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耽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原耽是什么意思是啥)

原耽是什么意思,原耽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原耽”是什么?就是原创耽m的意思。

什么是“耽m”?《陈情令》就是。

有的学生喜欢“原耽”小说,会把对它的喜欢或者相关的内容写到作文里面,这样可以吗?

这年的期末考试作文中,老师们在作文中发现了不少与“原耽”有关的作文,来看看几位老师是怎样说的。

半命题作文题是“____,我的最爱”,学生写的是“原耽,我的最爱”,老师的态度很明显,不要写这个题材。

这两位老师的态度也很鲜明:不喜欢,不提倡。

有一位老师,他自己也曾把“原耽”写进作文,不过只在周记里面写,不会在大作文、考场上写,他一直认为“原耽”是上不了台面的。

这位老师形容学生的这类作文叫让人看得“头大”。

不少小学、初中、高中作文中,都可以看到“原耽”的身影。

下面来看两篇上学期期末考试的命题作文,作文题目是“见闻”,两篇作文全文都在表达对“原耽”的喜爱,如果是自拟题目,这两篇作文分别可以叫“耽美亦是未来”“原耽界的故事”。

这篇中心句为“原耽亦是未来”的《见闻》一文的作者,是一个初一女生。在文中,她特别想为“原耽女孩”正名,虽然其实也没说清楚;她非常希望小说不要被拍成影视剧,虽然也没讲明为什么;她说,面对“耽美和未来,你会选哪一个”的问题,她的标准答案是“耽美亦是未来”。可以看出,她对“耽美”是比较了解和喜爱的。

再看另一篇《见闻》。

这位女生作者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两个原耽作者的故事。虽然故事有些杂乱,但不得不说,女生对小说的作者以及小说了解得很多,简直是如数家珍。

作为作文,两篇《见闻》的共同点是:中心不明确。一篇文章的中心不该只是“我喜欢什么”,而是要通过喜欢来传达你对生活的态度,而这个态度是可以给人正向的启示的,也就是,既要讲透“为什么喜欢”,还要能激励到他人。

对这两篇文章,有的老师说应该都给零分,要让学生断了以后写这种题材的念头;有的老师说第二篇还扣题了,可以得分,但只能得低分。

再回到这个题材。

学生可以喜欢“耽美”文学,就像可以喜欢打游戏、看网友小说一样,都是个人爱好。至于利弊,那是另一回事。

但是,最好不要把对它的喜爱写到为了得分的作文中去,就像我们一般不要写自己的早恋故事、追星故事一样,容易写偏。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原耽是什么意思是啥.jpg” />

网友提问:

原耽是什么意思,原耽是什么意思网络用语?

贾母死前大喊黛玉是什么意思?

优质回答:

看了这个题目,心里很不好受,说不出什么滋味。是同情?可怜?还是恨呢?想想贾母这辈子多么的不容易啊!她在辞世之前大喊黛玉,心中是多么的痛苦和自责啊!谁能理解?替她分担啊?谁都不能。只有她自己,心里最清楚。

贾母病危

贾母在贾府有血缘关系的最至亲的有两个女孩。一个是她娘家史家的内侄孙女史湘云,一个是她亲女儿贾敏的女儿,自己亲外孙女林黛玉。

贾母对这两个女孩都很关爱。尤其是对自己的外孙女林黛玉,更是疼爱有加,因为黛X弱多病,性情孤傲而清高,自理能力较差,所以担心她以后在贾府的地位。但对自己的内侄孙女史湘云却不一样,因为史湘云心直口快,开朗豪侠,像个假小子爱调皮,喝醉了酒还敢在院子大青石上睡大觉,有时还身着男装,风风火火,有男孩子的强势性格,贾母对史湘云的以后还是很放心的。

林黛玉7岁失去了母亲,10岁没有了父亲,被姥姥贾母接到贾府。贾母知道自己的外孙女身体孱弱,属于先天性营养缺乏。为此,贾母想尽一切办法,用人参、肉桂等配置人参养荣丸给黛玉吃,同时,又按时请大夫给黛玉看病开药。她还指使自己的亲孙子贾宝玉和林黛玉一起玩耍,使这X童女两小无猜,形影不离。

