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魏晋南北朝诗歌在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能否举例分析魏晋诗歌和南朝诗歌的不同及原因?

网友提问:

能否举例分析魏晋诗歌和南朝诗歌的不同及原因?

优质回答:

在文学史上,魏晋南北朝多是连起来称呼的,因为这两个时期其实在文学的表现上有相似性,都属于诗文过渡时期。

以诗歌来说,其实中国传统意义上的诗歌主要以“近体诗”为主,但无论是从内容还是形式上,其发轫与成熟都在魏晋南北朝,到了唐代才能达到鼎盛。

但是,如果仔细分辨的话,魏晋和南北朝的诗歌还是有一些差距的,这表现在诗歌的功用以及背后的成因上。

魏晋诗歌是“士子”的风骨,也是走投无路的哀咏

魏晋时期有一个特色,不管是上层社会的X还是出自寒门的士人,仿佛心中都有着极大的苦郁不得抒发,这是时代所造成的。

就像《文心雕龙·时序》中所说:

观其时文,雅好慷慨,良由世积乱离,风衰俗怨,并志深而笔长,故梗概而多气也。

对于上层社会中,有志于建功立业的文人来说,他们的诗歌多是对于时代的哀叹。

比如曹操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那一个。

他在《蒿里行》中如此写道:

关东有义士,兴兵讨X凶。初期会盟津,乃心在咸阳。军合力不齐,踌躇而雁行。势利使人争,嗣还自相戕。淮南弟称号,刻玺于北方。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曹操的早期是一个能臣形象,期待着能靖平宇内,为国尽忠,所以对于当时的乱世有着非常深沉的悲伤,尤其是其中“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一句,用白描手法写战争给普通百姓所带来的痛苦,是历来写战乱最为形象的一句之一。

从这首诗歌当中也能感受到,曹操那种有心无力的感慨,世事多艰,任重道远。

而在另一首诗歌《短歌行》中,即使有着“横槊赋诗”的豪情,但其中也不乏忧虑感叹的句子:

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慨当以慷,忧思难忘。何以解忧?唯有杜康。……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这首诗歌虽然表露着其愿与天下英豪一同开创盛世的决心,但一半以上的篇幅都在表露自己的忧虑。

这是那个时代有志于建功立业的士人所共有的特色,曹植、曹丕等等自然如此,建安七子也莫不如是。

对于下层社会中,有志于建功立业的文人来说,他们的作品里更多了一份对于社会公平的抨击。

这样的文人就更多了,比如左思,就是那个“洛阳纸贵”的主人公。

左思出身贫寒,当过一段时间的X,对于上下两层社会的经历有着非常直观的感受。所以他一连串的“咏史”诗就多了对于社会不公的感叹。

比如其《咏史诗》:

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荫此百尺条。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金张藉旧业,七叶珥汉貂。冯公岂不伟,白首不见招。

这首诗所提及的现象在三国时代还并不明显,因为乱世之中都需要人才,不问出身,只问能力,社会上的阶层分化还不明显。但是到了大一统的晋朝之后,“九品中正制”逐渐完善,生活在下层社会的士人上行空间就逐渐饱和了。

于是就出现了“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的情况,官职的大小往往不论能力,而在出身。

所以,魏晋时期,大一统之后的文人,除了对于社会症结的忧虑之外,还有对于社会不公的感慨。

但是,无论是战乱还是一统,无论是X还是寒士,他们的诗歌中都有着对于理想的诉求,与实际紧密结合的诗歌在“诗言志”的传统和独特的文学风格下,就形成了“魏晋风骨”。

这是一个时代的文风,是这一时期大多数文学作品所拥有的共性。

南朝诗歌是上层文人的狂欢,也是底层民众的悲歌

魏晋时期的文风被称为“魏晋风骨”,而南朝诗歌绝大多数的作品都是以“绮糜浮艳”为主,这在主流文人和民间诗歌中都成为了潮流。

南朝时期虽然战乱频仍,但已经不像三国时代那样风起云涌了,上层社会中对于生活的享受有着非常执着的追求。

在物质生活得到满足的时候,精神上的富足就要与之匹配。

有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如果一个文人的志向是建功立业,就像建安时期一样,即使是像“三曹”一般生活富足,其作品也同样有着质朴、慷慨的风格。但是,如果一X文人开始贪图享乐,附庸风雅,那么其作品中所表露出来的也多是绮糜的风气。

这在任何一个朝代中都是如此。

南朝值得称赞的作品多是一些上层社会的文人,所以浓艳富丽、雕琢精巧的“齐梁宫体”和格式规整、声韵铿锵的“永明体”是这一时期的主流文学。

它们所描绘的往往都是宫廷事物,甚至包括一些X成分。

值得注意的是,古典文学当中的“X”并不代表着“色情”,而是文人对于绮丽事物的一种审美欣赏,无论是从意趣还是从措辞上,都是十分高雅的。

比如陈后主的《玉树X》:

丽宇芳林对高阁,新妆艳质本倾城。映户凝娇乍不进,出帷含态笑相迎。妖姬脸似花含露,玉树流光照X。花开花落不长久,落红满地归寂中。

其用辞极为华丽,描摹极为细致,意趣也并不庸俗,但其风格绮糜,被称为“X之音”。

而因为南朝上层社会对这种诗风的推崇,导致在民间诞生的民歌同样也聚焦在男女情爱之上。

比如著名的《西洲曲》,就是写女子思念良人的情感变化,写得非常婉转动人,其结句“南风知我意,吹梦到西洲”更是被后世称颂。

但因为此时的社会依然处于氏族门阀的控制之下,底层文人依旧找不到进身之路,所以有一小部分的文人的作品中会流露出与上一个时代相近的“风骨”之气。

比如鲍照,也就是经常见于后世文学中的“鲍参军”。

其《拟行路难》中,借用乐府旧题,诗风和魏晋极为相似:

