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队活动设计,班队活动设计模板?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荣辱观和是非观,帮助学生自觉提升人生境界,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的言行举止。
2.通过活动,强化对学生的道德品行教育,引导学生在互动、体悟与反思中明辨是非,提高道德水准,自觉抵制有悖于社会道德的不良行为。
3.通过活动,教育引导学生自觉遵守中小学生守则,严于律己,慎独笃行,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成长自己,在不断追求进步与完美的过程中遇见更好的自己。
二、活动对象:中学生
三、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触发思考
㈠教师讲故事
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中记录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个姓陈的书生大热天的,晚上光着膀子在神庙的走廊上睡觉,梦里被庙神臭骂了一顿,说他没教养,亵渎神灵。书生觉得很委屈,辩解道:“刚才还有几个小贩在大殿里睡觉呢,又不见你去骂?我睡在走廊上,已经够尊敬神灵了。”庙神一听,更为光火:“小贩没读过书,我不和他们计较。你一个读书人,难道也不懂得礼貌吗?”
㈡故事的道理
纪晓岚的见解:“世于违礼之事,动曰某某曾为之。夫不论事之是非,但论事之有无,自古以来,何事不曾有人为之,可一一据以借口乎?”他的意思是说:做一件事情,首先要看对不对,而不是看有没有人做过。如果做了错事,不思悔改,反倒以“别人也是这么干的”为由替自己开脱,那就是降低了做人的底线。
㈢学生谈体会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体会?请给大家讲一讲。
二、明理悟德,实践导行
㈠教师的讲解与引导——为何做
故事中的书生,是一个有文化的读书人。庙神对他的要求就不同于无知识、无文化的普通老百姓。一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取决于社会成员道德底线的高度。每个人都把底线抬高一点,整个社会的道德水准就会跟着提高;反之,如果每个人都“拼下限”,社会道德就会日渐沦丧。作为一名中小学生,我们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也要“向上看”,向身边的优秀人物学习看齐,别人能做到的事情自己也要决心去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要做到最好,暂时做不到的事情要努力去做。只有每个人能够做到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我们的社会环境才能变得更加和谐稳定,我们生活的自然和人文环境才会变得更加美好。
㈡学生的体验与感悟——怎样做
⒈你以前有没有做过类似书生这样“向下看”的事情,当时你怎样做,怎样想?引导学生从爱国(爱校、爱班)守纪、法制安全、文明环保、健康诚信、学习劳动等遵守2014新版《中小学生守则》方面谈自己的体验和感悟。
⒉今后再遇到上述问题时,你会怎样想,会怎样做?
㈢体验之后的分享与内化——做什么
⒈境界定位促反思
教师讲解:同学们,人生的境界有五种:第一境界的人能够做到损己为人,热心助人,这样的人是仁爱高尚的人,是可敬的人。第二境界的人能够做到利己利人,人我兼顾,这样的人是明智善良的人,是可学的人。第三境界的人是利己而不损人的人,于人无害,这样的人是平凡普通的人,是可交的人。第四境界的人是损人利己的人,自私自利,这样的人是狡猾蔫坏的人,是可恶的人。第五境界的人是损人而不利己的人,害人害己,这样的人是遭人唾弃、受人鄙夷的蠢人,是可恨的人。
学生反思:在这五种人生境界中,你认为我们应当做什么样的人?我们应当看齐的上线是什么?应当遵守的底线是什么?应当摒弃的下线又是什么呢?
你自己的日常行为经常在哪个境界上呢?你自己有没有做过损人利己和损人而不利己的行为?今后你认为自己该如何做?
