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清明节到了,大家还记得多少有关于这个节日的古诗词?
优质回答:
清明节祭祀祖先是我们古典文化的传统,对于逝去的亲人表示一种哀思与怀念,祈求保佑家运绵长,子孙后代平安。古代也多有诗人为清明节作了许多著名的诗句,却少有借祭拜先祖感悟人生充满哲理见解的诗句,这里我推荐一首,如下: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
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
人生有酒便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作者:《高翥》宋代。
清明节这天,南山北山的墓地到处都是扫墓的人,显得有点热闹纷然,焚烧的纸钱像白色的蝴蝶到处飞舞,人们对着祖先流泪哭哀,凄惨得象杜鹃泣血一般。这是前四句的浅解。
接下来这两句却出人意料,笔锋一转,道出了作者内心的质疑,”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这两句是指:白天扫墓的时侯很有孝心,很是热闹,但到了晚上,这里一片寂静,狐狸甚至躺在祖先沉睡的坟墓上睡觉,而那些白天扫墓的儿女们此刻正在红灯前欢声笑语,早已忘记了白天的祭拜。
最后两句是:活着的时侯,该享受的就享受,该饮酒的就尽情地饮,人如果死了,儿女们虽有悲伤,有怀念,也有一年一次扫墓时的贡品,但儿女们到坟墓孝敬的酒水又有那一滴能够真正到了阴间,让这些逝去的人尝到呢?
感叹这首宋诗对人生的生与死看得如此清透,知道活在当下才是最重要,死后儿女们祭拜的东西,逝去的人是享受不到的,儿女们有他们的生活,有他们要去追求的东西。对于逝去的祖先,表示缅怀和思念已经足够,把握住今天,积极地生活,才是正道。
其他网友回答
满衣血泪与尘埃,
乱后还乡亦可哀。
风雨梨花寒食过,
几家坟上子孙来?
这首诗描述的是经历过战乱后,死去的人在清明节这天已经没有人去祭奠他们了……
将军孤坟无人问,X家事天下知。这二句诗是2015年10月8日黄晓明与杨颖的奢侈大婚,引爆了整个娱乐圈和诸多媒体争相报道,但第二天又有一条新闻报道,中国的农村改革之父杜润生老先生去世,杜老可谓是国之栋梁,而他的去世媒体却鲜有跟进,这样强烈的反差之下,有网友写就了这二句诗。
岁月靜好,那是有人在为你负重前行。国泰民安,那是有人在为你遮风挡雨。
今天是清明节,我们根本不应该去忘记共和国的英雄烈士,是他们的无私无畏才能有了今天中国的繁荣富强,我们要拿出一颗感恩的心,一颗敬仰的心永远缅怀他们。
其他网友回答
清明已过,关于清明节的好诗不胜枚举,但这一首清明诗,却人尽皆知,堪称千古佳作,便是杜牧的清明时节雨纷纷。
清明节是我国传统的文化节日,家人团聚,出游观赏,上坟扫墓,风俗多样而又色彩浓郁。说到清明,我们自然会想起杜牧那首脍炙人口的《清明》;提到杜牧,我们也会自然想起那首极具艺术价值的《清明》。千百年来,清明与杜牧,杜牧与清明仅仅连在一起,二者已经成为了不可分割,他的这首《清明》也因此被誉为清明诗的千古绝唱。
《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一首小诗,短短二十八字,浅显易懂,有如白话。没有一个生僻字,没有一个华丽辞藻,没有一个历史典故,毫无造作之痕。但却鲜活生动,意境优美,读后余音邈然,回味无穷。
按照古诗的起承转合,按照篇法的自然顺序,画面徐徐推出。
首句“起”:交代时间、环境、气氛,纷纷细雨的清明之日;第二句“承”:自然承接,人物出场,人物的心情亦如天气——纷乱凄迷;第三句“转”,如何摆脱这种心境呢?直接逼出第四句;“合”:“牧童遥指杏花村”。这是本诗最精彩的部分,全诗戛然而止,再不肯多费一言。
行人如何去喝酒,避雨,消愁,均在篇幅之外,杜牧只将读者引入一个诗的境界,为读者留下了更为广阔的画面,留下了更为丰富的想象空间,这就是此诗的高妙,“有余不尽”即“言有尽而意无穷”也。
