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一笑泯恩仇:一笑泯恩仇是真的伟大吗?你怎么看?

网友提问:

一笑泯恩仇是真的伟大吗?你怎么看?

优质回答:

所谓恩仇必汲及是非,这里面有个原则问题,也就是争与不争的红线。个人恩怨可以相逢一笑泯恩仇,X大义、阶级立场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不可让步!一笑泯恩仇是否真的伟大,要看情况!说个胡适与鲁迅的故事,让大家分析下。

新文化运动时,鲁迅与胡适都是运动的旗帜和先锋,因为立场相同,两人一度成为朋友,并有过书信往来,双方对另一方都曾有过仰慕之情。

新文化运动后,因政见不同,鲁迅与胡适交恶。此后,两人在报刊上多次挖苦、讽刺对方。但仅限于阶级立场,私下里对方的文章,只要认为是好的,都会大力推荐。比如鲁迅的《随感录》,胡适在演讲中多次提到:“一夜不能好好地睡,时时想到这段文章。”对于他们来说,政见立场是大义互不相让,人品为人是小事又多有谦让,这就原则!

1936年,鲁迅去世后,作家苏雪林给胡适写了一封长信,称鲁迅是“刻毒残酷的刀笔吏,阴险无比”。胡适回信说:“凡论一人,总须持平。爱而知其恶,恶而知其美,方是持平。鲁迅自有他的长处。”鲁迅、胡适两大对立阵营的代表人物,你能相信他们私下里互相欣赏,早就“一笑泯恩仇”,但在立场上却从未原谅!

从两位大师的故事中,我们知道“君子和而不同”。相对于生活中个人恩怨的可以“一笑泯恩仇”,这种原谅虽谈不上伟大但真的是一种大度。对于大是大非的原则和立场,切不可装糊涂轻易放下,在这种情况下,不原谅比原谅伟大!

其他网友观点

鲁迅先生当年在国破山河在的形势下,同许多志士仁人东渡,和许多日本友好人士结下了深厚友谊。鲁迅归国后开设了文化书屋,很多进步书籍都出自日本。

中日两国交战,但不妨碍中日民间友好往来。日本民间有中国古文明的痕迹,两国人民友好历史已逾千年。鲁迅深切希望战争总会过去,中日民间友好往来能代替战争,表达了人民对和平的向往和希望。

这是中日友好人士的心声,殷切希望早日结束日本X主义,让战争烟消云散,让两国友好人士在和平的气氛中X往来。

中日后来恢复邦交,也是从X大义出发向前看,求同存已谋发展,正是一笑泯恩仇。引来了曰本外资,促进了经济发展,是和平双赢的典范!

其他网友观点

你好,我是荷锄种香人,很高兴分享这个话题。

“一笑泯恩仇”应该来自鲁迅的两句诗:“渡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被引喻为,两个好兄弟,曾经发生过恩怨情仇,但多年后再次重逢,却能不计前隙,一笑泯恩仇。这两句诗,很有博大情怀。

其实人这一生于家人、于亲戚、于朋友,难免磕磕拌拌。人生苦短,青年过后是中年,中年过后是老年。年青时气盛,爱分争长短,但在成熟的中年,过滤了往昔旧时光,多年积怨早已沉淀。若无杀父之仇,相逢莞尔一笑,彼此如沐春风,化解前嫌,握手言欢,从此活出了一份豁达、通透。

如若一直耿耿于怀,心中每次想起这团火,会把自己烧的五脏六腑难受,非常郁闷。

所以荷锄种香人认为:能做到一笑泯恩仇的人,有一个伟大的胸怀,能容纳百川。

其他网友观点

根本不可能,一笑泯了的,还算恩仇吗?

其他网友观点

有仇报仇,有怨雪恨,这不是千百年来遗留下来的吗。

虽不认同瑕疵必报,要一笑泯恩仇,同样不认同,有恩须报,仇嘛或许不会去报,会记得的,也不会再联络的。

其他网友观点

看透,放下才是背后最根本的因素。

佛说:万事不要去斤斤计较,心胸豁达才能轻松活一生。

但凡是爱较真的人,一般都会郁郁寡欢,终生孤独,没有知心朋友,遇事只能自己独扛,时间一久就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能达到相见一笑泯恩仇的境界的人,不多。

能做到相见一笑泯恩仇的人,本身就是大度之人。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一笑泯恩仇是真的伟大吗?你怎么看?.jpg” />

与相逢一笑泯恩仇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