可以说,贾母是看着林黛玉长大的,对林黛玉在贾府的表现,她都一清二楚。她听说了林黛玉与贾宝玉相爱的事,自己不但没有去问问自己的外孙女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反而还守着别人说些难听的话,黛玉听后很难过。

贾母听说了林黛玉与贾宝玉相爱的事为什么要说风凉话呢?这与她受当时X社会婚姻关系就是利益关系的思想影响的经历有关。

贾母有四个女儿,唯有贾敏是自己的亲生女儿。由于贾母受X婚姻利益思想教化,贾母在女儿婚嫁上是很有想法的,是比较讲究门当户对的。为此,她把两女儿嫁到两个生活环境比较好的家庭,另一个嫁给北静王朝,她这样做是为了自己的家庭利益。而她唯独把自己的亲生女儿贾敏,嫁给了很有发展前途官宦林如海。

贾母走的这条门当户对的路很成功。使她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女儿和女婿早早撒手人寰,撇下了一个女儿由她接来贾府抚养。贾母听说了林黛玉和贾宝玉的事之后,心里也曾想过,是否把自己的外孙女嫁给自己的孙子贾宝玉,当时还比较时兴姑家姨家表姊妹的婚姻关系。只是贾母恨铁不成钢,恨自己的孙子宝玉不成才,没有男子汉敢担当的气魄。也许,只是她自己在心里想想罢了,她没有对任何人说,更没有对林黛玉讲。如果说这是贾母失误的话,那么,这是贾母最大的失误!她忽略了对外孙女林黛玉心灵的关爱,致使黛玉把贾宝玉赠给自己的东西全部烧毁,并对自己的丫鬟紫娟说,她这样做是为了还自己一个清白。贾母对林黛玉心灵关爱的缺失,心里怎么能不愧疚?临终前怎么能不呼喊林黛玉的名字呢?

贾母对林黛玉的婚事一直在想。她只想林黛玉的家庭背景,而没站在林黛玉角度去想。她认为:现在的林黛玉,在贾府中除了她,两个不争气的舅舅,她再也没有其他亲人了。她健在怎么也好说,万一不在了怎么办?可不能叫外孙女在贾府受委屈啊!再说了,自己的外孙女嫁给贾府,对贾府又有什么利益呢?什么利益也不会有的。正在贾母犹豫之时,王夫人出来放风,说是自己的女儿元春皇妃支持贾宝玉与薛宝钗的婚事。贾母一听这事,心里犯难了。按说林黛玉和贾宝玉婚事贾母就做主了,因为当时X社会提倡,男女婚姻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来决定的,贾母是贾府的最高X者,又是林黛玉的亲姥姥,贾宝玉的亲奶奶,这事贾母说了就算了。但是,皇妃说话了,她该怎么抉择呢?X社会的皇妃说话,就相当于皇帝的圣旨,谁敢违抗呢?也许是因这个情况,贾母妥协了吧?这件事一直是贾母埋在心底的一块心病。

贾母

贾母就要离开人世了,她救不了贾府,也救不了自己的外孙女了。此时此刻,贾母的心中该是多么悔恨不安啊!此时此刻,她想了很多,她觉得自己对不起死去的女儿女婿和外孙女,可是,自己内心的苦衷对谁诉说呢?也许,自己大喊几声自己外孙女的名字——黛玉!心中会好受些吧?

总之,贾母死前大喊黛玉,是在呐喊,是在哭诉,是在忏悔,是在恨自己。她觉得自己对不起已故的女儿女婿,更对不起自己的外孙女林黛玉。

其他网友观点

在高鹗续的版本里,贾母联合凤姐使用掉包计,让宝玉迎娶了宝钗。

而正在宝玉新婚之际,黛玉吐血泪尽而身亡。

黛玉曾经是贾母的心头肉,更是贾母最疼爱的女儿,贾敏的后代。贾母身为长辈,不仅没能够让黛玉有一个好归宿,更是让宝玉娶了别人,而加速了黛玉的死亡。要说贾母不内疚,那还真是枉为长辈了。

再者,贾母死时,正好是贾家落魄之时。她除了对宝钗感到叹息之外,是否也为黛玉感到些庆幸呢?庆幸黛玉不用在贾家落魄的时候落入泥沼中。

就如同贾母死前对宝钗的叹息一样,叹息宝钗争了这么多年的X奶之位,最终却让她薄命至此。若如此,还不如嫁给别人家。若王夫人和薛姨妈不坚持,或许黛玉就能嫁给宝玉,从而了却一桩黛玉的心事。

