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城镇化率是越高越好、越快越好吗?会不会隐藏着巨大风险?
优质回答:
城镇化率是指一个地区城镇常住人口占该地区常住总人口的比例,包括设区市的城市人口、镇区及镇X所在地村委会(居委会)的人口、通过道路建筑物与镇区连接的村委会的人口。
根据相关信息了解到,城镇化率=城镇人口/总人口(均按常住人口计算,不是户籍人口)。从公式可以看出,城镇化率不是以户口性质计算,而是以常住人口计算的。在2016年,我国城镇常住人口7亿9298万人,城镇化率为57.35%。
这个数字看着还是不错的,但和发达国家的相比,还是差了很多的。因此有人认为城镇化率越高越好,增长的速度也是这样,毕竟这个数据是一个重要的衡量指标。或许这样说,你们是非常的不理解。
那可以这样认为,就是之前分散居住的居民被集中到一起来了,X进行了统一的规划与建设,并且是配备了很多的基础设施,如公园、医院、图书馆等这些。让我们确确实实的感受到自己的生活非常不错。
不过仅有这些也是不够的,除了需要配套的基础设施以外,还需要经济的支撑。也就是我们说的财政收入。没有这个支撑的话,那城镇化率就真的只是一个数字了。目前很多的城镇都有着这样的一种情况。
本身是没有什么支柱产业的,却是在大量的建设与开发。这个当然不能说建设与开发不好,但是建设的太快是非常不健康的,或者说是会有着巨大的隐患。很多的年轻人为什么跑去外面打工。
一个原因就是老家的经济情况不好,在外面肯定是要比在家里挣的多。另外一个是各项的基础设施与大城市不能相提并论,也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而且我们也是明显的感觉到县城或者城镇没有多少常住人口。
在过年的时候才会觉得人多一点的,这样的情况用空城形容有点过了,可确实是这么一个情况的。因此对于这个城镇化率还是慢点吧,升的太快了确实不是什么好的事情,持续均衡的发展才是我们所希望的。
其他网友回答
城镇化率显然需要合适的速度。
城镇化率最大的考量因素有两个。一个是城镇化过程中,农村劳动力如何转化为城镇劳动力,他们的X如何进行?他们的后代的教育问题以及与家庭在城镇落户相关的城镇配套措施。另一个是,农村劳动力人口流出后,农业将如何变迁,农村土地如何流转?资本下乡、企业下乡、农业科技化、农业城市化目前是一个趋势。这一点拜当下科技的快速进步所赐,现在已经不是大问题。
相对而言,第一个人口转换问题,是个艰巨的任务。时值中国城镇化进入中后期的今天,速度不宜太快,转换X现的问题需要同步、认真地解决,但也会有一个恰当的速率,不会太慢。
其他网友回答
城镇化率是城镇居民占总人口的比重,这个数字并不是越高越好,当然城镇化也就不是越快越好。非正常的速度推进城镇化是肯定会出问题的。
随着现代经济X的发展健全,社会分工的加深,各行各业的协调推进就显得尤为重要。三大产的发展齐步推进才能让经济发展更健康高效。如果在某一阶段城镇化率过高,那就意味着二、三产业在这段时间的发展抛开了第一产业,发展比例失调。农村从事农业生产人口太少会导致农业领域的进步速度明显落后于其他产业,轻则导致农产品对外依存度太高,国民基本生存需要系于他国;重则导致产业后继无人,生产规模大幅下降,失去自身造血能力,最终逐渐消亡。
城镇化的推进是需要社会供给服务水平的同步提高的。如果城镇化的速度超过了社会能承受的极限,那么大量的入城人口失去相应的物质和服务支撑,会造成恶性竞争,甚至导致经济倒退。试想一下十几个人竞争一个普通的工人岗位,或者服务人员岗位,而这些人都承担着养家糊口的重任,势必会拉低劳动力价格,然而就算降低工资水平,依然没有足够的工作机会提供的话,这部分人的生活由谁来保证?某一产业从业人员过剩势必导致其他产业劳动力不足,后继乏力,人才断档。没有足够的劳动力去种粮,谁来为非农从业者提供基本的生活条件?
正确的城镇化应当是在农业领域的生产力进步可以解放出相应的劳动力,而其他行业的进步需要这部分解放出的劳动力来从事扩大的生产。一方面农业产品的生产可以满足相应的需求,另一方面相应的生产规模扩大也需要更多的劳动力。同时社会服务的发展也来得及跟上相应的产业进步,三者缺一不可。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城镇化率是越高越好、越快越好吗?会不会隐藏着巨大风险?.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