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未能兴复汉室的原因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什么复兴汉室会失败呢?

网友提问:

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什么复兴汉室会失败呢?

优质回答:

时也,运也,命也,岂人力所能强求?孔明虽有经纬之才,然大汉江山早已百孔千疮,黄巾首义、X雄并起、内侍X、水旱相继,刘汉之好运早被高祖刘邦、武帝刘彻、光武帝刘秀等牛人占尽,到了桓灵献帝时,江山犹X中一枚枯叶,不失都难。尽管孔明用尽洪荒之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到头来也不过暂时三分天下,偏安一隅,让刘备做足兴复汉室的春秋大梦。如果此时修养生息、韬光养晦,再辅以合纵联衡之术,蜀汉或可X,多延几日。但刘备既殁,孔明倾举国之力,频频用兵,终于将汉室仅有的一点遗力消耗完了。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孔明逆势而为,虽尽人意,但难违天命,最后落得个身死国破。好在成就了自己的千秋美名,可谓虽败犹荣。亏乎哉?不亏也!

其他网友回答

谢谢邀请。有一句话叫“大厦将倾,独木难支”。一个朝代的没落,是多少代积累而成的。各种社会元素丧失殆尽,制度形同虚设,政令没法执行,官员离心离德,底层民心丧尽。根本不是一己之力可以恢复的。说是复兴汉室江山,也不过是拉虎皮做大旗借用一下名义而已,其实根本就不是真正要恢复汉室江山。在那种X雄逐鹿的大背景下,就一个小小的刘备,名声地位势力实力什么都不具备,凭什么去争一席之地。只是恰好姓刘,方才有了微弱的希望能勉强攀上皇氏一族。才算勉强有了拉这个复兴汉室大旗的资格。其实他们又哪有半点复兴汉室的意思呢?当然了,他们最后的事业,不管为了谁,都没有成功。只因为诸葛亮的一切做为都是依附在刘备身上的,没有刘备抗着大旗聚人,诸葛亮则一事无成。因为刘备过早的去世。诸葛亮失去了依附,一身本事变得无用武之地。虽然有刘备的全权赋予,又有刘禅抗着旗,但同刘备活着时形同天地,绝对不可同日而语。所以越到后面越无人可用。最后把自己累死也无济于事。

其他网友回答

历史的车轮浩浩荡荡,任何阻挡历史潮流的人必将失败!首先,在北方曹魏统一中原的历史大趋势下,曹操和曹真,司马懿等都是当事枭雄,其才华远胜诸葛亮。其次,蜀国的实力又不如魏国,以弱博强,还有吴国黄雀在后。第三,江东孙权稳重而老成,活的时间又长,X稳定。第四,关公大意失荆州,使蜀国腹背受敌,不利于北伐。第五,诸葛亮以北伐为政治幌子,穷兵黩武,国内支持率下降,不利于民生。总总,都不具备北伐统一的条件,从历史的角度看,他阻碍了国家的统一!

其他网友回答

谢邀。诸葛亮复兴汉室失败,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

一,客观原因。对手强大。曹魏已统一北方,占据大半个中国。兵精粮足,人才济济。曹操和之后的司马懿皆一时之人杰。实难动摇。东吴父子英雄,虎踞江东,已历三世。根基即牢,又人才辈出,亦非容易对付。

二,主观方面。关羽荆州之失,刘备夷陵之败,将蜀汉多年积蓄之精锐,损耗殆尽。诸葛亮纵有冲天之志,通天之才,也难以挽回败势,只能以攻为守,尽人力听天命了。

其他网友回答

诸葛亮有两个;一个是《三国演义》中的“经天纬地之才”的诸葛亮,是罗贯中一手“培养”出来的“圣人”无疑!另一个是历史上的著名政治家、真实的诸葛亮。只是不知道你要问的是罗贯中“培养”的诸葛亮,还是要问的是正史中真实的诸葛亮?

如果是正史中的诸葛亮,从来没人认为他有什么“经天纬地之才”,连他自比管仲、乐毅,都“时人莫之许也”——根本没人认可!那么事实到底如何呢;

诸葛亮“一炮而红”的策论,是他的《隆中对》。此论的确令刘备“醍醐灌顶”,思想境界从此走上了“战略”的高度,认识到了“根据地”的重要,从此不再到处飘零!这一点上,诸葛亮居功至伟!此功并非《隆中对》有多高明(实际上此论矛盾重重,错漏百出),而是从战略的角度分析,让刘备懂得了天下大势。使刘备对战争的模糊观念,得到了飞跃的提高!所起的作用,可以媲美荀彧给曹操的“高祖居关中,光武保河内”的理论。所以,从政治、战略的高度对比,诸葛亮不亚于荀彧。这一点上,实际上周瑜、陆逊、郭嘉、庞统等,与诸葛亮、荀彧比,差距还是不小的!所以,《演义》中X诸葛亮之计,每每碾压周瑜,不是完全没有根据的!