而之前也听说过其他样式的红楼结局,说的是,黛玉知道自己即将死去,就把宝玉托付给宝钗,让他俩成亲,以此来了却和成全。

比起高鹗续的结局,可能后面这个另一版本的结局与前八十回的情节衔接得更加顺畅。

而这个“成全”也让我想起来射雕英雄传里的黄蓉。黄蓉以为自己要死了,就嘱咐郭靖,让他在她死后娶华筝,因为她知道,华筝是真心爱他的,不会骗他。

黛玉对宝、钗的成全,是否也有这一层含义,也是成全两个家族,成全许多人多年以来对金玉姻缘的用心。黛玉与宝钗在结为金兰闺蜜之后,说不定也如临死的夏紫薇一样,把最亲近的人留给自己心目中最完美的男人。

欢迎关注我-不做惆怅客

其他网友观点

贾母在临死前大喊黛玉,这足以意味着黛玉是她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真的有这样的结局,也算是对黛玉人生的一种慰藉。

可真的会有这样的结局吗?

小说《红楼梦》给了黛玉极不平凡的身世,她本是太虚幻境的绛珠仙子;小说的作者也一定不会浪费这份身世,作者一定会用黛玉这至纯的眼光,去看尽人世间的虚伪与无奈。

黛玉的死,会透露着整个荣国府在衰落前各种无奈的抉择;黛玉的死,会带着无奈的凄凉;黛玉的死,会死在贾母之前。

只有这样,才会尽展血淋淋的人生;也只有这样,金玉良缘才显得无比现实。

一.黛玉之死无处话凄凉

红楼未完,林黛玉是怎么死的,在每位读者的眼中,都会有不同的答案。

但不可能的却是调包计,黛死钗嫁,苦绛珠魂归离恨天。这么写对比是有了,也能赚尽读者的眼泪,可这么做根本不现实!

薛宝钗同样是世家的大小姐,绝对不可能顶着黛玉的名字出嫁。

这么做不合情、不合理、不合法,所以根本不会有这样的结局。

黛玉这个角色,是作者对人生美好的全部寄托。所以这个角色会死得哀怨、死得凄婉,但却一定死得清清白白。

这份真情,不容亵渎。

大观园中的女儿,不会永远生活在这个风光旖旎的世界中。她们会长大,然后面对着风刀霜剑严相逼。

这句话本来就是一句谶语,也许会指迎、探、惜三人;也许会指三个美好的春天。

但无论如何,当迎春被中山狼折磨致死后,大观园中的姑娘们,都将会走进她们人生宿命的悲剧中。

抄检大观园,意味着这个腐朽的大家族失去了最后一块X。这个大家族,会直接进入极速衰落的过程。

荣国府早已风光不再,所以贾家需要利用各种关系去攀高枝。

探春被选中和亲,会是荣国府最后的高光时刻。

公主琵琶幽怨多,任谁都知道,和亲公主没有一个有好结局。

如果是鼎盛时期的荣国府,没有人敢选他们家的女儿去和亲;而此一时彼一时,现在的荣国府,只能无奈地接受。

然后呢?

一帆风雨路三千,这么长的路,探春不可能一个人去。

于是谁去送亲?

自然是贾琏和贾宝玉,这些荣国府的男人最合适。

千万别把贾宝玉总是当成小孩子,在那个时间段他大概有十八岁左右了。

当宝玉前脚一走,黛玉的婚事、和金玉良缘会同时被提上荣国府的日程。

探春和亲,会让荣国府为了这个虚热闹花上一大笔银子,就像当年的元妃省亲一样。

此时的荣国府将彻底入不敷出!

而那时的荣国府将怎么办?

如果撑不住一个国公府的架子,整个贾家将会彻底倒塌。

那个时候贾母也很无奈,她无奈地发现,宝黛的婚事她再也护不住了。

荣国府大量亏空,这时最需要需要钱,而且是大笔的钱。

出身书香门第的林黛玉,堵不上这个窟窿。

此时用来堵这个窟窿的,只能是贾宝玉。

荣国府这时唯一的选择就是成就金玉良缘,用贾宝玉高贵的出身,来换钱。

而薛家呢?

