陀思妥耶夫斯基简介资料(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哪些出色的中短篇小说?)

网友提问:

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哪些出色的中短篇小说?

优质回答:

陀氏的《穷人》。

本来想把托尔斯泰写的《穷人》也找来读一读,然后对比一下托尔斯泰的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各有什么特点,虽然托尔斯泰较陀氏年长,但是他们毕竟也是同一时代的两大文豪。高尔基评价:

托尔斯泰和陀思妥耶夫斯基是两个最伟大的天才,他们以自己的天才的力量震撼了全世界,使整个欧洲惊愕地注视着俄罗斯。

可是我发现托尔斯泰的《穷人》和陀氏的《穷人》并无可比性,前者是以美满结局为目的来表现人性美好的,说实话,我认为如果桑娜的丈夫死在海中倒更为现实。同样地,邻居西蒙的死也是不明不白,当然,这一切都可以解释为贫穷,穷人的意外死亡总是符合自然规律的。还有一点,托尔斯泰的是短篇,大约全文一两千字,而陀氏的算是中篇,全文估计有几万字。所以下面就不赘述托尔斯泰的《穷人》了,咱们来聊聊陀氏笔下的穷人。

《穷人》这部小说是以书信的形式展开的,没有多余的旁白,完全是把两个人的往来书信贴出来,从信中得知发生在他们两个以及他们周围人的一切。

写信的男主角是杰武什金,是一个岁数不小的抄写员,女主角是他的“忘年恋”对象,二十出头的瓦尔瓦多。杰武什金总是会在书信里夹点钱或者小玩意儿送给瓦尔瓦多,瓦尔瓦多也总是会收下之后在回信里责备杰武什金,并且“警告”他:再为她乱花钱她就再也不理他了。

他们虽然本身就是穷人,但是他们也很爱聊其他穷人,毕竟他们生活的环境也是在穷人中,想聊有钱人也没有题材可聊。

他们聊的第一个穷人是瓦尔瓦多少女时期的老师,彼坚卡。彼坚卡有病在身,租住的房子是瓦尔瓦多的姑姑的,所以他也经常被孩子欺负,一方面是性格使然,另一方面,贫穷是撑不起底气的。彼坚卡的父亲,同样是个穷人。彼坚卡的母亲生下他不久后就去世了,那原本是一个富人家的千金,却嫁给了老波克罗夫斯基这种下三滥的男人,吃尽了苦头。不久后老波克罗夫斯基还是续了弦,也就是彼坚卡的后妈,可把老波克罗夫斯基管得服服帖帖。

尽管如此,老波克罗夫斯基仍然会经常来看他的儿子彼坚卡。来看看陀氏这段精彩的老人站在儿子房门口时的描写:

当我一再鼓励他,让他不要担心之后,老人才终于拿定主意走进去,先是轻轻地,轻轻地,小心地,小心地推开门,先伸进去一个脑袋,如果他看见儿子没有生气,并向他点点头,他就悄悄地走进屋子,脱下他的大衣和礼帽,他那礼帽永远是皱巴巴的,满是破洞,而且帽边都脱落下来——他把一切都挂到衣帽钩上,他做这一切都是轻手轻脚和不出声的。然后再找一个地方,小心翼翼地坐到一把椅子上,接着目不转睛地看着儿子,捕捉他的所有的动作,希望能够猜出他的彼坚卡的心情如何。如果儿子的心情有点不太好,而老人又看出来了,他就立刻从座位上站起来解释道:‘我随便来看看,彼坚卡,一忽儿就走,我走了很长时间的路,路过,进来休息会儿。’接着便无声地,顺从地取下自己的大衣和礼帽,又轻手轻脚地开开门,走了出去,使劲儿佯笑着,以便压住充斥于他心头的痛苦,不向儿子表露出来。

这让我想起了严歌苓的《审丑》,那位为了孙子结婚,去当X模特的老人去孙子家也是这般不自在。老人的过分的小心翼翼,倒不像是去看儿子,而是去借钱,他或许知道他对他的亏欠太多,把对前妻的爱也一并转移到彼坚卡的身上了。瓦尔瓦多也评价他

“他身上高尚的人的感情的唯一迹象,就是他对儿子的无限的爱。”

