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武松打虎前喝了18碗酒,吃两斤熟牛肉,古人的食量这么大吗?
优质回答:
首先北宋时期的白酒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白酒,也就是说武松喝的白酒跟我们现代人喝的白酒不是一回事儿,最大的区别当然就是度数高低了。武松喝的白酒度数很低,也就是跟啤酒度数差不多。
作为武松来说是身高八尺,膀大腰圆的大汉,身体素质好,又有武艺在身,喝十八碗酒无非就是相当于喝了十八瓶啤酒罢了。别说是武松,现在很多普通年轻人一个人喝一下午或一晚上喝十八瓶啤酒好像也不在少数吧!
说到这里我们有必要普及一下宋朝白酒和现代白酒的问题,我们现在人喝的白酒是蒸馏酒,是经过酿造、蒸馏、冷却后最终得到高度数的酒精溶液。宋朝那时候还没出现蒸馏技术那时候的酒是酿造酒,也就是所谓的米酒。
米酒是通过把含有淀粉和糖质原料的物质进行发酵产生酒精成分而形成酒,度数最高也不会超过十八度,北宋那时候一般都是用大米作为原料进行酿造。所以说千万别被武松十八碗酒的海量吓住,起码在酒量方面很多普通人都可以跟武松一比高下。
说完了喝,再说吃,我就想问问一个身高一米八五之上,一百公斤上下的大汉吃两斤牛肉很多吗?我觉得不多啊!就是我自己饿极了的话也能吃得下。我虽然没有一下子吃两斤熟牛肉的经历,但是我有一口气吃光一盘子猪头肉的经历。
我平生最爱的美食就是猪头肉,那天也是饿了,端起盘子里一大盘猪头肉就往嘴里塞,还没吃出啥味道来呢盘子已经光了,按照我当时的状态完全可以再吃点。这可是我亲身经历的事实。
当然了古时候的人食量总得来说肯定比我们现代人要大,主要原因是古时候的人都是重体力劳动,体能热量消耗快,必须要吃得多才能保证有足够的力气完成繁重的体力工作。古时候没有飞机汽车轮船,出个远门全靠一双脚步行。
就拿武松来说他从沧州横海郡柴进庄上跟宋江分别后赶奔阳谷县看望大哥武大郎。从沧州到阳谷少说也有六七百里地,武松可不是开着车去而是一步步走着去的。长途跋涉,晓行夜宿饥餐渴饮,非止一日。
像武松这么大的块头饿了就需要补充足够的能量才行,他吃两斤熟牛肉我觉得太正常了。不吃饱了哪有力气走路?别说武松那么遥远的年代,就是我的父辈那个时代他们那一代的人也挺能吃,他们那时候七八十年代庄稼地里的活都是人工,干一天活晚上吃七八个窝头或者玉米饼子外加两碗杂粮面条那太正常了。
现在的人生活条件好了,但身体素质反而不如老一辈人了,一天天没那么多体力活了反而觉得更累了。农耕时代的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晚上吃饱喝足,又没有电七八点就躺下了,干完该干的事儿一觉到天明,睡得又香又踏实!
其他网友回答
酒这个东西就不好判断了,毕竟现在一口气喝一箱啤酒的人大有人在!
就算是白酒,前几年网上流传的一斤哥、二斤哥、三斤哥、五斤哥不也是层出不穷啊。不管他们是不是真喝的酒吧,至少这么多水灌下去,也证明他们是海量啊。
武松喝的酒,相对于同时代的白酒,蒸馏技术还算先进呢,不然也不敢叫“三碗不过岗”,但度数估计顶多十几度,比啤酒高不了多少。
再说宋朝那时候的碗,我们把它往大了说,一只碗装半斤酒,应该很多了吧?
这样一算,武松相当于喝了九斤酒,550ml一瓶的高度数啤酒,他喝了九瓶。
实际上这个量也没有达到武松的顶点,醉打蒋门神的时候,武松一共喝了34碗酒,比在景阳冈那里,多喝了将近一倍。
不过,按照《水浒传》中的说法,景阳冈的酒比X那边的酒度数稍微高一点,这样算的话,也能理解。
再说牛肉!
