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意失荆州是谁的错 大意失荆州是谁之过?为何呢?

网友提问:

大意失荆州是谁之过?为何呢?

优质回答:

到底是谁之过呢?关羽负2%的责任,刘备和诸葛亮负3%的责任,还有95%的责任,自然落在那几个叛徒头上。

关羽是将才,而非帅才。诸葛亮碍于刘备的面子,刘备碍于和关羽的兄弟之情,自责识人不明,分享一下是应该的。唯有那几个叛徒,遭千人骂万人弃,罪无可赦。

不过这些还得刘备和诸葛亮说了算,哪怕是把关羽追封为汉寿亭侯,别人也只好在背后撇嘴罢了。

其他网友回答

蜀汉痛失荆州,不仅仅折损了大将关羽,更丧失了从荆州、汉中两路夹击曹魏的机会,彻底打乱了隆中对定下的战略规划。

在我看来,荆州之失,主要是刘备的过错,其次是关羽。

具体总结如下:

第一、用人失当

刘备的第一个错误就是任用关羽在荆州独当一面。

关羽是刘备最为倚重的将领之一,二人关系非同一般。

“义为君臣,恩犹父子”——《三国志》

但是,关羽性格骄横、目中无人,长于军事而短于外交。荆州政治形势异常复杂,魏蜀吴三方势力犬牙交错,互相猜忌,远非一位只善于征战的大将就能应对得了的。

所以,镇守荆州的重任应该交与诸葛亮一类文武双全的人物,这也正是关羽独领荆州之前,刘备命令诸葛亮、关羽、张飞等多位重臣共掌荆州的原因。

然而,攻取益州的战役开始之后,刘备调诸葛亮等人先后入川,只剩下关羽镇守荆州,而没有留下诸葛亮或委派新的智囊人物辅佐关羽。

骄傲的关羽多次冒犯东吴乃至孙权本人,彻底激怒了东吴,导致吴蜀两国关系迅速破裂,最后遭致身死军灭的结局。

可以说,正是刘备错误的任用关羽独自镇守荆州埋下了荆州失守的祸根。

第二,援兵未至

刘备第二个过错,是没有及时发兵救援关羽。

关羽发起襄樊战役之后,一度取得优势,但在曹魏和孙吴的联合进攻下,很快就身处险境,危如累卵。但是刘备并没有积极的调兵遣将救援关羽。

襄樊战役自建安二十四年七月开始,持续到建安二十四年十二月,长达半年。

在这半年中,曹魏和孙吴都倾尽全力,争夺荆州地区。

以曹魏为例,曹操先后调集了5批援军,近10万之众。曹魏的大将于禁、张辽、徐晃、曹仁等人悉数加入荆州战场。为做到万无一失,曹操亲率大军部署于襄樊附近的摩陂。可见,实力雄厚的曹魏几乎动员了南线的全部兵力争夺荆州。

反观关羽,全军只有约3万人,而这点兵力除了对襄樊的曹军采取主动的攻势外,还要应对可能出现的东吴部队,实在是捉襟见肘。

刘备作为一位久经战阵的老将,对荆州敌我力量对比的变化,不会毫无察觉。正确的做法应是立刻派兵支援关羽,增强荆州地区的蜀军力量。如果不组织援军救援关羽,关羽在曹魏、东吴压倒性的优势兵力面前难逃一死。

然而,刘备仿佛遗忘了荆州战场。曹魏全军动员,大兵压向荆州之时,刘备没有派出援兵;东吴白衣渡江,袭占荆州到关羽覆亡的两个月,也未见有救援行动,眼睁睁的看着关羽X。

刘备为何没有积极救援关羽,有多种猜测,但无论出于何种原因,刘备坐视关羽孤军奋战不予以救援,是关羽败亡的重要原因。

第三、轻率北进,荆州空虚

关羽对于荆州的失守,也有巨大的责任。

诸葛亮在《隆重对》中,对出荆州北进的时机进行了阐述:

“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以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三国志》

可见,关羽若想以荆州为基地出兵北上进攻曹魏,外部因素需要满足两个前提条件,即与孙权处理好关系,不被东吴牵制,同时曹魏内部出现不稳定因素。

但是,关羽发动襄樊战役的时机,违背了上诉前提。

首先,因为关羽屡次羞辱东吴,东吴已经做好了X荆州的准备,在关羽与曹魏鏖战的时候,果然背后捅了一刀。

其次,曹魏内部并没有发生大的政治变故,相反,关羽出兵襄樊时,汉中之战基本结束,曹操的主力部队可以随时支援荆州战场,关羽根本无法取得对曹军的速胜。

关羽发动襄樊战役、北上攻击曹魏的行动可以说非常轻率,完全不顾客观条件。事实上,关羽虽然初期取得几次胜利,却没有彻底击败曹军,反而与越聚越多的曹军相持不下,造成荆州空虚,东吴正是利用了荆州没有重兵防守的时机,一举夺取了荆州。

结论:

