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农历六月初六具体是什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吗?
优质回答:
六月六,看谷绣。这是中原一带的农谚,如果地里未种夏收农作物(麦子,油菜等),便可种置春谷(春天播种的谷子),到了阴历六月初六,就可以看到地里谷苗可以吐穗了。当农民看到地里的谷苗吐穗时就看到了丰收的希望,心情格外兴奋!总想庆祝庆祝!便把这一天定为一个欢乐节日,也没有另外起节日的名字,俗称“六月六”。
到了六月六,家家要改善生活,做些好吃的,全家欢庆那即将到来的秋收!吃什么呢?还有一个谚语:六月六,吃羊肉。即到了六月初六这一天都要买羊肉吃。越到天热的日子越容易受凉,人们怕热,伏天爱吃冷食凉菜,受凉后胃难受,吃些羊肉暖暖胃很有必要,所以人们便将六月初六定为一个吃羊肉的节日。另有一说是六月六以前的羊肉不好吃,羊膻气太重,六月初六开始羊肉好吃了,即定为“六月六,吃羊肉”。记得小时候,由于生活条件差,不过节是不会吃白面和肉的,平时吃都吃不饱,以致天天盼过节,过节吃好饭!
现在人们生活条件好了,也没有整天盼过节吃好的了。但每月的节日还是记得很清,尤其是农村,节日的气氛最浓!
其他网友观点
农历六月初六是中国传统节日之天贶(kuàng)节和翻经节。
天贶节中的贶意思同赐相同,天贶与“开天门”有关联,它是起源于宋真宗赵恒,据悉某年的黄历六月六,赵恒声称上天赐予他天书,遂定此日为天贶节,在当时认为天贶节是上天要赐福予人间的时日,所以在这一天民众多会准备果物等祭物前往寺庙祈福朝拜并诵经,以消灾免难。
翻经节是佛教的一个节日,传说唐代高僧玄奘到西天取经回来时,不慎将所有经书丢落到海中,捞起来晒干了后才保存下来,而从此以后这一天就成了吉利的日子,六六大顺日。
其实在六月初六这一天,不管天贶节还是翻经节,其寓意都是代表吉祥和顺利,所以是一个好日子。
其他网友观点
六月六,天贶节,翻经节,晒衣节,虫王节,赶歌节,……今天就是六月六,各地的节不尽相同,也有的不习惯过这节了。
六月六,天贶节,六月六,请姑姑,是有故事的,叫回娘家节一一消仇解怨。话说春秋战国的期,晋国有个宰相叫狐偃的,在重耳X时保护有功,后被封相,为相后就慢慢骄傲起来了。其儿女亲家赵衰对狐偃作为不满就直言相劝,狐偃不听,还当众责骂赵衰,气死了亲家,使女婿也恨起岳父来。第二年六月六,狐偃生日做寿,女婿想趁岳父做寿报父仇杀老丈人,先与妻商量,后妻子偷偷跑回嫁家告密,发现事已败露,怕丈人来收拾自己,但六月六早上,老丈人亲自到女婿家请女儿女婿回家祝寿,翁婿和好不计仇,狐偃也改过,自此后,每年六月六狐偃都请女儿女婿回娘家,冰消化解仇怨,自此六月六成了姑姑节,回娘家节。
天贶节,贶是赐予之意,这也是有故事的。传说宋时皇帝赵恒,十分信奉道教,一心想得道成仙,有一年六月六,他就宣称,上天保佑他,赐给他一部天书,就把这天定为天贶节。后又被一些寺庙定为翻经节,意即到这天,要把经书翻出来晒一晒,防霉防虫蚁又叫晒书节,后来还演变成晒衣被节。还传说是九天玄女赐书宋江,让他替天行道,扶危济贫。六月六,六六大顺,又成为人们祈求平安的节日,有的称为虫王节,保人畜平女,生产丰收。在湘桂苗寨,这就是苗人传统的赶歌节,做赛歌,表达爱情。六月六是节日,现今许多青年人新潮了,看不惯传统的了,所以许多人不知今日是节了。
其他网友观点
在张家界这边有个传奇故事。农历六月初六是明太祖朱元璋诛杀湘西覃垕王的日子。覃垕王是湘西十八洞土族(土家族)王,朱元璋当然要征讨,几经战火,覃垕不敌被擒,朱元璋下令剥皮,扒下衣服只见覃垕身上长成九条龙纹,清淅得很,朱元璋问覃垕身上是什么,怎么弄上去的,覃垕不敢告实,说画上去的,于是刀斧手很快把覃垕剥皮了,一见肉里还是有龙纹,活灵活现,朱元璋知覃垕有皇帝之命,不该错杀之,于是诏告天下,六月初六让覃垕坐一天位,明朝皇帝传位以后据说这天都不上朝,让覃垕坐朝一天,后来都传下来六月初六覃垕晒皮,坐位,土家人一直到现在都在流传这个习俗,到了这一天,把家里所有的衣物都弄出来晒晒。不长棉虫,不发霉,
其他网友观点
至于说农历的六月六日是不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我认为是。因为它虽然不如汉唐以前流传至今的节日之久远,面积之广。至少它也是从朝廷传入民间的,只不过朝廷没有宣召懿旨罢了。