而《隆中对》除了毛X不以为然的“二分兵力”论之外,另一个错误是只看到了荆州对刘备的重要,而没有看到荆州对曹操的重要,对东吴的更重要。我们以曹操已得北方、东吴已定江东、刘备已定西川、汉中为基础来论;

1、荆州对曹魏方而论;如果刘备或孙权全取了荆州、尤其是取得了襄樊来看,宛、洛之地就直面刘孙的威胁。这个地区是大平原,无险可守。所以,宛、洛是曹魏首都的最后屏障。这也是曹操为何要迁都以避关羽锋芒的原因。曹操要稳定中原,势必要死守襄、樊!

2、荆州对东吴而论;其中部处于东吴的上游,而且汉江于此汇入长江,增援十分方便。如果敌方(无论曹操或刘备)有一支训练有素的水军,从上游顺流而下,东吴将受到雷霆万钧般的攻击,其首都建业(南京)根本无险可守。而荆州的南部四郡,地势高于东吴。占有此地,从西、西南面弧形包围着东吴。此地对东吴是进可攻,退可守。此地掌握在别人手上,东吴时刻不得安宁。如果敌方同时水陆并进,水军攻击建业的正面,陆军从荆南地区攻击建业的侧背,东吴就再也难以支撑了。由此可见,荆州是东吴生死攸关之地。而诸葛对此,却根本没有看到!

对曹魏而言,荆、襄如果有失,曹操也是睡不着觉的。但是,对于已经取得西川的刘备的蜀汉来说;失去荆州仅是失去一个战略跳板而已,国基没有动摇,没什么危险。而诸葛亮的要取荆州为“家”的战略没有错,但既想占据荆州,而又强求“东和孙权”的想法,却是根本不可能的,是极其错误的。这就足以看出《隆中对》只分析了荆州对刘备的利益,而没有考虑到荆州对曹操、尤其是孙权的重要性!这就是说;荆州对曹、孙来说,都关乎国运、生死。而对蜀汉刘备来说,仅是一块战略腾挪的跳板而已。既然要取荆州为“家”,就要有和东吴鱼死网破的决心,根本不要奢望什么“东和孙权”!而诸葛不但没对东吴作出应有的防范,还怪关羽破坏了与东吴的联盟。而且,至死也不承认自己《隆中对》在战略上存在极大的错误!要说一个27岁的、没见过什么世面(躬耕垄亩)的年轻人,仅靠一些小道消息,看几本书,唱唱歌,吹吹牛皮(纵论天下),就能成为顶尖“战略高手”,我是不相信的!

在战略上他提出了先取荆州为家虽然是对的,可是怎么取?没有任何的方略提供给刘备。所以丢樊城、弃新野、败当阳、走长坂,惶惶如丧家之犬,几无立锥之地。而这一路来,他都束手无策,无一计以安刘备!唯一途中用的一计,就是经过襄阳时,要求刘备趁刘表刚死,顺势抢夺对刘备有恩的刘表遗孤的襄阳。他根本忘了,刘备是受了刘表托孤之重的!此计比庞统的趁刘璋不备,刺杀刘璋更没有底线!况且,即使你抢了又能如何?荆襄九郡都会认可、拥护你么?荆州兵肯听从你的军令,和曹操的数十万虎狼之师死磕么?此时即使抢到了,根本没有消化的时间。曹操一到,除了死更多的人,一样还是要丢弃襄阳向南逃串,根本稳定不下来!再看看张飞,仅有20骑,还能利用,并凭此吓退了曹操大军。曹操也因此停止了对刘备的追击,改为去攻取江陵了。对比之下,此时的诸葛亮,战术计谋连张飞都不如!另外,再说和东吴的联合,是鲁肃先提出来的,并亲自赶到长坂坡和刘备洽谈联合事宜。诸葛亮仅承担了一个外交官的职责,受命出使东吴而已。当然,一番说辞是很有力的,这也是他的特长!但最后打败曹操的是两家联合,刘备、周瑜共同用兵的结果。跟诸葛亮就没多大关系了!

正使记载“先主遂收江南,以亮为军师中郎将,使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管管后勤,治理地方等。这才是诸葛亮的长处——萧何的角色,出色的政治家能力,是应该得到认可的!至于军事、战术,根据正史的记载,诸葛实在没有特别的过人之处。

所以,刘备入川带庞统,庞统死后,召集诸葛亮从荆州带军过来增援,除了说他派出了X之外,就再没有其他的记述。诸葛亮此战的实际作用,还是不如张飞的义释严颜。取汉中带的法正、而且,在刘备要求诸葛亮发兵增援汉中的时候,诸葛亮不是立马调兵,反而去问杨洪该不该发兵。先不说“忠心”的问题,连汉中对西川在战略上有多重要都看不出来,足见陈寿对他的评语不虚;“理民之干,优于将略”!甚至刘备东征没有军师了,也不带诸葛亮!从诸葛亮出隆中,一直到刘备死,凡刘备出征,从来都没带过诸葛亮。而且,托孤的时候,军事并不是委托诸葛亮,受托人是李严。由此足见,对诸葛亮的军事能力,起码刘备是不认可的!

