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辅导案例:团体心理辅导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网友提问:

团体心理辅导应该注意哪些事项?

优质回答:

尊重,安全,不评价,带领者保持敏锐的觉察,利用此时此地的团体动力自然进行

其他网友观点

团体心理辅导是一项专门的领域,并非是懂得一对一个案咨询的人就可以直接做团体心理辅导咨询的,是需要学习培训的,因为个案和团案还真的有不一样的地方。

团体咨询辅导,首推欧文亚隆的书《团体心理治疗理论与实践(第五版)》,亚隆老爷子是世界团辅的权威,目前80多岁了仍然在世。堪称是心理学界的活化石。

亚隆先生提出的《团体治疗11个疗效因子》震撼团体治疗界。

要做团辅,可以选择接受团辅培训,或看书,如果实在没有那么多时间,而团体有迫在眉睫要开团了,那——至少也要把《亚隆团体11个疗效因子》看一看。

团体与个体辅导最大的不同,那就是团体之间的成员关系,也可以发展成治疗关系。且带团体,要从三个维度去看:1.个体的视角。2、成员之间的关系(及互动模式),3.Group as a whole把团体当做一个整体来看,去把控团体凝聚力(这也是11个疗效因子中的一个重要因子)既团体的动力。充分促进成员之间的互动,帮助成员觉察自己的行为模式,觉察是改变和成长的第一步,也是关键的拐点。

以上简述而已,团体还有更多好玩的知识和经验,有空多交流,互相进步。

祝您安康,心想事成。

再会。

其他网友观点

(一句話說清楚)注意安全+心理需求+应答能力。

其他网友观点

团体心理辅导是长期、连续的过程,真要讲下来,不是几段内容能概括的。不过,团体心理辅导的咨询师和督导只要先做到最基本的两个内容,一场团体辅导就一定会成功且具有效力。

第一个内容是一定要防止“自证预言”——团体治疗领域的打哈欠效应。

?

有意思的是,我们会承认自己打哈欠是受到了周边同事/朋友/家人的传染,却谨慎的否认,在工作当中没有做到位的那一部分,是受到整个工作环境的影响。毕竟,用个体的状态去否定整个工作环境,非常有“爱抱怨”和“推卸责任”的嫌疑。

?

(“自证预言”,self-fulfilling prophecy:如果医务人员对住院病区的团体治疗持怀疑态度,将会诱导病房团体成员按此方向实现该信念。简单的理解,就是不管有意还是无意,工作人员对团体的消极看法,都会传到病人当中)

?

为了更好的理解这个概念,我把它比喻为“打哈欠”——只要你对团体治疗起了“打哈欠”的困惰心理,那么你身边的同事和病人,会不由自主地跟着你打上一个哈欠。

所以,团体心理辅导展开之后,一定要最先树立团体的威望,避免这个不必要的传染情绪。

第二个基本方面就是注意暴露程度。就拿这次疫情期间的团体心理辅导来说,我们先简单的把这个长程辅导分为4块内容:

1、叙述。在场的咨询师和督导不用做过多引导,只需按顺序请在场人员如实描述自己所见所闻和感受,允许其它人额外补充,允许中途落泪,允许带有情感的描述,在第一部分的辅导中,我们尽可能的通过在场人员的描述,还原整个事情的全貌。

2、暴露/自我暴露。以情绪和情感为主,这个阶段,情绪发泄的过程居多,但要注意不要过分宣泄,否则会变成负面会议。

3、交流对策,树立榜样。请在场人员讲述自己遇到的难题和处理方法,以及处理后自己的感受。这个过程对医护人员特别有帮助,他们在接待患者的过程中,可能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技术上的,情绪上的,生理上的,心理上的……通过交流,大家都能学习到接下来在抗疫期间再遇到类似的事情,该怎么办。非常实用,这是马上就能用上的宝贵经验。

4、总结,升华。将在场每个人的经历和感受升华到一定的高度,鼓舞大家在接下来的疫情工作中如何面对自己,面对患者,面对亲人。要升起自己内心的力量。

在这个过程当中,暴露程度很重要。如果没有自我暴露,是无法建立信任和共情的,但是暴露过多,就可能引爆全场的情绪,场面失控,每个人在结束团体咨询后,原有的感觉加重了,原有的负面情绪增多了,这样的团体咨询很危险。

