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脂球指的是什么,羊脂球中的羊脂球指的是什么?
十九世纪的普法战争给每个法国人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因此,六个作家相约,以这场战争为背景,分别创作小说。身在其中的莫泊桑,曾经亲身参加过这场战争,他就将自己对这次法国战败的思考和批判写入小说里,作成了名篇《羊脂球》。
小说主要讲述了法国战败后,身份不同的十个人共同乘坐马车,逃离普鲁士官兵占领的地区的故事。其中一个浑号羊脂球的妓女,则在半路上成为了其他九人的祭品,献给了一名普鲁士军官,以此来换取通关过卡的机会。可是当这名爱国的妓女在牺牲自己,回到马车里之后,却再次遭到了同行者的歧视。
这篇小说不仅展现了法国战败后的屈辱,更加道出了法国不得不承受这份屈辱的最根本原因:没有做到“团结抗敌,立场坚定”这八个字。
1整个社会的态度导致了法国战败
作者在羊脂球等人出场之前,用很大篇幅来叙述整个故事的背景,以此作为铺垫。从这些背景的铺垫中,读者可以看到战败的直接原因,更加能够从民众的反应,了解到影响战事局面的更深层的社会因素。
“战事发生以后,他们都成了应时而起的战士,并且由于他们有银元或者有长胡子都做了长官……用夸大的口吻声言垂危的法国全靠他们那种自吹自擂的人的肩膀去支撑,不过有时候,他们害怕他们的部下……”
那些以长官身份参加战事的人,他们没有经过专业的军事训练,也不是从底层优秀战士选拔而来。当这些“外行人”带着士兵上了战场,必然不能服众,又怎么指挥作战,打败敌人呢?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他们仅仅因为使了钱,就坐上了这个重要的位置,这就是战败的直接原因之一。若往深处想,就需要追究那些卖给他们长官头衔的上层阶级了。那些组织军队的X、政客等上层人物,并没有顾及战败的严重后果。他们X长官头衔以牟利,已经X昏聩到了极点。
“……在附近各处森林中间做过好些侦察工作,偶尔还放枪误伤了自己的哨兵,有时候遇着一只小兔子在荆棘丛里动弹,他们就预备作战……”
不仅作战的长官不济,就连士兵也好不到哪里去。草木皆兵不说,更加缺乏基本的作战素养。
“(伏郎卫夫人说道)……您看见他们连着整天整天的操演呦;他们操演起来都在那边的一片地里:向前进,向后退,向这边转,向那边转……”
且看对方,那些打过来的普鲁士士兵,即使胜利了,也不曾在训练上有所懈怠。而他们训练的场面,竟然让伏郎卫夫人当做“奇景”来嗟叹。显然法国士兵在作战之前,是没有进行过类似训练的。没有凝聚力和作战能力的一支部队,与“乌合之众”相去不远。他们面对训练有素的普鲁士官兵,势必会战败。
那么这些人为什么不事先做好训练,做出应战准备?这就要说说法国各界对待自家军队的态度了。
伏郎卫夫人说道:“在世上正有好些人为了有益于人求得那么多的发明,另外好些人却费着这么多的力气来使自己害人!真的,难道杀人不是一件令人憎恶的事?无论是普鲁士人,是英国人,是波兰人或者是法国人。”
伏郎卫夫人认为,不论是哪国的士兵,都不该训练他们杀人。即使他们杀的是敌人,那也是令人憎恶的事。这位夫人就代表了一部分法国人的态度,他们认为:不该让士兵进行训练,因为训练人去杀敌是可耻的行径。
他们却没有想过这样一个观点,即:“在防护祖国的时候,那(杀敌)是一种神圣义务。”
迦来辣马东先生却觉得:“这么多的人手空着不做事自然就是坐吃山空的,若是用着这些人手在一个国家做事可以造成何等的繁荣,这么多的被人废置不用的劳动力,若是用在大规模的工业上真得要好几百华才用得完。”
迦来辣马东先生认为,那些士兵更应该作为劳动力,使用在工业城市的建设上。他则代表了另一部分人的态度,即:把大批青壮年劳动力用在战事上,简直是一种浪费。而这种想法,又是何等的不分轻重、不顾缓急。