关羽之所以大意失荆州,刘备负有首要的责任,关羽自己也罪责难逃。在刘备、关羽的共同“努力”下,好不容易到手的荆州,又拱手送“还”给了东吴。

参考资料:

《三国志》、《后汉书》

其他网友回答

大意之过

其他网友回答

大意失荆州从个人角度上来说,应该是关羽的过失。总结可以以下几点:

1、骄傲自大,多次挑衅东吴,为国招祸所致。

先是权遣使为子索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权大怒。

2、轻怠下属,下属叛变所致。

又南郡太守糜芳在江陵,将军傅士仁屯X,素皆嫌羽轻自己。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于是权阴诱芳、仁,芳、仁使人迎权。

3、战线太长,孤军深入曹魏,贪功心切,情报不通畅。

曹公议徙许都以避其锐,司马宣王、蒋济以为关羽得志,孙权必不愿也。可遣人劝权蹑其后,许割江南以封权,则樊围自解。

以上是《三国志》中关于关羽兵败的原因。而实际上大意失荆州与刘备集团与孙权集团的战略方针有关。刘备夺取巴蜀,命关羽镇守荆州,初步实现隆中对的战略意图,意在两路遥相呼应,刘备军主力部队都在汉中整顿,此时关羽在荆州造势为汉中分担压力即可,但此时刘备集团刚刚获得益州,坐拥荆州,益州,势力空前强大,而关羽在荆州难免求功心切,在荆州空虚的情况下孤军深入曹魏,此时刘备诸葛亮也被益州的胜利冲昏了头脑,没有意识到关羽正在走向灭亡之路。

孙权集团方面,此时全国十三个州,魏国独占九州,无论是军事实力还是经济实力,孙权和刘备唯有X才能和曹操抗衡。公关羽发动襄樊之战,水淹七军,斩庞德,生擒于禁,威震华夏,让原本一家独大的曹魏集团出现了危机,此时如果孙权挥军北上,与关羽遥相呼应,正是削弱曹魏的大好时机,甚至问鼎中原指日可待。然而孙权却动了夺回荆州的念头,随后吕蒙白衣渡江,X关羽,导致关羽前功尽弃,兵败殒命。孙权虽夺得荆州,但与蜀汉却结下不解之仇,随后两国交战,互损国力,导致此后再也没有问鼎中原的机会。孙权夺得荆州实在是以一己私仇而置大局于不顾,那么到底是什么导致了孙权会有如此行为呢,答案就在于孙权只想守江东基业,成为一方诸侯,荆州为战略要地,进可攻退可守,夺回荆州可确保江东无忧,稳固江东基业,相对于问鼎中原,雄居吴越,做一方诸侯才是他的梦想。因此,荆州丢失的根本原因与刘备军团贪功心切,盲目自大密切相关,同时也与孙权集团没有进取之心,只想称霸江东有关。

其他网友回答

大意失荆州,是刘备诸葛亮之过,关羽的过失只是一小部分。

荆州处在魏蜀吴三国接壤地带,对三国都很重要,对魏国而言,占据荆州,就可以堵着蜀国北进中原的最便利的通道,还可以堵着孙权西进魏国的通道。而对于吴国来说,占据荆州,就可以把东吴的对外占线拉到长江对岸,缓解对后方的压力,还可以西进魏国,南下蜀国。而对于蜀国而言,荆州作用之大,更不必说。

当年诸葛亮制定隆中对之时,首先强调的就是荆州,有了荆州,诸葛亮就相当于在吴国和魏国之间插了一个钉子,而且从荆州出发,经南阳到中原是一马平川,无论兵力转运还是粮草供给,都比诸葛亮从岐山进汉中 然后北进关中要方便的多,省时省力的多,可以说,诸葛亮聚有荆州之地不失,北伐大业有很大希望可以成功。

然而这么一个重要之地,刘备诸葛亮却让关羽来镇守,这里倒不是说关羽不够忠诚,而是说关羽这人太傲,太傲的人情商低,不会团结人,从他看不起诸葛亮的连吴抗曹战略,看不起东吴孙权的一帮文臣武将,对待下属的苛刻,就知道关羽这个人,目中无人,自视甚高,而且在得知刘备取得汉中以后,为怕落后五虎将,在没有得到刘备允许的情况下,就擅自出兵樊城,就能看出关羽傲慢过了头,这样的人怎么能受得住这么一个关键之地呢?后来果然在他兵围樊城之时,糜芳傅士仁内部叛变,东吴吕蒙偷袭,荆州终于失去,关羽兵败被杀。

然而这样的结果,错在关羽,根源却在刘备诸葛亮,如果说当时为征讨益州,暂无合适人选来镇守荆州,关羽是最合适的,那么在取得益州之后,刘备和诸葛亮就得重新考虑派更多能臣武将来一起镇守荆州,并且调走关羽,然而刘备诸葛亮明知关羽的傲慢,却没有引起足够重视,以致后来痛失荆州,蜀汉北进中原之梦只能空想,诸葛亮穷其一生也未能如愿,真是可惜啊!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大意失荆州是谁之过?为何呢?.jpg” />

与大意失荆州是谁之过为何呢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