用薛宝钗带来的大比陪嫁,换可以留在X圈中的入场券。

此时没有感情,更没有第三者,婚姻就是一场X裸的利益交换。

而那时的黛玉呢?

荣国府连自己的女儿都要舍出去,林黛玉作为一个亲戚,她的婚姻更是直接,必然是同X做利益上的交换。

而这位痴情的姑娘能怎么办?

在那个婚姻是长辈做主的时代,她毫无办法。于是这个痴情的姑娘,只能默默的流干自己最后一滴相思泪。

当黛玉X泪的时候,就意味着她生命的终结。哪怕是她生命的最后一刻,也不会等来宝玉归来的消息。

杜宇一声春去,树头无数青山。

黛玉之死也许会比第97回还要惨,那时探春已经出嫁,没有人会在身边守着她;那是荣国府所有的人,都会紧张而忙碌地张罗着金玉良缘……

那时的黛玉身边,也许只有紫鹃与雪雁,会为了主人而悲鸣,声声泣血……

而等来的,也只是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亲情这东西,在豪门公府中是不存在的。

二.并不对等的亲情

在荣国府内,真正疼爱黛玉的,也只有她的外祖母贾母了。

其余的人对黛玉,最多是同辈间有几分友情。根本不能上升到,挚爱亲情的那种高度。

黛玉的两位舅母,邢夫人对黛玉无感;王夫人则一心支持金玉良缘。

没有人真心疼爱于她。

所以在荣国府内,在黛玉的眼里,贾母是她唯一的亲人。

可在贾母的眼里呢?

贾母首先是这个公侯府第的最高X者;然后是贾赦、贾政的母亲;她还有众多的孙辈,和重孙辈……

贾母能给黛玉的爱,其实非常有限。

贾母是一个历过风雨、看过人生之人,这直接导致了,这位荣国府的最高X者极为现实!

贾母真真正正地经历过生死,她最疼爱的小女儿贾敏死了,又怎么样?

对贾母来说,贾敏可比黛玉亲多了。

贾母依然享尽繁华,她不会哭哭啼啼地过日子。

其实贾母一直支持宝黛婚姻,因为黛玉与她至亲的血脉,符合她的核心利益。

而金玉良缘,则会使王夫人拿到荣国府控制权,那必是贾母所不允许的。

而此一时,彼一时。

当荣国府已经衰落到,需要用大笔银子堵窟窿时,那时候银子最重要,什么门第、挚爱、亲情全都不可靠。

为了支撑荣国府的架子不倒,那时的贾母也会妥协,金玉良缘的婚姻会进入倒计时。

而林黛玉呢?

那时这个无助的小姑娘会发现,她已经被亲情挚爱全部抛弃。

贾母绝不会为了林黛玉这个小姑娘,去放弃整个荣国府;

贾宝玉呢?就算他回来了,也没有对抗整个家族的能力与勇气。

如果能利用林黛玉去攀附X,那么这姑娘还算有几分利用价值。

可至情至性的林黛玉,无法容忍这样事情的发生。等到她生命中的最后的一段日子,她几乎只求速死。

质本洁来还洁去,最后的林黛玉,也只是黄土垄中的白骨,却只有相思无尽处。

在黛玉生命的最后,她的外祖母、舅舅、舅母,的心思全不会花在她的身上。无人会给她,任何的照顾与安慰。

在黛玉生命的最后,会看尽人世间一切的虚伪,污浊的人间,真的容不下这颗世外仙姝。

于是她走了,终究是为作者的心灵留下了一方美好的净土。

而那时荣国府的人,会把全部的力量用在家族内斗上,越是衰败的家族,对钱财就越贪婪,哪有人会给黛玉半分怜悯。

而当时的贾母呢?

她的心思、忧虑同样会花在整个荣国府身上。她的死也是因为年龄大了,受不起因为抄家从云端落到泥土中的巨大打击。

也许贾母承受的还不止是这些,她会在整个抄家的过程中看到人性中最丑恶的一面。

那时为了一己私欲,亲情是可以出卖的;

那时为了自己不受罪,至亲是可以攻击的;

那时为了干净的吃食,名节可以是可以用来交换的……

贾母死前会惦记着黛玉吗?

