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如何理解?与现实生活是否相符?
优质回答:
第一,慎终追远,是自天子以至于庶民,而不是仅限于百姓。
若仅仅要求百姓厚德,君王不能先自己做到,那是不行的。所以说:尧王、舜王以仁政领导天下,百姓就跟着他行仁;夏桀、商纣以暴戾横行天下,百姓就跟着他做坏事。【尧舜率天下以仁,而民从之;桀纣率天下以暴,而民从之。】慎终追远,民德归厚。首先是君王在追远,而后才是百姓在追远。一定要先明白这个道理。
第二,人生大事:冠冕、大婚、祭祀、祭祖等,离不开追远。
先说冠冕,古代重视冠礼,是在宗庙进行的,表示对冠礼非常尊敬。不敢擅自做主,便是尊敬祖先,让祖先满意。
甄子丹电影《武侠》里面有一个情节;一X小孩子在祠堂前举行祭礼,就是表示先有祖先后有自己。不能忘本。
再说大婚,合二姓之好,结为连理,上以事宗庙,下以继后世,故君子重之,是以婚礼纳彩、问名、纳吉、纳征、请期,皆主人设宴于宗庙。表示对婚礼谨慎、审慎、尊重、正规是态度。宗庙就是祖先。
祭祀祭祖不言而喻,必在宗庙。丧礼更接近于“慎终追远”,所谓“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一点,今天照样在进行。
清明节祭祖扫墓,就是“祭之以礼”,他乡游子回乡祭祖是礼。战士们、同学们、同事们、广大市民们有组织的到烈士陵园扫墓,也是祭礼,缅怀先烈教育后人,不忘英雄,继往开来,就是慎终追远,就是要“民德归厚”的。
再说逢年过节,举家团聚,礼分上下,美德传承,也是追远,在传承民德归厚。
第三,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不会脱节于社会。
有人说,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对于今天的人们已经远离。错!也一点也不远,就在身边。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时候,是在追求归厚。
让小朋友背唐诗,弹古琴的时候,是在归厚。学习传统文化是在归厚。给孩子讲自己骄傲的过去是在归厚。给孩子讲家族历史是在归厚。这一切都是在追远,在传承归厚。
第四、慎终追远是两层意思:慎终和追远。
其一是慎终,主要表现在丧礼上;其二是追远,主要表现在教育上。
当大家在学习传统文化的时候,就是在追远。在历练自我,要造福后人,要归厚的。诚然,古今有变,不能全盘照搬,但是,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的核心依然在进行中!不会与时代脱节,也不会落后。
当三朋四友聚在一起,礼节还是不可缺!当自己或者亲朋婚礼时,礼节还是不可缺!当孩子读书往来,懂不懂礼节、是否进步是家长牵肠挂肚的,一个懂事的孩子,努力进取的孩子是家长欣慰的,这就是礼。
电影《X》傻二有一句台词:X的东西,绝活就是绝活儿,就是变了,还是绝活儿!
中国文化讲究渊源,百家姓讲究渊源,带着自己的孩子出门会客,别的孩子知道自己的渊源;自己的孩子一脸懵逼。然后爸爸在旁边圆场说:“那些过时的东西,我们不学。”可以乎?自己不感觉惭愧?
第五、慎终追远,民德归厚,为什么是曾子说出来?
《孝经》是曾子所传。作为二十四孝之“啮指痛心”的大孝子曾子,因为耘瓜被父亲打昏一事,被孔子批评。
后来得到孔子专门讲解孝道,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
倘若一个人不知道自己父母为谁?祖父母为谁?何以彰显?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自曾子说出,无疑为孝道之延伸也。第六、慎终追远,民德归厚。是孝道,也是教育。更是传统美德代代相传,不会过时,也绝不会过时!
(本文图片源自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教育人们继承祖先美德,发扬光大,社会风气为之好转
其他网友回答
厚就是厚土,不要高瞻远瞩,人这个生命的未来在土地。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如何理解?与现实生活是否相符?.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