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红楼梦》后四十回真不是曹雪芹写的吗?你有何看法?
优质回答:
引子
“鲥鱼多刺,海棠无香,《红楼梦》未完”,此张爱玲之“人生三恨”也。张写过一本《红楼梦魇》,在书中她说:
小时候看《红楼梦》看到八十回后,一个个人物都语言无味,面目可憎起来,我只抱怨怎么后来不好看了?仍旧每隔几年又从头看一遍,每次印象稍有点不同,跟生命的历程在变。……很久以后才听见说后四十回是有一个高鹗续的。怪不得!也没深究。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对于绝大多数普通读者知道的是曹雪芹著,高鹗续写。然而实际情况呢?这只是学术界比较主流的观点之一,却并非定论。以下就学界对此问题的不同看法略作总结。
“无名氏”说
程伟元在程甲本的序文中说《红楼梦》本名《石头记》,作者相传不一,原目一百廿卷,今所传只八十卷,后经其数年以来潜心收集,仅积有廿余卷。一日偶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遂重价购之,后又同友人细加厘剔,截长补短,抄成全部……
高鹗亦有一篇序文附和。
先不论二人之言真假与否,这是观点之一,意即作者未知,小说开篇出现的“曹雪芹于悼红轩中,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纂成目录,分出章回”,“曹雪芹”或是作者托名。
因此,有种观点认为,根本不存在曹雪芹这个人,不单前八十回,整部《红楼梦》都是“无名氏”所著。
“曹雪芹+高鹗”说
自乾隆五十六年(1791)“程甲本”问世以来的100多年间,各家评点相继发行。然而,对于作者、题旨、人物的意义与价值等问题,人们大都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直至胡适的《红楼梦考证》出版,才真正为红学研究开创了一个崭新的局面。此前,王国维先生曾在其著作《红楼梦评论》中郑重提出:应对《红楼梦》作者之姓名与其著书之年月固当为唯一考证之题目。而对此实现重大突破并完成此重大命题者正是胡适。
胡适运用科学的方法,以“大胆的假设,小心的求证”为原则,创立“考证派”新红学,将《红楼梦》的著作权还给曹雪芹。不仅如此,胡适还整理出大量曹雪芹的家世材料。其后的一大机缘是甲戌残本的出现,对胡适的研究功不可没。《脂砚斋重评石头记》残本16回抄本,是迄今所知最早且最接近曹雪芹原稿的抄本,其间有大量其他版本所没有的脂砚斋评注,胡适也因此发现了更多曹雪芹著书的新证据。
其后,胡适又通过大量科学的方法求证,得出120回本《红楼梦》后40回是高鹗续书的结论。胡适首先列举一系列“外证”证明后40回是高鹗“狗尾续貂”,再提出多项“内证”,以证明续书并非曹雪芹手笔。为此,胡适引用俞平伯对程甲本前80回与后40回对比的研究成果X:①与第一回自叙的话不合;②史湘云的丢开;③不合作文时的程序。此外,胡适还认为小红的故事,香菱的结局,以及宝玉忽然肯学八股并X举人都与作者前文主旨有悖。
胡适先生治学严谨,单对曹雪芹的生卒年一项,自1921至1961年的40年间便有过六次修正。也因此,胡适的研究,迄今为止只能说尚存漏洞,可以质疑,但并无一人可以拿出十足的证据彻底X。
质疑之声
《红楼梦考证》出版以来,至今仍被学界主流所普遍认可。但也有小部分质疑的声音,有人曾提出所谓的“脂本伪造”、“胡适受骗”之说,其多为远离常识的无稽之谈,本无需多加评议。
但近年来却又有某民间“野生”红学研究者,提出包括胡适、蔡元培、周汝昌、冯其庸等在内的学者们集体造假的论调。他主要的论据是对比了不同版本的“脂评本”笔迹,得出包含胡适研究证据之一的“甲戌本”在内的诸多脂评本皆为其售卖者陶洙伪造,意即“脂批”为假。
其实,无需反驳其在不同版本间字迹对比时样本选择方面的漏洞,单拿出一个“列藏本”便可将其结论X。“列藏本”中存在大量的“脂批”,且很多与“庚辰本”中的“脂批”相同。“列藏本”是在清道光十二年(1832)由库尔良采夫带回俄国的,而陶洙生于清光绪四年(1878),请问他如何能够伪造“列藏本”中的“脂批”?