伯爵说道:“您错了,夫人,因为您的拒绝是能够引起种种重大困难的,不仅对于您自己,而且甚至对于您的全体旅伴也一样。人总是从来不应当和最强的人作对的……”
伯爵早就把强悍的普鲁士官兵当做“不容冒犯的最强者”。这是一种“敌强我弱”的悲观态度,进而又生出许多示弱、迎合的举动出来,甚至于强烈反对那些预备抵抗普鲁士官兵的人。
“末后这三个男人都使出一个友谊的和迅速的眼色互相望了一下。各人的具体情况虽然不同,不过他们都是有钱的,他们都是那个大行会的成员,都是富豪得把手插到裤子口袋就会教金币清脆地响的,所以他们感到彼此都是兄弟。”
“X昏聩、乱判性质、糊涂软弱”,这些态度和想法已经大行其道,而具有些许抗争精神的人士,却始终被排除在主流社会之外。身处主流的商人、政客和X在面对战争时,无不在“正义”、“发展”、“强弱”等方面给了抗战军队以根本否定。如此,加入战事的法军又要从哪里找寻训练和作战的动力?绝大部分人都没有积极抗敌的态度,因此,他们早在战事爆发前,就已经输了。
2对战胜者的妥协让居民失去家园
法国自家的军队从这个地区撤退,却没有把自己的市民给带走。从而使得居民以及他们的食物财产,都成为了普鲁士官兵的私有物。
“由于这种情感,有人对他(星点儿的有礼貌的军官)是感激的;随后,有人迟早可能还需要他的保护。既然应付着他,也许可以少供养几个士兵吧。并且为什么要去得罪一个完全可以依靠的人……终于有人根据那种从法国人的娴雅性情所演绎出来的莫大理由,说是不在公开地点和外国军人表示亲近,那么在家里讲究礼貌原是许可的。所以在门外装作彼此陌生,而在家里却快快乐乐谈话……”
市民们出于恐惧和投机心理,用着各种安慰良心的办法,说服自己要向普鲁士官兵低头,要去X那些战胜者。
“仿佛一种散开了的味儿,那种外祸侵入的味儿。它充塞着私人住宅和公共场所,它使得饮食变了滋味,它使人觉得是在旅行中间……”
市民们对战胜者的礼貌、感激、迎合与巴结,终于让整个地区衣食住行的传统习惯发生了改变,变成了战胜者家乡的样子。作者把这种失去自我,而为战胜者无底线地做出的改变称为“不可容忍的异样气氛”。然而,这却不是市民们的终点。
“战胜者需索银钱了,需索大量的银钱了。居民们始终照数缴纳;并且他们是有钱的。”
这些居民甘愿做待宰的羔羊,战胜者终于在一步步试探后,露出了野心和獠牙。这一步才是要钱给钱,下一步便是要人给人。
“时常有船户或者渔人从水底捞起了日耳曼人的尸首,这种包在军服里边发胀的尸首都是生前被人一刀戳死的或者一脚踢死的……”
若说居民们全体都无骨气地向战胜者低头,却是有些冤枉了他们。毕竟,他们中间的一些人还是会暗暗反抗的。就如同坐马车逃离的那些人,在面对普鲁士军官的无理要求之初,也会满腔愤慨。就如同那些周边镇子上的妇人,也要使唤使唤一部分性格顺从的普鲁士士兵。
即使如此,居民们,尤其是上层社会的人对战胜者的态度,却还是一如既往地存在着“变数”。前一刻还在愤愤不平,后一刻就开始从自身利益出发,转过矛头来对自己和同伴进行说服。他们用尽办法,想得却不是如何抗争,而是如何讨好战胜者,或者如何逃离以保全自身利益。
“无论是X能使坍塌的房子去覆灭整个的X……”
“这个时候他(马夫)才注意到那些毫不动弹的旅客,发现他们已经浑身全是雪白的,于是说道:‘各位为什么不上车,至少那是有遮盖的。’”
X、政客、商人、修女、高级妓女,这辆马车装着整个上层社会的社交圈子,是一个已经走上逃离之路的圈子。可是他们若没有马夫的提醒,谁都没想到过要进入马车里去避免风雪侵袭。这一情节与前文的房屋倒塌相应。这些人不知重建房屋,只知道忍耐风雪,经人提示才想到要寻找遮盖之物。作者在这两处的笔墨,不禁让人意识到:原来他们都没有想到过要重建家园,只想着出逃,去外地寻求安宁。然而那些不能离开这里的人们,他们要怎么寻求出路呢?
