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等奖(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ppt)

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一等奖(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教案ppt)

对职场写作这一话题,任何一级组织,哪怕是体制外的,都不可能置之身外。很多大学还专门开设了这门课。这里我们把作一个“泛化”的界定,职场上“非个人用途”的写作姑且都称之为“职场写作”。毋庸置疑,写作很重要,这项能力是职场上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

水无常形、文无定法。职场文作为一种特殊的文体,到底应该怎么写、怎么才算好,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同样一个材料,下了不少功夫,质量也很高,也许这个boss觉得好,很喜欢,换了一个boss可能就会觉得不好。当然这个“不好”,有一种情况就是,材料不对他的口味,因为不是为他“定制“的,并不是说材料本身就不好。所以,评价一个材料究竟好不好,标准是X的、游离的,是因人而异的。萝卜青菜,口味咸淡,各有所爱。

这里,我结合个人的实践,就职场写法谈一家之言,主要是四句话:出思想,精概括,讲明白,重品相。

一、出思想

文章是一级组织交流传递思想的工具载体。那么,每个人都希望文章传递的思想是X的而不是X的,是立体的而不是单薄的,是厚重的而不是轻微的。这种文章的思想性,要具体落实到观点、站位、立场、论述等各个方面,全方位渗透体现在整个文章之中。我体会,文章思想性的源头活水主要有:

(一)从深刻揭示本质特征X思想。

讲一项工作,有没有论述出最为本质的特点、揭示出最为内在的特征,是衡量一篇材料有没有思想性、思想性强不强的重要标尺。

「案例1」曾经撰写过一篇某战略力量运用的文章,层级比较高,很重要。之前,对该力量运用的表述,几乎是沿袭该单位编制表上的“老三句”:“为高层决策提供信息保障,为维护和拓展国家利益提供信息保障,为现实任务提供信息保障”。这当然是对的。我当时在写作班子里头,研究了几次,认为在那种场景下,不能再沿用老三句了,这么多年了,到底你的力量是怎么用的,得挖一挖,说出些“道道”来。最后,是这样写的,四个度:

——坚持向常态观测要“强度”。合理调配各种力量和资源,科学统筹各战略方向需求,看紧盯死重热点方向。

——坚持向动向信息要“速度”。要在全业务系统的快速反应上挖潜能,做到动向信息的快速获取、实时传输和高效传递。

——坚持向分析处理要“精度”。对目标的分析解译必须精确精准,资料整编必须搞实搞细,真正做到实打实。

——坚持向综合研判要“深度”。强化战略敏锐性和感知力,把小的、零碎的、战术性的信息成果长期积累下去,分析得出深层次的特点趋势,努力做到“见微知著、一叶知秋”。

从常态观测、动向信息、分析处理和综合研判四个角度,提出了强度、速度、精度和深度的要求,应该说,这样把力量到底该怎么用,着力点在哪里、增长点在哪里、放光点在哪里,比较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了。

(二)从对标挂靠形势政策X思想。

高站位是思想性的重要体现,要善于对标形势、挂靠政策。但不能乱举旗、无限上纲、扯不上硬扯,而是要适合身份、适应时势、适度拔高、适当拓展,要精准地“更上一层楼”,与形势、与政策方针去对标、看齐,解决写文章“师出有名”的问题。

「案例2」去年参加某专项工作组,参与东北三省发展天基农业监测系统的立项报告撰写,对立项必要性这样分析:

——建设天基农业监测系统,是确保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大意是: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建成天基农业监测系统,对耕地和农产品长势实施监测和产量预估,对管控粮食安全风险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建设天基农业监测系统,是实现智慧农业的重要手段。大意是: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的体现,发展智慧农业是国家大政方针。随着技术进步,天基手段在农业资源调查及动态监测上正发挥着独特作用,为智慧农业提供重要技术支撑。

——建设天基农业监测系统,是赋能产业发展的重要途径。大意是:卫星产业属于“战略新兴产业”,列入国家“新基建”范畴重点扶持发展。建设天基农业监测系统,有助于优化产业结构、打造地区亮点、促进转型升级。