教师总结:损己利人,太难;损人利己,太坏;损人不利己,太蠢。聪明的选择,是“利己利人,人己两利”。最起码,也得“利己不损人”。
⒉实际行动促内化
分小组讨论:当前北京和X正在联合申办20X冬奥会,我们的申奥口号是“争当文明使者,展示张垣形象”,你认为遇事我们应当怎样想,应当怎样做,才能展示自己文明礼让,好学上进的新时代张垣中小学生美好形象?请提出你们的行动倡议。
⑴思——言与行细琢磨:为保证让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道德底线,凡事要做到利己绝不损人。为此,我们在利己行动的时候,首先要考虑自己的行为会不会伤害别人的利益,凡对他人和集体利益有损害的事情坚决不做。
⑵行——积小善成大德:每天做一件对集体和他人有益的善事,制止或提醒身边的人改正或不做错误的事情;自己做了错事要坦诚地承认并诚恳地向别人道歉,面对别人无意的冲撞或冒犯要宽容并大度地接受别人的道歉。
⑶志——和他们不一样,做最好的自己
请完成下面的填空:
社会上的人都做的(错)事,我不做。因为我是受学校教育的学生,我和他们不一样。
其他学校学生都做的(错)事,我不做,因为我是宣化五中的学生,我和他们不一样;
其他班级学生都做的(错)事,我不做,因为我是285班的学生,我和他们不一样;
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行动:让人们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
以前做得不对的事,今后往对里做,往好里做。我们要做知荣明耻,知错就改的人;
老师在的时候能做到的事,老师不在的时候,也要能做到;有人看见的时候能做好的事,没人看见的时候也能做好。我们要做慎独自律,追求完美的人。
我们要通过自己的行动:去遇见更好的自己。
三、总结升华,促进修行
同学们,人生是一修行。修行这个词表面看是一个佛教词汇,其实是告诉我们要主动对自身施加约束,进而让我们变得更加美好。佛陀认为,修行是自觉、觉他、觉行圆满的过程。作为当代中小学生,我们和别人不一样。首先要自觉,自觉地修正自己错误的心理、错误的语言、错误的行为,让自己在不断进步中遇见更好的自己;其次要觉他,我们不但自己要做严以律己、遵规守纪、文明好学的好学生,还要以自己的言行为他人树立榜样,和其他损害他人利益的行为做斗争。只有大家相互监督,共同进步,让人们因为我们的存在而感到幸福,我们班级这个小集体,我们学校这个大集体,我们生活的社会环境,才会更加美好和谐。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班队活动设计方案三年级.jpg” />
网友提问:
班队活动设计,班队活动设计方案三年级?
班会课设计理念指什么?
优质回答:
主题班会如何创新设计与实施,增强班会课的实效,是广大德育工作者的不懈追求。主题班会可以采用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些形式,针对班级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热点问题,结合当地德育资源确定并进行创新设计,指导学生采用情景切入、集体讨论、情感体验、总结汇报、拓展提升等形式开展主题班会,充分发挥主题班会课对学生的教育功能。
其他网友观点
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指在一定的阶段围绕某个主题开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班级活动。主题班会不同于常规班会,其主要功能不是常规教育和一般的班级工作部署、安排和总结而是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目前,在主题班会设计的理念层面和实施过程都存在较多的问题,如对主题班会的作用与功能缺乏正确体认,把主题班会混同日常班会,实施过程的程式化,表演性等问题。现将主要围绕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对如何设计和实施主题班会做一详尽解读:
主题班会的常见类型与功能;
主题班会的影响因素;
主题班会的一般过程与设计原则;
主题班会设计与实施中必须关注的三个核心问题。
引言:
在与班主任工作相关的各种活动中,主题班会是其中最重要形式之一。从理论上说,班级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是多种多样的,在”班主任德育工作”的专题中,我们也结合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介绍了各种丰富多彩的班级活动。从实践操作的层面去看,班主任在真正实施班级活动中也面临着很多难以解决的矛盾:首先就是班级活动与学校教学在时间上的冲突,班级活动常常因时间问题被教学活动挤占。其次,班级活动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有相当大的难度。