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通常谁被认为是他们中的背叛者?

网友提问:

“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通常谁被认为是他们中的背叛者?

优质回答: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249),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因为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辉县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出处:《晋书·嵇康传》:“嵇康居山阳,所与神交者惟陈留阮籍、河内山涛,豫其流者河内向秀、沛国刘伶、籍兄子咸、琅邪王戎,遂为竹林之游,世所谓‘竹林七贤’也。”

说起魏晋名士,大家或许也只对几个比较有名的人有所耳闻,比如阮籍,嵇康,但是对于其他的竹林七贤,大家恐怕连他们的名字都没有听说过。今天我们就来讲一个竹林七贤之中,大家比较不熟悉的人,他的名字叫吕巽。吕巽算是竹林七贤中的一个背叛者。

在竹林七贤中有一个人时常奔走于朋友之间,他的名字叫做向秀。向秀像是这几个朋友之间的纽带一样,竹林七贤的各位分散住在不同的地方,他们有的人打铁,有的人过着隐居田园的生活,而向秀就时常奔走于朋友之间,陪陪这个陪陪那个,使大家都不太孤单。向秀曾经陪着嵇康一起打过铁,也曾经前去帮助过种菜灌园的一位朋友,吕安。而吕巽就是吕安的哥哥。这个兄弟俩曾经都是嵇康的好朋友,但是这两兄弟忽然闹出了一个远近闻名的大官司。那便是哥哥吕巽看上了弟弟吕安的妻子,并且偷偷的占有了自己的弟媳。为了掩饰这一个丑闻,就竟然给弟弟安上了一个不孝的罪名,把他的弟弟上诉到朝廷。

众所周知,不孝,在中国古代是一个非常严重的罪名,而吕巽这样做无疑是衣冠禽兽。但是吕巽却是原告,哥哥控告弟弟不孝,这很能显示自己的道德形象,而当时的朝廷混乱,X着难以用“忠”字来平天下,那么社会必然也需要一个新的道德规范,那“孝”就成了当时的社会规范,所以X者对孝看的是非常重的。这两个当时比较有名的名士,以孝字打了官司,朝廷自然也乐于借此来重申孝道。那么相反,作为被告的吕安虽然是被冤屈的,却难以自辩,作为一个清高的文人,他怎么能把自己哥哥霸占自己妻子的家丑来公诸于世呢?而且这样的事情你哪里有证据呢?而且妻子经历了这件事情之后应该如何自处?家族的门庭应该何以避羞?

当我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最大的无耻和无赖的时候,受害者往往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那些施暴者往往利用受害者的羞耻心,一而再再而三的欺人太甚。而且这些施暴者往往站在X者的那一边,把他的所有罪名,社会的心理都考虑完全了,所以等于受害者自身陷于了孤立无援的境地。此时的受害者除了眼泪汪汪地自尽以外,好像是没有什么别的办法了。如果说还有最后的一个办法,最后的一线生机,那就是寻找自己最知心的朋友倾诉一番,但是在这种已经治罪了的情况之下,许多平时引为知己的好朋友早已一一躲开,害怕惹事上身。此时,人性的脆弱以及友谊的脆弱便可见一斑了。

此时的吕安可谓是投告无门,他想到了自己最为尊贵,最为高贵的朋友嵇康,而嵇康果然是嵇康,立即拍案而起。此时的吕安已经因为不孝的罪名而获罪。嵇康虽不知X门路,他唯一所能做的便是痛骂吕巽一顿,宣布绝交。这封绝交信写得极其悲愤,他怒斥吕巽诬陷无辜,包藏祸心,后悔自己以前无原则的劝吕安忍让,觉得自己对不起吕安,对于吕巽除了决裂,则无话可说。但是就是这样一封绝交书,仅是为了一个X的朋友说了几句话,同时识破了一个假朋友,仅此而已。但是嵇康因为这件事被捕了,理由很简单他是不孝者的同党。而不孝者的同党应该如何论罪呢?此时的嵇康和吕安等于是站在了X者希望宣传孝道的对立面上,这样于X的安定相悖的罪名,尽管再小也是不可容忍的,所以司马昭下令判处嵇康和吕安死刑,立即执行。