南征,是诸葛亮第一次独立领兵,对付的是一X乌合之众的山民。用的是马谡的“攻心”的方略(而实际效果并不好,此后南蛮还是不断的骚扰)。一伐前,孟达要“反正”。诸葛亮已经分析出司马懿会以极快的速度,闪电式的攻击孟达。果真,司马懿八天赶到上庸,但孟达还守了16天才失败,前后24天时间。诸葛亮居然没有派出援军,坐视孟达的失败!须知荆州失去后,蜀汉已经失去了经略中原的跳板。上庸如果能归蜀汉,一盘“死棋”又可以盘活,蜀汉又有了经略中原的出口、跳板。看看上庸的地理位置;东出可威胁襄樊,北出可以入武关、抢潼关。向西还可以屏蔽汉中,令汉中没有东顾之忧。大势成立的话,还可以顺汉水入长江,攻击荆州的中部,以及配合从X出夷陵,顺江而下攻击东吴。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诸葛亮如果能及时派出援兵,顺汉水而下,是可以赶在司马懿之前到达上庸的。这不得不说,是诸葛亮战略上的又一次失败!

第一次北伐,拒绝了魏延之计后,兵分三路,攻取最西面的的凉州——出祁山。自己是第一次率军打正规战。派出的前锋大将居然是自己“亲如父子”的、但毫无战场经验的相府参谋人员——马谡。箕谷疑兵,主将用的是从来没有独立领兵打过仗的X。三路大军、三个主将,都是“第一次”,对手却是久经战阵的张郃、曹真,不败没有天理!

第二次北伐,改为攻取陈仓。引着数万大军,攻个千余人防守的陈仓,20余日,硬是“老鼠拉龟,无从下口”只好灰溜溜的回去了。劳师动众,仅是杀了个对曹魏无足轻重的王双。而派出个魏延率偏师西入羌中,尚且大破郭淮、费褘。实在看不出,诸葛亮军事比魏延高在那里?

第三次终于有所收获,收取了武都、阴平,可立功的是陈式。诸葛亮还没到,郭淮就已经退走了。因为此两城原就属于张鲁的汉中,曹魏方不好防守而放弃了。

第四次因曹真之死,终于引出了司马懿,诸葛亮再次率军出祁山,这次稍有收获,亲自指挥打败了郭淮、戴陵的四千军,割了曹魏上邽的麦子。另据《汉晋春秋》记载:司马懿“乃使张郃攻无当监何平於南围,自案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赴拒,大破之,获甲首三千级,玄铠五千领,角弩三千一百张,宣X保营。”这里是与司马懿的第一次,也是唯一一次的正面对决。虽然是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出征,但从此次战役看,战术上却并非诸葛亮亲自布置指挥。而是派出了魏延等三人与途中阻击司马懿,至于怎么打,那是魏延的事了。是魏延把“赴拒(阻击战)”,打成了击溃司马主力的大战,并大获全胜!这里“亮使魏延……”,与司马懿的“乃使张郃……”的这个“使”字,是一个意思;司马懿只布置任务,不管张郃怎么打。诸葛亮也是只布置任务,也不管魏延怎么打。如果是诸葛亮亲自指挥,就不会提及魏延、高翔、吴班等名。如;攻陈仓、斩王双、射张郃,都是写的诸葛亮,而没有提及他人。当然是诸葛亮亲自指挥的。此战诸葛亮的统帅的工作没有纰漏,功劳当然归他这个主帅。因为主帅需要的并非什么都亲力亲为,战场上能因人施用就是主帅的成功。但是,此战战术上的成功,却是魏延的能力体现!虽然得了这些小胜,却对曹魏并无多少损害,之后,蜀汉自己也无法再坚持打下去了,只好撤军。再次证明了出祁山的错误!

第五次北伐,这次是走褒斜道,出武功上五丈原。这次的成功希望是最大的一次,终于使诸葛亮明白了“以敌养战”的策略;“是以分兵屯田,为久驻之基。耕者杂於渭滨居民之间,而百姓安堵,军无私焉。”可惜明白的太晚了,天不假年。百余日后逝世,所种的粮食只能是“为他人作嫁”了,成了咨敌之资!

纵观诸葛亮的一生,政治上成就不小,军事上能力不大。说什么“经天纬地之才”,那不过是罗贯中的盲目吹嘘而已!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什么复兴汉室会失败呢?.jpg” />

与诸葛亮有经天纬地之才为什么复兴汉室会失败呢相关文章


您可能感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