乾隆年间的清朝宗室裕瑞,堪称研究《红楼梦》续书第一人,在他的《枣窗闲笔》中也早提及过“脂砚”。
何况胡适的考证并非孤证,除去袁枚的《随园诗话》,另有雪芹好友敦诚、敦敏的诗证等等。
“曹頫”说
关于《红楼梦》百二十回本作者是曹頫的说法,近些年来确有此声音。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记载:
康熙间,曹楝亭为江宁织造,每出,拥八驺,必携书一本,观玩不辍……其子雪芹撰《红楼梦》一部,备记风月繁华之盛。中有所谓大观园者,即余之随园也。
这也是胡适断定曹雪芹为《红楼梦》作者的证据之一,但也有人指出此为后人造假。在《随园诗话》中还有如下这句:
雪芹者,曹楝亭(曹寅)织造之嗣君也,相隔已百年矣。
袁枚比曹雪芹只小一岁,不可能“相隔已百年”。嗣君即过继子,而曹頫恰是曹寅的过继子。因此有人据此认为袁枚所指是曹頫。
有没可能雪芹即曹頫同一个人呢?笔者未做深入研究,仅在此抛砖引玉。
“续书绝无可能”说
确实有一部分学者认为,百二十回《红楼梦》全书作者都是一个人,后四十回也绝无可能是他人续书。台湾学者白先勇在他的著作《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中便持有这一观点。他认为“这么千头万绪的一本书,由另外一个人续,能够贯穿简直不可能。”至于其他人认为的后40回中与前文不符的情节内容和人物性格转变等,白先勇也都在书中给出了自己的理由。甚至熟读《红楼梦》者都能感受到的前后文笔差异,白先生也给出了自己的看法:前八十回写贾府之盛,文字应当华丽;后四十回则是贾府之衰,文字的调子自然要降低,文字并不差。
对此,笔者不敢苟同。同为台湾学者、台大的欧丽娟教授也坚决予以反对。她认为:后四十回绝无可能全是曹雪芹的手笔。欧丽娟教授从事《红楼梦》研究多年,她虽然持有后四十回为续书的观点,但同大部分理X者一样,不完全否定续书部分的成就。鸥教授认为:虽然高鹗续书有许多不堪之处,但并非所有情节及人物性格都有违于前八十回作者意图。例如林黛玉诸多行为的转变、劝宝玉好好读书等情节。这种写法虽非曹雪芹亲笔,但其实反而是延续前八十回林黛玉的成长,是人物性格发展的体现。
同样,胡适、鲁迅等前辈学者,在批评高鹗“狗尾续貂”之不足以外,也肯定了他的好处,例如在《红楼梦考证》中,胡适写道:
平心而论,高鹗补的四十回,虽然比不上前八十回,也确然有不可埋没的好处。他写司棋之死,写鸳鸯之死,写妙玉的遭劫,写凤姐的死,写袭人的嫁,都是很有精彩的小品文字。最可注意的是这些人都写作悲剧的下场……作一个大悲剧的结束,打破中国小说的团圆X。这一点悲剧的眼光不能不令人佩服。
其他
除了以上几种有代表性的观点外,关于《红楼梦》作者问题,其实还存在大量其他说法。例如有苏州“吴梅村”说、如皋才子“冒辟疆 ”说等。笔者还曾看见过一个什么“郭姓女子”说,此观点认为《红楼梦》作者是康熙朝时“江南第一X”施世纶的养女、三儿媳郭姓女子。这类非主流的论调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便是普遍还在玩儿穿凿附会那一套,处于与实力派论辩的幼稚阶段,所引论据漏洞百出,根本站不住脚。
他们的“考证”方法也可谓五花八门,其中不乏利用《红楼梦》的写作语言进行对比。主张湖南“郭姓女子”说那边找出一堆例子都是“湘土湘音”;如皋“冒辟疆 ”说那边考证出来又都是江苏方言。
笔者看来,这种研究方法是不够严谨的。若论及《红楼梦》的写作语言,抛开目前通行各版本与作者原作的差异性不说,它简直就是个南北方言大杂烩,或者说书中所用方言,于今早已成为多地共用语。即便由此入手研究,也应该考证成书年代当时当地的方言情况,否则一定是越“考”越晕,越“考”越乱!事实上笔者在书中看见更多的还是北方方言,例如,第八二回:“﹝ 黛玉 ﹞正要蒙矓睡去,听得竹枝上不知有多少家雀儿的声儿,啾啾唧唧,叫个不住”。“家雀儿”,就是北方话的麻雀,一般人也不知道“雀”字的发音在此为“[qiǎo]”。