就是用三个维度来对标挂靠。粮食安全,事关国家安全的根本大计,“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智慧农业,是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必然体现,国家已经针对智慧农业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产业发展,更是“新基建”的范畴,是国家下大力重点发展的领域。这样来立项,就显得“师出有名”,对标很齐、挂靠很紧,思想性就自然蕴含在其中了。

(三)从精辟阐述主张观点X思想。

常常有这种情况,在文章观点上下了一些功夫,观点列得很好,但是领导在审查的时候总觉得讲得不够、不准、不透。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缺乏对观点深刻、精到的阐述,没有把主张的观点说清楚、说明白、说到位,也就是说“纲举”到位了,但“目张”还不够。所以,不仅要有观点,还要有精辟的论述来支撑观点。

「案例3」起草一篇关于某力量建设的战略性指导文章,其中有个观点是“加强X建设”,是这样论述的:

信息化条件下作战,强调X能力。我们要转变形成X化能力,不仅是骨干手段的能力、“硬件”的能力,而且也是配套系统的能力、“软件”的能力,还有用户的应用能力。这其中:

——发展力量手段是根本。没有手段,或者手段不强,能力形成就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须坚持把发展力量手段放在首位,跟踪掌握、准确预测这一领域技术发展趋势,加快发展新型技术手段,提升“硬实力”。

——建好应用系统是重点。仅仅靠性能先进的骨干手段,而没有与之相配套的地面应用系统,也形成不了能力。要在地面系统建设方面发挥主导作用,扩展、完善、优化地面应用系统建设和内部运行,研究如何拓展延伸,构建一体化的信息服务应用X。

——健全运行机制是关键。硬件架构及配套运行机制,直接决定了X能力生成的路径、成效和整体能力的强弱。全系统工作运行机制要做到顺畅高效、灵敏快捷、全面配套、双向互动。

——充实作战数据是保证。持续加强所获信息数据的常态汇总、分类整编和动态更新,检验完善重要目标、关键参数、基础数据等信息资源,以常态、鲜活、扎实、有效的基础数据建设,促进力量X能力生成。

这段文字,没有停留在只是用“X建设”这个词贴标签、喊口号,而是在深刻分析全X要素组成及相互之间软硬件关系的基础上,从力量手段、地面系统、运行机制和作战数据四个层面,具体论述了应该如何加强X建设,可以说是X建设思想在这一领域的向下延伸和细化实化。即便从现在的角度看,这种观点主张都不算过时,仍然有着很强的思想性和指导意义。

(四)从深入分析矛盾问题X思想。

现在非常提倡问题导向,找问题、找“痛点”,事实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始终是职场写作的根本指向和价值体现。文章的思想性,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对矛盾问题的揭示和剖析。对问题的表述,是一篇非常要害、而且不容易把握的重要部分,更是体现文章思想性和能力水平的重要部分。

「案例4」前期某公司参加某大赛,参加项目是“基于3D数字地球的‘地理+’综合学科教学示范系统”,在商业策划书里把痛点概括为“三长三消”:

——从教学现状看,一头是地理学科高考权重的上升,另一头是教学效率的低下。大意是:地理学科是中学课程一门非常重要的基础学科,在全国各地历年高考都占据相当大的比重。但中学生普遍不喜欢地理课,目前地理课程教学手段还比较单一,致使教学效率不高,效果不甚理想。

——从学科特性看,一头是地理学科本身的“抽象性”,另一头是地理与其他学科的“关联性”。大意是:地理学科大多数看不见、摸不着、无法模拟实验,且与历史、政治等学科之间有着渗透性的关联。因为这些学科的抽象性,本来彼此关联的知识,在学生脑中成为一座座“知识孤岛”,难以有效地进行综合、联想和运用。

——从条件建设看,一头是教育“信息高速”建成通车,另一头是高速路上“个性跑车”的巨大缺口。大意是:我国教育信息化建设已经走过以通用化“硬建设”为主的1.0阶段,目前正处于以个性化“软建设”为主的2.0阶段,需求X且持续,但缺口也很大。如何将新兴技术与教育场景深度融合,让信息高速上有越来越多的、分工越来越细、能够满足教学需求和资源共享的“个性化跑车”,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地理学科的教学尤其如此。

