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楼兰到底做了什么,竟让中原人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楼兰终不还”?
优质回答:
大唐边塞诗人王昌龄一首“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让历史记住了楼兰;诗仙加剑客李白更是直截了当“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从这些诗词中可以感觉到,他们对楼兰那种杀伐之气的多么的重。
但无论如何,这些毕竟只是存在于诗词之中,人们的感受也仅限于那豪气干云的意境。
而考古学家穆舜英在1980年在罗布泊地区发现了著名”楼兰美女”后,“楼兰”一词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热点。
诗人席慕蓉为此写下了一首凄婉的《楼兰新娘》“我的爱人曾含泪,将我埋葬……有谁,能把我重新埋葬,还我千年的旧梦,我应仍是,楼兰的新娘。”
俞静的一首《楼兰姑娘》“前面路太远前面风太狂 你是我的梦中新娘。楼兰姑娘你去何方,楼兰姑娘你去何方”,更是传唱至今,竟成经典。
神秘的楼兰姑娘,充满未知的楼兰古国,无不拉动着世人的好奇心,古代大诗人们那些与楼兰有关的诗句也再次回到记忆里,“明敕星驰封宝剑,辞君一夜取楼兰。 ”。
那么,楼兰到底做了什么,竟让中原人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楼兰终不还”?
其实,楼兰做什么不重要,它只是小国的悲哀与大国的骄傲冲撞之下的牺牲品。
那么,楼兰是究竟什么呢?楼兰只是中国古代西域地区36国中的一个袖珍小国,地处罗布泊的西北角、孔雀河道南岸,持吐火罗语系,欧罗巴人种,也就是白人,有可能是当年古印欧人大迁徙事情过来的一支。
按照《汉书·西域传》的记载,楼兰古国人口也就14000人,能够拉出来打仗的也不到3000人。
楼兰国家虽小,但其所处位置,则是中国古代丝绸之路的必经之地,也是夹在汉朝和匈奴之间丝绸之路上的当道小国。
当时汉朝与匈奴之间战争不断,只能在夹缝里求生存的小小的楼兰,就成立汉匈之间又拉又打的对象。
本来,一般情况下,小国就做你的小国,不惹事的话,那些大国也不一定会无事生非找你麻烦。但楼兰国所处的位置决定了情况不一般,而且它也不消停,因为他有一个需要巴结的匈奴大哥,当小弟的,要时不时给大哥点贡献分,要不然大哥分分钟修理你。
楼兰给匈奴的贡献分,就是骚扰截杀途径此地的汉朝使节和商人。
楼兰为什么只听匈奴的话,难道它不知道大汉朝更厉害吗?
然而这就是真相,当时的汉朝正处汉武帝初期,也是开辟丝绸之路的初级阶段。张骞出使西域,期间也收拢了一些西域小国,但大部分对汉朝还是不甚了解,而且摄于匈奴的X,许多小国也不敢和汉朝来往密切。
这个时候的楼兰,只知道身边的大哥匈奴厉害,是草原上的强者。而汉朝离楼兰实在是太远了,在楼兰眼里只是个模模糊糊的存在,自然没有什么敬畏感。
所以,对匈奴要其拦截汉使的要求,基本上有求必应。因此汉朝的使节和商队路过楼兰时,时常遭遇不测,这让以武立国、立誓“匈奴可往,我亦可往”的汉武帝非常不爽。
于是,在武帝元封三年(前108年),将军赵破奴和出使西域的使者王恢率领属国骑兵和郡兵数万人进攻听命于匈奴的楼兰和车师。
为了出其不意,赵破奴亲点骑兵700勇士,星夜兼程率军攻入楼兰城里,直奔王宫,抓获了正在做美梦的楼兰王。
钢刀架在脖子上,楼兰王一个激灵也吓醒了。当得知自己是被大汉将军抓获的时候,心想这下子可完了,小命休矣!谁知道,汉军根本就看不上他那条不值钱的小命,只是为了让其彻底臣服。
在击破车师以后,汉军就把楼兰王抓到了汉朝的都城长安,并带他在城里溜达了一圈。
此时,大开眼界的楼兰王,才可以大汉朝才是大大的厉害,不是那个只知道纵马劫掠的匈奴可比的,以前的自己简直是猪油蒙了心,处处跟大汉朝作对,真是作死啊。
对汉朝心悦诚服的楼兰王,开开心心地投降了汉朝。当然,汉武帝也没有亏待他,让他回去继续做他的楼兰王,但是条件只有一个,那就是听大汉朝的话。
楼兰王回来后,着实老实本分了一段时间。但匈奴却发现这个楼兰王不上交贡献分了,一打听原来是从了汉家皇帝。好家伙,你居然敢背叛我,大怒的匈奴单于就派兵来问候楼兰王了。
小小的楼兰王哪能抵抗匈奴的怒火,只能拼命送上笑脸,哎呀这个那个我小国寡民,也是不得已啊,其实我也很无奈的。要不然这样,我把自己仅有的两个王子一人给你们一个当人质,你们都是我的上国好不好?