以上是团体心理辅导的两个基本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其他网友观点

“筛选”其实是很重要也是需要注意的!我们在进行入组会谈时要评估:第一个是成员的自我状态强度够不够强,有没有跟人联系的能力、人际互动。他是否能有某种程度的达成,比如说学生他其实不太愿意跟人互动,可能来参加团体的话对他压力就比较高,第三个是发展性的考虑就是他来参加这个团体可不可以得到很大的帮助,比如现在要做的是改善人际交往的人际团体。他是否很需要这个,需要的话表示他是适合的,而他又能有好的自我状态跟人际连结的话,一般来讲他就适合的。

还有背景的相似性、基本的状态的相似性、议题的相近性、关切这个话题要相似,比如我们做的是学生的人际交往的议题,包含了朋友的关系,室友的关系,同学的关系以及情人之间的亲密关系,或是家人的父母之间的关系都可以。假如差异很大的时候,就没办法对焦。假如是大家共同的,对于人际的一些议题,有一些想讨论的部分就有他的相近性。那就是在院校里面要考虑的几个原则。

另一方面我没看到不适合参加团体的一些排除的标准。比如没有办法承受团体的一种压力,他特别感到不安,对于团体的整个设置时间次数,这种互动的方式,他都特别感到没有办法遵守或有压力。或他的偏差的倾向比较高,比如我们知道有一些临床的诊断,可能在情绪的稳定度上面很不够。他可能有时候很容易激动很容易躁动不安,然后常常有很情绪化的一些行为。而有时候没有办法遵守团体的规范。所以当你评估起来再测评,有时候它就作为一种排除的标准,相对不适合来参加这个团体心理治疗的工作。

但是同样的在大专里面,你要考虑自我状态跟高风险的危机。有些时候容易受到一些人话语的伤害,容易曲解别人的意思,有时候自己处在一比较混乱的状态甚至有自伤或伤人的风险,这些的话都比较不适合参加团体。再就是他缺乏基本的人际兴趣和能力或是他有困难去自我暴露。没办法说出自己的一些故事,很难去表达自己。或者在团体当中的这些情景,有过度的压力等等,那这些都是在大学在大专入组会谈里面要去跟这个学生有的一些讨论并且观察他是不是可能会有这些现象。

但是在社区的这个团体里面,有时候会有不一样的一种状态,是因为他的年龄层分布比较广,有二十几岁的年轻人,也有三十几岁的,刚刚结婚的新人,有四十五岁的中年人,也可能有五十出头的中老年人。大家虽然议题相近,但是背景很不一样,可是议题的相近当中,我们很重要,看到一个人的观点会有很大的差异,对一个团体来说,他是好的。也就是说在观点差异上面,从不同的角度跟不同的角色,从父母亲的角度来看一件事跟子女的角度来看同一件事,相互帮助了对方都能够从不同的角度来看自己的观点,也能够扩展自己的思考能力。

团体的筛选跟组成当中。我们假如把刚刚的说的这个议题的相近性,但是观点的差异性放到大学来说的话。比如说同样是大二,大三,大四的学生放在一个人际关系的团体里面。我们看到的不同科系不同学院的学生,当中有这个海外来的学生或是从小的成长背景,不一样的学生,我们就会看到他们的观点差很多。但是观点差很多,有时候是很有帮助的,因为他打开了团体很多的可能性。你帮助每一个人的去想的更广,更有X。过程当中能够让大家对人际的议题都关心,但是背景上面有些差异,这些多元都是好的。

(参考来源:漫语公开课-许育光《团体心理的多元区域应用与设计构建》,感谢关注微信公众号:漫语心理MY)

其他网友观点

主要注意以下事项:

1.了解这是什么样的团体,是学生,还是工作人员。

2.心理辅导的目的是什么。

3.在心理辅导时注意安全。

4.最好提前规划,做好计划以便实施辅导。

5.要做好随机应变的心理准备。

6.希望能帮助带你。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团体心理辅导应该注意哪些事项?.jpg” />

与心理辅导案例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