就是从三个维度来分析,从中找出“三长三消”的痛点,这样把地理教学的痛点和需求,以及在策划书中后半部分提及的解决方案,就很好地结合在了一起,形成了强支撑、强呼应。

二、精概括

有的文章综合性很强,包含的内容比较宽泛,要把该体现的内容都有所体现,尽量丰富完整,这就需要我们用较少的文字说明较多的内容,用较短的篇幅讲清较复杂的事理,文字简练干净、简短明了、详略得当。这对文字的概括力、表现力提出比较高的要求。一篇文章,篇无闲句,句无闲字,就像金刚石一样,体积小、密度大、硬度高,这是一种很高的境界。

要求好提,事情难办。又要概括得到位,该包含的一个都不能少;又不能面面俱到,片面追求信息量而面面俱到,搞成包罗万象,让人左右为难。到底怎么弄?职场写作场景中,常常要概括的是四个“要素”,全貌、做法、特征和成效。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采用不同的方法:

(一)“高度浓缩”概括全貌。

常常一篇文章被批评“一锅汤”,提不起纲来,我理解,就是没有把反映事物的整体面貌很好地提炼出来、概括出来,没有X要点。要说概括的语言高手,不得不提LB,他的语言风格被称之为“吝啬的语言”。教员当年为抗大题词“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和“团结、紧张、严肃、活泼”,后来这X、八个字,林概括为“三八作风”,非常简洁、明确、易记。虽然现在不用这个提法了,但这种高度凝练的概括方法堪称经典。

「案例5」最近参与筹划与某省某市进行卫星应用合作,我们拿出的建议方案,是在当地划设专门区域,布设卫星应用产业链。我写的方案里,把产业链概括为“一站、一中心、一园、一平台”四大板块,这样表述:

——“一站”就是“卫星地面跟踪接收站”。大意是:在某市建设卫星地面跟踪接收站,对卫星实现当圈控制、当圈观测、当圈下传,实现对卫星观测地面情况的近实时获取,确保数据的鲜活性、时效性。

——“一中心”就是“卫星数据处理与应用服务中心”。开展卫星数据的处理与应用,实现从“数据”到“信息”再到“价值”的快速转化,从而为卫星在环保监管、乡村振兴和电力、交通、管道、城建等方面的应用效力。

——“一园”就是“大西北环境保护卫星应用产业示范园”。目光超越某市和某省,投向总面积约为全国三分之一、涵盖西北五省的整个大西北区域,布建一个以大西北环境保护为主题的卫星应用产业示范园,服务某市、某省乃至整个大西北经济社会发展,带动改变某市相对单一的产业结构。

——“一平台”就是“基于3D数字地球的乡村振兴综合信息服务平台”。以“3D数字地球家”为基础,针对某市乡村振兴需求,进行定制化改造集成,为当地X筹划乡村振兴和相关建设、管理工作提供决策信息服务。

“一站、一中心、一园、一平台”,就比较全面、简洁、形象地展现了筹划的产业链布局,业内的人看得懂,更重要的是,需求方也能看得懂,而且还很喜欢,因为这种表述很对他们的路数。

(二)“拎出环节”概括做法。

常常有要讲清楚某项工作“怎么做”的文章,这就涉及对过程的认知、对做法的提炼。对一项工作而言,真正重要的、能够纲举目张的环节和步骤,其实并不多,就那几个。就像小品里演的,大象装冰箱只要三步,冰箱门打开、大象装进去、冰箱门关上。要略去无关紧要的环节,把反映事物、开展工作的主要环节拎出来、充分提炼出来,以此形成清晰生动的“路线图”、“施工图”。不能轻重不分、大小混搭,在细节上纠缠,看似罗列了一大堆,反而真正有用管用的,要么淹没,要么漏项,那样就成了“螃蟹吃豆腐——抓的不少,吃的不多”。

「案例6」在教育集团工作时,有一次主笔起草集团的人才队伍建设质量专题研究文章,对人才建设要求这样论述:

——选才要“精准画像”。内容大意:要围绕事业需求和人才特质,反复雕琢,力求精准,这样才能事半功倍。

——招才要“不惜血本”。内容大意:要攀高枝、找高人,求贤若渴,对“千里马”要给待遇、给荣誉、给平台。

——容才要“海纳百川”。内容大意:要包容“刺头”,包容有缺点的“英雄”。

——用才要“准确匹配”。内容大意:要把合适的人把放到合适的岗位上,绝不能凑合将就,搞差不多、和稀泥。

——育才要“超前投入”。内容大意:瞄准事业未来发展,对人才队伍的梯队建设和能力建设,要超前投资、大力投入、及早行动。

就是人才建设分解成选才、招才、容才、用才、育才五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不同的目标、不同的要求,这样环环相扣,就具有较强的层次感和指导性。

(三)“精准画像”概括特征。

大千世界,千人千面,不能千人一面。对某个事物、某个问题的刻画,要X最具有个性、最与众不同、最能说明问题的特点和特征,勾勒出生动简洁、不蔓不枝的画像。《水浒传》“林教头风雪山神庙”章节有句“那雪正下得紧”,寥寥数笔,信手点染,就是一幅风劲雪大、意境深远、情景交融的写意画。鲁迅名作《孔乙己》,一句“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17个字就写活了一个落魄、好虚荣、自视清高的读书人。这些都值得我们认真体会、反复咀嚼。

「案例7」曾经主笔撰写教育集团领导在年会上的致辞演讲稿。要开年会嘛,大家刚刚拿了奖金,高高兴兴的,领导还要再说几句体恤的话、慰问的话,表明你们的辛苦付出,我是看在眼里的,是心里有数的,不会亏待。按照这个意图,我在致辞中是这样起草的:

一年来,你们胸怀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奋战在各自不同的岗位,通宵达旦、攻坚克难,舍家离子、远赴异乡,披星戴月、风餐露宿,踏雪驰骋、战天斗地,忍辱负重、调解斡旋,用敢战的勇气、默默的坚守、无私的奉献,书写着对使命的忠诚、对事业的热爱,撑起了单位发展一片又一片的天空。

连用了五组十个短语,刻画了五类有代表性的工作画面,有熬夜加班加点的,有舍弃小家前出到各地工作的,有没日没夜干工程的,有天南海北跑的,有去协调各种资源关系的,都刻画出来了。而且是短语,领导也好念,短促有力、朗朗上口。那天的年会,领导念这一段的时候非常动情,还展开讲了,不经意间就把大家都带入工作场景之中,全场鸦雀无声,激起了回忆,触发了共鸣,受到了感染,取得了很好的现场效果。

(四)“去水增金”概括成效。

把工作成效提炼好、概括好,非常重要。一项工作任务,如果对工作成效概括得不充分,甚至没有概括出来,在很大程度上这项工作效果可能将会打折扣,甚至有的时候会白干一场。因为不总结、不宣传,就没有人知道你干得怎么样,久而久之就被淹没了。对工作成效的概括,要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去水增金、提炼概括。不能刻意扩大、过度拔高,更不能搞“标题党”、走极端化,一惊一乍、故弄玄虚。就好像做一道菜,为了博出位就猛加料,结果反而搞成了重口味、怪口味。这就是“不讲武德”了,还是要“耗子尾汁”。

「案例8」主笔写一篇回顾对海观测支援保障某专项行动的文章,这样概括工作成效:

通过专项攻关和实践运用,对地观测运行机制更加稳定顺畅,信息保障实效性显著增强,主要表现为“一降一升”。

——“一降”即信息处理分发时间大幅压缩。数据接收模式由“串”改“并”后,由原来的××分钟以上压缩至×分钟以内;后端处理分析功能“软”改造后,由原来的××分钟以上压缩至×分钟以内;建立与前方直通链路后,信息X可在数十秒内完成。

——“一升”即态势数据更新频率大幅提升。实现对位我当面目标点位信息、整体态势动态更新呈现,数据更新频次由原来的每天×—×批次提升至×—×批次。经综合评估,目前从获知目标到信息X至用户,整体时效从任务初期的数小时缩短至数分钟左右。