一方面,学校出于安全的考虑会尽量减少和限制学校以外的班级活动,另一方面,班级活动的开展常需要校外教育资源的支持,需要涉及交通、社会活动场所等复杂的活动条件。所以,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还必须充分考虑到现实条件的保证和可操作性。便于组织,在学校的范围内就可以实施和完成,并具有较好教育效果的主题活动无疑更具有可行性。主题班会作为以班级为单位,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为出发点的班级活动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活动。班主任老师要了解主题班会的基本常识,加强对主题班会的个案研究,不断探索新的主题班会的主题内容和模式,以主题班会为切入点,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时效性。
一、主题班会的常见类型与功能
(一) 主题班会及其类型
通常我们把班会类型分为三种主要类型:固定班会、临时班会和主题班会。
一般来讲,主题班会是与固定办会和临时班会相对应的班会类型,是指在一定的阶段围绕某个主题开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班会。主题班会不同于常规班会,其主要功能不是常规教育和一般的班级工作部署、安排和总结而是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从活动类型看,主题班会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体验型 体验型活动时主题班会最常见的一种类型。就是在主题班会中给学生提供相应的体验空间使他们获得对一个主题内容的比较深入的体验,从而加深学生对相关教育内容的深入理解。
2、讨论型 是学生人在老师的正确引领下,在班会上围绕某个主题对对一个问题进行深入地探讨或争论,从而获得对某一问题的深入理解和清晰的认识。
3、表演型 通过让学生模拟一定的生活场景,扮演某一生活场景的角色来获得关于某一问题的深刻体验。比如心理剧和道德情景剧就是班主任老师在班级活动中经常使用的体验方式
4、叙事型 主题班会中通过一个事件、故事的讲述调动学生对这个故事的体验,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
5、 综合型 以上介绍的体验性、讨论型、表演型以及叙事型,实质上都是一种理论上的划分,在真正的主题班会类型里面往往是两种或几种类型的综合。比如要班主任们经常做的”感恩父母””感恩老师”的感恩主题的班会,就会用到叙事、讨论、体验等多种活动方式。
从主题类型来划分,可以把主题班会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日常主题 即主题班会的主题选择来自学生日常的生活的直接经历。从与学生们日常生活直接相关的活动中提炼主题。例如”我们班里的故事”;”同桌的你”等。
2、政治主题 即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要目的主题班会。这些主题内容可以是国内的重要政治活动为背景。例如以”我们身边的X””畅谈科学发展观””祖国发展60年”等都属于政治主题的主题班会。
3、阶段性主题是指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阶段的不同,帮助学生解决阶段性的发展问题的主题班会。例如,在初中这个阶段,学生在面临中考的时候会有很大的心理压力,有经验的老师会在X组织一次”以怎样的心态去应对中考?”这就属于一个比较典型的阶段性主题班会。
4、节日性主题选择在重要的有教育意义的节日或纪年日的时间里开展的与该X日主题内容相关的班会被称为节日性主题班会。在现实生活中有很多节日适合作为主题班会的主题日,如我们熟悉的3月12日 中国植树节, 3月5日 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6月26日 国际禁毒日(国际反X日) ,12月13日 南京大XX日等。如果条件允许,把相关主题的班会放在这一天,可以通过节日的相关背景知识的介绍,深化学生对相关主题内容的理解和认识。同时,节日或X日的特殊氛围也会进一步突出班会的主题性。
5、偶发主题 是由突然出现的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偶发事件所引发的主题班会。如去年突如其来的”5.12″汶川大X,这个偶发事件也成为很多学校开展主题班会的一个典型的偶发主题。大X给我们来了空前的灾难,但灾难中也出现了无数感天动地的道德故事,让我们见证了道德的力量和人性的光辉。很多学校也X这个偶发的事件所引发的教育契机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主题班会,收到了较好的教育效果。
(二)主题班会的主要功能