泻水置平地,各自东西南北流。人生亦有命,安能行叹复坐愁。酌酒以自宽,举杯断绝歌路难。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其内里蕴藏的悲愤之气和无奈之情,让人感慨万千。

所以刘熙载《艺概》中如此评价:

明远长句,慷慨任气,磊落使才,在当时不可无一,不能无二。

陶渊明也是类似的诗人,东晋末南朝初的时代背景,将对于时事的失望寓之于作品之中,其愤懑不平之气自然极多。

值得一提的是晚年的庾信,因为早期在南朝以宫体诗歌著名,后来羁留北朝,受北地刚健文风影响,其诗歌作品出现了极大的变化,有了更为开拓的意境,南北融合之下,形成了唐朝诗风的先声。

综合来看,古典文学里经常并列的“魏晋南北朝”,其实“魏晋”时期的诗歌作品是要远胜“南北朝”的,但其中也有着非常明显的继承关系,魏晋的风骨虽然在南北朝时期消沉,但也不是全然没有声响,而南朝对于“艳体”诗歌的开创,对于唐代诗风有着深远影响。

魏晋和南北朝的诗风分化,其实是由时代环境所决定的,不仅仅包括战乱的社会现实,更是因为文人精神方面的困境有着些微的差异。

未来在黑夜隐匿,于此静待晓光。我是待晓儿,专注于文化的科普与解读,欢迎关注与交流。

其他网友回答

感谢邀请回答

魏晋南北朝时期,是五言诗发展的全盛时期,而且开始形成不同时期和不同风格的诗体,主要有建安体、正始体、永嘉体、陶体、谢体、永明体等。

南北朝的诗歌形式,上承汉魏,下开唐宋,在民间歌辞的基础上,经过许多诗人的努力,逐步形成各种诗体,成为一个重要的诗体过渡时期。

魏晋南北朝时期,文学日益摆脱经学的影响,而获得独立的发展,开始进入文学的自觉时代。诗歌、散文、辞赋、骈文、小说等文学样式,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汉末建安时期,以“三曹”(曹操、曹丕、曹植)父子为核心、加上“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组成的邺下文人集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X,创造了“建安文学”的辉煌。建安文人的作品大多反映时代X和人民疾苦,抒写个人理想抱负,具有“慷慨以任气”、“志深而笔长”的风格,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建安诗歌以曹植和王粲的成就最为杰出

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风云人物,其中曹植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人称“建安之杰”。曹植(192-232)的诗歌内容富于气势和力量,描写细致、词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白马篇》、《赠白马王彪》分别是他前期和后期诗歌的代表作。他的散文和辞赋也表现出很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著名的(洛神赋〉美不胜收。建安时代的诗,是从汉乐府发展到五言诗的转变关键,曹植是当时的代表诗人。他的诗受汉乐府的影响,但却比汉乐府有更多的抒情成份。

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诗歌内容空泛。

西晋太康时期诗歌繁荣,诗人有“三张二陆两潘一左”之称,陆机、张协、潘岳等人的作品追求丽辞缛采,开中国诗歌雕琢堆砌的流风: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传统,作品内容充实的诗人是左思(250左右-305左右)。他的《咏史诗》八首,借古事讽喻时事,思想性很强,情调高亢,笔力矫健,有“左思风力”之称。但这类诗作毕竟不是主流,而且越来越少,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接近现实的作品

东晋在玄学的彯响下,“理过其辞,淡乎寡味”的玄言诗泛滥一时。直到东晋末年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坛骤添异彩。代表作《归园田居》《饮酒》《桃花源记》。《归去来兮辞》隐居不仕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风格自然冲淡,“质而实绮,癯而实腴”团苏过语),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有直接影响。因此历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当时崇尚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中,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而目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高度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许多文人专力于文学创作,而主要运用的文学样式是诗歌和骈文。南方的代表诗人有谢灵运、谢眺、鲍照等。北方最有成就的诗人是由南入北的庾信南北朝乐府民歌足与汉乐府前后辉映。南朝民歌清丽婉转,代表作是《西洲曲》北朝民歌粗犷刚健,代表作是《木兰诗》。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它们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一般为五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北朝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但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刚健则是南朝乐府远不能及的。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那么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军乐”、“战歌”。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还有一些什么不同观点,欢迎互相讨论学习。

其他网友回答

北朝诗歌粗犷豪迈,如“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南朝诗歌温婉细腻,如“微风摇紫叶,轻露拂朱房。 中池所以绿,待我泛红光”

北朝大部分是由北方游牧X建立的X,游牧X长期和恶劣的环境斗争,彪悍粗犷。做的诗词自然充满了豪迈的气概。南朝生活条件相对好一些,因此更有闲情逸志伤花惜月了,写的诗词温婉秀丽。

直到现代,南方人和北方人性格也是不一样的。

其他网友回答

也许题目作者自己浑然不觉吧,这是在用”科学思维方式″探讨文学现象!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能否举例分析魏晋诗歌和南朝诗歌的不同及原因?.jpg” />

与能否举例分析魏晋诗歌和南朝诗歌的不同及原因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