一降一升、此消彼长,就比较生动、形象地概括了对海观测态势信息在服务应用上取得的重要进展。这里讲一个插曲,高层首长还专门批示“此文章方向对头”,并要求职能部门对文章中所提建议“研究落实意见”。

点击进「舌尖上的公文」全8集视频课程 每集试看10分钟

三、讲明白

“讲明白”,是写文章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一个很高的要求。这一点,文才、口才是相通的,要求是共性的,“站起来能说,坐下来能写”。我们经常讲,职场写文章,最起码要把你想要表达的东西讲明白,让别人能够看得懂;不仅如此,还要能记得住、有印象,而且有好的印象。只有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理解、认同和支持。

(一)化繁为简,讲出“硬核”。

把事情讲明白,内容是首要。不仅要有内容,更要有内核;不仅要内核,更要“硬核”。常常会有这样的困惑,明明是事情干了很多、想法也很多,但一旦动笔的时候,究竟要写什么,常常一二三四说不清。这个时候,要有学一点“大老粗”,不要在细节上过于纠结,面对一堆风格各异、参差不齐的素材,要跳得出来,善于化繁为简,把零碎的变成系统的,把松软的变成紧凑的,把展开的变成概括的,真正把“内核”写出来。古人说“文约而事丰”、“大道至简”,讲的正是这个意思。如果还是觉得自己畏手畏脚、放不开,不如就喝点酒、壮壮胆、“豁出去”,没准效果还不错。

再举LB的例子。如何化繁为简,在他独创的“六大战术原则”上体现得尤为典型。一点两面、三三制、三猛、三种情况三种打法、四快一慢、四组一队,是将艰深的军事理论提炼成简明易懂、高度浓缩的新名词,即使是没什么文化的农村兵,也能很容易地记住领会。

比如,“一点两面”,就是“进攻时只攻一点,包围两面”,“7/9—8/9的兵力放在点上,2/9—1/9的兵力放在面上”,“纵长点与分散面相配合”,“集中兵力打开一个口子”。再比如,“四快一慢”,“四快”就是“X敌人后的准备要快,前进要快,扩张战果要快,敌人溃退后追击要快”;“一慢”就是总攻开始时间要慢,时间要用于“侦察地形敌情,部署兵力火力,进行政治鼓动工作,休息”,“要准备好了才打,没有准备好就不打”,蕴X丰富的战场智慧、高超的打仗艺术,现在听来仍然十分鲜活、解渴。

「案例9」某项目“基于3D数字地球的‘地理+’综合学科教学示范应用系统”,在最初的申报书里,就是用“一球、两核、两翼”来讲述项目的核心设想:

——“一球”,就是为地理教学而改造定制的“3D数字地球”:内有课件教案制作所需的各类基础工具。

——“两核”,就是集成于球内的课程数据资源“两大主体内容”:一是与地理教材相配套的由名校名师制作的教案课件;二是历史、政治、生物等学科中的综合知识电子沙盘。

——“两翼”,就是指产品同时连接老师和学生“两类用户X体”:一翼是老师用户X体,用作教辅手段,另一翼是学生用户X体,用作学辅工具。

应该说,“一球、两核、两翼”来讲述,就把这个项目是什么、有什么、面向谁这几个最关键的问题将出来了,显得非常简洁、干练,就有比较强的立体感、画面感。无论是写申报书,还是现场去讲,都基于这个内核来展开,“撒得出去、收得回来”。

(二)化刚为柔,讲出“温情”。

职场文代表的是一级组织的话语,而组织是严肃、权威的,“慈不掌兵”才能服众、带队伍、有战斗力。这种“高冷”的形象、高冷的特质,是先天性的,内化为文章就是很“刚”。但这种“刚”只是“底色”,不是“全色”。在行文策略上,要善于“化刚为柔”,让职场文这个载体所传达的“诉求”,也要带有一些温情,让受众听得舒心、听得温暖。这就好比“良药”,本来是苦的,一旦做成了“糖丸”,大家就喜欢了。

