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陈丹青说“绘画已经是边缘的艺术”,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谢谢提问。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千千千里马。其实,“绘画已经边缘”这种话,其他画家早都说过了,比如詹建俊等等,只因为陈丹青的话更容易引起媒体关注罢了。
绘画本来就不是什么核心文化,你算算帐都算过出来。
唐代绘画大师阎立本,就觉得跟着皇帝的人中,他是最没面子的,人家游山看水,他被皇帝呼来唤去挥汗画画,气得回家告诫子孙:咱家以后再也不要出画家了,这事儿挺卑微的。
当代著名画家吴冠中先生也告诫孩子不要学画画,代价太大,风险太大!
为什么是这样?因为绘画在社会上真的起不到多大的硬作用,而且成本非常高昂。
同时,绘画的社会使用领域也在不断缩小。
过去,一个画家接一个广告制作,收入还可以,现在根本没有这样的机会。
自从照相机发明,画家的命运基本被判死刑。
现在,世界范围来看,绘画的社会实用性作用基本没有。
唯一的作用就是娱乐。
当然娱乐有一个高雅与平庸的区别。中国画自古就是一种娱乐。所以,中国画的主要对象不是人物而是山水花鸟。
这就是中国画基本没有改变的艺术地位。
如果艺术是一种纯粹的个人娱乐,那么,学习一种娱乐的方法,也是最大的社会意义了。
如今,社会进入现代,多样性个人的发展成为社会未来问题。
我们眼中没有任何用处的绘画,可能是未来的时间充裕人们的一种最大享受了。
看看画画,自己画画,你的时间会更有意义。
其他网友回答
这种判断与当年李小山《当代中国画之我见》 “中国画已到了穷途末日的时候”的说法如出一辙!有些人在不甘寂寞之时,制造一些危言耸听的时髦话题,以证明自已的存在感,已是司空见惯,但作为有影响的人物,说话一定要慎重:一是容易误导大众视听,二是会让明了者揶揄。
绘画是不是边缘艺术,我想这个伪命题无需讨论!人类从文明的童年开始,绘画便作为一个重要的衍生品,同时也作为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不离不弃,伴随始终。中世纪有人曾担心神权会毁了艺术,结果带来了文艺复兴运动;照相技术出现的时候,画家以为末日来临,结果反而是照相技术推动了绘画理念的革命;信息时代的来临,绘画不但不会被边缘化,仍然会以更丰富的形式呈现,继续充当人类精神生活的重要寄居之所。无论是今天还是未来,它都将与人们的生活朝夕相处,形影不离。假定绘画有一天与人们渐行渐远,对于热爱它的人们,一定会精神恍惚,我想陈先生应在此列!
这里我引用仓央嘉措《见与不见》来演绎绘画对于陈先生言论的回应:”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情就在那里,不来不去;你爱或者不爱我,爱就在那里,不增不减;你跟或者不跟我,我的手就在你的手里,不舍不弃;来我怀里,或者让我住进你的心里,默然相爱,寂静喜欢。”
其他网友回答
说的对!历史作品《年代》五部曲谈到:自从机械替代手工之后,照相设备与技术日新月异,首先造像艺术一下子被边缘,继而现代主义的绘画破土而起,宣导一种走心、写意为主现代派绘画理论与艺术实践风起云涌,就是有意规避被科技、被机械所替代的命运,这是绘画艺术以及绘画艺术家拯救这门古老艺术生命的尝试、实验与努力。特别是互联网的普及与覆盖,绘画、书法的危机日益尖锐,实用性荡然无存的今天,绘画与书法正处在生死存亡之际,怎么活下来?这是今天艺术家集体思考与寻求突围的历史使命。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陈丹青说“绘画已经是边缘的艺术”,你怎么看?.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