牧童遥手一指,“遥”似乎很远,但一个“指”却又似乎抬眼可见。若很远,就没有下面的艺术联系:若很近,又没有了含蓄无尽的韵味。目光所及却又不是抬脚就到,妙就妙在这不远不近之间。
杜牧笔下牧童的一“指”,“指”出了曹雪芹《红楼梦》中的“杏帘在望”;“指”出了俏皮灵动的中华民歌《小放牛》;“指”出了享誉千年的“杏花村”美酒。“你要吃好酒就到杏花来”成了杏花美酒千百年的广告语。
但是,杜牧和牧童万万料想不到,多少年后,因为这句“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引发了后人旷日持久的“杏花村”商标争夺案。
上世纪八十年代,争夺“杏花村”商标的X在中华大地连绵不断,此起彼伏。安徽贵池,山西汾阳,湖北麻城,江苏南京及江苏徐州等二十多地纷纷参战。几番论证,几番淘汰,最后剩下了安徽贵池和山西汾阳。但这两家仍是各不相让,不惜对薄公堂。又是几经X,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高法院做出终审X:酒的商标权归属于山西汾阳,旅游的商标权则为安徽贵池拥有。
贵池人笑了,他们的“杏花村”旅游产业蓬勃发展,游客络绎,他们赚得是盆满钵满。汾阳人也笑了。他们的“杏花村”汾酒不但走出国门,捧回巴拿马国际金奖;汾阳更成了中华酒文化发祥地,他们取得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双丰收。
杏花村究竟在哪儿?只有长眠地下的杜牧和牧童知道,但是能为后人做出如此巨大的贡献,这是他们未曾想到的。
另外因为这首诗诗情太美,布局太妙,所以后人又把它改编成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
宋词里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元曲里的《清明》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它还被改编成散文,话剧,微电影,故事,小说等等,因为它具备了这些文学形式的必要元素。一首小诗,在烟波浩渺的诗海里,能有这样的延展性,实属罕见。
春雨霏霏,春风曳曳。一个成年人青衫落拓,形容瘦损。也许是祭奠归来,也许正赶路他乡,于是呈现出一幅雨中问路图。牛背上的牧童正在吹笛,他头戴斗笠,身披蓑衣,满脸嬉笑,随手一指。远处,杏花掩映的村庄,酒帘高挑。一老一少,一喜一忧,这是我心中杜牧笔下的《清明》。
有人说,假如收藏了五万余首作品的《全唐诗》缩减为五首,杜牧的这首《清明》也会理所当然入选其中。
不说《阿房宫赋》,不说那些伤今怀古力作,杜牧的好诗不胜枚举。其实,仅凭这首《清明》,就足以让杜牧“杰出”;就足以让杜牧不朽。
其他网友回答
黄庭坚所写的《清明》:
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侯。
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蔫共一丘。
诗文说讲的是:清明一到,春雷滚滚,春雨润物,大地回春,百花初绽,桃李芬芳。 野田边地头有先人的墓地,逝者长眠地下,生者十分痛惜。纵然美景连连,生者祭祀去世的亲人,不禁思考生死的意义,进而想到人生的意义。诗人在诗中讲述人生各不相同。 古有齐人常常到坟地偷吃他人祭祀亲人的饭食。回到家中对妻子妾撒谎说他在大官朋友家中受到款待。这种人的人生卑微低下,没有尊严。而另有一些X,如晋人介子推,助晋文公建立国家以后,功成身退,不要爵位和封地,退隐无人熟悉的偏僻之所。晋文公为请他出山,以烧山相逼,但介子推其志不可动摇,宁愿死在山中。
其他网友回答
东风暧暧奏欢声,紫燕黄鹂婉转鸣。
几片闲云飘锦绢,一溪流水荡琴筝。
藏羞柳叶舒新意,含笑桃花吐旧情。
撷取芳菲同祝愿,山川家国永清明。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清明节到了,大家还记得多少有关于这个节日的古诗词?.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