好在,大汉朝和匈奴都答应了楼兰王的不情之请,局势总算稳定了一阵子。
到了汉武帝太初元年,贰师将军李广利征大宛,遭匈奴指使的楼兰偷袭,幸好被汉军提前发觉,于是被汉军X,楼兰王再次被抓到了长安请罪。
这次楼兰王学乖了,开始对汉武帝大吐苦水:小国在大国间,不两属无以自安。意思就是说,我这个小国,在你们大国的夹缝里,活着太难了,不得不两边巴结啊。
本来怒气冲冲的汉武帝,居然被楼兰王的煽情表演感动了。哎,你说的倒是实话,念你确实不是本心想与大汉为敌,你回去吧,好自为之。
楼兰王再度回国,心理依然是忐忑不安,怕匈奴也这样再来一回,那可是唯一一死明志了。
好在,匈奴可能无暇顾及,并没有再逼其做不喜欢做的事情,但也没有再给楼兰王好脸看。但这就可以了,楼兰王可以专心为大汉朝做事了。
就这样,楼兰王过了几年安稳日子,然后就在汉武帝征和元年无忧无虑地死了。
老国王死了,就需要新国王即位。楼兰国的使节便到长安,准备接押在这里质子尉屠耆回国继位。但不好意思的是,这货在长安不知道犯了什么罪,被武帝给宫了!这下子难住了,总不能让一个不能办人事的人接班当国王吧,这说出去太难为情了。于是,汉武帝便拒绝了楼兰接人的求情。无奈之下,只好立了另外一个人当了楼兰王。
不久,这个楼兰王又死了。这次匈奴早早地得到了消息,近水楼台的匈奴把押在他们那里的质子安归送了回来,当上了楼兰王。
安归当了楼兰王以后,就对汉朝不友好了,又开始步老楼兰王早期所作所为的后尘,对汉朝的使节和商贾各种骚扰不断,因为他是在匈奴长大的,自然是觉得匈奴对他不错,当然要帮匈奴了。
这个时候,雄才大略的汉武帝已经驾崩,接班的是年幼的汉昭帝刘弗陵,由大将军霍光辅政。
这楼兰王屡次侵犯汉使的行为,引起了汉朝的不满,但因为处于新老皇帝交替时期,年幼的新皇帝还不想大动干戈对西域这些不听话的小国用兵。
于是,便派遣骏马监傅介子,带了30多随从出使大宛,拿着汉昭帝的诏书去谴责楼兰、龟兹国,也就是奉诏去训斥这些不听话的反复小国。
到了楼兰,傅介子先是以汉军大部队即将达到为由,把楼兰王训斥了一顿:匈奴的使者从你这里路过,你为什么不报告?是不是你怂恿的?
这可把楼兰王吓坏了,赶紧表示认罪,而且把匈奴使者的行踪告知了傅介子:匈奴使者刚刚从我这里过去,中途路过龟兹,目的地应该是乌孙。
傅介子于是对楼兰王胡萝卜加大棒了一番,立马赶到了龟兹,把龟兹王给教训了一番,让他好生伺候匈奴使者。
待傅介子从大宛回到龟兹,匈奴使者也刚刚从乌孙回来,正在龟兹歇息。得到龟兹情报的傅介子,立马率领汉军把匈奴使者给干掉了。
这让汉昭帝非常高兴,还给傅介子升了官。
但傅介子认为,这些小国得到的惩罚力度不够,以后还是要反复无常的,他愿意去把防备不紧的龟兹国王给刺杀了,以儆效尤者。
但汉昭帝觉得有点冒险,有些不太同意。但大将军霍光觉得行啊,于是便私下让傅介子去试试,但把刺杀对象换成了楼兰王安归这个喜欢蹦蹦跶跶的小子。
于是,傅介子又带着出使大宛时的原班人马出发了。为什么还是原班人马,当然是因为熟门熟路啊。
当刺客是个技术活,虽然是天朝上国,干这活也得三思而后行,计谋是少不了的。
能当上国王,楼兰王安归自然也不傻,明目张胆地杀,肯定很难。但傅介子的办法是,让他变傻,这样事情就顺溜多了。于是乎,傅介子就和这30名随从一起,带着金币财宝,以赏赐外国的名义,望西域而去。
等一行人到了楼兰,果然如傅介子所料,楼兰王安归不上当,怕里面有诈,没有接待傅介子一行。
这都不是事,傅介子有的是办法,二话不说带着这些财宝就走了。等到了楼兰的西部边界,傅介子就对楼兰王派来的翻译说到,我们汉朝的使者带着黄金锦绣,是要巡回赏赐各国的,你们国王不来见我,那就算了,我就离开这里往西边其它国家了。
傅介子说完,还把那些财宝拿出来让这个翻译过目,那意思就是说,不骗你,这都是真家伙,要不要,你们看着办吧。
这翻译一看,汉朝使者果然没有说瞎话,这些都是货真价实的宝物,于是急急忙忙把这些告知了楼兰王安归。
这安归一听说果然有金银珠宝,看来是自己多心了,汉使真的是来赏赐的,不是害他的,金银珠宝,不要才是X,于是就屁颠屁颠地跑来与傅介子相见。
当下,傅介子就和楼兰王在帐篷外面里喝起酒来,而且还把携带的财宝让楼兰王看了看,相当于验明正身的意思。然后二人推杯换盏,你来我往,好一幅哥俩好的画面。
待酒至半酣,傅介子就对醉醺醺的楼兰王说到,我汉朝的天子有私人的话让我捎给你,来咱们进里面说。
不知道是计的楼兰王,借着酒劲,傻乎乎地就起身和傅介子进了帐篷,刚把头伸到傅介子身边,就被早已经埋伏在其中的两个壮士从背后用刀给咔嚓了,那个顺利劲,砍瓜切菜也不过如此。
帐篷外面的人没有等到楼兰王,却看见傅介子提着楼兰王的人头出来了。楼兰国的X和随从一见国王被杀了,吓得起来就跑。
傅介子就告诉他们,楼兰王有负于汉朝,天子让我来杀他,立在汉朝的质子为新国王。汉军马上就到,如果你们敢轻举妄动,就灭了你们。
傅介子的话,一下子把这些人给镇住了,不得不接受了这个现实。
待完成任务的傅介子带着楼兰王的首级回到长安,得到了汉昭帝的嘉奖。并下令把暗通匈奴、屡次谋害汉使和其余诸国使臣的楼兰王安归的首级挂着城楼上示众。
随后,老楼兰王的儿子,就是那个被汉武帝“宫”了的尉屠耆,回去当了楼兰王,并把都城从楼兰迁到了扞泥城,改国名为鄯善。
