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清玄作品:你最喜欢林清玄的哪部作品?为什么?

网友提问:

你最喜欢林清玄的哪部作品?为什么?

优质回答:

没有看过他的作品,答不了。

其他网友观点

喜欢——温一壶月光下酒:

林清玄说:“喝酒是有哲学的,分为下、中、上三乘。下乘为杯盘狼藉,中乘为与好友天南地北的宴席,上乘为独自斟酌。”我认为,上乘的品酒人虽然没有朋友陪伴,但内心一定不是寂寞的。

正如独自一人或与一X人赏花,无论春夏秋冬,不管是杜鹃、蔷薇,X还是忍冬,一个人时看到的一定是最美的、最全的。所以说,独自一人虽看似寂寥,但内心是丰富多彩的。

一个人在独处时可以发现很多东西:如在河边散步,会发现河畔上那簇野白花;在烈日的大街上行走,会关注到地面飘零的树影;在黄昏的窗外,看黑色的飞鸟掠过,看像画布般缤纷的夕阳,感受带着清凉味道的风;在沉静的夜里,看着天上的稀星,闪烁着细微的光,想着自己的往事……

种种自己安静独处的情况,虽然没有灯火迷离的热闹,但让人多一份思考,少一份浮躁;多一份沉淀,少一份自负,使自己永远精力充沛,但不肆意挥霍,保存更多的感情和记忆,去回忆那更值得想起的事。

独自一人的时候,脑海中会形成X星璀璨的银河,许多不停闪耀的星星使你记起,那些羞涩、喜悦、悲伤但是使你成熟的事。

独自斟酌,会发现很多珍贵的时间点,让你成为一部小说的主人公,肆意畅游在美好的回忆里。

其他网友观点

最欣赏的是林先生的【万物的心】,文字精炼朴实,内容温暖感人,感恩大自然给予的所有,,一山一水,一花一草在先生的笔下都充满了灵性,在微小的事物中,能让人产生对自然的感恩和敬畏,那种高度的境界又瞬间融化人心。

其他网友观点

我是@万象小书社

最喜欢林清玄的散文集《孤独是种大自在》,也是看书时候知道作者的过往。

这本书和作者风格很契合,给人“人间至味是清欢”的感觉。

正文↓

“清欢”一词出自苏轼之手,原句是“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这是苏轼在和友人到郊外游玩时小酒配野菜的间隙得出的感慨。在寻常人看来,小酒野菜算什么呢?但在词人眼里,这就是“清欢”。清欢在林清玄的理解下是“清淡的欢愉”,在今人看来,大致是有“小确幸”的意思。

林清玄在他的散文集《孤独是种大自在》里讲:“人生之味有点像砂锅之味,放了太多的东西,在同一个锅子里煮,最后就百味杂陈了。”对于现代人来说,快餐几乎人人无可避免,高糖、高盐、高油让每一顿饭都尝不出食材本身的味道。这正如大多数人都是被物质与各类信息裹挟前进,无暇顾及生活本身。所以很多人喜欢去山里最亲近大自然的地方忘却日常烦恼,从细微之处发现感动,获得“清欢”。然后整理好自己,重新出发。这整理的本质,就是放下心中多余的杂念。

1.孤独是生命的礼物

人一生,谈过最长的恋爱是自恋。只要懂得这一点,所有的拿起与放下,都不会再变得那么沉重。因为只有学会与孤独作伴,人才能不妥协、有勇气、有尊严。

林清玄在《开讲啦》演讲时提到过一次小时候的经历,因为考试成绩好,老师送了他一本世界地图,趁着给父亲烧热水的间隙他仔细翻看着首页的X地图,X艳后、金字塔无一不令年幼的他心生神往,原本好学的孩子都会受到父母格外表扬,可当父亲得知他因为看地图做这些不切实际的梦想误了他用热水时给了他一巴掌,并撂下狠话:“我用我的生命给你保证,你这一辈子绝对不可能去到那么远的地方。”这对一个小小孩童无疑是致命的打击,多少人从小种下的梦想的种子都在父母的手中夭折。

但林清玄是一个乐观的人,在父亲说完这句话之后,他默默地对自己说,我的生命要不要被保证?我的生命不可以被保证,即使是我的父亲也不行。

只是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样的反抗其实也是悲哀的——最亲的人对自己的否定,以及为此而做的反抗都是促使他走向孤独这条路的因素。然而这样的经历在他的成长中不胜枚举。