那真是太高估人性了。不会的。

她为之惊惧而忧虑的,只会是渺茫的未来。

黛玉的人生,只有花落人亡两不知。

其他网友观点

贾母死前大喊黛玉,是因为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愧疚难安。原著只有前八十回,这是续书中的情节,我们就按照程本续书的思路来分析。

续书中的贾母是高鹗的败笔,尤其是在宝黛婚事的处理上,简直就是个智商掉线的狼外婆,不仅害了黛玉,也害了宝玉,甚至辱没了贾府的门风,影响了子孙后代的科举仕途,让贾家在抄家后更加声名狼藉。

如果让前八十回的贾母来点评后四十回的贾母,她可能都忍不住要骂自己一声“老糊涂”。

对待宝黛姻缘:后四十回中的贾母和前八十回判若两人

贾母,是保龄侯尚书令史侯家的嫡女,嫁给第二代荣国公贾代善为妻,受封一品诰命夫人。

她自十五六岁结婚,从重孙媳妇做起,相夫教子,侍奉公婆,太公婆。经历了丈夫早逝,她以守节寡妇的身份承担起荣国府几十年风风雨雨,养育儿女成人,安排他们成婚生育。

自己当了老太太还不放松,亲自抚养大年初一“娘娘命”的嫡长孙女入宫,果然后来靠“贤孝才德”做了贵妃,给家族带来了末世的荣耀。

前八十回的贾母虽然看上去总是在吃喝玩乐,说说笑笑,还自嘲是个“老废物”,实际上她精明睿智,依然是荣国府说一不二的当家人,只不过她只管自己想管的人想管的事儿而已。

其中,贾母一直在做的一件大事就是支持宝黛姻缘。因为贾家一直想走武荫转科举清流的路线,所以贾母才把金尊玉贵的X贾敏嫁给探花郎林如海。

可没想到贾敏早逝,只留下一个孤苦无依,体弱多病的X林黛玉。贾母就亲自把林黛玉接过来抚养,和宝贝孙子贾宝玉一起养在身边,想要让这一对小儿女培养感情。就算以后林如海虚线,贾府依然可以借助林如海在朝堂强大的助力。

结果林黛玉在贾家几年,和宝玉的感情是培养起来了,可是林如海又死了。贾母真的没办法了,失去父亲的孤女林黛玉嫁给宝玉,对宝玉和贾家的好处微乎其微。

宝玉的母亲王夫人是从林如海活着就厌恶林黛玉的,还弄来了薛家母女搞出个“金玉良缘”故意恶心贾母。

贾母虽然对宝玉的婚事有话语权,也能让贾政支持她,可是她不得不考虑王夫人的态度。

一方面因为王家强大起来,王子腾成为“四大家族”的新领袖,贾府的很多事儿都要靠王子腾出面摆平,就连贾府提拔起来的贾雨村也投靠了王子腾。

另一方面,如果想让林黛玉嫁给宝玉,将来王夫人就是她婆婆,拿捏着黛玉的生死,贾母不敢和王夫人闹僵了。

可是,在林黛玉和贾宝玉各自找到更好的对象之前,贾母认为他们是最般配的,亲上加亲,知根知底,情投意合,林黛玉的清贵出身也远比薛宝钗强多了。

所以,贾母一直在明里暗里对抗打击王夫人和薛家母女,支持宝黛姻缘。

黛玉初进贾府,她安排宝黛在碧纱橱内外住着,一桌吃饭,一床睡觉;

宝玉说好像见过这个妹妹,贾母乐呵呵的表示:这样就更和睦了;

黛玉对宝玉耍小脾气,贾母也总是笑呵呵的看着,在她眼里这都是小儿女情态;

黛玉因为“金玉良缘”伤心,和宝玉闹别扭,贾母就拿了二十两银子给薛宝钗做成年生日,又在清虚观打醮公开表明宝玉不该早娶,都是为了暗示薛家姑娘成年了,该找婆家了,别打宝玉的主意了;

宝玉和黛玉大吵大闹,再次摔玉,贾母哭着说他们是小冤家,不是冤家不聚头,点醒了宝黛二人,面对内心的情爱;

黛玉在宴会上给宝玉喂酒,贾母忙说“掰慌记”,一边给黛玉打掩护,说我们家的儿女没有那种私情,一面又暗示薛家要用金锁陪宝玉,“鬼不成鬼,贼不成贼”;