自此,西汉开辟的丝绸之路在西域这段算是稳定了一阵子。
后来,西汉换成了东汉,曾经的小国楼兰、后来的鄯善也成了西域七雄之一,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也时好时坏。到了后世的南北朝时期,鄯善国才被北魏所灭。
随着隋唐的兴起,中原王朝与游牧X尤其是吐蕃在西域的争夺越来越激烈,那些左摇右摆的西域小国,也演绎着如同当年楼兰的故事,同样遭到了中原王朝的憎恨。
前辈们那曾经攻破楼兰的故事一直在历史的天空回荡,这激发了许许多多热血男儿的豪情壮志,“破楼兰”就成了他们建功立业的精神寄托,也因此诞生了许许多多著名的边塞诗人。
所以说,之所以和楼兰过不去,实际上是因为西域对中原王朝太重要了,是丝绸之路的命脉所在,必须控制在手;而楼兰等西域小国在夹缝里,一贯左摇右摆,产生了许多影响中原王朝对西域控制的不确定因素,自然是要灭之而后快。
于是便有了“不破楼兰终不还”这样荡气回肠的不朽传奇。
其他网友回答
1981年,中科院考古研究所在X罗布泊发现了一具距今3800多年的楼兰少女古尸,少女双目紧闭,嘴角上扬,恰似在睡梦中一般,脸上浮现着甜蜜的微笑,后来诗人席慕容还为其写下了一首《楼兰新娘》的凄美诗篇。
随着这具女尸的发现,很快就引起了巨大轰动,人们在对少女关注的同时,也对充满神秘色彩的楼兰古国兴趣盎然,在逐步了解楼兰古国之后,却发现,原来这个国家在我们古人的诗词中经常出现,很多人特别好奇,为何古人如此“憎恨”楼兰,到底楼兰对中原地区做了什么事情呢?
楼兰古国的神秘面纱
根据史料记载,楼兰古国在后来被改名成为了鄯善国,其属于X塔里木盆地的一个古国,隶属于西域三十六国之一,距离长安有6100里,共计1570户人,14100人口,按照这样的数据来看,楼兰古国基本上还没有现在的一个乡镇那么大。
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一万四千一百。——《汉书·西域传》
楼兰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其东通敦煌,西北可达蔚梨,西南可达若羌,因为楼兰的存在,古丝绸之路到楼兰之后就被分成了南北两道,可以说楼兰是丝绸之路的一个交通枢纽要道,奈何楼兰国力弱小,并且处于匈奴和大汉帝国之间,所以在大汉帝国没有对楼兰发威之前,楼兰经常扮演匈奴的小跟班角色,对大汉帝国的丝绸之路乃至使者都产生巨大影响,最严重的时候,楼兰都已经开始影响到大汉帝国的切身利益。
就在这个时候,大汉帝国开始注意到楼兰的存在,并且对楼兰关键位置进行了一番分析,前边说过,楼兰处于匈奴和汉朝的交界处,要是楼兰跟随匈奴混,将会直接影响到汉朝对匈奴的进攻,同理,一旦楼兰跟随汉朝混,汉朝则可以借助楼兰特殊的地理位置进攻匈奴。
一开始汉朝始终对楼兰保持怀柔政策,直到汉武帝经过再三思考分析利弊之后,终于在元封三年(公元前109年)打算对楼兰采取一些措施了,此时的楼兰古国还沉浸在“夜郎自大”的喜悦中,他们压根不知道在这个世界上居然还有汉朝这种强大的帝国存在。
汉朝让楼兰开开眼界
汉武帝派赵破奴率领700轻骑直接攻入楼兰都城姑师,将楼兰王当场俘虏,随后带到长安,让楼兰王开开眼界。楼兰王在长安游玩了几日,瞬间就被繁华的长安所吸引,他这个时候才明白,原来世界上还有如此强大的国家存在,比起汉朝来,匈奴根本算不了什么,于是在楼兰王回到楼兰之后,立即调整政策,分别向汉武帝和匈奴都送出质子,表示自己臣服于两股强大势力之间。
当然了,鉴于汉朝当时过于强大,楼兰王也是亲眼目睹过大汉帝国的风采了,所以楼兰虽然表面上是臣服于匈奴和汉朝,可实际上这个时期的楼兰更多还是听从汉朝的安排的,就这样,楼兰安分守己了几年,一直到卫青与霍去病这些打得匈奴满地找牙的大将去世之后,楼兰才再次开始躁动起来。
随着卫青以及霍去病的去世,汉武帝陷入了无将可用的尴尬局面,所以就暂缓了对匈奴的武力政策,维持了十几年和平相处的局面,奈何十几年不教训匈奴,匈奴就开始皮痒痒了,又开始在边境和西域频频出没,不仅影响丝绸之路正常运行,还开始斩杀汉使,挑拨是非。
楼兰王看着匈奴欺负汉朝,汉朝也没有回击,误以为其实汉朝就是外强中干,于是楼兰王又开始不安分,继续投入到匈奴的怀抱中去,并且帮助匈奴人X汉人,就连派去西征的李广利,也受到楼兰以及匈奴的X,损失惨重。
眼看楼兰已经有些迷失自我,汉武帝打算再次将楼兰王请来见见世面,楼兰王再次来到长安,故地重游,感概万千,临别之际,楼兰王哭哭啼啼对汉武帝说:“老大啊,我们国家太小,汉朝和匈奴我们都不敢得罪,不两边倒我们就活不下去了。”
汉武帝看着楼兰王哭得稀里哗啦,再想一想楼兰的处境,也确实有些可怜,就没有过分为难楼兰王,只是叫他以后安分守己一点,别跟汉朝较劲就可以,楼兰王答应了汉武帝的要求,回去之后逐渐疏远了一些匈奴,保持了十余年的安定。
楼兰国王变故
征和元年,去汉朝开了两次眼界并且一直活得心惊胆战的老楼兰王死了,他死后,楼兰国向汉朝提出申请,希望将之前送给汉朝的质子放回去当新的楼兰国王,可是汉朝无法将这个质子送回去,因为这个质子在长安不安分被汉武帝给阉了,要是送回去不就露馅了?