据说宋真宗登基之前梦见有仙人送他一本天书,说是让他做皇帝,果然几天后的六月六日即位,真宗大喜,深信不疑。并称为六月六日这一天为天贶日。后来在泰山下建一气势宏伟的天贶殿,以示X,由于真宗赵恒的虔诚敬仰,于是民间也有跟随之意。
六月六日的节日它和浴佛、七夕、中元等传统文化节日基本一样,不是全国性的,影响力较小。它不如上元、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文化节日那样影响至深面积之广。
要说六月六日的这一节日的起源与盛行,就不得不说与大文学家佛教家吴承恩有关,他在《西游记》里描述,唐僧师徒四人取经百余部返回路过通天河时,等了十年之久的老龟,见唐僧取经而回,却不遵守承诺,搪塞X。老龟翻身做法将其经书倒入河中,急切忙于打捞,但还是经书俱湿,上岸急忙石板晾晒。故有晾经石之说。
由于作家吴承恩所描写的通天河在X地界,所以现在通天河流域及多地有磊桑晾经石、挂经幡敬佛祭河。
这样看来六月六日节日的影响力还是和明代《西游记》问世后有很大关系的。
就按民间习俗称呼来说,大多都是说”晾经节”,大西北有说”翻经节”,(据说安徽还有其它说法)有几人称呼”天贶节”的!古人的故事有时会有些牵强附会,这是我们大家心里都明白的。
另外,农历的六月六日这一天,正处于天气X的季节,所以人们在这几天又会把一些衣物被褥等物品进行晾晒,以防发霉、生虫。
我想,这是不是大文学家吴承恩的构想,有意写作。
这种现象,蕴藏着的气息,也有传统文化的内涵,所以我认为六月六日也是传统文化节日。
其他网友观点
今天正好是农历的六月初六,现代人对这个节没有什么印象,但是在古老的民俗说法中,六月六是个重大的节日,之所以有这种看法,主要是古人比较看重“重节”,在每个月份中,与月份重合的日子,都是具有特殊意义的日子,比如人们常熟知的“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等等。
六月六在不同的地区和X代表着不同的节日,在古书的记载中,称六为阴,而九为阳,所以九月九日被人称为是“重阳节”,而六月六则想对应成了“重阴节”,加上古人对六这个数字特别喜爱,所以这一天在各个X都是一个重大的节日。
流传比较久远的说法是南方的民间百姓把“六月六”称为洗晒节,因为到了六月六的时候,正好是处于大暑和中伏的日子,所以天气非常闷热,如果这段时间雨水比较多,物品就容易发生霉变和生虫子,所以在这一天,从皇宫到地方的百姓,都有洗浴和晾晒衣物的习俗,这就是俗语老话中说的“六月六,家家晒红绿”,这里的红绿就代表了家家户户各种各样的衣服。
六月六还有一种节日说法是“姑姑节”,相传古代有一个功劳特别大的官员,在做官的时候,逐渐骄横贪婪起来,引起民间百姓的不满,他的女婿为了铲除这个X,所以要挑选时机来为民除害,后X的女儿及时回家提醒了父亲,这个X也悔恨不已,向天下百姓主动认错,所以女儿救父于危难,尽了大孝,所以每年的农历六月六日,这个大官都会将女婿、女儿接回家,全家团聚,这个习俗流传到了民间,就成了妇女回娘家的节日,所以称为“姑姑节”,渐渐演变成了在六月六这一天,所以的出嫁的姑娘,都要回娘家尝新,娘家也会申请款待,一家人团圆。
其实,人们之所以这么重视“六月六”,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这个时间节点,正是一年的中间部分,并且很多早熟的农作物已经成熟了,所以人们为了庆贺这个“半年”的特殊日子,总会吃些好吃的来犒劳自己,并且要吃的有名堂,所以就把六月六这个日子安插了各种各样的节日。一方面是犒劳一下自己上半年的辛勤劳动,另一方面也是期盼能在下半年有一个丰收年。
农历六月初六具体是什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吗?这一天你们那里有什么特殊的风俗?欢迎交流,更多农村精彩,欢迎关注。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农历六月初六具体是什么节?是中国传统节日吗?.jpg”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