从功能上看,主题班会不同于一般的固定班会和临时班会,它最重要的在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主题班会要实现的是德育功能。与一般的教育方式不同,主题班会的德育功能可以进一步分解为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主题班会是对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有效方式;主题班会具有情感感染的功能;主题班会可以增强班级的凝聚力;主题班会可以引领班级的集体舆论形成良好的班风。主题班会可以激励学生的成就动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 主题班会德育功能分析
主题班会是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重要形式,也是班主任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同时也是培养学生能力,增强学生团结协作意识的重要阵地。一次卓有成效的主题班会,会让学生在心灵上受到很大震动,对学生的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从而推动良好班风的形成,使班级成为一个优秀、文明、集体荣誉感极强的班集体。
主题班会是一种有效的自我教育方式,这种教育的功能不是以灌输的方式来告诉学生”必须怎么做,”而是给学生体验的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机会,让学生去体会”为什么要这样做”。它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另外,主题班会通常采用体验的或讨论的活动形式,在这个过程当中,学生们通过切身的体验和常常能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从而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实现道德移情。
除了这个以外,主题班会还有强烈的导向性,对学生起到一定的激励和鞭策的作用。例如,以”我的青春我做主”为主题的主题班会,通过让学生主动了解青春期个体生理和心理发展的特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青少年学生正确地了解青春期自己所面临的人生发展课题。同时也可以激励青春期的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顽强拼搏正确处理男女生关系,自主解决青春期的烦恼。
从宏观的视角分析,主体班会更是建设班级文化的有效途径,内容新颖形式活泼、为学生所喜爱的主题班会本身也是班级文化的一部分。美国教育学家杜威在谈到班级文化时曾经有过这样一段精辟的论述:”如果无视学校是一种社会生活行使的事实,教育就会失败。要想在尊爱和责任心上教育取得成效,教师必须把课堂道德社区的形成作为教育的中心目标。”课堂道德社区形成的背后所要依托的是一种良好的、和谐的班级文化。而优秀的班级文化的形成离不开主题班会这种重要的教育形式,通过主题班会所要完成的目标之一就是要营造一种良好的班级道德社区。我们之所以强调课堂道德社区的作用就在于学生在生活当中学习道德准则,他们需要有一个社区的环境相互影响去建立相互之间的关系去解决矛盾。作为团体的成长,他们需要从他们直接的社会经历当中学习公平的游戏、合作、谅解和维护每一个个体的价值和尊严。
二、主题班会的影响因素
一节好的主题班会究竟取决于哪些因素的影响?换言之,班主任在主题班会的设计与实施中应该着重做好那些方面的准备?这也是使我们在研究和开展主题班会中要特别关注的问题。主题班会通常被认为是班主任综合素质和教育实践智慧的集中体现。从一个班主任老师提供的主题班会中,我们可以更具体地洞悉该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和对班主任工作本身的理解。因此,主题班会也成为各种形式的班主任风采展示和技能大赛的必赛内容。从总体上,我们可以把主题班会的影响因素归结为以下三个主要方面:班主任关于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实施教育理念;班主任的平日的相关知识和素材积累;班主任在主题班会的组织实施中的实践智慧。
首先,科学的教育理念是决定主题班会质量的最终要的因素。班主任的教育理念决定着班主任怎样理解德育的本质,决定着班主任如何看待班会中的师生主客体关系。具体而言,理念在主题班会设计和实施中的作用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具体方面:科学的理念避免方法上的强制与灌输,科学的理念可以保证主题班会切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科学的理念还可以最大程度地杜绝主题班会组织中的”新形式主义”,以科学的理念指导班会的设计与实施过程首先就必须旗帜鲜明地反对班会中的道德灌输。要从观念上彻底摈弃道德”灌输”,真正体现德育过程的主体性。道德的强制与灌输不仅有悖于德育过程的本质,导致学生对学校德育的拒斥与逆反心理,也极易导致学生人格的两面性。德育过程的主体是学生,只有调动学生对德育活动过程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内在动机才能使学校的德育过程成为外在价值引领与学生价值自我建构的统一,实现德育过程从他律到自律的实质性转变。