正在汉朝为此事尴尬之余,匈奴X机会,赶尽把当年楼兰送到自己国家当质子的安归送回楼兰继承了王位,这下问题就严重了,安归从小就生活在匈奴,当然和匈奴之间的关系要亲近一些,在安归继位之后,楼兰被彻底“奴化”了。
适逢汉武帝晚年,出现太多事情影响了国力,所以一时间汉朝也无暇顾及楼兰的问题,此时安归更加猖獗,直接投入匈奴怀抱,开始大肆对汉朝的使者进行杀害,甚至充当了丝绸之路上的劫匪,让汉朝忍无可忍。
后来汉昭帝继位之后,面对楼兰和匈奴这个糟糕的问题,有一个牛人傅介子站出来提出一个让人瞠目结舌的解决方案,他说要以一己之力去铲除楼兰王安归,这个想法一提出来,就遭到汉昭帝以及当时很多大臣的拒绝,大家都觉得傅介子这种想法纯属天方夜谭,要是一个人就能搞定楼兰王,那大家早就下手了,何必等到今天?
在众多的反对声之余,只有一个人坚决支持傅介子的想法,这个人就是霍光,既然汉昭帝不愿意支持傅介子的行动,胆大包天的霍光就在私下支持傅介子行动,在霍光的支持下,傅介子一行人共计三十余人打扮成商人模样,带着一些金银珠宝,直接去到楼兰边境。
楼兰王安归听说有汉朝使者来访,心中还是有些担忧的,不过听说傅介子等人总共只有三十多人,还带着数量可观的金银珠宝,完全不像是来挑衅,反而像是来朝贡的呢,安归当时被金银珠宝以及自己的盲目自大蒙蔽了双眼,逐渐放松警惕。
当傅介子等人三番五次说要把这些金银珠宝送给安归的时候,安归终于动心,设宴款待了傅介子一行人,在拿到金银珠宝之后,更是和傅介子觥筹交错,喝了个一醉方休,此时的安归算是戒心全无了,甚至他有把傅介子当哥们相处的意思。
觥筹交错之后,酒至酣处,傅介子挨近安归耳边,悄悄告诉安归:“汉朝天子还有一道密旨,叫我转达于你,请随我到后帐去”。安归早已被金银珠宝和傅介子的行为所迷惑,来不及思考什么,直接就跟随傅介子往后帐而去。
谁也没有想到,安归才刚到达后帐,傅介子手起刀落,安归人头落地,随后傅介子提着安归的人头出去,告诉楼兰的战士,汉朝即将委派新的质子过来当楼兰王,现在谁要是提前拥立,将会有功,要是反抗之人,随后汉朝大军来袭,将会直接灭掉。
听了傅介子的话语,楼兰国的那些将士再也不敢轻举妄动,纷纷宣布投降,就这样,傅介子靠着一己之力,顺利铲除了楼兰王,为汉朝在西域的X添砖加瓦,等到汉昭帝发现傅介子的丰功伟绩之后,也不禁感叹。
在傅介子将楼兰王斩杀之后,楼兰这个名字也就彻底成为历史了,后来楼兰被改名为鄯善国,在与中原文化的交融中逐渐被汉化,一直延续到了公元六世纪,才被北魏所灭,从此消失在历史上。
汉朝之后,很多朝代的诗人都喜欢用楼兰来作诗,比如边塞诗人王昌龄,在二十多岁游历西部边疆的时候,就写下了“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慷慨诗句,还有李白的“愿将腰下剑,只为斩楼兰”、杜甫的“属国归何晚,楼兰斩未还”、高适的“马蹄经月窟,剑术指楼兰”、辛弃疾的“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徐祯卿的“天子绒衣遥按剑,将军直为斩楼兰”,这些诗人都在写楼兰,那么是不是真的中原和楼兰有不共戴天之仇呢?
其实很明显真实历史并非如此,楼兰虽然充当墙头草的角色,对中原地区确实产生过一定影响,可是比起强大的匈奴,楼兰对中原地区的影响几乎是微乎其微的,那么为何诗人喜欢以楼兰为题材来写诗呢?
我想主要原因无外乎两个,第一个是楼兰是匈奴的小跟班,而且好欺负,通过写汉朝收拾楼兰那种大快人心的胜利,更加能够激发后人的斗志;第二个原因是强大的匈奴毕竟在古代是让人头疼且不愿提及的,谁也不愿意用这种悲催的历史典故来教育后人或者激发士气。
结语
楼兰处于匈奴与汉朝两大X之间,注定了它的命运将会是凄惨的,不管是得罪任何一方,都可能导致自己的灭亡,于是楼兰只能选择扮演墙头草的角色在夹缝中生长,谁曾想就算是自己已经足够有求生欲,最终还是灭亡了,到头来,也许我们会发现楼兰没有做错什么,可似乎楼兰又做错了很多,因为首鼠两端的国家和个人,在历史上似乎从来没有过什么好下场!
备注:图片来源于网络,侵权必删,欢迎评论留下有趣思想。
其他网友回答
楼兰,在现代人眼中的的形象是,神秘古城,楼兰美女,异域风情,但是,在古代文人的笔下,却是人人得而诛之的对象。
王昌龄说:“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李白说:“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辛弃疾说:“且挂空斋作琴伴,未须携去斩楼兰”。
据统计,从魏晋南北朝到唐宋元明清,历代文人所创作的诗词中,提到“楼兰”的有84首,无一例外,不是“破楼兰”就是“斩楼兰”。
这不禁就让人产生了一个疑问,这个“楼兰”到底干了些什么,让中原人如此憎恨?他和中原之间,到底有什么大怨大仇?
