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颜回坐忘是个怎样的故事?
优质回答:
颜回是一个不简单的人物,他是孔子最爱的弟子,没有“之一”!
颜回在孔子心目中,有不同凡响的地位。细读《论语》就不难发现,其中直接或间接讲到颜回的,大约有近二十处之多,有的则直接以颜回的名字为题。
可惜的是,颜回早于老师孔子而去世。孔子因为颜回的离去,极度悲伤而恸哭不已。并且发出“噫,天丧予!天丧予!”(意思是老天要亡我)的悲叹!
孔圣人如此看重的颜回,他的“坐忘”是怎么回事呢?
这个故事语出《庄子 大宗师》,讲的是有一次颜回跑来对孔子说,我进步了,老师。
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忘记仁义了。孔子说,好是好,不过还不够。
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又跑来跟孔子说,老师,我又进步了。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忘记礼乐了。孔子说,不过还不够。
又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再次来找孔子,说自己又进步了。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这次我“坐忘”了。孔子惊叹地问,你是怎么样“坐忘”的?
颜回答道,我感觉整个身体和大自然融为一体,我已把自身的一切完全忘却,感觉自己与整个世界相通,与清静融合,我觉得这就是“坐忘”。
孔子感叹道,与道相通,就不会出现任何纷争和喜好,与大道一起变化就不会感觉到任何障碍。颜回你真是大贤啊,我也愿意跟你一起“坐忘”!
从上面的故事,我们可以知道颜回的境界之高,他能够做到不受约束,不受个人喜好的影响,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仁义和礼乐等,这些已完全内化成在他的精神境界中,所以感受不到其约束力,其外在表现也是自然本真、毫无矫揉造作的。
这种圣贤的境界,我只能转述并仰慕,因为我确定平凡如我,穷尽一生也无法达到不那样的境地。
文尾我想用《论语》中的一句作结:
颜渊喟然叹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未由也已。”
这一句是颜回对于老师的赞叹,意思是说,我的老师道行真高,越抬头仰望越觉高大,越钻研越觉深奥,老师一步步引导我,用他渊博的知识让我有文采,用礼仪来约束我,使我想停止都不可能。
我心怀敬意,只为期望窥斑见豹,怀着谦卑的心,仰慕圣贤之道。
这,是我当下能够做到的。(完)
世界是一本书,人生是一份缘。关注兰阇读书,感悟知识的魅力~
其他网友观点
洞观一切而无内,明观自在而无外,空尽五藴在其内,明观五内而自在,空泛其身而有径,本体泛空方成道,见道还在证道先,证道还在得道后,成道还在证道先,了道还在成道后,证道还在了道前,了道了道道无了,道了道了道无了!旦观自在!
其他网友观点
颜回是孔子的弟子,是孔门七十二贤人之一。同时,他也是孔子最喜爱的弟子。据南怀瑾《论语别裁》中说,孔子的母亲是姓颜氏,而颜回大概与孔子的母亲是本家。这大概是孔子喜欢他的原因之一。当然,更主要的原因还是颜回聪明好学,在学习和生活中,都与孔子的思想以及人生态度相契合。
一个最明显的例子,《论语》有一篇。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知十,赐也闻一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汝弗如也。”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有一天,孔子问他的学生子贡说:“你觉得你与颜回两人谁更好一些?”子贡在孔子的弟子中,也是很有名的。孔子曾说他“汝器也。”也就是说他很成器。他所成的那个“器”是“宗庙瑚琏”。而颜真卿在《祭侄文稿》中,也是这样称赞自己为国捐躯的侄子的。就是这样一个子贡(端木赐)面对孔子的提问说:“我怎么敢和颜回比呢?颜回能够闻一知十,听到一点,就能想明白十点,而我只能闻一知二。”孔子听了子贡的回答之后,居然也说:“是的是的,我也觉得你比他差那么一点。”你看,孔子对颜回的喜爱是不加掩饰的。南怀瑾在《论语别裁》中对“吾与汝弗与也”的解释与通行解释不同,他解为“我和你(子贡)一样都不如颜回。”这样的解释我虽不态认同,但理上也是通的。更说明了孔子的情感。
论语中关于颜回的有很多处,大都是赞扬他的。比如“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等等,可见,颜回在孔门弟子中的地位,是极其崇高的。他身上体现的是儒家理想人格的具体化。
