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提问:
吴昌硕简介?
优质回答: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道人、石尊者等。浙江省孝丰县鄣吴村(今湖州市安吉县)人。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后海派”代表,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与任伯年、蒲华、虚谷合称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他集“诗、书、画、印”为一身,融金石书画为一炉,被誉为“石鼓篆书第一人”、“文人画最后的高峰”。在绘画、书法、篆刻上都是旗帜性人物,在诗文、金石等方面均有很高的造诣。吴昌硕热心提携X,齐白石、王一亭、潘天寿、陈半丁、X壑、王个簃、沙孟海等均得其指授。
中国画教学人言去吴取潘,若如此潘于何处生,当无根基矣。或可吴为体,潘为用。
缶翁如道德经,尽善。白石如礼记,尽美。当以缶善(散)石,或用石美缶,可以尽善尽美矣如维摩诘。
老缶作篆如溯急流,用尽力气,不离故处。白石则如平波荡桨,力柔而缓,随之释然。
老缶、白石难能同徽宗甚至溥儒的审美品格相论。前者是根植于民间,后者则是皇家高品,庙堂江湖之别。如米勒、梵高比之于达芬奇、提香,然各有至理,非类优劣。
白石印刀法源自天发神谶,篆法大开合,空间情感激昂。刀法不喜雕琢,不做不削,其画却心机用尽。钱君陶失于弱,陈大羽过霸悍。老缶画不喜雕琢,其印也难脱。其功全在汉印,朱文偶有奇态,然并无特出之作。白文多有可观之作,沉雄古厚,更见苍辣活泼,孟海公由其入汉,后专吴熙载,更添文态。来翁师缶,做之极矣。钱公奇才,清辣苍雄。
白石曾言李可染草书作画,强于他,其唯以楷而已,以此训其不能沉厚。试想若能沉厚又以草书入画当如之何,缶翁有画款文:草书之幻、糊涂草写枯藤,颇为自矜。
潘天寿早年山水全从陈衡恪出,失于狂,却胜于风,总未能沉厚妥帖。款文亦未出陈之围囿,添之以经亨颐、黄道周、沈曾植,惜未朴融,各做本体的延伸推进。至其晚年,唯画可道,书印已不能相称。老缶,齐翁亦如此,晚年再不操刀,毕竟印难久攻,耗精费神。书画则不然,养心安神。却难共进,何能相称。
——崔大有《胡画胡说》
其他网友观点
古人,来者,
其他网友观点
我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清末民国时著名的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吴昌硕、任伯年、赵之谦、虚谷被称“清末海派四大家”。
吴昌硕(1844~1927),他毕生写“石鼓文”,其书法得力于石鼓文甚多,凝练遒劲,独具个性。六十五岁时自题石鼓文临本时说:“予学篆好临石鼓文,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
其他网友观点
我是橙子,很高兴能回答这个问题。
吴昌硕(1844.8.1 -1927.11.29),男,原名俊,字昌硕,别号缶庐、苦铁、老缶、缶道人等等,X,浙江湖州人。中国近、现代书画艺术发展过渡时期的关键人物,”诗、书、画、印”四绝的一代宗师,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与任伯年、蒲华、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
吴昌硕的艺术别辟蹊径、贵于创造,最擅长写意花卉,他以书法入画,把书法、篆刻的行笔、运刀、章法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以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敦厚老辣、纵横恣肆、气势雄强,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画面用色对比强烈。