下面我们就让时光回到2000年前,来了解一下这个神秘的古国,楼兰。
“楼兰”这个名字,最早见于《史记 西域传》,司马迁是这样记载楼兰的:
“”鄯善国,本名楼兰,王治扦泥城,去阳关千六百里,去长安六千一百里。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史记》
楼兰是个典型的“城郭之国”。
啥意思?就是这个楼兰只有一座城,一座城就是一个小国家,和春秋战国时期的城池小国一样。属于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在今天的X罗布泊西北部,人口只有4万多人。
楼兰国虽小,地理位置却非常的重要,他是古丝绸之路南北两路的分界点,属于丝绸之路的一个交通要塞。
但是,在西汉张骞出使西域前,并不是这样的。
那时候,丝绸之路还没有打通,楼兰也没有出现在大汉的法眼中,他还被匈奴按在地上反复的摩擦。
匈奴,在当时是一个无比强大的存在,整个北方都是他的天下,他不光欺负西域小国,连中原王朝大汉都不放在眼里。
公元前200年,韩王信勾结匈奴人X,刘邦亲率32万大军出征,结果在白登山让匈奴人给揍了,最后还是靠着贿赂了冒顿单于的老婆,才偷跑出来。
汉武帝登基后,受够了匈奴人的嚣张,决定要好好的教训教训他们。但是,汉武帝不是一个冒进的人,他懂得知自知彼的道理,他先派人去抓了个匈奴“舌头”回来。
据匈奴“舌头”交代,在西域,有一个叫大月氏的小国,一直受匈奴人欺负,连国王都被匈奴给杀了,他们被迫西迁,避开匈奴人的锋芒,但是,他们时刻不忘找匈奴人复仇。
这下明白了,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汉武帝当场决定,联合这个大月氏,两面夹击匈奴。
但是,那个年代,没有电话,没有网络,汉武帝想要和大月氏达成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必须得派人亲自跑一趟。
经过千挑万选,汉武帝选中了张骞。
公元前138年,张骞带着翻译兼向导堂邑父,以及100多人的团队,从长安出发,去寻找他们从未谋面的战略合作伙伴,大月氏。
但是,当他们经过河西走廊的时候,被匈奴人给俘虏了,张骞被带到了匈奴首领车臣单于面前,车臣单于问他:“你来我们匈奴干什么呀?”,张骞说:“我并非要来匈奴,我是去大月氏,路过你们匈奴而已”。
车臣单于非常警觉,一下子就猜到了张骞去大月氏的目的,冷冷的说:“大月氏在匈奴以北,要去必须经过匈奴,岂是你想去就去的,要是我去南方越国,经过你们大汉,你们能同意吗?先给我关起来”。
就这样,张骞成了匈奴的俘虏,而且一关就是十年。十年后,车臣单于去世,匈奴内乱,张骞趁机逃了出去。
但是,10年的时间里,周边局势已经发生了非常大的变化,在匈奴的支持下,乌孙国进攻大月氏,大月氏被迫再次西迁,国家整体搬迁到了咸海附近,也就是今天的乌兹别克斯坦。
张骞找了一圈没有找到大月氏,于是他向西南方向走,到达了大宛国。在大宛国,张骞向国王诉说了自己的经历,并请求大宛国王护送他到大月氏,事情之后,一定重金酬谢。
大宛国早就听说中原大汉是天朝上国,物产丰富,正巴不得和大汉攀上点关系,这千载难逢的表现机会,他们当然不会放过,一口答应下来,把张骞等人护送到康居,经康居到达大月氏。
对于大汉使臣的到来,大月氏人很吃惊:“报仇?别逗我了,我们现在的日子逍遥的不得了,报仇这种事就算了”。
原来,大月氏自从迁徙到咸海附近后,生活安定了,日子富裕了,也远离了匈奴和乌孙,再也没有被欺负的烦恼了,渐渐的就淡忘了复仇的念头。
再说了,即便是和大汉联合,这个距离也太遥远了,光一个使臣就走了十年,这要是开战,我被匈奴追着X打,你大汉说十年后来救我,我去哪个坟头哭?
张骞在大月氏软磨硬泡了一年多,大月氏就是不松口,没办法,张骞只好决定回去。
为了避免再次被匈奴俘虏,张骞这次改走南线,沿着塔里木盆地的南部,经和田,若羌,走青海进入大汉。没想到,青海也被匈奴人占领了,张骞很悲催的再次被俘虏了。
不过,这次他被俘虏的时间不长,一年后,张骞再次逃出了匈奴,当他回到大汉的时候,100多人的团队,仅剩下他和翻译堂邑父两个人。
这次出使西域,张骞的本来目的是配合军事行动,去寻找一个战略伙伴,但是,没想到,军事目的没达到,却意外的收获了一条“丝绸之路”。
张骞回来后,他曾经走过的南北两条西域之路,成了商人们来往西域的必经之路,西域和中原之间展开了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
中原的茶叶,丝绸,瓷器顺着这条道路传遍到了中亚,欧洲,西域的葡萄,核桃,玉器也花开中原,最有名的就是大宛国的汗血宝马,就是这个时候传到中原的。
楼兰,也在这个时候,发展成了丝绸之路的要塞之地。
楼兰国小势微,长期受到匈奴的奴役,被迫成为匈奴的X。在丝绸之路上,经常有往来的中原商人被楼兰国打劫,甚至发生了汉朝使臣被杀的事件。
楼兰,已经成为严重干扰丝绸之路的一大障碍!