用科学的理念指导班会的设计与实施过程必须研究学生态度改变和行为发生的内在机制。在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实施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唤起学生们情感的共鸣是班主任需要优先关注的问题。在班级教育实践中班主任老师逐渐达成了这样的共识: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的思想品德教育,如果不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使其通过亲身的体会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一切教育尝试都是徒劳,都是在”打冷铁”。主题班会如果不能切实改变学生的态度,就很难让学生心悦诚服的从内心去接受主题班会所要传达的观念。
德育新的课改革提出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三维目标X。其中科学价值观的目标的达成很难脱离良好情感品质形成和态度改变两个具体目标而实现。”教学如果不调动学生的兴趣就是在打冷铁”早已成为人们的共识,这一原理同样也适用于主题班会的设计理念。主题班会必须调动和激发学生的情感过程,产生情感的共鸣,才能实现道德移情,进而改变道德行为。因此,从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实施理念上必须彻底摈弃灌输和说教的模式,给学生体验的空间和自主选择的机会,使他们真正成为道德的自我建构者。
教师关于主题班会的基本能力的核心是创造能力。不管是对素材的积累、还是分析综合能力、以及提升的技巧,最终都是班主创造能力的具体体现。
三、主题班会的一般过程和设计原则
(一)主题班会设计的一般过程
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实施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是主题酝酿的阶段;组织实施的阶段;总结提升的阶段。
主题酝酿的阶段是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班会的目标、任务来选择实际的主题的阶段,那么这个过程就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和班级中存在的具体教育问题选择适宜的班会主题。主题班会的设计、召开要充分发挥每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要让所有学生在班会运作、召开过程中都有责可负、有事可做,才能达到其应有目的。
组织实施这个阶段是在主题确定以后,以班级为单位,由老师和学生们共同参,共同实施班会计划的过程。与班主任要完成这样几个工作,第一个是合理安排时间,考虑角色的分工,准备媒体介质协调各方面的力量,因为一次主题班会只有45分钟的时间,因此,每一个阶段我们都必须有一个准确的时间规划。这个阶段班主任要考虑到角色的分工,是老师来主持班会还由学生做主持人来主持班会。另外,如果主题班会要使用多媒体的手段,还要注意准备好主题班会所需的媒体的介质和硬件设施。有的复合型的主题班会的参加人员不限于本班的师生。有的时候还要邀请家长、或者其他年级的学生代表参加。班主任在主题班会的具体实施阶段要做好协调各方面人员的工作。
最后一个阶段就是总结提升的阶段。总结提升的阶段是在班会的结尾由老师和同学共同总结班会的体悟,进行主题的深化和提升。总结提升是一个主题班会必不可少的环节,没有这个点睛之笔,主题就很难突出。适宜、恰到好处的主题提升有助于帮助学生获得关于班会主题的清晰的感觉和印象。在主题班会的实施过程中,有些老师会忽略这个重要的环节。我们常看到这样一些班会,班会刚一开始,老师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老师就退到了幕后,最终班会结束时,老师站在台上只是仪式性地宣布”我们的班会很成功。”完全就没有提升的设计。事实上,主题班会的提升环节不仅是决定主题班会实践效果的最重要的环节。没有经过提升的班会,主题最终很难凸现出来。而且也是检验一个主题班会中教师是否充分发挥了主导作用的重要参考指标。
(二)主题班会的设计原则
主题班会的设计原则是主题班会设计中应该遵循的基本要求,我们认为班主任在设计和实施主题班会中必须坚持以下几个基本原则:
1、计划性原则。计划性是主题班会的首要原则。坚持计划性原则要求班主任以课程计划的认识高度设计和安排主题班会。要把主题班会设计过程纳入学校的全部日常工作、纳入到班主任的全部的日常工作。一方面要注意时间安排的计划性,主题班会不是可有可无的点缀品、也不是一个查缺补漏的附属物。它一定是我们整个学生教育管理当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我们班级整个学期计划和整个学年计划当中的一个重要部分。正因为内容的丰富,我们同时要注意班会主题的计划性和系统性,班主任老师在做学年和学期工作计划时,必须把主题班会的具体计划和安排写入其中,防止随意性和零散性。另一方面要注意主题内容的系统性设计。主题班会的主题设计要打破单一主题和一次性的主题设计模式,要根据学生发展的某一时期,从系统课程的角度设计一个学年段或年龄段的主题班会的系列主题。使这些主题不仅切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和阶段性心理需求。同时,主题本身也构成了一个层层推进,螺旋上升的课程X。
2、针对性原则。针对性原则要求班主任在主题班会的设计和实施过程中必须关照教育对象和现实问题做到有的放矢。主题班会的针对性主要指两个方面:其一,主题班会的主题确定必须针对班级中现实的教育问题,以解决具体问题为出发点。其二,主题班会的主题确定和具体实施方式的选择必须关注学生特定的年龄的阶段性特征,以学生的认知发展和社会性发展的一般规律为依据设计主题班会的主题内容,选择适宜的实施方式。个体的心理发展在每一个阶段都会表现出不同的阶段性特征。以少年期为例,在少年期这个阶段是一个充满矛盾的过程。他们表现出反抗性、依赖性、闭锁性和开放性、勇敢和懦弱、自卑和高傲、否定童年和眷X年等矛盾心态。我们的主题班会就必须关注这些矛盾,依据初中生的心理的特点来进行主题班会的设计。
3、整合性原则。
所谓整合性原就是在班会设计和事实中所涉及到的主体和主要或活动要素进行综合考虑而不偏废另一方的作用。在主题班会实施中,整合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题作用的整合;二是媒体演示和语言解说的整合。在主题班会的设计过程当中和实施过程当中,最重要、起到核心作用的是教师和学生。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起主导作用的。在主题班会过程当中教师永远都不要忘记你是这个主题班会的主导者。虽然我们要调动学生的兴趣把班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但是老师绝对不可以放任不管。
班主任在主题班会的设计实施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环节上:1、在主题的选择与确定过程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教师可以在主题酝酿阶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甚至可以让学生来共同确定主题内容,但老师必须清楚主题的针对性,把握主题的方向。2通过班会实施过程的动态掌控实现主导作用。教师要善于在班会实施的过程中寻求最佳的教育契机。班主任在班会设计中通常都有一个具体的内容计划和大致的时间表。有经验的班主任常常会根据班会的实施过程中的具体情况大胆打破原来的计划,主动改变班会的时间进程。X教育契机,因势利导,放大教育影响。寻求最佳的教育效果。3、教师的主导作用还体现在重要环节的适时介入上,
在学生作主持人主持班会的模式中,很多老师在班会开始以后就完全躲进了”幕后”,在班会结束的总结环节以前老师完全游离于班会以外,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班主任要有意识地在重要的环节上回到班会的现场,尤其是小学低年级段的主题班会,学生对主题班会的掌控能力是有限的,老师要在必要的时候适时介入班会现场。
主题班会在实施过程中常常会因活动过多而将主题淹没,因此,在主题班会临近尾声时,需要老师对班会进行必要的总结提升。主题班会的提升不是一般意义上的班主任讲话。而是在原有基础之上对主题的进一步提炼和升华。主题班会的提升环节直接决定着主题班会的效果,也是对班主任教育素养和时间智慧的最集中的考验。
二是媒体演示和语言解说的整合。这一问题的提出主要是针对主题班会形式上的新变化,当前,多数老师都借助多媒体手段完成主题班会。多媒体手段的介入让班主任老师在班会中大量使用图片和视频资料成为可能。但是,实践中发现,很多老师在给学生呈现图片资料时,并没有进行积极的言语解说。而只是简单地呈现。这种简单化的处理方式严重地影响了学生对图片内容的理解性。事实证明,老师对图片内容的适时、恰当的解说不仅可以调动学生关于图片的直接经验,同时也决定着学生对图片内容的理解方向和理解的深度。
颁奖词的魅力