“颜回坐忘”这个故事,这是出于儒家典籍。而是出于被归于道家学派的庄子。而“颜回”二字,一般情况下也不直接和“坐忘”联系在一起。比如金庸的小说《倚天屠龙记》中,就有昆仑山坐忘峰。这里的“坐忘”,正是庄子的《大宗师》。连同其中的人物杨逍、范遥,也是出于庄子的《逍遥游》。
颜回坐忘的故事,十有X是庄子编出来的。大概其事与颜回没有太大关系。颜回只不过是庄子讲故事的道具而已。正因此,大家说起“坐忘”之时,一般不会很直接的把他与颜回联系起来。下面,我们就一起看一下“颜回坐忘”的故事在《大宗师》中是怎样的。
颜回曰:“回益矣。”仲尼曰:“何谓也?”曰:“回忘仁义矣。”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忘礼乐矣。”曰:“可矣,犹未也。”
他日复见,曰:“回益矣。”曰:“何谓也?”曰:“回坐忘矣。”仲尼蹴然曰:“何谓坐忘?”颜回曰:“堕肢体,黜聪明,离开去智,同于大通,此谓坐忘。”仲尼曰:“同则无好也,化则无常也,而果其贤乎!丘也请从而后也。”
这段对话的主人公有两个,一个是孔子,一个是颜回。颜回对孔说:“老师,我觉得这段时间我进步了。”孔子问:“说说,你哪儿进步了?”颜回说:“我把仁义什么的都忘了。”孔子说:“不错。可是,你的进步还不够啊!”过了几天之后,颜回又说:“老师,我把礼乐也忘记了。”孔子说:“挺好挺好,但你忘的还不够。”
看了这个文章,你就会发现,对话的这两个人虽然名之曰孔子、颜回,其实他们对答时所说的话,根本不是孔子的话。我们都知道,孔子思想的核心内容就是“礼乐”,孔子最重视的也是“仁”。假如孔子的学生真的跟孔子说:“仁义礼乐”这些全忘记了。孔子会表扬他说“不错”吗?显然是不会的。这里所说的观点,不是孔子的观点,而是庄子的观点。不过是拿孔子当个道具罢了。
最后,颜回达到了“坐忘”的境界。到这个境界,已经超越于孔子的境界了。这时,孔子露出惊奇不安的神色问:“到底什么是坐忘呢?”颜回解释说:“堕身体,黜聪明,离形去智,同于大通。”意思是说,X的身体我也不要了,聪明才智也不重视了,离开了身体的羁绊,与道相通,忘却生死,顺其自然。这种境界就是“坐忘”。这种生命的体验,应该是道家所追求的。
孔子听了颜回的解释感叹说:“人与大道统一,达到大同的境界,那么就没有了好恶之分。也就不会去争执了。懂得了变化的道理,就不会被所谓的常理所困扰。颜回啊,你果然是很厉害,老师都要向你学习啊。”
庄子以虚拟的孔子的赞美,来抬高自己的学术观点。做法是非常聪明的。我怀疑南怀瑾就是受了这篇文章的影响,才认为孔子对子贡说,自己也不如颜回的。但这里的观点,决不是孔子的。孔子的观点,与此差别是很大的。
比如仁义二字。我们举个例子说明。一个小孩摔倒了,趴在地上哭。这时,一个大人过来把他扶了起来,给他拍拍身上的灰,哄哄他让他不要哭了。大人把小孩子扶起来,是出于对他的爱,这种爱就是“仁”。去把小孩子扶起来的行为,就是“义”。仁者爱人,义者宜也。义是主动承担责任。儒家是最提倡仁义的。所以,见到小孩子摔倒了,是要去扶的。
可是道家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如果小孩子摔倒了,就应该自己爬起来。大人不应该去扶他。假如你去扶他,他自己就爬不起来。自己爬起来,是顺其自然。是正确的成长过程。如果以仁义的名义去扶孩子,对孩子的成长不但无益,反而有害。这就是《X》所说的,圣人不死,大盗不止。
“坐忘”的境界,不是很好理解。金庸在《依天屠龙记》中的诠释应该是比较到位的。张三丰教张无忌太极拳时,体现出的就是“坐忘”的境界。把所有招式忘了之后,达到无招胜有招的境界。不得不说,金庸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是很深刻的。
“坐忘”,一般的解释是,端坐静心,物我两忘。这样的解释,还是有点玄妙。其实在庄子的那段文学中,已经表达出来了。一开始,忘的是仁义,忘的是礼乐。最后的时候,难忘的是什么都忘了。这大概才是真正的物我两忘,同于大通。但这不是儒家的追求。这是出世的哲学,儒家是入世的。但在入世受挫的情况下,道家思想无疑是安抚心灵最好的药方。所以,后世的儒家大多是儒释道三家都通的。话扯远了。就此打住。
如有理解和解释不对的地方,请方家指正。
其他网友观点
你们不觉得“颜回坐忘”这个故事很诡异吗?
孔子的最得意门生呢,颜回,七十二贤人之首,配享孔子、祀以太牢,被称为“复圣”,孔子都想做他的管家的人……就是这么一个秉承孔子学问,尊师重道,儒学的忠实的传承者和学习者,他的故事出现在道家经典《庄子》中!更有趣的是“颜回坐忘”这个故事,字里行间的都在表达“天人合一”的道家思想……
真的没有人觉得这件事情奇怪吗?