公元前108年,汉武帝派出700骑兵,在赵破奴,王恢的带领下,轻松打败楼兰,楼兰宣布臣服于大汉,于是,汉武帝撤兵。
匈奴听说自己的小弟叛变了,立马出兵攻打楼兰,楼兰哪里是匈奴的对手,连汉朝700骑兵都对付不了,立马认怂:“大哥,你就是我大哥,你俩都是大哥,行不?”
为了表示诚意,楼兰王将自己的两个儿子分别送到了匈奴和大汉,作为人质。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派李广利征大宛国,楼兰在匈奴的教唆下,再次对大汉军队动手动脚,李广利一个回马枪就把楼兰给扫了,然后把楼兰王给带回了长安。
在长安,汉武帝问楼兰王:“你小子,为什么出尔反尔,你不是臣服大汉吗?为什么帮助匈奴对付大汉军队?”。
楼兰王一脸苦逼的说:
楼兰位居汉与匈奴两大之间,设非同时隶属两国,则无以立国;国民因之备极疲劳。大汉如欲将楼兰置於统辖之下,惟有一途,请将楼兰人悉数迁移汉土居留。
那意思就是说:“我也不想两头认爹呀,大汉和匈奴,你们两个我谁都惹不起,我也没办法呀,皇上您要是非要灭我,我也没话说,我只有带着我那4万多兄弟姐妹来大汉的土地上居住了”。
汉武帝看着一脸倒霉样的楼兰王,也笑了:“算了,你当个小公司的领导也不容易,天天为活下去发愁,我就不兼并你了,你回去吧”。
楼兰王是被放回去了,可是这一趟连惊带吓的,没多久就死了。
国不可一日无主,楼兰就派人到大汉,请求让质子回去继承王位,汉武帝说:“不好意思,你们的质子在大汉不守规矩,被我给宫了,让一个阉人回去当你们国王,有点打脸吧”。
大汉这边陷入僵局的时候,匈奴人手快,抢先一步把在匈奴的质子“安归”给送了回去,成了新的楼兰王。
安归长期生活在匈奴,已经妥妥的成为“匈奴派”,当上国X,再次充当匈奴的X,抢劫杀害中原商人。
这个时候,汉武帝已经去世了,但是汉武帝时代的老臣霍光还在,那暴脾气,当场就压制不住了。
霍光你可能不熟悉,但是他哥哥霍去病你一定知道,霍光正是在霍去病的提携下,成为大司马,在汉武帝去世的时候,成为托孤大臣,辅政汉昭帝,后来更是位列麒麟阁十一位功臣之首。
霍光请求汉昭帝出兵楼兰,但是汉昭帝不愿意,没办法,霍光暗地里找来了傅介子。
这个傅介子,也是个传奇人物,他本是个小人物,是给汉武帝养马的骏马监,当年带着36个人去大宛国采购汗血宝马,大宛国的国王说:“老大,不是我不卖给你,是另外一个老大匈奴,不让我卖给你,我们这当小弟的,也很为难呀”。
傅介子二话不说,带着36个人就把在大宛国的匈奴使臣给杀了,一战成名。
这次,傅介子仍然带着36个人出使西域,但是,却额外申请了大量的金银珠宝,霍光也不问干什么用,大手一挥:“批准”。
傅介子就带着36个人来到了楼兰。
在楼兰城外,傅介子对守门的说:“大汉天子给你们赏赐了,快让你们国王出来迎接吧”。
安归也是鬼精鬼精的,他自己干了什么事儿,自己心里清楚,大汉天子怎么会无缘无故给他赏赐,于是,他缩在王宫就是不出来。
傅介子也不着急,说:“既然你们国王不要这么多的金银珠宝,我只好去龟兹,大宛,乌孙,分给他们得了”。
一听傅介子来真的,安归有点动心了,毕竟这一箩筐一箩筐的金银实在诱人。
可能安归觉得是在自己的地盘,不会有什么风险,更合快,傅介子也没有带军队,只有36个随从,于是,安归就出城门迎接傅介子。
拿到了金银,安归放下了戒心,晚上宴请傅介子,喝到尽兴处,居然搂着傅介子的脖子称兄道弟。傅介子在安归耳边说:“大王随我到里屋,皇上另有赏赐”。
安归就迷迷糊糊跟着傅介子进了里屋,结果可想而知,被埋伏在这里人一拥而上,身首异处。
杀了安归后,傅介子接回在汉朝的楼兰质子尉屠耆,就是被汉武帝给“宫”了的那个楼兰王子。
尉屠耆当上楼兰X,傅介子给他们改了一个名,叫“鄯善”。这也是为什么史记中第一句话就是“鄯善国,本名楼兰”。
史记中所记载的关于西域各国的人文,地理,山川,都是由张骞口述而来。
此后,楼兰彻底臣服于大汉,并迁都于泥城,原来的楼兰城由大汉派兵驻屯。
后来,由于孔雀河改道,罗布泊缺水严重,楼兰人被迫迁移,在自然环境的侵蚀下,楼兰遂成为一片荒芜之地。
公元448年,北魏出兵灭楼兰,至此,楼兰彻底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可以看出,楼兰和中原,其实并没有多大的仇恨,他们只是做了一些鸡鸣狗盗的事情,之后被大汉顺手给灭了,对于汉武帝五征匈奴来说,这实在是一件小的不能再小的事情了。
但是,为什么后世的文人写诗文,都要“灭楼兰”,“斩楼兰”呢?