其实出于好奇,笔者也曾以“红楼作者习惯用语”为切入点,做过一点小小的尝试性研究。具体方法是,检索百二十回程乙本,全篇共出现“也未可知”32次;“都笑了”52次;“极好”19次;“真真”56次;“可怜见”18次。而在这些语言的使用频率上,笔者并未发现后40回比前80回少,自然也没发现刻意模仿的痕迹。但能就此认定百二十回是同出自一个作者之手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犹如在思想内容方面,鲁迅说过:
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X,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其实在它的写作语言上又何尝不是如此呢?就好像一个大观园,有说是写南京的,有说写北京的,清袁枚说大观园写的就是他自家的随园,而顾颉刚就此考证为假。笔者读《红楼梦》,则发现大观园里不止一处有关于“火炕 ”的记述,当然也有人说,这里指的是南方的“炕榻”,并无火,此又有待再做考证了。
仍旧胡适的说法较为理性:
雪芹写的是北京,而他心里要写的是金陵,金陵是事实所在, 而北京只是文学的背景。
当然,关于大观园,还有俞平伯的“北主南从说 ”、“可南可北说”,周汝昌的“恭王府说”等等不一而足,在此不做讨论。
结语
一部《红楼梦》,对于作者来说“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而对于研究者呢?已经走过了百年不止,不知道还能走多远,还会走多远?二百年过去,这部传奇小说的作者依然成谜,也或许永远不会有答案吧!
其他网友回答
红楼梦是我国最伟大的一部文学巨著也是我国专门研究一部小说成立的学术研讨会红学,同时也是一部争议非常大的小说,其中就包括她的作者前八十回一般都认可是曹雪芹,后四十回续写较好的就数高鄂了。因为他较完善地写出了曹雪芹金陵十二钗和一些主要人物命运的结局,较符合故事情节的发展,因此得到了大多人的认可。曹雪芹后四十回写了没有遗稿那时去了一直是迷,也无定论。根据端木蕻良写的巜曹雪芹》一书我们看到曹雪芹晚年由于家境变故丶幼子早亡伤心过度心情消沉而无心写作,所以后四十回写了没有也已成迷。尽管如此我们感到后四十回的文彩同样优秀同样是经典,因此红楼梦在我国直到世界永远是最伟大的作品,永远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名著。本人看法什么也不代表。
其他网友回答
这又是一个存在永久争议性的问题,自从这部书完整的一百二十回诞生的那一天起,这种此起彼伏的争议就从来没断过,无论是探佚还是考据,都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人们之间的这种争端。
这部书的后四十回,凡是深谙其中创作风格的人士都会明显感觉到这后四十回和前面的八十回的叙述语句和表现手法根本就不在一个频道上,迥然殊途,完全不是一个档次一个书写水平,前者跌宕起伏纵横捭阖,写起来圆融润籍过渡自然,具有高超的描述技巧,使得一打开书本就难以再行放下,就是因为其文字的表述能力实在太强大,强大到你对其中的各色描述五体投地,叹为观止,没有深厚的国学基础和文化功力是根本无法实现的。这也是之所以这部书备受推崇的主要原因之一。
还有就是篇什之间的相互顶针衔接,总是那么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看似不着斧痕,其实已然是力透纸背,入木三分,达到了一种描述极致,一如李太白说的那样: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这样的小说文本怎么能不受人推崇和敬服呢?