从吕巽的这件事情上我们似乎可以看出,当时时代的混乱,以及许多事情发生的仿佛滑稽可笑。只要和政治沾染上了关系,所有的一切仿佛就轻重失衡了。 吕安,不是因为他受了冤屈而死的,更不是因为他所谓不孝的罪名而死的,而是因为他站在了X着宣传思想的对立面,并且还拉上了嵇康这么一个强大的文化名人,形成了社会的感召力,这在什么时候都是不能被X者容忍的。我们也仿佛能看到小人,如果存在在我们身边是何等的具有威力。

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讲,我们只能说一句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我们只能认真的识别身边的小人,尽力的不去招惹他们,将他们排除在外。再扩大一点,当一个正直的人受到诬陷的时候,或许我们这些普通人可以帮他一把,救他于小人的谗言之下。

其他网友观点

1.“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

竹林七贤 :指我国三国魏晋时期的七人,他们先有“七贤”之称,分别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又从公元240年到公元249年这十年间(三国魏国正始年间),常在当时的山阳县,即现在的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和焦作市修武县交界一带的竹林中,酬唱应答,饮酒欢歌,放任自我,肆意酣畅,后人们与地名竹林合称他们为“竹林七贤 ”。 他们轻视礼法、洒脱不羁,集中体现了真名士,自风流的个性特征。

2.通常谁被认为是他们中的背叛者?

由于王戎追求功名利禄之心最强,为人又小气、吝啬,所以,他被认为是七贤的背叛者。

王戎的吝啬几乎是与生俱来的,而且终不能摆脱一身俗气。他们七人聚会,王戎经常迟到。有一次,嵇康谴责他:“你这个俗人一来,就破坏了我们几个人喝酒的心情。”。王戎并不在意,更没有生气,反而嬉笑着说:“你们可不是一般人,自有处变不惊的气度,怎么可能被我这个俗人破坏心情呢?”。其实,王戎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的主,只是有点不合X罢了。

从嵇康那篇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上看,似乎山涛是背叛者。因为,他有与别人没有的权力与地位,是皇上身边的红人。而竹林七贤 的作派与官方礼仪相抵触、相矛盾,所以嵇康看不惯他。最后写了一封信,表示要与他绝交。不过,我们从无字句处读书。其实,嵇康心里一直把山涛作为挚友。而且,嵇康在最后一次弹广陵散前后,还把自己的儿子嵇邵托付给了山涛。

而山涛并没因为有了功名就背信弃义,他也不负重托,一直把嵇邵照顾得很好。并且,后来还推荐嵇邵入仕,让他做了侍中。所以山涛和嵇康,虽然价值观有所不同。但作为心胸开阔的君子,二人都没心生恶意,也没口出恶声,内心坦荡如砥,自然襟怀清风。因而,严格来说,山涛不是背叛者。

其他网友观点

竹林七贤通常指的是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阮咸七人。吕巽通常被认为是“竹林七贤”的背叛者。

其他网友观点

第一问:

“竹林七贤”指的是西晋山涛、嵇康、阮籍、刘伶、王戎、阮咸、向秀。他们常常在竹林间啸聚吟咏,酬唱应答,故称竹林七贤。这七个人都是名士。这其中的代表人物为嵇康和阮籍,他们集中体现了名士风流的核心气质。那就是洒脱不羁,任诞放达,藐视礼法。

第二问:

说是背叛也说不上,其中最不合X的应该是王戎,王戎天生吝啬,一身俗气。《世说新语》记载,对于七人的聚会,王戎常常迟到。有一次他又迟了,嵇康有点生气地说:你这个俗人一来,破坏了我们几个喝酒的心情。王戎并不生气,反而笑笑说:你们可不是一般人,不可能被我这样一个俗人破坏心情的。总之,王戎算是七贤之中相对比较另类的。但也有观点认为,王戎的俗都是装出来的,不是真俗,而是明哲保身的一种方式。

有的人也认为,山涛是背叛者,主要原因是他身居高位,是皇上身边的重臣。因此有时候难免代表一些官方立场。所以嵇康对他是有意见的,最后还和他绝交了。实际上,嵇康虽然写了那篇著名的《与山巨源绝交书》,但在心里一直把山涛作为挚友和知己,甚至临终前把儿子嵇邵托付给山涛。山涛也不负重托,一直把嵇邵照顾得妥妥的,还推荐他做了侍中。所以山涛和嵇康,君子有隙,不出恶声,都是内心坦坦荡荡。所以山涛也并不能认为是背叛者。

其他网友观点

“竹林七贤”就是魏末晋初的七位名士:阮籍、嵇康、山涛、刘伶、阮咸、向秀、王戎。“竹林七贤”,顾名思义,就是他们聚会的地点是在竹林之中,竹林名士共倡玄学新风,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审贵贱而通物情”,嵇康为“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他们在生活上不拘礼法,清静无为,聚众在竹林喝酒,纵歌。

谁被认为是他们中的背叛者?