「案例10」分享某卫星应用公司CEO(女)在一次商业航天领域的发言,其中有一段是点评某单位的汇报《卫星互联网:开启大航天时代》,主题内容是“拓展卫星应用的新边疆”。这位女CEO就借题发挥,这样点评:

××××的汇报,拓展卫星应用的新边疆,作为同道中人,我完全同意。我一直有一个感觉:如果把卫星发射比作“产房喜讯”,那么卫星应用就是“金榜题名”,应用就是“终端放电”环节,这个环节才是最为精彩的,有着无限的可能,无穷的想象空间。现在国家和社会都给航天投入了大量资源,“产房喜讯”越来越多,这是大爱、真爱,让人倍感振奋。这里我要呼吁的是,我们不仅要盯着眼前的“产房”,更要盯着18年后的“金榜”,把更多资源投向漫长的“养育”过程,让更多的卫星得到充分的利用,释放更多的异彩。××××的汇报,其中对应用领域的探索,让我更加坚信了这一点。这是一种更加深沉、更加可贵的大爱真爱,是航天人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

这段话讲得非常绝妙,既迎合了主题内容,又很自然、也很巧妙地植入自己的观点,“暗含”着自己事业发展的诉求。她把卫星应用比作育儿成才,目标是18年后的“金榜题名”,自己作为一个富有航天情怀的职场人,同时又是孩子的妈妈。参会的也都是人父、人母,对此感同身受。这样就击中了人心中最柔软的地方,赢得了与会者的广泛共鸣。

(三)化专为白,讲出“深度”。

职场文章根植于业务土壤,素材一定有它的专业性。但既然是追求通俗,就要“跳出专业讲专业”,多出一些浅显直白、通俗易懂的大白话,要让局内的、局外的人,特别是局外人,听得懂、有印象、记得住。

客观地说,这种“去专业化”,难度是比较大的,很多人钻进业务里就出不来了,说来说去都是专业词汇。写文章,一方面,固然要根植于业务土壤,要“钻进去”研究;但同时,更要“跳出来”反思,多以“局外人”的视角来审视自我,讲通俗易懂的大白话。

今年2月4日,一则“中国成功实施陆基中段反导拦截技术试验”的新闻刷爆网络,但究竟什么是反导,这个专业概念并不容易理解,有一篇文章这样科普:助推段反导,就是“刚起床,就给一拳打趴下”;上升段反导,就是“一出门,就给踹回去”;中段反导,就是“路上走一般,给做了”;高空末段反导,就是“到我家门口了,给拒之门外”;低空末段反导,就是“一只脚迈进门了,被一锤子抡飞”。这样就把反导讲得很通俗、很有趣味,读起来也很痛快。这种技巧非常值得我们借鉴。

「案例11」曾经有幸聆听某高层大秘讲授职场写作,谈到要克服对写作的错误心态,列举了三种6个心态:

第一种心态是“改不得”和“了不得”,从主笔者的角度谈了两个极端情况:一是稿子被改了,面子上就过不去;二是觉得自我了不起,自我骄傲X。

第二种心态是“写不了”和“有什么”,从旁观者的角度谈了两个极端情况:一是觉得文字工作太难,不能胜任;二是觉得文字工作没什么技术含量。

第三种心态是“真能写”和“只能写”,从领导的角度谈了两个极端情况:一是认为某个写文章的同志真能写,离不开;二是有机会提拔的时候却担心他行不行。

就是用最浅显的大白话,“改不得”和“了不得”,“写不了”和“有什么”,“真能写”和“只能写”,将写文章的人的酸甜苦辣挖掘出来。时隔多年,我现在依然记得这几句大白话,深切体会到了,最简洁的方式往往是最好的、最有力量的方式,“大道无形”、“无招胜有招”,可能就是这种境界。