4、创新性的原则。所谓创新性性原则就是指教师在设计和实施主题班会的过程中,根据时下学校德育外部环境的变化和学生的需求与兴趣,在主题类型的确定,内容选择和形式设计等方面进行大胆的创新,摈弃主题班会的老面孔和一成不变的模式。主题确立之后,应着手设计方案,主题班会的构思要新颖,有艺术性、创造性,创造的本质就是出新,巧妙的构思才能令活动焕发出新意,激发学生的兴趣,从而把枯燥无味的说教课变为生动活泼的思想课。只有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创新不断与时俱进的班会才能对学生形成足够的吸引力,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进而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内容选择创新–公益广告在主题班会中的使用公益广告是当前通过借助媒体形式传播进行道德教化的一种重要的社会教育形式。早期多见于平面的媒体,现在随着网络的普及,视频媒体已成为公益广告的重要载体。公益广告的道德教化是指借助文字、声音 图像等广告艺术表现形式,传播社会道德文化信息.使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受其伦理观念、道德信息,形成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培养道德信念、道德意志,养成道德习惯、道德行为。公益广告具有很强的道德教化作用。公益广告之所以可以成为我们主题班会中的重要素材,就就是因为公益本身特征所决定的。广告它具有很强的新颖性、思想性、隐含性和教育性。公益广告形式很独特、立意新颖,有强烈的吸引功能。另外,它也有很强的导向功能。虽然它没有直接说出来要怎么做,你应该怎么做,但是它通过艺术手段很含蓄地传达了它所倡导的思想和坚持的主张。同时,传媒介质和艺术手段的使用有使得公益广告具有很强的感染性。通过情感氛围的营造,公益广告往往能触动受众情感层面,引起观者强烈的情感共鸣,引发人们对某些社会现象的深刻反思和道德思考,进而达到道德教化的目的。我们可以看几个公益广告的实例图片。”听听孩子的心声”这幅公益广告,没有过多语言的描述,但我们会感觉到它扑面而来的视觉的冲击力。通过这个图片,大家马上会强烈地感受到”减负”这个社会问题和教育问题的急迫性。上面的几幅公益广告图片,都从不同的角度向我们传递了深刻的社会道德教育功能。像禁止踩踏草坪,倡导禁止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为绿化尽你的一份力,这些我们耳熟能详的公益环保的口号,以艺术图片的形式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会感受到不曾有过的强烈的视觉冲击和心灵的震撼,它唤起的不仅仅是对社会问题,环境问题的关注,同时必定会引发我们每个人深刻的反思,强化我们对自身社会责任感的体认。这样的广告可能都会引起我们深刻的思考,
从教育目标上看,公益广告和主题班会尽管所设定的教育对象不同,但是社会道德教育,思想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一致的,相契合的。这也是我们可以在主题班会的素材选择上能够借鉴和使用社会公益广告的一个基本前提。公益广告的新颖性和隐含性又在一定程度上使我们的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具有了审美特征和可欣赏性,使我们通过主题班会这种教育活动实施的思想教育淡化了说教的灌输的色彩。另外,公益广告的使用也可以强化德育过程的情感感染的功能,激发受教育者的道德情感。在公益广告的使用中,通过调动学生的直接兴趣,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激发学生的道德动机,最终有助于我们通过道德移情最终促成学生完成道德选择和道德行动,也是主题班会所要达到的最终目标。
四、班主任主题班会设计、实施中必须关注的三个核心问题
从上述内容中我们从影响因素、一般过程和设计原则等几个方面对主题班会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和说明,但是这些相关知识并不能彻底解决班主任在主题班会实施中的具体问题。笔者通过长期走近课堂,观摩和评析主题班会的过程中发现很多主题班会都存在共性的问题。要解决这些实践层面的问题,班主任必须优先关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边界和同识性的问题
因为主题班会它不通于一般的班会、不同于固定班会和临时班会,主题班会的功能是有边界的,我们不可能把所有的班级管理的工作都分解成一个、一个的主题,在时间上也无法做到。所以,我们一定要把握好主题班会的同适性和边界问题。必须认识到,主题班会是必不可少的,但它不能取代其他教育形式。
(二)表演成份和真实性的问题
在主题班会过程当中,我发现很多老师为了让主题班会更加成功,在彩排方面花费了很多时间,这些表演成份过多的班会,伤害了主题班会的真实性,如果过多的表演成份参加到主题班会里面来,不仅仅是伤害了班会这种形式,更重要的是对学生这种感觉也是一种伤害,本来是一种很严肃的、很感人的主题,一遍一遍的表演,会使大家就会对它产生另外一种情感体验,甚至会产生抵触的情绪。因此,在主题班会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尽量淡化表演色彩,坚持开原生态,生成性的班会。
