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我外甥在哈尔滨上大学,一个月生活费给多少合适?
优质回答:
孩子在外也不容易,我家就住在学府路,一个孩子住校的生活费怎么也得一千五百块钱!
其他网友回答
大学内食堂比外面便宜一些,但是超市卖的东西基本上都跟社会上一样价格。大学旁边的饭店能稍微比社会上其他饭店便宜一些,但也不一定。
校内早餐5元,午餐10元~15元,晚餐10元~15元。每天吃饭25~35元,每个月伙食费750~1050。
洗澡的话,洗一次平均按照3元算,一个月就算一天洗一次澡也就是90块。
话费宽裕点儿,按照一个月50算(我们这校园卡套餐一般是39一个月)
水的话,如果小伙子运动,喝水量大,按照一天一个怡宝/农夫山泉1.5l+一瓶饮料算,每天是6块,一个月算180。
要是会过日子,知道补充点儿维生素,吃点儿应季水果,平均一天10块钱的水果,一个月300。
剩下的杂七杂八的一个月按照300块算
加起来一个月大概也就1600~2000之间
剩下的,得看学生有没有其他消费了,要是买衣服买鞋,交个女朋友啥的,那钱就花得没数儿了。
如果孩子有健身意向,健身房学校里的都比外面得便宜。我在东北农业大学读本科的时候是一年400,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读硕士,一年800。
其他网友回答
那得具体看你外甥是在哪个学校上学了,要是江南的学府路黑大,理工,医大,或者是和兴路林大,师大,大直街哈工大,南通大街哈工程等公办学校一个月2000足够了,要是江北学院路里的三本那就得3000往上了!我X子在哈尔滨一个月1500,哈师大,今年毕业了!大二开始出去X,学舞蹈的,在哈西万达的一个舞蹈学校X,一个星期两节课,一节课200!一个月就是1600,她们社团偶尔还有商演,也有劳务费的,每次我和她姐去学校看她,都是她领着我俩下馆子,小X一个,现在毕业了,打算和她同学合伙开个舞蹈班,自己要当校长了!
其他网友回答
这是因人而异因地而异因学校而异的事情,有条件的就多给点,没条件的就少给点,但重要的是要明白,所谓生活费,是保证孩子去生活的,而不仅仅是吃饱穿暖就完事了。
孩子进入大学,已经是成年人,成年人的标准是开始有社交生活,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家长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支持孩子参与人际交往。
每年到升学季,都会引发到底应该给孩子多少生活费的讨论,总有人拿出西方的“18岁以上父母就撵出家门独立”的观点来支持少给孩子钱的观点。
但要我说,中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和背景,不能照搬西方,西方不要求孩子赡养父母,而我们将赡养父母的义务写进了法律,“小时候父母抚养孩子,等他们老了,孩子赡养父母”才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
生活费的标准应该和家庭的经济条件挂钩,比如家中经济水平很好,也就没必要非让孩子买地摊货;但如果家里本来就吃低保,也没必要省吃俭用给孩子买高档物品。
有的家长明明孩子在家里吃穿花费都不少,结果上了大学,离开了家,却非要把生活费限定在一个最低标准上,只够孩子一日三餐,生活过得紧巴巴的。
我认识一个人,家里很有富裕,给孩子的生活费却出奇的低,甚至美其名曰要锻炼孩子的吃苦能力。孩子的学业重,没时间X,只能不断地紧缩生活费用。同学聚餐不敢去,因为吃了人家的就得还人情;不敢谈女朋友,谈了也得花钱;买任何东西都要算一下分量和单价,看是不是合算;每吃一顿饭站在食堂得想半天哪道菜性价比更高。经济上的困窘给他带来了严重的自卑心理。苦是吃了,人也变得特别小家子气,干什么都缩手缩脚,自卑,放不开,没有一个朋友。等父母发现这些问题再骂孩子,已经晚了,他的性格已经形成,很难改变。
还认识位大学生,她的家境一般,只能拿出很少的生活费,她很体谅父母,自己打工X补贴学费。当她想用自己的钱出去旅游,见识一下外面的世界,家长却阻止,觉得旅游浪费钱,没必要……不懂得生活的父母带给她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压抑。父母过多包办代替,不让孩子有花钱的机会,或者过度压抑孩子的需求,不让孩子有花钱的权利,都等于把孩子游离在真正的生活之外。这样的孩子走入社会也缺乏基本的人际交往常识和自我管理能力。有的父母怕给孩子花我说这是因人而异的事情,有条件的就多给点,没条件的就少给点,但重要的是要明白,所谓生活费,是保证孩子去生活的,而不仅仅是吃饱穿暖就完事了。
男孩交了女朋友,要偶尔外出吃个饭,买点小礼物,这都必不可少。女孩总要买X妆品,和同学看场电影,互相之间到彼此的城市转转。参加社团活动,话剧演讲辩论赛,少不了添置服装,买点专业书籍学习学习。
孩子进入大学,已经是成年人,成年人的标准是开始有社交生活,经营自己的人际关系,家长应该在力所能及的条件下支持孩子参与人际交往。每年到升学季,都会引发到底应该给孩子多少生活费的讨论,总有人拿出西方的“18岁以上父母就撵出家门独立”的观点来支持少给孩子钱的观点。但要我说,中国有自己独特的社会文化和背景,不能照搬西方,西方不要求孩子赡养父母,而我们将赡养父母的义务写进了法律,“小时候父母抚养孩子,等他们老了,孩子赡养父母”才是中国传统道德的核心。生活费的标准应该和家庭的经济条件挂钩,比如家中经济水平很好,也就没必要非让孩子买地摊货;但如果家里本来就吃低保,也没必要省吃俭用给孩子买高档物品。有的家长明明孩子在家里吃穿花费都不少,结果上了大学,离开了家,却非要把生活费限定在一个最低标准上,只够孩子一日三餐也不好。
孩子的学业重,没时间X,只能不断地紧缩生活费用。同学聚餐不敢去,因为吃了人家的就得还人情;不敢谈女朋友,谈了也得花钱;买任何东西都要算一下分量和单价,看是不是合算;每吃一顿饭站在食堂得想半天哪道菜性价比更高。
教会孩子花钱,等于教会孩子生活。关于生活费,建议家长对孩子实行有计划的消费,“是家长给 ,而不是学生要 。”纪大海说,家长可咨询学校的常规收费,包括学费、保险费等,并了解当地的消费水平,以及学校食堂价格,以量入为出的方式,有计划的给予。
对于家庭比较困难的,家长可采取助学X形式,让孩子知道这笔钱要他们自己还,这也使他们更爱惜和节俭,更加努力学习,毕业后来承担和偿还。这种“施压”是一种很好的激励,“不给父母增加过多的负担,本身就是一种教育方式。”
其他网友回答
我是哈尔滨人,我女儿在哈尔滨上大学。她的学校食堂很好很便宜,早餐五元,中晚餐各十元。在外用餐,中上水平的餐馆,两个人一餐100打底。校内洗澡打热水坐电瓶车都花钱。市内交通都是打车起步价11元吧。看个电影买个爆米花两个人150。水果日用品文具从生活费出,每月2500。鞋子衣服电子产品通讯费买书不包括在内。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我外甥在哈尔滨上大学,一个月生活费给多少合适?.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