这十个人,或者惧怕战胜者,或者敢怒不敢言,或者以此为牟利之机,或者感觉无关痛痒,或者在反抗与顺从之间摇摆不定。面对普鲁士官兵,他们所有人都揣着各自的心思,谈不上团结一致,更别说专心对抗了。他们就是小说前半部分所述的居民们的代表。也因为有了这些代表,才使得读者对那些居民们委屈求全的想法,有了更加深刻和明确的了解。
3摇摆的抗争精神与荣誉和胜利无缘
即使整座城市的居民都在向战胜者屈服,也仍然存在着试图抗争的人。
“隐名的英雄行为,无声的X,这远比白天的战斗可怕却没有荣誉的声光。”
可是,当居民们对战胜者越来越体贴、迁就和顺从时,那些暗中做着反抗的人却未必就能从他们那儿得到荣誉和赞许。
“他们现在几乎怨恨这个‘姑娘’了:她没有秘密地去找普鲁士人,如果找了,就可以使同伴们一起床都得到一个意外的惊喜。”
就如同羊脂球的那九名同行者一样,他们并非毫无人性,也曾对战胜者感到些许愤慨。可是,当羊脂球的抗争态度,通过X反应,间接影响到他们的利益时,她就成了他们怨恨的对象。而他们对战胜者的埋怨,反而会褪色消失。
“过了一刻钟光景,他(鸟先生)又做着同样的滑稽样子,而且后来做了又做,他装模作样质问楼上的一个人,同时给了他好些双关意味的劝告。好些从掮客头脑当中想出来的双关意味的劝告。”
在这九个人眼中,羊脂球的牺牲成了他们X乐趣的来源。这些聆听着楼上战胜者摇动床腿的人,无不因此欢呼雀跃,早已把最开始的愤怒和屈辱抛到了九霄云外。
“他(戈尔弩兑)说:‘我说你们各位刚才都做了一件可耻的事(指众人X地嘲笑羊脂球X)。’”
“这时候,戈尔弩兑正等着那四个鸡蛋在胃囊里消化,他向对面的长凳底下伸长着X,仰着身子,叉着胳膊,如同一个人刚刚找着一件很滑稽的玩意儿一般因此微笑,末了他开始用口哨吹起来《马赛曲》。”
戈尔弩兑因为曾经对羊脂球X,被拒绝,所以成为了此时唯一一个站出来指责众人无耻的人。他却并非出于正义之心,而是一种酸葡萄心理,以及一种浓烈的被妓女拒绝的耻辱感。这个还算爱国的政客,在羊脂球坚持与普鲁士长官对抗时,他没有给予她肯定和支持;在羊脂球做出牺牲之后,他也不曾对她表达出怜悯和悔恨,反而自在地哼着爱国歌曲,同时微笑着蔑视羊脂球。这个时候,他仅有的爱国之心也成为了一种可以让他“沾光”的虚荣心,而非表里如一地爱国。他只是个投机且自私的政客罢了。至于他身上原有的那一点微不足道的抗争精神,也随之灰飞烟灭。
“那辆终于套好了的长途马车在旅馆门外等着,一大X白的鸽子从它们的厚而密的羽毛里伸着脑袋,亮出它们那种瞳孔乌黑的玫瑰色眼睛,稳重地在六匹牲口的脚底下散步,向着牲口撒下的热气腾腾的粪里边寻觅它们的营养物。”
当那九个人终于如愿以偿地通关过卡时,仿佛世界已经和平如初。那象征和平的白鸽却在捡食马粪,暗喻了这种短暂的、麻痹神经的平静,是用一种侮辱自己的屈辱方式换得的。至于这份“屈辱”,不仅属于羊脂球,更加属于把她推给普鲁士长官的九个同行者。
“羊脂球始终哭着,并且不时还有一声忍不住的呜咽,在两段歌词(爱国歌词)的间歇中间在黑暗世界里传出来。”
当他们用最X的眼光来看待羊脂球时,谁又比她更高贵呢?可是,羊脂球终究还是委屈的、失败的。为什么?不是因为她从事的特殊职业,而是因为,她为那九个人而选择了顺从普鲁士长官。她没有坚持住自己的信念,没有选择继续抵抗的立场。如果她能够始终坚持自己的立场,不选择顺从,那么她的精神和形象才会是光辉夺目的。只有这样做,她的抗争精神才可能让那些普鲁士官兵敬而远之,才会是具有积极意义的。
“因为对入侵者的憎恶,素来能够教三五个胆大的人格外坚强起来,使他们为了一个信念而不顾性命。”
羊脂球就是那些斗志不够坚定的民众的代表。可是,这并不代表所有具备抗争精神的人都是这样摇摆不定,都是这样容易被人说服,或是容易被生死给吓住的。民众中间始终存在着坚定的反抗精神。如果所有民众都有着这种坚定的信念和强烈的行动,那些普鲁士官兵又怎么会得寸进尺?又怎么会让法国民众们活在胆战心惊之中?
可是事不如愿,从上到下整个社会,包括X、政客、商人和中下层的民众们,在对抗普鲁士官兵时,表现更多的还是软弱的一面,不够强硬和坚决。
总结
莫泊桑把所有法国人在需要团结时的一盘散沙,与他们亲近战胜者时的团结一致,都表现得淋漓尽致。而后,他用羊脂球那不够坚定的抗争立场,来讽刺那些及早就妥协的人。最后,他又用羊脂球的悲哀来提醒人们:“抗争”这件事容不得来回动摇。
“羊脂球”这个经典的文学形象,不仅凝结着莫泊桑对法国战败的深刻批判,更加代表着他对法国在战后出路的积极探索。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羊脂球是啥意思.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