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读了《西游记》所得的感想,道理,还有整本书的主题(励志),你有哪些看法?
优质回答:
我是大学时读的《西游记》,之前没有完整读过。当时的感觉是《西游记》里有很多道教修行的内容,和西天取经这整个佛教故事很不搭。后来,发现有个龙门教的刘真人写了一本书,详细阐述西游记的道家修炼X,让我觉得很惊讶。显然,这个刘真人将丘处机写的《长春子真人西游记》和小说《西游记》混为一谈了。再后来,读到了李天飞解读《西游记》的《万万没想到,西游记可以这样读》,才知道我们大多数人都在过度阐释这部小说。我的感觉是,围绕《西游记》展开的这些事情和《西游记》这部小说本身一样精彩。
李天飞是做文献考据之后得出一系列结论的。他指出,《西游记》不是吴承恩的作品,而是众多文人不断加工的结果。吴承恩是《西游记》的作者,这种说法是鲁迅、X这些大牛人下的结论,所以大家都没有怀疑。吴承恩也的确写有《西游记》,但实际上是一本地理游记,不是小说。吴承恩的老爹是养老女婿,和猪八戒一样,在古代是非常讲究忌讳的,“为尊者讳,为亲者讳”,如果《西游记》真是吴承恩写的,猪八戒的角色设定就有问题。而且,《西游记》里有很多前后矛盾的地方,比如战斗力的前后变化不合逻辑(闹天宫的孙取经路上打不过下凡的小妖怪),比如一些显得奇怪的情节(魏征杀龙王,唐僧为父报仇,红孩儿成了善才童子,豹子妖用假人头糊弄孙)。这些不合理的地方,都可以用“集体创作”“时代特色”来解释。李天飞旁征博引,讲得非常精彩。
在2000年左右,就有人开始用经济管理的理论来解读西游记,把师徒四人比作一个项目团队,然后讨论不同的角色应该怎样发挥作用。这个思路被很多人沿用了。
网络小说兴起后,有很多小说作者改编西游记,但是,在此之前,周星驰的《大话西游》,今X的《传》都已经是在改编故事了。张卫健主演的《齐天大圣》里有很多网络上的梗,把师徒之间的勾心斗角演绎得很透彻。西游降魔、西游伏妖,其实都是延续了这些“暗黑”系的解读。
对了,鲁迅的小说史略里就提到过很多人对西游记的改编,各种后传、新编,古人一点不比我们做的少。郑渊洁的童话大王里也改编过西游记故事。以前还有孙小圣、朱小能的漫画故事。电视剧《西游后传》实际上和离经叛道差得挺远。这些都说明《西游记》的传播非常广,几乎人尽皆知,所以大家才有改编的基础和利益。
自媒体兴起,很多人胡乱编造,根据网络小说情节或自己的推断,把猪八戒解释成厚黑而深藏不露的高手,把菩提祖师和《封神演义》里的准提道人看作同一个人,把西行取经解释为各方势力的博弈,等等。这些都很有趣,但没什么意义。如果非要说有什么意义的话,只能说通过这些编造出来的各种解释返照出我们自身的一些价值观。
总结一下:《西游记》成书的过程中凝聚了中国民间传说的精华内容,后X过某个牛人的整理编辑,才成了如今我们看到的这部杰出的神魔小说;小说里的故事反映了中国人的文化和兴趣,所以才会有各种各样的解读;很多解读其实是过分解读,最核心最基础的道理是“不畏艰难取得真经”;不谈精神象征而拿修炼X、小说设定来进行解读的人都是在编故事,你信了就是真的,不信就不是真的。
其他网友回答
《西游记》是一部老少皆宜的经典大作,每个人都能在阅读它的同时获得不一样的启迪。
有的人喜欢其中人物的性格;有的人喜欢其中孙降妖除魔时的风采;有的人喜欢它整体的剧情;有的人研究它的历史背景;有的人甚至把它当作某种预言。但依我来看,《西游记》就是一部小说,一个单纯的神话世界,只不过从中寄托了作者的某种愿望罢了。
《西游记》中的人物塑造是十分成功的。唐僧师徒、众神、妖魔鬼怪都个性鲜明。唐僧乃是金蝉此文来源于文秘写作网转世,是十世修来的好人,吃一口他的肉就可以长生不老。他怀有一颗仁慈的心,没有什么神通,自然就成了妖魔鬼怪下手的对象。唐僧不远万里去西天取经,就是希望能造福众生,使天下太平。
他就像一个国家的领导人,胸有大志,但力量微薄。万水千山,妖魔到处都是,凭借一个人的力量是绝对不行的,因此他就需要收徒弟。这就同一个国家的治理绝不能靠一个人的道理是一样的。唐僧这个人物的特点是仁慈和执着。在取经的路上他遇到千难万险,每次都几乎丧命,但他从没因为困难而停滞不前。唐僧的仁慈是无人能比的,他曾因为仁慈错把孙打死的白骨精当成人,并将孙赶出师门。虽然这样,但我认为这种仁慈是值得我们学习的。毕竟善良比恶毒好,仁慈总比X好。待人宽厚是我们的传统美德。路上全靠他降妖除魔,才能使唐僧最终到达西天。
