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什么?叙事详备?
文丨艺术雅言
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宋·欧阳修《渔家傲》
今天是端午节,家家户户都端坐在一起吃粽子,聊琐事,谈天地,也是学习历史的好时机啊,我们今天就来看看司马光的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的由来吧。
01司马光的生平以及有关的故事和传闻
司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10月11日),北宋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字君实,号迂叟,陕州夏县(今山西夏县)涑水乡人,世称涑水先生。
司马光的塑像
据说司马光少年时期就稳重,别人眼里这就是个小大人,小时候特别喜欢听老师讲解《左氏春秋》,读书总是手不释卷、废寝忘食。但是读书多也激发了他的智慧。
司马光早年登进士第,累进龙图阁直学士。宋神宗时,因反对王安石变法,离开朝廷十五年。历仕仁宗、英宗、神宗、哲宗四朝,卒赠太师、温国公,谥文正,主持编纂了中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①少年司马光智慧卓绝:司马光砸缸
和司马光相关的故事和典故,大家都知道的就是“司马光砸缸”,以前的小品演员赵丽蓉老师生前还表演过和这个“司马光砸缸”这五个字练习基本功有关的一个小品。
有一次,他跟小伙伴们在后院里玩耍,有个小孩爬到大缸上玩,失足掉到缸里的水中。别的孩子们一见出了事,吓得都跑了,但是叫来大人还不知道什么时候呢。司马光却急中生智,从地上捡起一块大石头,使劲向水缸击去。水X来,小孩也得救了。这足以看出少年司马光的智慧。
②青年司马光不图虚名:渴望建功立业、大有作为
宋仁宗宝元初年,年仅二十岁的司马光X进士甲科,可谓功名早成。然而,他却不以此自满自傲,而是豪迈地提出:"贤者居世,会当履义蹈仁,以德自显,区区外名何足传邪。"这一席话反映出青年司马光不图虚名,立志以仁德建功立业,成圣称贤。此后,他也一直朝这个方向努力。
电视剧《清平乐》里的青年司马光
③中晚年司马光重视教育和传承:家训中要求子孙后代注意节俭
其实,司马光历来朴素节俭,从年轻时X始就不喜欢奢侈浮华的东西,担心这些会消磨一个人的斗志。X进士后,皇上赏赐喜宴,在宴席上只有他一人不戴红花,同伴们对他说:"这是圣上赏赐的,不能违背君命。"这时他才插上一枝花。
历史书籍里的司马光
这件事,到了晚年,还被司马光写进家训来教育他的儿子司马康要注意节俭。此外,司马光对双亲特别孝顺。他被任命为奉礼郎时,他的父亲在杭州做官,他便X要求改任苏州判官,以便离父亲近些,可以奉养双亲。
司马光终为一代名臣
02司马光《资治通鉴》和白话版
《资治通鉴》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为宋代名臣司马光主持编写,将上起战国、下终五代十国,共计1362年的大事,按年度记载,一气呵成衔接下来而成的联结古今的大编年史,也是学习历史和深度文化者案头必备之书。
但是现在的生活节奏这么快,让我们每天学习和工作之余还要捧起来大部头的文言版《资治通鉴》的原作去研读,就太困难了一些,恐怕对于很多人来说即便壮着胆子开了个头儿,也会半途而废的,毕竟这难度太大了。
现在我们有一套白话版本的对于《资治通鉴》的讲解,非常值得入手和阅读,我自己因为正在看,非常容易理解也很超值,所以推荐给和我一样希望了解历史但是阅读上又不能有太大难度的小伙伴们。
我自己X的一套十本装《白话资治通鉴》
《白话资治通鉴》是台湾27位大学教授联手合译,总计超过了500万字,因字数众多,将其分为10册出版,分册依然按照原书的次序,大体以朝代为别:
第一册为战国、秦、西汉(上);
第二册为西汉(下)、东汉(上);
第三册为东汉(下)、魏、西晋;
第四册为东晋;
第五册为南朝宋、南朝齐;
第六册为南朝梁、南朝陈;
第七册为隋、唐(上);
第八册为唐(中);
第九册为唐(下);
第十册为五代十国。
台湾的27位教授做的白话本解读《资治通鉴》,原价498元,合计页码4664页,现在头条做推广活动,208元包邮到家(X等偏远地区除外),现在下单还可以先领券再优惠10元,也就是到手198元,也就是吃一顿饭的钱吧,可是能拥有一套绝对超值的《资治通鉴》,绝对正版,我个人觉得非常非常超值。
另外提醒大家一下,也可以在各大平台上比价格之后再做决定,因为有个平台也在做这套书的推广,居然定价足足高了190块钱,那可是能买两套了!所以我今天才临时决定给大家做这个分享。赠人玫瑰,手留余香,让我们一起做热爱阅读的小伙伴。
(全文完,欢迎关注@艺术雅言)
以上内容就是小编分享的关于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还是左传.jpg”/>
网友提问: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什么?叙事详备?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究竟该是《左传》还是《春秋》?