七人的政治思想和生活态度,大都“弃经典而尚老庄,蔑礼法而崇放达”。在政治上,嵇康、阮籍、刘伶对司马氏集团均持不合作态度,嵇康也因此被杀。山涛、王戎等则是先后投靠司马氏,历任高官,成为司马氏X的心腹。

嵇康在《与山巨源绝交书》中,山巨源就是山涛,大概意思是说自己性格慵懒以及志在长生而不愿追求功名。嵇康总结了无法进入X的“七不堪,二不可”,说山涛让他做官就是害了他。“不可自见好章甫,强越人以文冕也,己嗜臭腐,养鸳雏以死鼠也。”意思是说,我原以为你够朋友,谁知道你却像那强迫别人戴花帽子的蠢家伙,像那专吃臭尸烂肉的猫头鹰一样。本来还以为你了解我,原来不是这样,这样的朋友不要也罢了。

嵇康做得似乎有点过了,山涛本好意思,出于保护好友才推荐嵇康做官,不愿意谢绝就好了,不必大费周章写这么一封断交信。

其实,嵇康“醉翁之意不在酒”,他实际是像司马昭喊话,至死也不屈节。正因如此,他与山涛并没有真正的断交。后来嵇康自知在劫难逃,对后事做了安排,他没有将儿子托付给自己的哥哥,而是将儿子托付给了山涛。他对儿子说:“只要山巨源在,你就不会是孤儿。”山涛也不负众望将嵇康的儿子悉心培养。不与当权者合作,是导致嵇康之死的祸根,还有一个重要因素是得罪了小人钟会。

王戎是七人中年龄最小的,从小颇有胆识,六七岁时,在宣武场看表演,当时猛兽在笼子中咆哮,众人都吓跑了,只有王戎站着不动,神色自若。

长大后,王戎仿佛换了个人,以“超级吝啬”而闻名朝野。虽名列“竹林七贤”,却并不像其他几位那样清新脱俗,反倒是“取容于世,旁委货财”,世俗意味很浓重。

王戎的抠门,和各种奇葩做法给后世人留下笑柄。不过,人无完人,他充分发扬了自己的“不足”,让周围的人不至于认为他“水至清”,在乱世中保全了性命。从另一个角度来说,王戎发扬的“不足”也是他的生存智慧。

其他网友观点

竹林七贤指的是三国魏正始年间(240年—249年),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七人,先有七贤之称。因常在当时的山阳县(今河南省新乡市辉县和河南省焦作市修武县交界一带)竹林之下,喝酒、纵歌,肆意酣畅,世谓七贤,后与地名竹林合称。

通常人们认为竹林七贤的背叛者是山涛,但我觉得竹林七贤的背叛者应该是王戎:

王戎一生,官运亨通,平步青云,位高爵显,身当国家重任,但却对朝政一无贡献,只是一味的逃避求荣,阿谀求全。对於王戎这个人而言,可惜的是他的以前的政治抱负,在他掌握大权时,却因为一味的避祸,而对国家、对人民,并没有做到贡献,十分可惜;但是我认为,这也许也是在乱世中一种生存的方式吧!

就竹林七贤而言,王戎是有些愧於一个「贤」字的。因为王戎之於山涛皆为入仕之人,山涛虽有后人评:「贰臣」,但他为官尽责、选贤与能,此番作为是有利於老百姓的,在这样的时代里,许多人在朝为官只为享受荣华富贵,而他愿意为老百姓的福祉努力实在令人感动,至少为魏晋政治这个黑暗期带来一丝的光亮;所以,相较之下,我是比较欣赏且认同山涛的方式。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竹林七贤”指的是哪七个人?通常谁被认为是他们中的背叛者?.jpg” />

与竹林七贤是指哪七个人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