但是可惜,他太穷了,即使他对儿子有无限的爱,可是没有物质的表现,这份满满的爱意憋在胸腔之中,只会让老波克罗夫斯基更加痛苦。你会问,爱真的要用物质才能表现出来吗?不如反过来想,除了物质,还有什么方式能够更直接更快捷地把爱表现出来呢?这个时代已经不需要决斗了,为爱而死根本不值得歌颂,而且死亡本身就是放弃爱的行为,而不是为爱在付出。物质并不能代表爱,但是在这个没有英雄的时代,物质是爱的唯一表现形式。

这位一无所有只剩伟大的父亲也想在彼坚卡生日的时候送上一份让儿子满意的礼物,来改变彼坚卡对父亲的印象,可是让我们看看可怜的老波克罗夫斯基在书市碰到了什么情况:

不管他问哪本书的价钱,都要一个,两个或三个银卢布;对于大而厚的书他都不敢问津,只是眼红地看看那些书,用手指翻着书页,拿在手里掂掂,又把他们放回原处。“不,不,这太贵了,”他低声道,“要不从这里挑一点”,于是他又去翻那些小薄本,小歌本和文选,这些书都很便宜。“您买这些干嘛啊?”我问他,“这些都是些十分无聊的玩意儿。”“啊不,”他回答,“不,您倒是看看,这里有多少好书啊!有许多很好,很好的书!”他说最后那句话时,可怜地拖长了声音,我听去就像觉得,他懊丧得就要哭出来了,为什么好书就贵,一颗泪珠马上就要从他苍白的脸颊上滚落下来,滚到他那红鼻子上。

鲁迅曾经就评价陀氏是个残酷到了冷静的人,

“他布置了精神上的苦刑,一个个拉了不幸的人来,拷问给我们看。”

在陀氏的笔下,穷人有了穷人应该有的样子——纯洁无邪的心灵也无法掩饰他们在爱面前的无能无力。

前不久正好看完了张爱玲的短篇《多少恨》,两位同样“下三滥”的父亲一比起来,老波克罗夫斯基实在是太伟大了,至少他不会去破坏儿子的幸福,不会整天去问儿子要钱去喝酒去赌,甚至,老波克罗夫斯基为了彼坚卡把酒都戒了。再看看虞老爷做了什么好事——破坏了家茵和宗豫的幸福,逼得家茵只能离开上海,或许去厦门,但是到底去哪里有谁知道呢?这辈子还能不能和宗豫再见面又有谁知道呢?

扯得有点远了,但是遗憾的是,最后彼坚卡还是得病死了,想象一下白发人送黑发人的老波克罗夫斯基是怎样的心情,他或许会怨恨自己连儿子治病的钱都拿不出来,也可能会减少一些痛苦——因为这个世界已经不再有人爱他了,他的老婆只是个吸血鬼而已,他大可以自甘堕落,谁也不用去顾忌,用酒精麻痹自己,早点去见他的前妻和儿子······但是作者后面什么也没说,谁也不知道后来老波克罗夫斯基怎么样了。

下一个出场的不幸的人是杰武什金的邻居——一个在打官司的小官吏,因为官司,已经被罢职,但是我不记得他的名字了(俄国人的名字实在难记),还是称他为小官吏。在一开始,作者是这么描述这么一家的:

“他们很穷,穷得——主啊,我的上帝!他们的房间,永远静悄悄和循规蹈矩,好像没有一个人住在里面似的。甚至孩子们的声音也听不到。从来不曾有过孩子们奔跑、嬉戏的时候,这可是一个不好的预兆。”

作者没有从他们的穿着和家具之类来判定他们的穷富,而是从声音——这个最能表现人的自信的方面介绍这么一家——静的可怕,这得是多么一个了无生气的家啊!这个家的小儿子因为疾病去世,一家人在葬礼上也是静得可怕,母亲在流泪,父亲两眼溃烂,水汲汲的,女儿拿着破布头缝的布娃娃,手指含在嘴里,呆呆地站着·····又是一副死气沉沉的画面,可是,一边打官司一边生存就已经把他们折磨得不像人了,哪还有什么心思去过大众意义上“人”的生活啊?

