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您认为谁写得更好?
优质回答:
《岳阳楼记》与《腾王阁序》两篇杰作堪称经典,各有千秋、各有所长、不分伯仲、旗鼓相当,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评判哪篇更好,只能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了~
其他网友回答
都说文无第一,对于文章,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看法,《滕王阁序》和《岳阳楼记》都是传世名篇,但我还是更欣赏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滕王阁序》相传为上元二年(675)初唐才子王勃前往交趾(在越南河内)看望父亲路过南昌时所作。整篇文章充分体现了骈文的特点,通篇对偶铺陈,用词华丽,把滕王阁所处地势、游玩宾朋共欢的场景、当地的物产人文、美丽动人的景致用一支生花妙笔洋洋洒洒地写了出来,展现的是一幅流光溢彩图画。
所谓见文如见人,读《滕王阁序》,我们读到的是一个意气风发、才华横溢的年轻人。文章虽然也用冯唐、李广、贾谊等人的典故来表现世人的命途多舛,但感受并不强烈。文章总体还是以文采见长,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想到《滕王阁序》,展开的依然是一副美艳的秋景图。
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舸舰弥津,青雀黄龙之舳。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
《岳阳楼记》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所作。当时,范仲淹主持的庆历新政已经归于失败,自己也离开了权力中心,五十八岁的范仲淹无论是生理年龄还是政治前途,都已经进入暮年。范仲淹政治上的好友滕宗谅被贬谪到岳州,重修了岳阳楼,邀请繁他作文记之。范仲淹欣然应允,但并没有去实地登楼,而是凭想象作文。可以说,两人表面上都在论“楼”,其实还是在论政。因此,《岳阳楼记》重点不可能是描述景致,而是借景抒情。
范仲淹笔下的《岳阳楼记》,只是寥寥几笔描写岳阳楼的景色,马上就转笔写迁客骚人登楼观景后引发的不同感慨。景色是不变的,人的心绪是不断变化的,范仲淹的笔主要还是描摹人心,进而阐发自己的认知。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读《岳阳楼记》我们读到是一个饱经沧桑的政治家的人生情怀和家国理想,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已经对眼前的景物变化宠辱不惊,无论是风和日丽还是风起云涌,都未改变自己的初衷。所以,文章留给我们印象最深的还是那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文章没有绝对的高下,但个人还是更喜欢那种富有底蕴,浓于思想的美文。读了这样的文,更能对那份情怀感同身受。
其他网友回答
王勃的《滕王阁序》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都是中国历史不可多得的千古名篇,只要读过书的人,都能背出其中有名的几句。连著名香港笑星周星驰的名字都来自《滕王阁序》中不是那么有名的一句:“神州雾列,俊采星驰”。
那么,这两篇大作名作,哪篇写得更好呢?
王勃到底何时写的《滕王阁序》,这可能是一个谜团。目前的说法有两个:一般的记载是公元675年,他去探望父亲的途中写下了《滕王阁序》。不过,《唐摭言》卷五的这段文字表示不服:“王勃著《膝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让。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
根据这段记载,王勃写《滕王阁序》是14岁,从文章的文风和意境等各方面来看,笔者更相信是14岁的王勃所写。通篇文章,咱们看到的是慷慨激昂、文风优美、词句华丽、云销雨霁、彩彻区明。“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这几句写景,实在太传神,充分显示了作者王勃的超强天赋,从头到尾,天高海阔,是一派少年人的心胸。这或许就是传说中的盛唐气象,初唐风骨。
范仲淹的《岳阳楼记》完全是另一种状态。
范仲淹写《岳阳楼记》已经50多岁接近60的年纪,是一个快花甲的老人。随着欧阳修的《朋党论》出台,范仲淹主导下轰轰烈烈的庆历新政无疾而终,他自己也被贬到河南邓州。年事已高,事业受挫,一腔热血,却报国无门,在这种悲凉的状态下,他受好友滕子京邀请,写下了《岳阳楼记》。其实,他并没有去岳阳,只是对着画卷有感而发。通篇文章,与其说是写景,不如说是表达了范文正公的一生志向。