孙这个人物地反X的杰出形象。从学本领到大闹天宫,他始终是以理为重而不畏X的人物。X等级观念在他面前无比脆弱。他敢直言玉帝的过错,敢于大骂那些无用的神仙,敢于三番五次地找如来论理。也许有人想说孙做事不想后果,但我认为我们就是因为在某些方面过多的考虑后果而使某些我们力所能及的事情没有完成。或许我们这一代人就是缺少一种勇于面对勇于创新的精神。如果因为后果不好就不做的话,那我想至今不会有人登上珠穆朗玛峰,没有人到达过南极点,也没有人登上过太空。我们应该学习他的那种精神,那种不畏X,万事理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再讲讲玉帝吧!玉帝犯过很多错,有些是小错,有些是大错。小错暂且不提,但有些大错也真值得思考一下。有一节中,他为了惩罚一个犯了错的郡侯,使该地三年不落一滴雨。土地荒芜了,树也枯死了。百姓饿的饿死,病的病死,只有一些年轻力壮的带着家人逃荒去了。一个人犯下的罪,却要千千万万无辜的人来替一个人抵命。这个玉帝实在不该。别人都说神的心胸是开阔的,可玉帝却因一些小错而不原谅那个郡侯,这难道是心胸开阔的表现吗?我认为,我们应该以玉帝为戒,时时以一颗宽容的心来对待他人,万事理为先,不能以自己的主观愿望来判断是非。犯了错并不可怕,怕的是不假思索,不加改正,怕的是下次犯同样的错。
如来佛祖这个人物也塑造的别具特色。我想他给读者留下最深印象的应该是他法力的高强和他那张时刻保持笑容的脸,如来佛的法力无疑是《西游记》中最强的。他只是略施法术就破了孙的法术,还将他压在五指山下五百年之久。他那张永远保持笑容的脸使他变得温和,而不象有些大仙一样整天板着脸。他那张笑脸和别人的不一样,他的脸上包含了热情、关怀和铁面无私。他关心众生,关心一路拜佛求经的唐僧师徒。他的铁面无私更是令我感到震憾,可以大义灭亲地将自己的亲娘舅打回原形。
谈完了人物塑造,又来说说《西游记》整体。我在前文中写到,《西游记》本身是寄托了作者的某种愿望的,我觉的作者首先要告诉我们的就是X。孙就是这个愿望的具体体现。他为了X,可以大闹地府、龙宫、天宫,可以说整个神的世界被他闹了个底朝天。孙之所以这样无法无天,这是因为他不想受别人的制约。而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却常常被一些无关紧要的东西所束缚,却自得其乐,还觉得这是一种十分美好的享受,是一种幸福。其实我们常常觉得累就是因为被一些东西束缚而造成的。科学家累吗?学者累吗?军人累吗?肯定累,单他们的累只是肉体上的累,几天就能恢复。而我们不能,因为我们的累是在精神上,是累在灵魂里。人类经过几百万年的发展,那种追求X的精神已经被逐渐消磨了,人类变得麻木、无知、X。我们应该找回人类祖先的伟大精神–追求X的精神并且开拓进取,寻找更大的X。一部《西游记》指出了做人的道理,指出了为官之道,指出了人类发展的道路:力量源于《西游记》,精神源于《西游记》,成功源于《西游记》。
其他网友回答
我乃乡下人,偶然做前堂,胡言乱语粗浅见,以博众人笑。本人认为,西游记这部小说太好看了,作者吴承恩大师用讲神话故事的方式,巧妙的揭露讽刺了X社会种种弊端,又不至于被当时的X者拿到监狱的问罪。要知道在明朝那个时代,X对文化人揭露上层社会的弊端是严禁的。遥想当年,有多少X文人,因为这方面的问题被投进了监狱,有多少人全家被因此被开刀问斩,由此可见,吴承恩大师的办法太高明了,他用这种办法即挣了钱又用这种巧妙的办法,深刻揭露了X社会上层的种种弊端。至于他怎么高明法?各位看官莫急,且听我慢慢细细道来。大家看【西游记】的开端,孙猴孙天生地长,我认为它代表的是普通老百姓,没人管、没人扶持、没有后台,多向我们普通的芸芸众生那样憋屈扒拉的活着啊!普通人如果不是碰到现在X党领导的社会,碰到X,多数都饿死、病死了。X世界的皇帝们只是想办法奴役百姓,他们很少为芸芸众生,普罗大众谋福利。孙他虽然为了学习道法历尽千辛万苦、九死一生,但是他又是X的,因为他遇到了一个好的老师菩提祖师,在菩提祖师的教养下,孙他学了一身匪夷所思的功夫,从此身价倍增,他用自身的这身功夫,赶跑了欺压花果山众猴子的妖怪,结交了一部分妖王,同时因此他也被天上的各路神仙们所看重。但是一个草根的崛起不是那么容易的,他更多的是被那些有后台的官二代富二代神仙们看不起,受他们欺负,但是草根出身的能人,都有一种傲气,没有那种见了X低眉顺眼的奴才气。我们在看西游记的其他主角,唐僧、沙和尚、猪八戒包括白龙马,他们都是官二代,富二代神仙们的后人,或是犯了错误的下台神仙,他们背后都有这样那样的势力撑着、保护着,他们这样的人只要做事走走过场不用努力干活,就能有一个不错的前程,好好的享受生活。在芸芸众生中,有不少人羡慕他们的活法,羡慕他们的好命运、好运气。但实我认为,自己打的是江山,别人给的是背景,自己亲手用辛勤劳动获得来的劳动果实,自己亨用的硬气,心里舒服,靠别人得来的东西,就像那些靠着树干、竹竿儿等生存的软体植物,一旦没有了靠山,他们自己就生存不下去了。每个人的靠山都是暂时的,任何人长久以后都必须得靠自己。各位老师,各位老铁们,你们怎么看?希望大家不吝赐教,鄙人在此多谢了!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读了《西游记》所得的感想,道理,还有整本书的主题(励志),你有哪些看法?.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