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宋代叶紹翁”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纯写景吗?
优质回答:
宋代诗人叶绍翁的“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纯写景的吗?
我认为不是纯粹写景的,这首诗里面包含了诗人对春天气息向往和喜悦心情。春天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百花争艳时节,也是百花齐放的季节,在这个春色满园关不住的时候去游园,应该是心旷神怡,心情舒畅。
“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词让人们看见了春天的风景,也闻到花的芳香,看见了蝴蝶飞来飞去,蜜蜂在花丛中釆蜜忙,一派大好春光,让人赏心悦目。
“满园春色关不住,”用这个句子形容花的五颜六色,枝繁叶茂,那争奇斗艳的花儿在翩翩起舞,你唱罢了我登场,在大显伸手,来一个是你高,还是我高的比武大赛。
“ 一枝红杏出墙来”不但花儿在闹春,花儿在撩春风,那红红的杏儿也不甘示弱,伸头探脑出了墙,给人一个惊喜,让人眼前一亮,让人感觉到春天的厚重的气息。
我认为诗人不但写出江南春色的美韵和动人,也表达了诗人的喜悦之情,他的激情澎湃的心情通过对花的描写,已经一清二楚,不言而喻了。
我是丫丫恰恰,欢迎各位探讨。
图片来源于丫丫恰恰手机拍摄。
其他网友回答
这两句诗肯定不仅仅是写作者目睹之景。
古人的写景诗大多不仅仅是为写景而写景。作者在写景时往往是要表达个人的思想情感的:或寓情于景,情景交融,如“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表达了贺知章对春柳、春风、春天以及大自然的热爱与赞美之情;或寓理于景,含义隽永,如“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作者既是写景又是议论,说明人只有不断读书学习获得新知识,才能使自己增长智慧、提高认识,保持如方塘清水一般明澈的思想境界;或因情造景,虚景因真情而真,表达作者的一种生活或精神追求,如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采菊之地未必在东边的篱笆下,也未必能把南山看得多真切,作者是要营造一幅人与自然和谐相融的画面,表达一种恬淡闲适、无欲无求的精神追求。
“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不仅仅在写烂漫的春色,也不仅仅在表达对春天的热爱与赞美,其中的思想感情是丰富而细腻的:没有见到门园主人的失望,没有赏到满园春色的遗憾,再看到一枝出墙红杏时,得到了慰藉,满园春色可见一斑,这一枝红杏是多么善解人意,多么生机勃勃!
其他网友回答
问题 : 宋代叶紹翁”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是纯写景吗?
前言
是不是纯写景很难说,诗人是否另有所指,需要根据其创作时的背景来判断。在不了解其创作北京的情况下,对于作者的用意只能是猜度了。
另外,诗文作成以后,读者如何理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
下面,老街列举几个有名的杏花诗句,比较一下。看看各类杏花有什么不同,就明白”一枝红杏出墙来“的特点了
一、单纯的杏花 陆游陈与义笔下杏花
南宋诗人陈与义的这两句我最欣赏,每一次读到的时候,仿佛置身于此,感觉空气都清新了许多: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
附全诗,《怀天经智老因访之》
今年二月冻初融,睡起苕溪绿向东。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西庵禅伯还多病,北栅儒先只固穷。忽忆轻舟寻二子,纶巾鹤氅试春风。
陆游的这两句也很有名: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附全诗,《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两首诗中的杏花,就是杏花而已。
二、拟人的杏花 张先犹解嫁东风
上面这两句,杏花就是杏花,没有其他的意思。但是北宋张先的就不同了:
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张先笔下的杏花,用拟人手法,有了人类的个性。这首词是这样的:《一丛花令· 》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离愁正引千丝乱,更东陌、飞絮蒙蒙。嘶骑渐遥,征尘不断,何处认郎踪。双鸳池沼水溶溶,南北小桡通。梯横画阁黄昏后,又还是、斜月帘栊。沉恨细思,不如桃杏,犹解嫁东风。
和陆游、陈与义不同,张先的这首词很明显,把杏花赋予了人类的性格特点,不是单纯把杏花当作一个植物来写了。
三、似花还似非花 ..叶绍翁的杏花
1、苏轼的杨花
苏轼有一首著名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 :
似花还似非花,也无人惜从教坠。抛家傍路,思量却是,无情有思。萦损柔肠,困酣娇眼,欲开还闭。梦随风万里,寻郎去处,又还被莺呼起。不恨此花飞尽,恨西园,落红难缀。晓来雨过,遗踪X?一池萍碎。春色三分,二分尘土,一分流水。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
苏轼词中的杨花,和张先的”犹解嫁东风“一样,都是把杨花当作人来写。我们不去探讨苏轼的杨花词。
只是注意开头六个字:
似花还似非花。
我们用这六个字,来分析一下叶绍翁《游园不值》的杏花。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2、不同于陆游、陈与义
整首诗毫无疑问是写景,但是后两句杏花时,明显与陈与义和陆游笔下的杏花不同。因为这只”出墙“的杏花,明显容易引起联想。
3、不同于张先、苏轼
但是叶绍翁的杏花,又和张先”犹解嫁东风“的桃杏不同,也和”随风万里,寻郎去处“的杨花不同,后两种有明显的拟人手法。而叶绍翁的杏花没有明显的拟人。
4、类似于柳宗元《江雪》
所以说,叶绍翁的杏花,从主观来说,我们无法知道他是不是和柳宗元的《江雪》那样,背后一定有深意: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也不知道是不是一定和陆游陈与义一样,肯定就是写一个植物而已。
之所以说类似《江雪》,是因为我们了解柳宗元的创作背景,因此大多数人认为《江雪》不仅仅是写景,而是柳宗元在主观上,就是用景语反映其情感。
但是叶绍翁是不是主观上就如此呢? 不好说
四、作者未必是,读者何必不是
一个作品写成,只完成了一半,另一半由读者完成。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谭献也有”作者未必是,读者何必不是“的说法。
也就是说,叶绍翁写完这首诗以后,无论他主观上,是不是但纯写景不重要,重要的是读者怎么看。
有诗人写”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结果被认为讽刺朝廷丢了性命,就是一个例子。苏轼的”“乌台诗案”也是如此。无论诗人是否有此意,但是您的作品中却可以让人联想到此意。
结束语
王国维说,一切景语即情语也。其实在创作时,未必每个人都能做到,只有好的景语,才是情语。
这种不动声色,却把景语写成情语的,有时是诗人是有意为之,有时是无意为之。
不管叶绍翁是不是有意为之,但至少不是有意写成今天“红杏出墙”的含义。这应该是后人的发挥了。
@老街味道
其他网友回答
春天里怒放的生命,岂是一个园子能禁锢的?
其他网友回答
当然不是纯写景,是典型的借景抒情。如果纯写景,一枝红杏,如何能牵动炎黄子孙千年情肠?
古诗词中的景句,词句必与情感合,诗句必与胸襟气度节操志向合,注意这一点有助于我们理解古诗词。
这是作者去一处园亭游玩,恰好碰到人家不开门,见墙头露出一枝红杏花而生感慨,看似牢骚话,实则寓意深远,阐明了新生事物要发展,人为地阻拦是拦不住的。礕如新中国的建立和后来的改革开放到现在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国人民要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那些X制裁是拦不住的,这枝红杏必将越出墙头,美丽着中国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