整首诗中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态和境界呢?
一、表达作者“济苍生”“安社稷”的人生理想
李白从小精诗书、懂剑术,怀着济世X的理想,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所以在他的诗歌中,常用大鹏展翅、天马行空的雄壮来表达自己的理想,也以姜子牙、鲁仲连等古代英雄为榜样,来抒发自己的追求境界,数十年来,他渴望的是能够被人赏识到自己的理想,而不是通过科举考试的规则化去束缚自己的理想。
所以他漫游世间多年,看尽人生百态、社会现状,直到玉真公主赏识他,把他引荐给唐玄宗,他的内心该是多么骄傲,以至于玄宗问他什么,他都对答如流,可结果只是做一个文书,而非心中向往的“卿相”,面对现实与理想的差距,李白安心做了两年,饮酒消愁是他自小的本性,作诗抒情是他生活的习惯,却被想到被人陷害,逐出京城。
临行前,朋友请客吃饭,面对这“金”、“玉”为器的美味佳肴,李白却只能用“停”、“投”、“拔”、“顾”四个动作,去应付这践行礼,吃着美味,味同嚼蜡,反而徒增无尽的惆怅与苦闷,对未来的道路无所是从,只是想到了吕尚在九十岁得遇文王,伊尹受到商汤任用,他们都才华横溢,终得重用,才会发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呼声,像是在对自己呐喊,将来肯定也会再次受到重用,贡献朝廷,贡献百姓,这是他的人生理想。
二、表达作者渴望“功成身退”的人生归宿
李白自小接受儒家、道家的思想洗礼,他“十岁观百家,十五游神仙、观奇书,二十游天下”,甚至在20岁时,与一个隐士东岩子共同在青山城隐居数年,他一方面渴求功名,一方面也渴望隐逸,二者折其中,便有了“功成身退”的念头,他在《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中所说:
“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
大意是,希望自己能够发挥才能智慧,帮助君王政通人和,事成之后,自己也有了荣誉,便可以学习陶渊明等人,漂浮江湖之中,观世间万景。也在《留别王司马嵩》中写道”愿佐一明主,功成还旧林“,在《侠客行》中写道“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等诗句表明自己的心志。更有学者袁行霈先生在《中国文学史》中评价李白的理想是:
建立盖世功业之后功成身退,归隐江湖”
《行路难》中,李白并不喜欢这“金樽清酒、玉盘珍馐”,他看到这些美食,都无法下咽,而是想着自己的理想落空时的“拔剑四顾心茫然”,此刻的他再也不会处在君王身边,而是远远地离开长安,在他实现理想的面前,是冰川冻着的黄河,是遍地雪花的太行山,他忽然觉得,实现理想怎么就这么困难?我不要这高官俸禄,我只是想为百姓做事,等到年纪大了,就隐退江湖,无奈却处处碰壁,入仕的道路真是难啊!
当李白在感叹“行路难”时,却写出“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佳句,可以见得44岁的李白,依然怀有再度出山,为国为民的理想抱负,他觉得自己正值壮年,理应为国贡献,做一番贡献之后,再选择隐居深山,方是最佳的人生归宿。
彰显作者倔强、乐观、自信的豪迈气概
开元年间以来,唐朝的权势便被把持在奸相李林甫等人手中,李白一生不慕X,更不会投靠X,与奸佞之人同流合污,所以对于那些馋惑君主人,他大胆谏言“戏万乘若僚友,视俦列如草芥”,无计可施时,只能纵酒狂歌,桀骜不驯。于是,诽谤、冷遇、驱逐等灾难接踵而至。面对政治的X,他在《赠蔡山人》中写道“我本不弃世,世人自弃我”表达对X小人的愤怒,在《古风》中指责唐玄宗“珠玉买歌笑,糟糠养贤才”,面对小人的陷害,君主的冷落,李白却发出“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呐喊,来证明自己在面对灾难时,依然乐观自信的气概。
《行路难》中,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便一扫前几句对仕途迷茫、心情郁闷的惆怅,借以对未来的期许,来表达自己“雄心日千里”的壮志。既充分显示了作者对黑暗政治的不满,又表达了自己在昏暗世俗中,保持清高、自信、桀骜的品格,乐观之意,溢余诗中。
李白作为我国浪漫主义诗人的代表,他有着对上层X的蔑视,怀着傲骨嶙峋的品格,他不屈人,不屈己,而是屈于理想,屈于百姓,屈于X。李白有着飘逸奔放的诗歌特点,汲取了特色的民间语言,恰到好处地阐释了自己豪迈不羁的性格,杜甫曾在《春日忆李白》中赞扬他:
白诗无敌,飘然思不X。《春日忆李白》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寄李十二白二十韵》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 自称臣是酒中仙。《饮中八仙歌》
还有诗人辛弃疾、苏轼、韩愈等人都对李白的诗歌给予高度的评价,足以见得,李白诗歌中彰显的豪迈气概,征服了多少文人骚客。
结语
李白满怀“穷着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人生理想,他向往被人赏识,被人举荐,以便更好的施展自己的理想抱负,却没想到在入仕之后,看到政治社会里的满目疮痍,更是有奸佞之人让自己的理想支离破碎,但是李白从未屈服,他始终是世人中的昂昂之鹤,不磷不缁,才作出《行路难》表达自己的苦闷,而在发泄心中的愤恨之后,依然选择乐观的心态,在在人生的岔路口上,扬帆远航,乘风破浪,走上人生的理想道路,实现最终的精神X,充分表达了诗歌豪迈不羁的性格,傲视X的品质。
作者:蔡小记
参考文献: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纲·魏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文学》
袁茹《最完美的人生理想模式:功成身退—— — 李白“长风破浪会有时, 直挂云帆济沧海”新解》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表达了怎样的心态和境界?.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