贾母见薛家母女常年不走,对“金玉良缘”不肯死心,利用给薛宝琴提亲再次暗示薛家,宝钗没戏……

总之前八十回的贾母是宝黛姻缘的支持者,她十分的疼爱“两个玉儿”,但是到了八十回之后,贾母的性情就极其诡异的变了。

当黛玉因为听说宝玉婚事病了的时候,贾母的表现是这样的:

贾母心里只是纳闷,因说:“孩子们从小儿在一处儿玩,好些是有的。如今大了,懂的人事,就该要分别些,才是做女孩儿的本分,我才心里疼他。若是他心里有别的想头,成了什么人了呢,我可是白疼了他了。你们说了,我倒有些不放心。”

“我方才看他却还不至糊涂。这个理我就不明白了!咱们这种人家,别的事自然没有的,这心病也是断断有 不得的。林丫头若不是这个病呢,我凭着花多少钱都使得;就是这个病,不但治不好,我也没心肠了。”

别说林黛玉心里委屈,就是读者也是一脸懵。从小撮合宝黛的人是您老人家,溺爱宝玉厮混内帏,不懂本分的也是您老人家,宝黛心中有情您老人家比谁都清楚,比谁都支持。

怎么说翻脸就翻脸了呢?跟换了个人一样,前八十回那个开明豁达,对宝黛和蔼疼爱的老祖母不见了,变成了一个典型的X卫道士,冷漠的老太太。

她还跟王夫人着这样说林黛玉和宝玉:

贾母道:“我正要告诉你们,宝玉和林丫头是从小儿在一处的,我只说小孩子们,怕什么?以后时常听得林丫头忽然病,忽然好,都为有了些知觉了。所以我想他们若尽着搁在一块儿,毕竟不成体统。你们怎么说?”

这简直就是滑稽了,现在才想起来不成体统?早干什么去了呢?按照后八十回贾母对宝黛的这个态度,从黛玉进贾府就不该让她和宝玉一起长大,男女七岁不同席,更不该纵容十六七的宝玉还在内帏和姐妹们厮混,别说X,就是皇帝家里也不敢这么玩儿的。

前八十回贾母对宝黛的刻意撮合和维护有多暖,后四十回贾母的翻脸无情就有多令人寒心,别说体弱多病的林黛玉,就是读者也要忍不住跟着吐一口老血出来。

后四十回的贾母智商掉线同意掉包计,害死林黛玉,也害了贾家和宝玉

后四十回的贾母,因为发觉林黛玉对宝玉有男女之情,就不再疼爱她了。

最离谱的就是她在给宝玉说亲事的时候,明明王夫人试探着提出了宝玉和黛玉,可是贾母竟然张口就否决了:

“林丫头的乖僻,虽也是他的好处,我的心里不把林丫头配他,也是为这点子。况且林丫头这样虚弱,恐不是有寿的。只有宝丫头最妥。”

这绝不是那个把黛玉搂在怀里叫着心肝儿肉的贾母,要知道王夫人的原话相当恶心,她是这么说的:

“林姑娘是个有心计儿的.至于宝玉,呆头呆恼,不避嫌疑是有的,看起外面,却还都是个小孩儿形象.此时若忽然或把那一个分出园外,不是倒露了什么痕迹了么.古来说的:男大须婚,女大须嫁。老太太想,倒是赶着把他们的事办办也罢了。”

王夫人直接把责任全推到黛玉身上,把宝玉撇得一干二净。一边嫌恶的说林黛玉有心机,有相思病,还假模假式的让贾母给宝黛办婚事。贾母居然没有为黛玉辩解半句,还主动要舍弃黛玉,让宝玉娶宝钗。

这就离谱,按照前八十回中贾母对宝黛的支持,对薛家的厌恶,就算宝玉的新娘不是黛玉,也绝不可能是宝钗。

要知道宝钗本就是商贾之女,哥哥已经两次犯下人命案子,目前还在X里。她的出身和家事简直就是污浊不堪了。别说是贾府这样的X世家,就是柳湘莲那样的破落户子弟也不愿意沾惹这样的麻烦。

而且宝钗已经二十多岁了,贾母如果真的中意宝钗,能接受“金玉良缘”何必等到现在才提出来,之前还各种暗示让薛家离开,对宝钗没有流露过喜爱,还曾严厉批评过宝钗雪洞般的屋子,处处都显示自己瞧不上她。