虽说,道家思想是流淌在华夏文明中骨血里的、根深蒂固的思想,且儒道本是同根之源,同一片土地上的不同景色。但是,这不代表,庄生就认同了儒家的仁义礼乐,也不代表颜回又或者孔老夫子也在追求“天人合一”的境界啊!这则故事中所呈现的人物以及他们的立场、思想观点,和故事所要表达的意思完全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所以说,颜回坐忘这个故事,应该是道家后人借用了儒家人物,阐述自家观点,顺便提升自家立场的一个充满心机的“绯闻”,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庄子》蹭了孔子和颜回的热度。当然《庄子》中的故事不见得就是庄子所说所写,自古流传下来的经典,很多都是后人编纂修改以后的,就连《道德经》都是百家言大集合,更遑论《庄子》了。
从孔子和颜回的一问一答中,我们可以看得出,这则寓言故事真实的中心思想是在教人忘乎礼乐仁义,与自然大道相同,这样就能到达圣贤的境界。这个中心思想个儒家思想是完全背道而驰的,倒是与《道德经》第三十八章异曲同工。所以说,“颜回坐忘”这则故事是典型的宣传道家思想的寓言故事,至于孔子、颜回,也就是借用而已。
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道德经》
其实无论儒道佛,在发展传播自己的思想、观点、教义的时候,都会借用比较被大家普遍接受的人或事做载体,这样比较利于传播,且有说服力,容易被接受。嗯,这就跟现在拍摄广告要找明星一样,利用的就是明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可见,古人早在我们之前就深谙“广告宣传”的奥义了。
以下是颜回坐忘故事的具体内容:
颜回兴高采烈的对孔子说,师傅,我最近又进步了。孔子就问了,从哪里看出来的呢?颜回说,我已经忘记仁义了。孔子也为徒弟高兴,但是孔子教诲颜回说,还可以,只是还不够。
又一天,颜回向孔子报告说,师傅,我又有进步了。孔子又问了,这次又是从哪里看出来的呢?颜回说,我已经忘记礼乐了。孔子教诲颜回说,好呀,但是还不够。
后来又过了几天,颜回对孔子说,我师傅,我这次又进步了。孔子问,哪里进步了?颜X答说,我“坐忘”了。孔子就问了,“坐忘”是什么意思。
颜X答,我已经不拘泥于形体,不限于视觉和听力,抛开躯体和感知智慧,与大道相同,这就是“坐忘”。 孔子听了颜回的回答,很是感慨,他说道,与万物相通没有偏好,顺应变化不滞于常理,你果然圣贤,我也要向你学习了。
其他网友观点
不知道!
其他网友观点
颜回是孔子最为得意的弟子,虽然生前混的不咋样,其实说不咋样那就是客气,他在生活上简直就是一团糟,穷困不堪。但孔子喜欢他这种对道义的X很高、对生活X很低的人,整天就夸他,说他有崇高的道德风范,他总是能举一反三践行仁义,他不迁怒,不贰过,做事绝对不会迁怒别人,总是自己反思自己,做错了事情,绝对不会犯第二次。孔子还称赞颜回关于快乐的追求。颜回的快乐是道义上的快乐,所以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说颜回是个贤人。
鉴于颜回在孔子弟子处于第一大弟子的地位,后来的道家哲学家庄子,就喜欢蹭热点,把自己的思想就安到颜回身上,当然有的时候也安到孔子身上,意思是说,你看儒家的孔子和他的弟子颜回,都崇尚我们道家的养生、无为之术,这说明我们道家思想的正确性和影响的广泛性。颜回坐忘的故事,就是庄子自己编出来的。因为,坐忘是道家养生的一个方法,作为儒家的忠实弟子颜回是不会这么做的。
这个故事来自于庄子的《大宗师》:一次颜回跑来对孔子说,我取得很大的进步,老师,孔子很高兴说,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忘记仁义了。孔子说,好是好,不过还不够。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又跑来跟孔子说,老师,我又进步了。孔子问,怎么进步了?颜回说,我忘记礼乐了。孔子说,还不够。又过了一段时间,颜回再次来找孔子还是说自己又进步了,孔子又问是怎么进步了,颜回说,这次我“坐忘”了。孔子非常惊叹,问,你是怎么样“坐忘”的?颜回答道,整个身体感觉到与大自然融为一体,将自身的一切完全的忘却,感觉到自己与整个世界相通,与清静融合。我觉得这就是“坐忘”。孔子感叹道,与道相通就不会出现任何的分别与喜好,与大道一起变化就不会出现任何的障碍,颜回你真是一个大贤啊,我也愿意跟你一起“坐忘”。
你看,庄子编的真好,用颜回坐忘的故事,来说明孔子受到了坐忘的影响,也想坐忘了。
这个故事的关键是坐忘,那么什么是坐忘?这是道家哲学的一个术语,也是道家哲学的一个养生的方法。《庄子·大宗师》说:“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用现在的话翻译过来,就是:“忘却自己的形体忘掉自己的存在,抛弃自己的耳目等世俗的感觉,摆脱形体和智能的束缚,与大道融通为一,这就叫坐忘”。说白了,就是忘记自己,忘记一切,彻底放空身心,彻底放松身心,让自己就像空气一样,完美地融合于大自然之中,达到无我忘我天人合一的境界。
孔子和颜回都是儒家的人,儒家追求的是现实主义,是勇敢进取,绝不会没事就X,在孔子和颜回看来,那绝对是浪费时间。所以,颜回坐忘绝对是庄子蹭热点而编造出来的故事。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颜回坐忘是个怎样的故事?.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