后来当二十几岁的林清玄第一次离开台湾时,去的地方正是X。

虽然用这件往事作为佐证能够使演讲更加饱满富有戏剧性,观众们看到林清玄云淡风轻的笑容,但谁也无法揣测他的真实心境。也许活了大半个世纪的他已经释然,可八岁的林清玄决然不可能这么容易谅解父亲的。

这次事件只是周围人对他不理解、不支持的一个缩影,从小异于常人的他就是在这样的氛围中长大成人,孤独于他可谓是一种常态。所以这种孤独一开始其实是一种与自我的和解,等到后来真X了道倒是另一番境界。这种境界促使他成了“玄子大师”。

其实在很多作家的笔下,孤独的情绪随处可见,他们阅读、思考、写书,都是独自一人与书中人物、与自己对话的过程。这在很多人的作品里皆有痕迹,例如余秋雨、周国平、陈忠实等等名家,他们在书里谈论亲情、友谊,失去的青春、久别的故乡,甚至生死等生命话题。“独自”得久了,映刻出来的就是“孤独”这种更深层次的情绪。

每个人的一生,都难免会有孤独的时刻。多智如文学家们尚且如此,普通人的孤独情绪也不会更少些。其实孤独本身源自于对美好事物的喜欢与执着,是一种正面的情绪。孤独并不可怕,它让人坚强,让人自立,让人有足够时间和空间构筑自己的精神世界。而这些真正独立的精神世界,正是现实世界如此多元而丰富的原因。

2.远处的是风景,近处的才是人生

世上的大部分人都背着太多的‘放不下’,可是那些‘放不下’,是永远也看不完的风景。对生命而言,接纳才是最好的温柔。

而立之年的林清玄,“尽管已是报社一级主管,文学创作也得遍大奖,但我总感觉到空虚感受在困扰着我,觉得最好的东西没有写出来,这时我看到了印度的《奥义书》,里面有一段话,‘一个人到了30岁,要用全部时间来觉悟,不觉悟的话,就是一步步走向死亡的道路。’”彼时的林清玄也正经历着与相恋五年的陈彩鸾发生重大的思想上的冲突。正是这段话让他顿悟,终于在盛名加身之时选择隐退,学习佛法,寻求脱离痛苦的方法。

两年后当他下山时,虽然强烈的入世精神没能让他成为一个佛教徒,但此时的心态和境界也早已不复当初。此后,在他的作品中,热爱乡土的情怀不变,关怀社会的情感未减,只是在他的作品里,处处透露着的佛教智慧令他的创作到达了另一番境界。这在《孤独是种大自在》中“旧情旧事旧感怀”一章中多有体现。

“我们在生命中所经验的一切,无非都是一些形式的展现,过去我们面对的形式与目前所面对的形式容有差异,我们真实的自我并未改变,农村时代在农田中播种耕耘的少年的我,科技时代在冷气房办公的中年之我,还是同一个我。”

很难说这是作者本身X本心还是学佛的结果。这一点,他在爱情上也贯彻到底。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大概是林清玄与陈彩鸾这段感情最好的结局。本以为失去最爱、看破红尘的林清玄却在下山后遇见了方淳珍。但在外人看来,他这是贪图新人美貌,更有不少人骂他伪君子,“说一套,做一套”。但作为当事人的三人,却有一套自己的相处之道。

林从不掩饰自己的想法。“红尘里就有菩提”,爱情于他也是一种修行。与陈的往事之后,他对爱情的态度也佛性了很多,“种树的人不再来了,桃花心木也不会枯萎了。”失恋之苦于他也成了人生最易跨过的苦难。

只是遇见方之后,他们才惊讶地发现,即使相差十余岁,但思想上的契合却十分完美。诸多挣扎之后,他们决意遵从内心,不畏外界闲言,“不是我们选择了爱情,而是爱情选择了我们,所以我们要坚持到底。”

林清玄在《孤独是种大自在》里讲了一个河水、雨、风的声音的故事,那些日日充盈在我们耳朵里的声音,是令人心绪不宁的源头,迷失了自己,只追求外在的东西,很少有人能从声音中回到自我,由此永远得不到听的意义。

