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十七日观潮》赏析?
优质回答:
宋?陈师道(1053-1101),字履常,一字无己,别号后山居士,彭城(今江苏徐州)人。哲宗元佑时,由苏轼等推荐,为徐州教授,后历任太学博士、颍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家境困窘。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内容】 漫漫平沙走白虹, 瑶台失手玉杯空。 晴天摇动清江底, 晚日浮沉急浪中。 【注释】 1.十七日:农历八月十七、十八是钱塘江潮最为壮观的日子。 2.漫漫平沙:广阔无边的江边平坦的沙滩。 3.走白虹:走,奔跑和滚动;白虹:指钱塘江潮。 4.瑶台:传说中指天上神仙居住的地方。 5.失手:因没拿住(玉环)而倒翻。 6.晴天句:因滚动的钱塘江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蓝天也摇动不止。 7.晚日句:因奔腾起伏的浪潮,使倒映在江水中的落日沉下又浮起。 【出处】 《十七日观潮》选自陈师道《后山先生集》。 【作品赏析】 赏析一:钱江秋潮是闻名世界的景观。诗歌第一句写的是潮头,像一道奔腾的白虹,刹 时盖满了江两岸的沙滩;第二句写的是掀起的水波浪花,让人想象是天上的仙杯倾 倒而下,溅起的碎银玉屑;三、四两句是写满江涌动的潮水的力量,撼动了倒映其 中的天地日月。诗歌用比喻、想象、烘托手法写出了钱塘江潮的势和力。 赏析二:钱塘江在浙江省,江口是个大喇叭的形状。海水涨潮倒灌进来,受到河床的约束,就会掀起巨X澜,这便是自古有名的钱塘江大潮。大潮每年八月十六到十八日水势最猛,诗人观潮选在十七这一天,正为欣赏那雄伟奇丽的壮观。 诗的前两句写潮水汹涌而来的气势。潮头的浪花连成一张,掠过两岸平旷的沙滩,像一道白色的长虹迎面飞来。看到这情景,诗人脑海中忽然生出一个奇妙的想象:莫非瑶台上的神仙失手碰翻酒杯,将那琼X泼洒到人间来了吗? 后两句写大潮波澜壮阔的景象。近看潮水,蓝天的倒影随着浪涛的翻滚,在江底不停滞不前地摇晃;远望西天,黄错的落日随浪涛的起伏,忽而上升,忽而下沉。这景象,要用“吞天吐日”来形容,是一点也不夸张的。 这首绝句,通过白色长虹的比喻,瑶台泼酒的幻想,借助晴天和晚日的烘托,描绘出塘江大潮的壮丽景色。全篇没有用到一个抒情的字眼,却句句触发着读着热爱祖国山川、热爱大自然的激情。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十七日观潮》赏析?.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