(四)化平为奇,讲出“个性”。

古人讲: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最怕平淡。有人讲,文章的标题要让人“触目惊心”。这句话对内容也同样适用。职场写作裁剪的是“正装”,是制式的、正统的;但正装并不意味着绝对的“正统到底”,那样就成了“千人一面”,本来就很枯燥,如果再这样,就更没人看了。要善于“化平为奇”,善于“剑走偏锋”,也要出一些奇招、绝招,彰显个性、博得关注。就好像网络时代,没有亮点,就没有关注,就没有流量,那就没有机会了。

我J秘密战线著名的“龙潭三杰”之一,熊向晖,国共合作时受组织指派,打入GMD胡宗南部。熊向晖回忆录《我的情报与外交生涯》,还原了当时面试的场景:一批青年人面试,胡点名,别人都站起来,熊故意违例,只坐着举手,我就是。胡问,你为何到本军来?熊答,参加革命。胡问,怎样才是革命?熊答,抗日就是革命。胡问,不愿抗日、反对抗日的算什么?熊答,积极抗日的是真革命,消极抗日的是假革命,不愿抗日的是不革命,反对抗日的是反革命。胡追问:对反革命怎么办?熊脱口而出:杀!

就是用这样出奇的“连环招”,让胡大为欣赏。就这样,熊向晖成功打入内部,开启了他传奇的一生,“一个人顶几个师”。职场上写文章,可以从中得到一些启发,要善于走极端、出奇招。比如,面向投资人写的东西,是不是就不能太平淡、不能太“实在”,要出点奇招,适当“加料”,适当渲染,或者走一些极端化的语言来博眼球,去挠投资人的痒痒肉,钓起他的兴趣?可能是有必要的。

「案例12」有一次,某投资机构要见公司核心团队成员并听取某卫星应用公司从事业务的情况介绍。准备的汇报材料,其中就有对“卫星商业应用有哪些业态、公司处于什么领域”有一段介绍:

卫星商业应用大致分成四个层级的能力和产品:第一级,具备卫星平台可进行遥感数据获取,提供的初级批量图像(0-2级产品),相当于“卖小麦”;第二级,提供行业软件平台工具,也就是图像处理工具,相当于“卖小麦脱粒机”;第三级,实施等级标准化数据批处理(2-5级产品),提供初级图像产品,相当于“卖面粉”;第四级,区分不同行业领域的深度数据综合应用(5-7级),提供综合服务和行业研究报告,相当于“卖各种口味、形状的面包”。

这样的表述,堪称“神来之笔”。用小麦、小麦脱粒机、面粉和面包,来分别对应四个层级的商业应用,就算听不懂卫星专业术语,也能够听明白,能够认识和理解公司的业务,从而判断公司从业的价值。

四、重品相

品,就是品相。做菜讲究品相,讲究“色香味”,品相越好就越显档次。职场文章也要讲究品相,就像一个人的气质,既要有外在的形象,又要有内在的涵养,不能邋遢、将就、凑合。我们常常讲“相由心生”,文章的品相,往小了说,体现的是主笔者的专业水准、敬业精神和职业道德;往大了说,体现的是一级组织的立场、情怀、形象和能力。一篇材料,“秀文可餐”,常常有四个方面表现:

(一)用“哲学思维”来打底。

从文体上讲,职场写作写的多为议论文,本质上是“说事论理”,要有思辨性、说理性、逻辑性,使人信服并能引发思考、获得教益。这一点正是哲学的长项。我曾经“原创”一个顺口溜,“流氓再流都不怕,就怕流氓有文化;有了文化也不怕,就怕他会辩证法”。当然这是调侃了,意思是掌握辩证法的人,横竖都是有理的,说不过他。要善于运用哲学思维来打底,特别是用好哲学上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比如实践论、矛盾论、重点论、两点论,这样写出来的文章就更能够立得起、站得住,经得起推敲。

职场写作用好哲学,常常会让人拍案叫绝。我J曾经有过“四个第一”的提法,即:人的因素第一、政治工作第一、思想工作第一、活的思想第一。阐述的正是政治工作中若干要素的关系,完整表述是这样的:①在处理武器和人的关系时,要把人的因素放在第一位;②在处理各种工作和政治工作的关系时,要把政治工作放在第一位;③在处理政治工作中事务性的工作和思想工作的关系时,要把思想工作放在第一位;④在处理思想工作中书本思想和活的思想关系时,要把活的思想放在第一位。就是典型的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矛盾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的运用,向下挖掘、层层深入,抽丝剥茧、刨根问底,讲得非常深刻,即便现在看也有强大的思辨力和洞察力。