优质回答: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它惜字如金,尚“微言大义”,以时间为轴,简略记事。《左传》是我国第一部比较详尽的编年史。它是对《春秋》的具体化。和《公羊传》、《谷梁传》何为《春秋》三传。而以《左传》流传最广,影响最大。
其他网友观点
春秋。
其他网友观点
当然是《春秋》。
《春秋》以鲁国君主纪年,记载当时鲁国兼其他诸侯国的历史。而《左传》,又叫《春秋左氏传》,与《谷梁传》,《公羊传》,合称《春秋三传》。因为《春秋》记事过于简略,而文意很深,如果没有注释很难看懂。所以才会出现《春秋三传》这样的,用来对《春秋》进行解释,并丰富其内容的史书。由于三位作者的所处地位,所处时代不同,三传特色也有一些不同。晋范宁评《春秋三传》的特色说:“《左氏》艳而富,其失也巫。《谷梁》清而婉,其失也短。《公羊》辩而裁,其失也俗。”如果要学习《春秋》,建议以《左传》为主,兼《谷梁》《公羊》为辅。《左传》
《春秋左氏传》,原名《左氏春秋》,汉朝时又名《春秋左氏》、《春秋内传》,汉朝以后才多称《左传》。是中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同时也是杰出的历史散文巨著。
《左传》相传是春秋末年鲁国的左丘明为《春秋》做注解的一部史书,与《公羊传》、《谷梁传》合称“春秋三传”。
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扩展资料:史学地位
《左传》的瞩目成就,首先在于它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而内容详实的史学钜编,在古代史学发展史上占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春秋战国之际,我国文化的发展尚处于早期阶段,史学的演进也是如此。
就可靠文献来看,此前先后问世的少量著作,不论是今存《尚书》中的部分编帙,还是各诸侯国编纂的史籍(诸如《春秋》之类)等,内容一般都比较零散,载事也往往只是列述一些纲目。
而《左传》以近二十万言的规模,全面、系统记载春秋一代大事,广泛涉及周王朝和晋、鲁、楚、郑、齐、卫、宋、吴、秦、越、陈等十多个诸侯国,并且屡见追记西周与商殷、甚至有夏以前时期的史实。
它采用编年记事的方式,虽然以《春秋》为纲,然而其记事范围之广,叙述内容的具体、详赡,则大大超出了《春秋》。《左传》的出现,标志着我国古代史书的编纂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其他网友观点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左传》
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史记》
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汉书》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它还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鲁哀公二十七年)。
在每一季的开始,一般要写“春”到“冬”四季的季节。古时历法先有春秋,后分冬夏二时。因此把国史记载叫做《春秋》,这可能是“春秋”作为史书名的来由。现存《春秋》,从鲁隐公记述到鲁哀公,历十二代君主,计二百四十四年(依《公羊传》和《谷梁传》载至哀公十四年止,为二百四十二年,《左传》多二年),它基本上是鲁国史书的原文。
相传《春秋》之书出于孔子之手,旧时有“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之说。但后世亦有不同说法,清人袁谷芳《春秋书法论》说:《春秋》者,鲁史也。鲁史氏书之,孔子录而藏之,以传信于后世者也。石韫玉《独学庐初稿?春秋论》也说:《春秋》者,鲁史之旧文也。《春秋》共十二公之事,历二百四十年之久,秉笔而书者必更数十人。此数十人者,家自为师,人自为学,则其书法,岂能尽同?
虽然春秋之作者有争议,但其经过孔子之手修而改之,则无大异。事实上,春秋作为一鲁国的史书,其作用早已超出史书范围,春秋用词遣句“字字针砭”成为独特的文风,被称为春秋笔法,为历代文代史家奉为经典。
《春秋》所记,是二百四十多年的春秋各国大事,现所存全文,不过一万六千多字,但据曹魏时的张晏和晚唐时人徐彦引《春秋说》,都说是一万八千字(张说见《史记?太史公自序?集解》引,徐说见《公羊传?昭公十二年疏》引),可见《春秋》原文,从三国以后脱露了一千多字。很多大事漏记。
其他网友观点
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春秋》,即《春秋经》,又称《麟经》或《麟史》,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
《春秋》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共三十五卷,是儒家经典之一且为十三经中篇幅最长的,在四库全书中列为经部。记述范围从公元前722(鲁隐公元年)至公元前468。
《春秋》用于记事的语言极为简练,然而几乎每个句子都暗含褒贬之意,被后人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
后来出现了很多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书,被称为“传”。代表作品是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