可能只有一个原因,“楼兰”只是西域诸国的一个代名词而已。
自古以来,中原地区就一直受到北方和西北方游牧X的侵扰,秦汉有匈奴,唐有突厥,明有瓦剌。
古代文人为了表达爱国豪情,就喜欢在诗文里虐西域小国。而楼兰,在中原的知名度高,又被大汉征服过,因此,常常被文人拿来使用。
其实,他们在写诗文的时候,也并不是针对楼兰,针对是整个侵扰中原的北方游牧X,比如王昌龄写下那首著名的《从军行》的时候,楼兰已经亡了200多年了,和大唐之间哪有什么仇恨,王昌龄也就是用了一个比喻手法而已。
这几年,随着“楼兰美女”的出土,以及各种小说的描写,楼兰已经成为人们心目当中的一个神秘之地,由于自然条件影响,楼兰古城的秘密一直掩埋在黄沙之下。
根据卫星的观测,孔雀河有再次向罗布泊附近移动的迹象,也许,在未来,罗布泊这个地方,会再次成为繁华的绿洲。
其他网友回答
楼兰与中原的纠葛始于汉朝。张蹇出使西域回来,描述楼兰是“慵懒的古典美人”,大漠天堂,楼兰美女是金发碧眼白皮肤。
图/楼兰美女复原图
几千年来,“楼兰”这个名字一直令人神往,无数的探险家、考古学家前去探索。
楼兰古城遗迹,位于今天X罗布泊西北岸。“丝绸之路”的开辟,使楼兰商旅云集,贸易越来越发达,名气也越来越大,人口迅速过万。
看着楼兰和西域各国纷纷派使者出使长安,匈奴坐不住了,在他看来西域也是自己的势力范围,于是冒顿单于重孙乌维,给楼兰王和姑师王施压。楼兰是汉使出使西域的第一站,姑师是交通枢纽。
楼兰王与姑师王商量后,截杀了汉使。消息传到长安,汉武帝刘彻火冒三丈,派赵破奴西征。赵破奴曾是霍去病的部下,在汉将中名气不大,但此时汉武帝可用的大将太少。
李广、霍去病已去世,卫青身体堪忧,两年后也去世了。
赵破奴率大军浩浩荡荡来了,匈奴已经遁逃,而楼兰只有三千不到,没什么装备的军队,根本没有能力与汉军对峙。汉军以700骑兵突袭,就捉拿了楼兰王。赵破奴的到来,威震西域,纷纷向汉朝示好。
出人意料的是刘彻放了楼兰王,让其官复原职,楼兰也开始汉化。不久,匈奴又攻打楼兰,因为汉朝鞭长莫及,楼兰王又暗地里投降匈奴,还派长子安归到匈奴为质,次子到汉朝为质。
刘彻得知消息大为恼火,更让他愤怒的是,李广利远征大宛,楼兰听从匈奴指使,偷袭汉军,汉军车马劳顿远征失利。一气之下,刘彻派人从便道赶赴楼兰,再次捉拿了楼兰王。
图/废弃的楼兰
面对汉武帝的责问,楼兰王也如实回答,他们楼兰夹在汉匈之间谁也得罪不起,如果非要做出选择,他只能带着臣民申请到汉地居住。汉武帝也表示无奈,又一次把楼兰王送回去。
楼兰王去世后,新王不久也去世了,匈奴趁机让受过匈奴教育的安归回去继承王位。安归与汉对峙,再次发生汉使被杀事件。此时汉朝是汉昭帝时期,权臣霍光当政,直接命傅介子将军刺杀安归。
傅介子宣称代表皇帝赏赐楼兰,欢迎宴上,于屏风后取安归首级。楼兰大臣惊慌之余宣布在汉朝质子尉屠耆为新王。汉朝将楼兰国改名鄯善国。
新王尉屠耆担心回国后遭遇不测,申请迁都到伊循城(米兰遗址),并希望汉朝派兵到伊循城屯田。这些都得到了汉朝的同意。第二年尉屠耆为了躲避楼兰古城旧势力,再次迁都到达扜泥城(今X若羌县卡克里克)。楼兰真正进入汉朝的X。
图/沙漠中“死了一千年不倒”的胡杨
那曾经的故都楼兰古城将何去何从呢?
东汉时期,班超儿子班勇派将军索励在罗布泊开垦,目标是把这里变成军粮基地,几年下来,积粮百万,业绩是斐然。然而,他们忽略了一件事,罗布泊的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下游的楼兰古城水源断绝,被废弃。
当人们发现要保护生态环境时,楼兰被沙漠吞没的命运已无法扭转。
南北朝时期,楼兰古城已经消失于茫茫大漠,为什么上百年之后,唐朝诗人王昌龄的《从军行》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一诗里还有“楼兰”出现呢?
主要是因为楼兰的名气太大,唐朝很多诗人都会用,不过此时泛指唐朝西边的少数X。
再次揭开楼兰的面纱是1500年之后了,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瑞典探险家斯文·赫定,他的沙漠探险,发现了曾经的绿洲楼兰古城。楼兰古城的院落、寺庙、生活用具、文书等等给赫定带来了无限惊喜。
35岁的他带着一堆文物回到西方展示,宣称楼兰重现人间!