而后者明显存在叙述的硬伤和败笔,一改先前明快而沉着的叙事风格,看起来拖沓沉冗,字词句段充满了小资式的装饰与矫情,并且还明目张胆地篡改了作者的先前创作意图,转而写起了五子登科仕途经济,这也与作者先前的描摹大相庭径,甚至直接走向了作品的反转和悖离,那这样的描述怎么会是作者批阅十载、增删五次的心血结晶呢?还不就是续书作者的X妄为独断专行?除此之外恐怕没有更好的解释,当然也不能排除由于政治的原因改弦易辙。但作者明明是交代清楚明了的结局,就足以证明原作者是坚持以自己的思路延续下去的,而不是中道易帜,变成如今看到的四不像。
尽管有些人,甚至是大咖一级的专家学者依然固持己见地认为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浑然一体,其实就是片面的截取了一些续书的描述,比如关于黛玉之死的描写等等,也没认识到字里行间那种巨大的呈现状差异,还没堪透作品的真谛,只能说功力尚浅,或者是故意为之,势要与一众为敌,难为了他们自己怎么能写出来那些脍炙人口的丽篇佳作——这些人中也包括一些海峡两岸响当当的文化名人,比如白先勇先生,比如杨绛先生等等。
这部书的探佚一直没停止过,有好多当代的文化大家X其中不能自拔,一者是被书中强大的吸引力感召到了,二来也是为了给出一家之言,算作是当今文化名人的一种解读。这里面包括尽人皆知的大作家刘心武先生等。
据目今最权威的探佚发布,这部书的原作者确定为曹氏雪芹,那后四十回的续作是由程伟元、高鹗整理结集的,两者合并一起出版印制,就是当前最流行的模样。
但无论怎么探佚,归根结底也改变不了续书和原著背道而驰相去甚远的事实。但愿真理越辩越明,总有一天真相会大白天下,还作者以公道和声誉。
图片来自网络
其他网友回答
红楼梦是一部政治氛围很强的书,以假(家)事隐真事,影射了很多前朝政治事件和人物,批评讽刺了南明王朝偏安一隅醉生梦死最终X的悲惨历史,以及揭露了满清入关对汉人的XX和杀戳。
至X楼梦后40回是不是曹雪芹的手笔!这一点毋庸置疑,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证据,证明作者已经写完了120回全本,只是有意使这部作品中断于80回的。后40回一直不发出,他故意这样做其原因只有一个:后面的东西太危险了,在那个X盛行的年代,危险到足以断送他那条老命。曹雪芹可以不为自己的前途考虑,但不能不要自己那条命,所以增删五次,批阅十载,就是不肯把后40回拿出来!足以说明他自己完全意识到后40回的危险!
但是十年了,红楼梦的名气在这十年间大到“开谈不说红楼梦,遍读诗书也枉然!”的程度,每天都有无数的读者找上门来要求续笔,曹雪芹根本躲不了了,就在这个时候,他死了!以其可算年龄,仅仅40多岁,如果以其生于1724年算,大概40岁还不到!如此的盛年,突然间就死掉了!而他死之前,他的儿子先死了,两个人死去的日子都很奇巧!儿子死于中秋,他死于除夕。两个曰子都是外人不愿意见到死人的巧点!大概除了他新娶的妻子,没有人知道这两个人是真死还是假死!数月后,他的妻子也神秘的失踪了!
红楼梦的80回版本,先流传于北京,而后传播全国。奇巧的是,红楼梦百二十回的版本却先流传于江南,之后才传到北京,我们不得不怀疑,老曹搞了个假死,然后到江南传了这本书!之于个人名望,性命才是更重要的!
还有神秘的批了前80回的脂砚斋,畸笏叟。自始至终就从来没有人曾见到过他们的真容!两个人就如同空气一样,随着曹雪芹的消失,也消失的无影无踪!
高鹗程伟元也是德望甚高的优秀文人。断不会信口开河,红楼梦全本之前,有二人的亲笔作序!高鹗记程伟元曰:“此仆数年铢积寸累之苦心”程伟元记:一直竭力搜罗自藏,数年仅得20余卷,一日,于鼓担上得十余卷,重价购之。终见前后起伏,尚得接榫!乃同友人厘剔截补,钞成全本!至此,石头记全书告成!
上诸多证据,证明红楼梦完是曹雪芹的手笔,这一点应该是勿容置疑的。我们完全不必因世人讹传后40回是伪续而深感遗憾!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真不是曹雪芹写的吗?你有何看法?.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