【书法作品】
吴昌硕与石鼓文
吴昌硕以临写石鼓文称誉于世,石鼓文的风格原本属于比较工稳端正一路,而吴昌硕的石鼓文却写出了一种流动感,更以遒劲老辣、笔墨厚重为其主要特征。
石鼓文四条屏
后人学石鼓文者,多以其为圭臬,反倒是学石鼓文原本工整一路风格的愈见稀少,由此也足见吴派石鼓文影响之大。
吴昌硕学石鼓文的时间很早,30岁到苏州,从当时著名的书法家杨岘学金石学和书法,即开始临写石鼓。
吴昌硕晚年曾说:“余学篆好临石鼓,数十载从事于此,一日有一日之境界。”从现存作品看,早期临写的石鼓文,笔法受当时另一位篆书大家杨沂孙的影响很大,笔画细廋,体态平板,略显软弱拘谨。
临石鼓文轴
浙江省博物馆藏赠施石墨七言对联,作于光绪X(1894),吴昌硕时年51岁,即具有早年临石鼓文书法的典型特征。直到60岁以后,他才开始形成自己的面貌。70岁以后,个人风格进一步成熟和强化。如展品中的“鹤寿千岁”横幅,是吴昌硕83岁时的作品,用笔老辣,有如枯藤盘旋,荡气回肠。
篆书七言对联
吴昌硕临写石鼓文,注重的是整体气势的强烈突出,他曾说自己写石鼓文是“临气不临形”,正是这种对于“金石气”的执意追求,使得他的书法在当时能与众不同,形成自己独特风格。“金石气”是吴昌硕书画作品的灵魂所在,也是后人鉴赏大师艺术的最佳切入点。
吴昌硕与隶书
其实,吴昌硕的隶书也写得极具个性。
汉隶以横平竖直、蚕头燕尾为其基本特点,而吴昌硕的隶书恰恰不是如此,他的隶书体态是变扁横为直立,显得特别雄强宽博;又由于吸取了临写石鼓文的经验,所以起笔收笔处,也和篆书一样,是藏锋,含而不露,与通常隶书那种波磔左右飞扬的风格大相径庭。在他的隶书里面,融合了很多篆书的因素。
吴昌硕的隶书多系晚年所作,传世数量不多,但成就同样不可低估。
隶书五言对联
隶书四言对联
吴昌硕与草书
如同他的隶书一样,吴昌硕的行草书也个性突出,用笔迅疾,具有连绵奔放、酣畅淋漓的动感特征。
体态上通常是从左下方向右上方倾斜取势,右上方转笔处多呈锐角,显得方劲果断。他的行草同样受到篆书很大影响,是将篆、隶与行草合为一体,而又统一在行草的气势之下。这种书法风格实际上又是受到了明末清初张瑞图、王铎等人的影响比较大。
行草王禔润例手卷
《行书五言诗》轴
释文:
风香邻有无,花影佛跏趺。历劫龙吁盋,餐霞凤别梧。石真彊取诗,柱诗奈不奇。觚山傥(此字点去)燕支夺,狂歌待老夫。普宁寺牡丹。
丁卯深秋录于癖斯堂
吴昌硕年八十四
本幅书录五言诗一首,末作者自识:“普宁寺牡丹丁卯深秋录于癖斯堂,吴昌硕年八十四。”下钤“仓硕”印。无藏印。“丁卯”为1927年。
此轴书法古拙遒劲,于法度之外别开生面。用笔时而厚重沉著,时而潇洒飘逸,起笔与横笔多沉实,撇笔多细长,有如其画梅之法。结字多欹侧,但以笔划之粗细保持字形的稳定,无倾倒之势,充分体现了吴氏书法“用笔遒劲,气息深厚”,“结体以上下左右取姿势”的书法特征,并可从中看到许多绘画的用笔特点,面貌独具一格。
其他网友观点
吴昌硕(1844年8月1日-1927年11月29日),原名俊,俊卿,字昌硕,别号缶庐,晚年自称吴字,浙江安吉人,中国清末民初的篆刻家,亦工书法、绘画,与任伯年、赵之谦、虚谷齐名为“清末海派四大家”。他把书法、篆刻艺术融入绘画,形成富有金石味的独特画风。他以篆笔写梅兰,狂草作葡萄,所作花卉木石,笔力敦厚老辣、纵横恣肆、气势雄强,构图也近书印的章法布白,虚实相生、主体突出,画面用色对比强烈。代表作有《瓜果》《灯下观书》等。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吴昌硕简介?.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