3.生命可贵,不妨大胆做自己想做的

随着年龄增长,人会变得成熟、世故,但是心却不会变。即使你过着最简朴的生活,也一定不要扔掉看起来遥不可及的梦想。

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台湾,是台湾文学兴旺的时期。诗歌上有“蓝星”诗社里最为人熟知的余光中、郑愁予,由大陆前往台湾的“创世纪”诗社创始人痖弦;小说上后来出现了白先勇;散文上的梁实秋、张晓风、三毛、席慕蓉等等。像极了大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文学氛围,在这样环境的催生下,不少莘莘学子选择以此为自己的理想,浪漫至极。

谁也不会想到,就在1961年的某一天,八岁的林清玄决意今后的人生就为成为一个成功的、杰出的、伟大的作家而奋斗。并在此后的每天鼓舞自己。即使被父亲说“这个世界上哪有那么好的事情,我自己就去干了,不会轮到你!”但他依然无动于衷,坚定自己的梦想。

后来的他终于也理解了父亲的想法。在这个他出生的小地方,几百年来也不会出一位作家,所以当他萌生这种想法的时候,没人会支持他,当别的小孩都聚在一起玩耍只有他一个人独自待着时,会很难被人接受。生活的残酷也容不得他做这样的美梦。

几乎没有人认为他会成功,但唯有母亲理解他、支持他。甚至后来林清玄的文风多优美也与母亲的教诲有关。“辛酸的少写一些,趣味的多写一些,人家要来读你的文章,是希望在你的文章里得到启发,得到安慰,得到智慧,而不是说读了你的文章以后立刻跑到窗口跳下去,那这个文章就没有意义。”

《在云上》《莲花开落》《桃花心木》《有一种幸福叫感恩》,林清玄的作品风格简朴、清新、幽远,空灵流动,具有诗性之美,读来沁人心脾。从某种意义上,确如母亲期望的那般成长。

自十七岁开始发表作品到二十岁正式步入文学之路,再到三十岁之前斩获台湾各大文学奖项,这是他对父辈的反抗,也是坚持自我的结果。

在《猫头鹰人》一篇里林清玄讲到猫头鹰人因为常年与猫头鹰在一起故而渐渐有了猫头鹰面容,与此相似,坐在电脑前面忘记人的品质的人,长相就像一台电脑。细细想来,确实有几分道理。

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待在什么样的环境里。因为不论做什么,终究会有一些人会反对,所以重要的是,自己心里怎么想。不要怕走了弯路,甚至失败,要知道不论在何处一定会拥有一些与自己想法一致的人,不妨大胆做自己想做的。不要在变成猫头鹰人或者电脑人的时候才懊悔。

当一个人可以品味野菜的清欢胜过了山珍海味,或者一个人在路边的石头里看出了比钻石更引人的滋味。或者一个人听林间鸟鸣的声音感觉比提鸟笼更感动,或者甚至于体会了静静品味一壶乌龙茶比起在喧闹的晚宴中更能洗涤心灵……这些就是“清欢”。清欢之所以好,是因为它对生活的无求,它不讲究物质的条件,只讲究心灵的品味。所以不论是孤独、不畏他人的看法,遵从自己内心想法的活法,都是“清欢”。

其他网友观点

今天听说台湾作家林清玄先生去世了,据说他昨天还更新了微博状态,65岁的年纪算起来年龄也不大,说是平时身体一直硬朗,所以很让人感到突然。

第一次知道林清玄的名字是在一本印有百科知识的台历上,里面转载了他的一篇故事性很强的散文,文章名好像是送他一轮明月吧,具体我也记不清了,说的是一个功德深厚的老禅师拯救一位灵魂坠落者(小偷)的故事。

当时之所以对那篇文章有极深的印象,只是因为那一X的时间里,我几乎已与所有的汉字绝缘!平时也从不看书看报;在外打工,除了偶尔打电话给家里报声平安,连家信都懒得写一封,因为提笔不知该说些什么。先生的那篇文章当时于我无疑是浑浑浊尘里缓缓而入的一股清流。

一开始还以为林清玄这个名字是位女性的,也许是那篇送他一轮明月的文章太柔美,以致于我产生错觉,误以为出自女性之手吧,也许是因他的名字太禅意或诗意了吧!

或许真的是天妒英才,上天就这么让他匆匆离开了,但愿先生天国里再续佳文!

其他网友观点

《平常茶非常道》里 ,最喜欢里面那句:人生需要准备的,不是昂贵的茶,而是喝茶的心情。感觉不错。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你最喜欢林清玄的哪部作品?为什么?.jpg” />

与林清玄作品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