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关于农业生产的农谚俗语你知道多少,含义是什么?
优质回答:
关于农业生产的谚语有很多,根据区域差别,也各有不同。我是山东人,从小就听过的几个比较有代表性的:
谷雨前后,种瓜种豆。每年四月二十号左右是谷雨,春天最后一个节气。气温回升到白天20多度,地温也上升到15度以上,大多数农作物都可以播种了。
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过了芒种,不可强种。意思是说,长江以北地区,自立夏到小满期间,除了极少数作物,都是播种适宜期。但芒种节气后,只有生长期相对较短的可以播种,生长期长的就不能种了,到秋后霜降前不能成熟。
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适宜。北方的冬小麦,最适宜播种期是秋分节前后,早了晚了都对收成不利。但近年来随着气候变暖,播种期也
推迟了。
这些都是比较通俗易懂的,其实也是老黄历了,有的也不合时宜了。
其他网友回答
春天捅一棍,秋天吃一顿。
苗儿出得齐,丰收不用提。
冬耕深一寸,强似多上粪。
种地不使粪,尽是瞎胡混。
有钱买种,无钱买苗。
口粮不佳,多栽地瓜。
人糊弄地,地糊弄人。
庄稼一枝花,全靠粪当家。
春干干不死,秋干一刀刮。
过了芒种,不能强种。
春争日夏争时。处署三日没青参。
有关小麦的谚语:白露早、寒露迟、秋分播种最合适。收割时又说:初头夏至十头割,十头夏至两头割,两头夏至骑拉着割。
有关农村的九九歌谚语: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发沿河看柳,七九冰开,X燕来,九九遍地耕牛走。
其他网友回答
农业生产的农谚俗语减少,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现代自然气候多变性
人们进入工业革命以后,工业科技的发展破坏了大自然的生态循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从而影响全球的水循环系统,并且扩展的速度是年平均气温每提高1℃,北半球中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等将向北推进150-200公里,会使较为寒冷的高纬度地区的农作物生长期延长。但是气温的升高也会使中纬度地区极端天气增加,地表的蒸发加大,地下水位下降,旱情趋于加重。气温升高会使低纬度的高温和伏旱加剧,从而影响全球的水循环系统,旱灾与水灾越来越频繁,且温度过高也不利种子生长。这些都会造成中、低纬度地区农作物生长周期及播种时间的改变。
再依靠古人根据常规的自然气候总结传承下的农谚俗语也就不那么准确了,所以渐渐地减少了农谚俗语的使用。
二、农业生产现代化
所谓农业生产现代化,是指先进的种植模式、精良的种子选育并运用先进设备代替人力的手工劳动,在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中降低劳动的体力强度,减少种植者的参与性,同时也减少了农谚俗语的使用,导致人们不再根据气候及农谚俗语经验选择耕种时间及方式。
所以综上两点我觉得是农业生产的农谚俗语减少的主要原因。
其他网友回答
年轻人种地的少了,加上现在有卫星测云图,那些老谚语也沒人关注了!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关于农业生产的农谚俗语你知道多少,含义是什么?.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