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草船借箭为什么能够成功,曹操真的那么愚蠢吗?
优质回答:
据《三国志·吴书·吴主传》和裴注引鱼豢《魏略》补充记载,诸葛亮“草船借箭”的故事,实际上是孙权“乘大船来观军,(曹)公使X乱发,箭著其船,船偏重将覆,(孙)权因迥船,复以一面受箭,箭均船平,乃还”。翻译现代文就是,孙权只是因轻舟有一侧中箭太多,深恐翻船,才调转船首,让另一侧中箭,最后箭均船平,安全返航。此时孙权并非主动谋划借箭,而是被动的自保之举。
对曹操来说,那一仗打得实在窝囊,整体实力虽然占优,但在场面上却处于劣势,此战再次暴露出曹军不善水战的弱点。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时期,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让敌人吃尽了苦头,而在《三国演义》中,最经典的部分当属于诸葛亮的空城计和草船借箭了,每一次无不让人为他捏一把汗。
其中草船借箭的故事背景是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故意给他出了难题,要他十天之内必须生产十万支箭。
图片加载失败,请点击重新加载
要知道,古代的“生产线”并不是现代这种流程化的操作,先不说材料够不够,单是这些人每天不睡觉也在十天之内生产不出十万支箭。
诸葛亮深知其中的原委,只是微微一笑,答应在3天之内就送来十万支箭,并且立下了军令状,如果不能完成甘愿军法处置。
3天到哪能弄十万支箭呢?只见在第三天的晚上,诸葛亮命令二十艘船绑上草人,趁着大雾天气朝着曹军水寨驶去,最终共借来十多万支箭,满载而归。
按照常理而言,曹操那么聪明,为什么不放火箭而是愿意浪费十万支箭呢?如果他当时下令放火箭是不是结局会大有改变呢?
曹操疑心太重,担心有诈
众所周知,曹操的疑心非常重,曾经在头痛的时候,喊来神医华佗医治,却疑心太重认为华佗要害他,就将他处死了,足以见得曹操的性格。
在古代交通通讯都不发达,曹操没有及时了解到敌人的动向,突然有敌军的几十艘船抵进曹操的水寨,而且大雾天气又看不清楚,曹操害怕其中有诈,不知道对方的虚实,也不敢出兵,所以就叫来了X手,朝着诸葛亮派来的草船射箭,这一射不要紧,一共X十万多支箭。
当然,曹操选择弓箭还有一个原因,也是诸葛亮的过人之处,他算准了曹营的间隔距离,只是让士兵在曹营地附近击鼓呐喊,曹操判断不出来有多少人,也不知道来了多少人,为了保险自然选择了弓箭做武器,试想一下,如果来的不是草船,而真是敌船,那么曹操的策略没有一点的问题。
诸葛亮出其不意,曹操比较慌乱
在草船借箭的时候,火箭在军营中也有,但绝不是普及的,因此在当时,虽然曹操准备好了攻打东吴,但是数量巨大的火箭曹操是没有时间凑齐的。
况且当时是在半夜时分,军营中将士们都在休息,突然有敌袭,没时间去准备武器,即便是曹操想到用火箭去对付敌人,奈何火箭在材料及制作水平比较高,短时间之内肯定是造不出来的。
而且大雾天气,水面上湿气很重,即便有足够的火箭,也不能保证在火箭飞行的过程中,火箭还没有熄灭,如果熄灭了,其实火箭和普通箭支的作用是一样的,因此在紧急时刻,曹操只是派人使用普通弓箭对付敌人,也可以说得过去了。
曹操的私心
曹操即便是看到了诸葛亮船上的草人,他也不敢贸然射火箭,因为当时诸葛亮船只是连在一起的,如果都着了火,然后一起朝着他的水寨驶来,那么熊熊烈火可能将他的水寨烧成灰烬。
再三权衡之下,曹操肯定是会选择既可以伤敌,也对自己没有损害
的方式去对战,这样两全其美,即便是损失点箭支,也是在曹操可以承受范围之内的。
其他网友回答
下命令射箭的人不是曹操,所以愚蠢的人不是曹操!
其他网友回答
三国演义是小说。
其他网友回答
草船借箭的故事想必大家早有耳闻,在初读的时候想必很多人都会惊讶于诸葛亮的智慧,然而在细读之后才发现这个计谋简直处处是破绽,而曹营之中也早有人看破了一切。但是尽管如此,为什么曹操却仍旧没有下令让人放火箭烧船呢?原因很简单,因为他还有所顾虑,毕竟一旦放火箭之后说给他带来的损失会更大。
首先便是曹操的军队大多都是北方人士,此次挥师南下吃了太多次水性的亏,因此在面对水面作战的时候,曹操就会变得非常谨慎,生怕自己一个不注意就着了对方的道。所以在这种充满雾气,摸不着对面实力的情况下,曹操自然也就会选择最为保险的方式来发动进攻了。
其次火箭不像普通的箭矢一样随处可见,如果想要射火箭的话,那必须要差人去准备。而准备火箭是需要时间的,万一在准备的过程中,蜀军就已登岸,那么到时候就为时已晚了。所以与其浪费时间去准备火箭,倒不如先用普通的箭矢阻拦一下蜀军行船的进程,避免对方偷袭成功。
最后海上的风浪对于箭矢方向的影响是非常大的,而诸葛亮又偏偏选在了大雾天出战,这样以来弓箭手们想要瞄准目标就更难了。更何况如果风向不对的话,发射火箭甚至还会伤到自己这边,而曹操当时所在的地方还有着大批粮草,一旦真的烧起来,那才是损失惨重,倒不如就“借”给蜀营十万支箭,降低一下自己的损失。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草船借箭为什么能够成功,曹操真的那么愚蠢吗?.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