武松实际上并非是吃了二斤牛肉,先头切的二斤熟牛肉他吃光了后,又让店小二上了二斤牛肉。
当然,第二次上的牛肉他有没有吃光,这个在《水浒传》原著中并没有写,就算他全吃完了吧,毕竟牛肉属于贵重食材了。
四斤牛肉也不算小数目了,武松为什么能吃得下?
现在理解这个问题,确实有点困难,毕竟拿我自己来讲,我现在一顿饭吃两个馒头就饱了,牛肉的话,可能也就半斤到一斤的样子。
但实际上,在半大小子的时候,我还是吃得蛮多的,印象中有一次早饭没吃,上午又在地里干活,中午饿的不行,一口气吃了6个馒头,外加两碗面条。
听我外公讲,他们那时候修河,就是各个村子里清淤河流,挖人工河,毕竟家里穷嘛,到这里干活,饭还是管够的。他讲,有一个大汉,吃饭的时候,把挑泥的扁担洗干净放在地上,然后在扁担上摆馒头,从头摆到尾,一共摆了十九个,一个人全吃下去了。
我外婆讲,邻居那个老头,过年的时候,发的有面粉、菜、肉,让他包饺子吃。本来给的是一个人能吃两天的量,结果他太馋了,大年三十晚上全给吃了。
所以,一口气吃四斤牛肉,虽说饭量已经不算小了,但也没大到撑破人类极限。
我们不要被《水浒传》电视剧的演员给忽悠了,武松实际上个头跟鲁智深一样,除了肚子没鲁智深大,其身材也是五大三粗的。
过景阳冈的时候,又正好是一个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二十五岁,饥一餐饱一顿的连夜赶路到了阳谷县。
“武松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限地面。此去离县治还远。当日晌午时分,走得肚中饥渴望见前面有一个酒店,挑着一面招旗在门前,上头写着五个字道:‘三碗不过冈。’”
早上没吃饭,说不定头天晚上也没怎么吃饱,所以才会又饥又渴,这是前提,光解渴的话,没个三五碗酒都解不了。
而且,武松这顿饭吃的时间相当之长,晌午的时候进店吃饭。有些地方晌午表示中午,有些地方晌午表示早饭与午饭中间的时间,这里的话应该是中午的意思,中午12点左右。
武松吃饱了要走的时候,店小二拦着他:
“这早晚正是未末申初时分,我见你走都不问人,枉送了自家性命。不如就我此间歇了,等明日慢慢凑得三二十人,一齐好过冈子。”
申时,是15:00-17:00这个时间,申初就是下午X多,武松这顿饭吃了三四个小时。
吃完了酒,武松就撤了,走了几里路后就到了黄昏了:
“那时已有申牌时分,这轮红日厌厌地相傍下山。”
这时候应该是快要换掉申牌了,在过去每过一个时辰就要换一个牌子,所以申牌时分,就是要换掉申牌了,此时是17:00左右,太阳下山了。
这一段路一共是四五里,武松走了一个多小时:
“约行了四五里路,来到冈子下,见一大树……”
由此可见,武松还是喝醉了的,走路的速度也是慢了……
结论也就出来了:
作为一名壮汉的武松,人高马大的,正值25岁血气方刚的年龄,还连日赶路,早饭也没吃。好不容易逮到这么一家店,自然要大吃特吃一顿,而且晚饭他也得吃出来,毕竟一天就这么一顿饭。
总共用了三四个小时的时间,喝了七八斤类似于啤酒的东西,吃了差不多四斤牛肉,实际这个量并不算大。中间尿急还能出门撒泡尿,边吃边跟小二聊天,一晃这么X就吃下去了。
实际上武松这种饭量跟鲁智深比起来,还是差得远哦,当初鲁智深喝酒,是接连喝了20多碗,后来不过瘾,又加了一桶,至于一桶多少碗,这没法算了,吃了半只狗肉,回头还踹走了一X腿,边走边吃。
李逵也挺能吃,一顿饭能干掉九碗面,外加三斤米,这还只是主食,不算肉菜和酒。
这样一来,武松的饭量和酒量,也就没什么稀奇了。
其他网友回答
首先宋朝的白酒和现在的酱香科技是两回事儿,如果你能穿越到宋朝,把某台的酱香科技的技术带过去,保证你能发大财。
现在的酱香科技是蒸馏酒,是经过酿造蒸馏冷却后得到了酒精的溶液。在接近于九百年前的宋朝,这个技术还没有被发明出来。所以武二郎喝的所谓白酒压根儿就不是咱们现在的酱香科技。那么武松喝下了18碗三碗不过岗是什么酒呢?