范仲淹的所有抱负和志向在文章最后表现得淋漓尽致:“不已物喜,不已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些脍炙人口的词句,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以范文正公为榜样,以身许国,矢志不渝。
但笔者更喜爱的却是文章最后一句——“噫!微斯人,吾谁与归?”翻译成白话文就是:哎,没有这样志同道合的朋友,老夫好孤独啊!一向谦虚平和的范文正公,文章写到最后才真正疏狂了一把。
综上所述,王勃的《滕王阁序》和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是两种完全不同的境界:一种是少年人春风得意的豪情壮语,一种是老于仕途、忧国忧民、知音难觅的悲凉。其实,两篇文章没有高低之分,都是我中华精神和中华文化的传承。
“许述工作室”核心成员查佳峰主答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滕王阁序》和《岳阳楼记》哪个更胜一筹,下面来谈一下自己的粗浅看法。
首先谈一下《滕王阁序》,这篇著作是唐代诗人王勃的代表作。有一年王勃去探望父亲,路过滕王阁,当时滕王阁刚刚建成,主人大摆宴席庆祝,当然也不会少了那些达官和文人墨客,他们挥亳泼墨在作诗。王勃被滕王阁的宏伟建筑所吸引,赞叹不已,走向案前,挥笔写下了这篇不朽名著《縢王阁序》,在文中不乏有很多优美的千古名句,而我最为欣赏的是″落霞与孤骛齐飞,天水共长天一色″,在这篇文章中,王勃的满腹才气表现的淋漓尽致。
另一篇《岳阳楼记》是北宋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的代表作。这篇文章是应范仲淹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文章中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晴天或雨天带给人们的感受,告诉人们″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人生哲理。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的局限,而是通过阴雨天去说明一个道理,使文章得以升华。文章以记叙、写景、抒情和议论融为一体,让人爱不能罢。
《縢王阁序》和《岳阳楼记》都是我非常喜欢的作品,都是优秀之作又各有干秋,如果拿两篇文章比较的话,我觉得还是王勃的《滕王阁序》更胜一筹。
其他网友回答
说明:在这里,“问答”提问的题目,岀现了笔误。提问中的《岳阳楼序》,应该为《岳阳楼记》。特此说明。
谢谢。《滕王阁序》与《岳阳楼记》,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两篇奇文妙文。可以形容为伉俪灿章,姊妹丽文。
《滕王阁序》,作者王勃以骈体文文体,讴歌了江山之无艰美景,寄怀了唐初诗人的一腔激情。其名句“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用多情的笔墨把大自然的景致跃然纸上。千年来文家一直作为文范,奉为经典。
在《滕王阁序》一文中,作者引用了大量历史典故故事。如“睢园绿竹,气凌彭泽之樽;邺水朱华,光照临川之笔”,“杨意不逢,抚凌云而自惜;钟期既遇,奏流水以何惭?”,还如“冯唐易老,李广难封。屈贾谊于长沙,非无圣主;窜梁鸿于海曲,岂乏明时?”,“无路请缨,等终军之弱冠;有怀投笔,慕宗悫之长风。舍簪笏于百龄,奉晨昏于万里。非谢家之宝树,接孟氏之芳邻。”等思古幽今之不朽名句。
《岳阳楼记》,作者范仲淹在庆历新政失败后,应好友巴陵郡太守滕子京之请,为重修岳阳楼而创作的一篇散文。
范仲淹政绩卓著,文学成就突出。他一生努力倡导人文情怀思想和仁人志士节操,对后世影响深远。范仲淹文章诗歌存世305首,内容非常广泛,或言志感怀,抒写伟大的政治抱负;或关注民生,抒发忧国忧民的情怀;或纪游山水,歌颂祖国大好河山。《岳阳楼记》是他不朽的代表作之一。另外还有《范文正公文集》传世。
作为宋代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范仲淹在思想上继承了孟子的“浩然之气”,在作品中又结合了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思想。从而使他的文章寓意深刻,主张昭然。
在研读该文后,我们似乎看到,范仲淹站立在岳阳楼上,仰天长叹“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之如告戒自己也?诸天人的声音。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范仲淹的《岳阳楼记》,王勃的《滕王阁序》,您认为谁写得更好?.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