(三)承载力和系列化的问题
很多班主任老师在主题班会中经常犯的一个错误就是内容过多,致使他很多想要表达的东西都没有在40分钟充分展开。很多的环节,不管是讨论、体验、还是最后的提升,都因为时间不够而变得是蜻蜓点水。其原因就在于班会的设计内容超出了40分钟的承载力。解决这个现实问题主要采取主题系列化的方式,一个大的主题一次班会不能完成可以分解为两次甚至三次班会把它完成。这样,可以增强主体班会的系统性和计划性,同时,也最大程度地保证了主题班会的实效性。
总之,主题班会是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重要教育形式,是学校德育的一种有效的途径。班主任应从课程的高度和德育功能的视角去体认主题班会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班主任不仅要成功地开展班会的技能,而且要认真地做主题班会的研究,不断提升主题班会的设计理念,创新主题班会的实施途径和具体模式,在不断反思和创新的行动研究中不断提升和完善自己的实践智慧。
其他网友观点
搞清楚班会主题是什么,突出主题设计。
其他网友观点
关于主题班会设计理念,小编有以下理解:
1、主题班会是班主任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是指在一定的阶段围绕某个主题开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班级活动。
2、主题班会不同于常规班会,其主要功能不是常规教育和一般的班级工作部署、安排和总结而是通过主题班会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的教育。
3、班主任在真正实施班级活动中也面临着很多难以解决的矛盾:
1)首先就是班级活动与学校教学在时间上的冲突,班级活动常常因时间问题被教学活动挤占。
2)其次,班级活动在组织实施过程中有相当大的难度。一方面,学校出于安全的考虑会尽量减少和限制学校以外的班级活动,另一方面,班级活动的开展常需要校外教育资源的支持,需要涉及交通、社会活动场所等复杂的活动条件。
所以,班级活动的设计与实施还必须充分考虑到现实条件的保证和可操作性。便于组织,在学校的范围内就可以实施和完成,并具有较好教育效果的主题活动无疑更具有可行性。主题班会作为以班级为单位,以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为出发点的班级活动就是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主题活动。班主任老师要了解主题班会的基本常识,加强对主题班会的个案研究,不断探索新的主题班会的主题内容和模式,以主题班会为切入点提高班主任德育工作的时效性。
其他网友观点
理想的班会活动应该是能实现以下目标的活动:
1.培养学生自己解决生活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2.加深同班同学、师生以及亲子之间的情感;
3.培养学生之间良好的合作习惯、组织协调能力和团结友爱的情感,有效预防出现欺凌、暴力等问题;
4.培养学生共同切磋问题的习惯和学习彼此长处的能力,创造团队的学习氛围;
5.培养学生的集体责任感的社会责任感,使学生的社会性心理和情感以及规范意识得到充分发展。
理想的班会活动应具备以下特点:
1.发挥集体合作的特点:为使班级形成一种良好的学习生活氛围和在全体同学之间形成友善的朋友关系,班会活动应该尽量让学生集体讨论确定班会的目的及实现目标的途径和形式,并讨论确定每位同学的角色、分工及合作方式。
2.发挥学生自主性的特点:为创造快乐的班级生活和学校生活,从寻找个人和集体中的各种问题触发,引导每个学生发现并尝试反思自己或集体的不足,与同学合作讨论、相互帮助解决问题。对于班主任来说,把握住“从学生实际出发,为了学生健康成长”、“从班级实际出发,为了形成友善集体”这两个目标而展开目标。
3.获得实践体验的特点:为创造丰富多彩的班级生活,让学生充分酝酿,提出实践活动的内容、目标及其操作途径和方式,并讨论制订实际活动的双重方案和应急方案(意外事故处置方案),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组织开展实践体验活动。
4.理想的班会活动还应该让学会总结集体活动及自己在活动中所起的作用。这样可以让学生学会反思并学会从真实的活动中总结经验教训。
因此,班主任想要班会发挥作用,就注意让学生参与设计:
在充分把握好班会活动的目的和意义的基础上,再来设计班会时,无论是集体活动、自主活动还是实践活动,班会的目标都可考虑让全体学生来讨论制订,实现班会目标的途径和方法也可考虑让全班学生通过集思广益来选择,在班会中的角色及角色间的合作更应考虑让全班学生来设计完成。由于学生参与了班会设计,常另班主任头痛的班会活动的形式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