贾府这时候元春刚死了没多久,贾府还没有抄家,还希望宝玉继续读书科举,中兴家业,就是财政出现危机,也没有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于情于理贾母、贾政都不应该同意给宝玉娶薛宝钗这样一个身家不清白的商贾之女为妻,就算王夫人也不该这么眼皮子浅,这么糊涂。

贾家和薛家结亲,意味着自降身价,自毁长城。百年勋贵的嫡系和金陵一霸商贾薛家联姻,在京城X圈子里看来就是天大的笑话,大家只会议论,贵妃一死,贾府就完了,贾母给孙子找媳妇都不顾体面了,荣国府几百口人大概要等着皇商薛家女儿的嫁妆救急吃饭了。

可惜,薛家的钱都被拿去打点关系给薛蟠救命了,宝钗的嫁妆也没多少东西。所以贾母她图什么呢?图薛家名声不好?图宝钗年纪大?在薛蟠又进了X里?

贾母还拿薛宝钗和林黛玉做对比:“要赌灵性儿,也和宝丫头不差什么,要赌宽厚待人里头,却不济他宝姐姐有耽待,有尽让了。”

感情贾母让宝玉娶宝钗就是为了个宝钗会宽厚待人?别闹了!续书作者高鹗不仅忘了柳五儿在前面死了,还忘了宝钗曾在贾母面前讥讽宝黛负荆请罪,骂宝玉说自己没有好哥哥好兄弟做杨国忠,还凶巴巴的把找扇子的小丫头给骂哭了。

贾母这不仅是老糊涂,还老健忘啊!

要不然她也不会在贾政以薛蟠还有命案为由拒绝让宝玉娶宝钗的时候,自己倚老卖老,用孝道逼着贾政答应,完全不顾薛家恶劣名声会给贾家的门风,给宝玉、贾兰等人未来前途带来的负面影响。

她不会在袭人说出宝黛相互钟情的事情之后,表示:“别的事都好说。林丫头倒没有什么,若宝玉真是这样,这可叫人作了难了。”难道忘了紫鹃试玉的时候,宝玉如何死了一半?

她也不会在王熙凤提出掉包计的时候欣然同意,还表示:“这么着也好,可就只忒苦了宝丫头了。”

听听吧,一口一个宝丫头叫的这个亲,再不是曾经生疏的“薛姑娘”了。只看后四十回,不知道的人哪里能想得到贾母是宝玉的祖母,是黛玉的外婆,只认为她是薛宝钗的亲奶奶了。

因为贾母这一系列的反常操作,薛宝钗在元春孝期内嫁给傻了的贾宝玉冲喜,结婚仪式和娶个妾差不多,冷冷清清悄悄的进行,连世交X一概没有邀请,大概也是怕丢人。过礼的东西寒酸的很,和土财主西门庆嫁闺女差不多。

在薛宝钗的委屈,贾宝玉的昏厥,以及林黛玉焚稿魂归之后,终于结束了这一场狗血的闹剧。

后来贾府抄家,宝玉性情大变,贾母临终前祭天求告X保佑,又把多年的积蓄分散给众儿孙生活。

贾母在临终前大喊黛玉,是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是良心发现,愧疚不安,不知道一会儿下去见了林如海贾敏林黛玉一家三口如何交代。

只能说高鹗不懂贾母,他也不能体会这种X老太太的内心格局。他把贾母硬生生的改成了一个冷漠无情,糊涂不讲理的X老太太,实在是太失败了。

其他网友观点

林黛玉在母亲故去后,贾母就让她投奔到贾府,因林黛玉母亲是贾母唯一的宝贝女儿,所以贾母待林黛玉更加疼爱有加。但诺大一个贾府人多事杂,黛玉和宝玉的爱情很难得到正果,黛玉一直感觉寄人篱下,贾母也年老不能事事再为黛玉周全,长时间的郁郁寡欢使黛玉每日身体况下,终于宝钗和宝玉结婚成为压倒黛玉的最后一根稻草,黛玉也去世了。黛玉的死是贾母的一块心病,一直藏在她的内心,她愧疚难受但是无法与人述说,只能在死前大喊黛玉的名字想说出内心的愧疚来。

与原耽是什么意思相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