X的是,小官吏的官司打赢了,这是多么让人兴奋的消息啊!他可以拿到一笔补偿金,也可以让日子过得好一点。可是陀氏又怎么会这么好心地让这不幸的一家毫无悬念地过上好日子呢?于是,还没有等到他们一家请吃饭的时候,小官吏就全身变得僵硬——他死了。

我也不知道陀氏为什么要这么残忍,好不容易等到一个人快要脱离苦海的时候,就在我们又重新对生活燃起希望的时候,再次相信坚持正义就会有翻身的机会的时候,陀氏把笔锋一转,又让我们坠入绝望的深渊。

或许这个小官吏的结局根本不是他决定的,只是那个俄国的大环境决定的,这些人的性格、遭遇都是由社会决定的,自然,社会有塑造他们的权利,就有毁灭他们的权利,毁灭他们,或许只不过是社会的自我革新,小官吏作为一个官司成功的典型对俄国社会的有钱人不是一件好事,就像上帝决定毁灭人类那样,社会决定毁灭小官吏,他的死是必然,并不是陀氏的笔尖说了算,或许陀氏只是被俄国社会选中的傀儡,真正在写作的是社会。

那么男女主人公就是X的了吗?瓦尔瓦多对杰武什金说过这样的话:

“啊,我的朋友!不幸是一种传染病,。不幸的人和穷人应该互相躲避。以免彼此传染,病得更重。”

很明显,从他们互通书信开始,他们的命运就不可避免地被系在了一起,所以杰武什金和瓦尔瓦多都是既不幸又贫穷的两个人。

杰武什金毕竟是一个上了年纪也比较务实的一个人,他希望能够用他的真心外加一点点钱吧瓦尔瓦多留在身边,可就是这一点点钱也折腾得他够呛,他两次去借高利贷都无功而返——他已经穷得连抵押品都没有了······可怜的是他依旧不肯亏待瓦尔瓦多,爱得轰轰烈烈,爱得有些忘乎所以,爱得不计后果。原本小人物的杰武什金终于在爱上伟大了一次,可是等待他的又是什么呢?

最终瓦尔瓦多还是决定嫁给了地主贝科夫。

说到瓦尔瓦多,这似乎是一个颇有争议的女人。有人给她的评价是她在爱情上的伟大不次于杰武什金,她为了杰武什金晚年的安适舒坦,放弃了和杰武什金一起生活的念头,委屈自己嫁给了他并不喜欢的贝科夫,从此去乡下做她的地主婆。

还有一种完全相反的评价,也是我个人比较认同的,在贝科夫没有来找瓦尔瓦多的时候,瓦尔瓦多依赖的是杰武什金,虽然她每次都会责备杰武什金在她身上乱花钱,但是她的这种责备似乎还是欲拒还迎的,后来她问可怜的杰武什金借钱时,一再地催促,字里行间都可以看出她的急迫和不耐烦·······她嫁给贝科夫本身就是为了她名誉上的恢复,以及她不会再在金钱上窘迫,即使财政大权并不会在她的手上,她为了杰武什金而牺牲,只是她X地理由,因为她看得到杰武什金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

但是总的来说,瓦尔瓦多的离开对杰武什金也是件好事,杰武什金已经不再年轻了,经不起瓦尔瓦多的折腾和欺骗了,他需要安静无扰的生活,和一点够喝茶喝酒的钱。

关于俄国的作家一向都不是特别了解,首先认识的是那位《海燕》的作者高尔基,他那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经典程度可以排到金句前十,以及他的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更是耳熟能详。接着就是《战争与和平》的列夫·托尔斯泰,也是语文老师经常爱说起的人物,还有那本著名的《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俄国文学的印象大抵如此。陀思妥耶夫斯基并不经常被人提及,也可能是名字太长,不如高尔基简短有力,让我差点错过这位天才。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天才是无可辩驳的,就描绘的能力而言,他的才华也许只有莎士比亚可以与之并列。”

这篇《穷人》是陀思妥耶夫斯基24岁时发表的X作,一个曾经的X究竟是经历了什么,才能对生活、对人性有如此透彻的看法和分析。我一直觉得陀氏作品从来不是靠情节或是创意取胜,但是奇就奇在,他就算是写已经烂大街的题材,也能写得别具一格。除了这篇穷人之外,中短篇很多,《X》我觉得也相当精彩,《小英雄》是陀氏为数不多的浪漫作品,可以和屠格涅夫的《初恋》相比较,还有《在基督身边过圣诞节的小男孩》也是穷人的另一视角,可以和《卖火柴的小女孩比较》,还有一篇《认命的姑娘》,我个人觉得这篇里的不幸的女人,很符合张爱玲对女人的定义。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陀思妥耶夫斯基有哪些出色的中短篇小说?.jpg” />

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简介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