在动荡的晚清民国,古老的文明被忽视,而一批又一批国外所谓的探险家拉走了无数的文物。
1980年中国考察队发现“楼兰美女”,当时他们发现铁板河女尸没想到会产生如此轰动的效应。根据碳-14测定,女尸年龄45岁左右,血型O型,身高155厘米,属古印欧人种,距离今天有3800年历史。
当她在XX尔自治区博物馆公开展出时,引起了巨大轰动。而席慕容的《楼兰新娘》也就此诞生。
我的爱人 曾含泪 将我埋藏
用珠玉 用乳香 将我光滑的身躯包裹
再用颤抖的手 将鸟羽 插在我如缎的发上
………有谁 有谁 有谁 能把我重新埋葬
还我千年旧梦 我应仍是 楼兰的新娘
图/铁板河女尸
“楼兰美女”是3800年前的干尸,而楼兰国出现的时候,她已经去世1200多年了,严格来说,她不是楼兰的美女,之所以称呼她为“楼兰美女”也许与唐诗里经常出现的“楼兰”有异曲同工之妙,也许用名气巨大的“楼兰”也是对古文明的崇敬。
在探索楼兰古城的道路上,科学家彭加木写下了悲壮的一页。
彭加木,广东番禺人,1925年出生,曾十五次进入X考察,1980年6月5日,带领考察队穿越罗布泊干涸湖底,返回途中,因缺水和油,他们决定向当地驻军求助。在等待物资时,彭加木留下纸条独自去找水,在50℃高温的沙漠里是非常危险的。
队员们循着足迹寻找,一无所获,之后几千人拉网式搜索,也是活不见人,死不见尸。妻儿亲赴失踪地寻找,也无法唤回亲人。
彭加木就这么消失了。
魂断罗布泊的探险者,不止彭加木一人,1976年,3名地质队员失联,1980年,3名勘探队员殉难,1996年,探险家余纯顺穿越罗布泊时身亡。
我们不仅感叹曾经水肥草美的罗布泊,何以变成人类的禁区。
罗布泊唯一尚在存活的生物,是一种花翅膀的小苍蝇,卫星拍下的罗布泊犹如一只“黑色大耳朵”,轮廓线记录着干涸的全过程。罗布泊成了蒸发后的海洋标本,要想它复活,可能要等万年以后的下一个冰期。
写在最后
古人眼中的“楼兰”是一个值得征服的地方,所以“不破楼兰终不还”的气势,延续了几百年,直到它消失。
而今天的我们,探索“楼兰”变迁,寻觅古文明,是对人类生存的思考。那些古文明消失的原因值得我们警醒。
其他网友回答
在历代王朝中,唐朝武功极盛,因此也盛产边塞诗人。
而唐代边塞诗人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身上都有一股“汉朝情结”,喜欢在自己的诗篇中以汉朝故事借古喻今。
比如“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龙城”指的卫青,“飞将”指的李广。
再比如这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其中提到的“楼兰”也是当年汉朝在丝绸之路上争夺的重要据点。
诗人王昌龄为什么要将“楼兰”写进自己的诗句里?楼兰当年对汉朝做了些什么,能让汉朝对楼兰有这样的仇恨?
一、张骞“凿空”西域
楼兰的故事,要从西域和张骞讲起。
汉代的西域,大体上是今天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区域。它东西长6000余里,南北长1000余里,东以玉门关、阳关联结汉朝,西至帕米尔高原。
在西域这片广袤的荒漠上,自古就散落着不同肤色、不同语言、不同习俗的多个X。
公元前139年,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其最初的目的是要联合大漠背后的大月氏国,一同对付强大的匈奴。
但是,张骞不幸在途中被匈奴俘虏,直到13年后才重返汉朝,而大月氏也一直对汉朝的联兵计划模棱两可,这使得汉武帝的整个计划几乎泡汤。
但是,张骞一路西行,却对西域诸国有了深入的了解,像楼兰、龟兹、疏勒等神秘的沙漠国度,第一次进入到汉朝人的视野之中。
伴随着张骞的西行,人们对于西方的世界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一条通往中亚、西亚甚至欧洲的通道也由此展现在汉朝人面前:它东起长安,穿越河西走廊,沿塔克拉玛干沙漠两缘,最后汇聚于帕米尔高原,然后向西直达中亚、西亚,最后通往地中海。
这就是“丝绸之路”。张骞的西域之行,因此也被称为是“凿空之旅”。
楼兰古国是丝绸之路上的一个小国,位于罗布泊的西部,是西域的重要交通枢纽。
二、楼兰与汉朝的恩怨
据《汉书》记载,当时的楼兰国仅有“户千五百七十,口四万四千一百”,控制的国土面积仅仅20万平方米,而且大部分是荒漠,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小国。
但是,因为是西域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商业中转城市,鼎盛时期的楼兰国十分繁荣。来自西域各国的商旅云集于此,城内车水马龙、人声鼎沸。
在这里,你可以看到来自汉朝的丝绸、茶叶、瓷器,产自西域的马匹、葡萄以及来自欧洲的珠宝、珍玩。
从军事上讲,楼兰国也非常重要。
汉武帝为了打击匈奴,决定要打通从汉朝通往大宛等国的通道,楼兰恰好就在此通道上。
而起初,楼兰国对汉朝并不友好。他们经常劫杀汉朝使节,为匈奴通风报信,这让汉武帝十分恼怒。
于是,公元前108年,汉武帝派将军赵破奴率兵征伐楼兰,大破之,生擒其国王。楼兰王被迫向汉称臣。
而匈奴得到消息后,也发兵攻打楼兰。楼兰国于是当起了墙头草,再向匈奴献出王子作为人质,向其称臣。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派“贰师将军”李广利出征大宛。在途中,他探听到楼兰欲偷袭汉军后队的情报,于是分兵抄小路攻击楼兰,生擒其国王。
楼兰王以被匈奴指使为由,请求汉武帝宽恕,而汉武帝也大度的赦免了他,放其回国。
此后,汉军在罗布泊附近修建要塞,专门负责保护西域通道的安全,而楼兰也就被纳入到了汉朝的管辖范围之内。
汉昭帝时,楼兰改国名为鄯善,并将其国都迁到了扞泥城。此后,其原来的旧都也就被废弃,到后来唐玄奘西行路过此地时,楼兰古城已经成为一片死寂的荒漠。
综上所述,楼兰曾经两次在汉朝背后搞小动作,导向西汉的死敌匈奴,这是它如此“拉仇恨”的直接原因。
而汉朝为了报复,也曾经两次攻破楼兰国,俘虏其国王,并籍此牢牢控制住了丝路。
这种丰功伟绩,也成为唐代边塞诗人们最为津津乐道的辉煌与荣耀。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楼兰到底做了什么,竟让中原人如此憎恨,非要“不破楼兰终不还”?.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