确切的说应该是米酒。这个米酒的度数不要说和50来度的酱香科技相比了,就是和啤酒相比,都未必能够占据上风。由于米酒的度数不高,武松能够连续喝下18碗,自然也就没有什么了不得的。毕竟比武松的体格,以及他的武艺,这18碗酒对他来说绝对算不出什么。
还真不是我张口就来,大家还记得前两年咱们网络上还不是出现了许多一斤哥,三斤哥,论斤喝白酒的猛男吗?尽管这些哥们儿有些夸张,但是在我们身边总是不乏哪些喝啤酒如同喝白开水一样的状态,想来在古代经常要接受酒精考验的人们,自然酒量会更好一些。
英雄武二郎的这点酒量可能在古代也就是稀松平常,如果到了现在,他也未必能够成为酒场上的英雄,甚至他都有可能吹不下一瓶1.25升的可乐。
至于吃肉的问题,武松一个人其实不是吃了两斤牛肉,而是4斤牛肉。
武松为什么胃口这么好,能够干掉4斤牛肉?年纪轻,连续赶路消耗过大,吃这一顿饭的时间很长,这都是武松能够成功解锁一顿4斤牛肉的原因。
首先咱们说说武松的吃饭时间。武松是晌午时分进的店,也就是说中午12点左右来到了店家准备吃饭。那么武松是何时离开的呢?
在水浒传中借店小二的嘴说了出来,当武松买单之后,准备去解锁景阳岗副本,这时候好心的店小二出马了,他告诉武松现在已经是申时,也就是下午三到五点,这时候上山就相当于给老虎送外卖。
从店小二的嘴里我们得知武松这顿饭真心吃了好长时间,足足有180分钟以上,都能看两部电影了。这就意味着武二郎有充足的时间干掉4斤牛肉。
武松有没有这个好胃口呢?这说的谁没有年轻过似的,我记得在念大学的时候,我们班10个男生去吃自助餐,在喝了大量胀肚子的碳酸饮料的基础上,最后叫了40盘牛羊肉,结果仍然是一扫而空。
我还认识一个交通协管员,20刚刚出头,貌似智力比一般人稍微低那么一点,和美国总统小布什差不多,特别能吃,小吃店一锅锅贴刚刚出笼,他就直接要了半锅,边走边吃,没过多久就被他全部消灭了。
所以对于一个年轻的小伙子来说,他们饿的时候绝对能够吃下一头牛,而不是4斤牛肉。对于武松来说同样如此,连续的感冒消耗很大,可能早饭还没有吃饱,或者索性就没有吃,所以此时此刻膀大腰圆体重超过0.1吨的武松早已饥肠辘辘,自然要大吃特吃。
更何况他可能是三顿并一顿,毕竟在宋朝时没有外卖业务也没有那么多饭店,赶路的人晚上到了饭点未必能够找到一家饭店,所以就出现了午饭吃了3,4个小时午饭喝了18杯饮料,干掉了4斤牛肉场景。
当然别忘了水浒传在当时就相当于现在的爽文,有些东西并不严谨,并不自洽,只要爽就行了,所以有些细节我们就没有必要去细究了。
其他网友回答
我敢肯定的说一句:有!但并不是都这样。
古时候大饭量的人只是极少数,就像现在的篮球队员,两米多的个头有的是,但只是少数。
听老人讲,民国时期,我们村庄有一个大力士,给财主干活都不敢用,因为他的饭量太大。
有一家财主找到了他,刚刚干了一天,晚上散了工之后,回家看到碾盘摆满了刚蒸出的馒头,喝着桶里的水,坐在念般的一旁,等房东蒸出第二锅的时候,出来一看,碾盘上的馒头馒头被他吃了个精光,第二天,干脆指挥他再找个其他地方。
以上这个例子是一个真实发生的故事,
像题主所说的,武松吃二斤牛肉喝18碗酒,完全符合事实,以前使用的都是一些小黑碗,装满了酒不超过三两,何况那个时候的酒都是稻谷酿的纯粮酒,度数大概20多度,作为一个200多斤的大汉,喝两斤多低度酒不算是奇怪事。行者路上不知道饿了多长时间,吃两斤牛肉也算正常。
其他网友回答
看了很多回答,都说完全有可能。我要唱个反调,我觉得不可能,因为违背常识。
如果只说喝酒,十八碗酒到底有多少,很难说。山村野店,想来不会用精致的小酒盅,按照某位朋友的说法,宋代常用的浅腹宽沿的粗瓷碗,那一碗半斤差不多吧?十八碗就是九斤,换做现代人喝酒、也就是九罐啤酒的量。别说九罐啤酒,就是一次性喝两箱啤酒,我也见过。所以单看数量,说明不了问题。得再看看酒的度数。宋代普遍意义上的酒,就是纯粮食酿造的低度酒,从《水浒传》中大量出现的“筛酒”一词就能看出当时还没有蒸馏技术,酒水和稍许酒糟等杂质混在一起,所以武松喝的是低度酒这一点是没问题的。但是低度酒有多低呢?参考我家乡的米酒。家乡的米酒有两种,一种是被称为“老白酒”的甜米酒,度数不高,十多度的样子,入口极甜,极具迷惑性。很多酒量很好的外地朋友初次喝这种“老白酒”容易失控,短时间内三大碗下肚,抵得上半斤50度的烈酒。另一种米酒即为绍兴等地著名的“黄酒”。酒精度能达到二十多度,稍不留神也能喝醉。我一北方朋友平时八两老白干的量,第一次尝试“*洲优黄”,一瓶750毫升,直接放倒。啤酒的度数是多少?手边有某个品牌的罐装啤酒,显示酒精度大于2.5度。显然,喝啤酒喝个十斤八斤问题不大,喝米酒喝个十八碗,不太可能。
另一个理由是,这个小店的招牌是“三碗不过岗”,显然是在夸自家的酒酒劲大,其实就是酒精度要比普通的酒高一点。至于为什么他们的酒酒精度会高一点?也许是他们掌握了稍微高一点的酿造技术,也可能就是施老爷子瞎写的,反正不太可能是这个小店凭着自家的特大号碗就敢自吹“三碗不过岗”。就算以我上面提到的“老白酒”为例,一口气灌下十八碗的可能性也是不大的。
退一步讲,即使是真喝下了这么多类似于啤酒的酒,还能吃下那么多牛肉吗?题主问的是两斤牛肉,书里说的是四斤,食量大的话,一顿吃一两斤牛肉,已经很厉害了,四斤是什么分量?能吃得下吗?而且是在喝完十八碗酒之后!要知道,一般人喝下十瓶啤酒之后,很少会再吃主食,更不可能吃四斤实打实的肉。
最后说一下,在宋代,酒店X牛肉是违法的,所以这些文学作品并不能真实地表现生活。毫无疑问,武松的食量,被作者大大夸大了。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武松打虎前喝了18碗酒,吃两斤熟牛肉,古人的食量这么大吗?.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