「案例13」曾经主笔过某集团公司领导的年度工作要点的署名文章,这样谈后续如何落实:

——坚持“纲与目”相统一,就是要吃透要点、按图行进。内容大意:要点就是行动纲领,就是作战地图。要增强对要点的理解力执行力,细化分解,列出清单,用专业的能力、创新的勇气、坚决的态度,全力以赴抓好落实。

——坚持“点与面”相结合,就是要对准聚焦、突破带动。内容大意:要防止四面出击打散弹,聚焦三个重点来突破:一是用“高质量”赢得市场;二是用“大收入”布局产业;三是用“轻资产”优化结构,以此带动集团整体发展。

——坚持“软与硬”相协调,就是要放眼长远、深根厚植。内容大意:要在抓好集团“硬实力”建设的同时,要重视和抓好集团战略、文化和作风等“软实力”建设,夯实决定未来发展格局和竞争态势的“隐X量”。

就是摆出“纲与目”“点与面”“软与硬”三个对立统一的关系,三个“就是要”来承接各项要求,这样文章就有了思想、有了深度。一般来说,体量比较大的单位,在层级比较高、比较重要的场合,可以考虑用这种风格。

(二)用“领导思想”来定制。

署名文章就是为个人“量身定制”的职场文章,要看人下菜、量体裁衣,适应领导的性格、年龄、习惯、爱好、学识等个性特点。这其中,最为“立竿见影”的方法和捷径,就是用领导个人的、独特的、个性化的思想来破题、立意,融到文章里去。要注意对领导“原话”的储备,尤其是“脱口而出”的话,是一种潜意识的条件反射,往往就是代表领导内心中最本真的、最深处的想法,要留意观察、记录、整理,起草材料时要善于把这些绝好的、原汁原味的“食材”用起来。可以作为文章的标题,也可以融在相关论述中,沿着领导的思想脉络,把“意犹未尽”的话深入下去;必要的时候,甚至可以进一步打开,丰富、充实、完善,放大成段落篇章。

「案例14」还举某卫星应用公司女CEO在商业航天领域发言的例子。那次她还点评了某公司的汇报《规模化卫星产品智能化生产的思考与实践》,这样讲:

×××的汇报,对智能化组装卫星的探索,我认为其战略意义,等同于一个国家生育繁衍的“优生”。按照这个逻辑,卫星应用就是“优育”。优育的前提,是优生。生的不好,育也育不起来。在卫星制造这个“优生”环节,一旦加入了智能化的因素,将使得这个环节更智能、更高效、更集约。从这一点来说,对卫星智能化组装的探索,对整个产业链的构建完善,将具有决定性的意义作用。

这个点评的核心思想,就是将智能化组装卫星比作为“优生”。这个思想,和她点评另一个公司的“产房喜讯”论、“金榜题名”论如出一辙,两段论述要连起来体会。这些论述的背后,是她一以贯之的思想:发卫星是“生孩子”,做卫星应用是“养孩子”。这两段,就是根据她的这个思想扩充完善,放大成了段落篇章,充满着鲜明的个人特征。

(三)用“他山之石”来点睛。

现实中常有这种现象:阐述一个观点、论述一个道理,絮絮叨叨,写成了“婆婆嘴”,功夫没少费,效果不理想。究其原因,一方面固然有撰写者的行文功力,另一方面可能是要写的东西确实很复杂,直接说确实说不清楚。

1954年日内瓦国际会议期间,领导人邀请外国人看戏曲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试映时好多外国人看不下去,一个个都走掉了。无奈之下,工作人员翻译了十五六页的电影英文介绍,被统统删去,改成一句话介绍,“中国的罗密欧与朱丽叶”,只要求在放映前加上3分钟的英文说明。果不其然,播放时引起巨大轰动,被誉为“东方式的细腻的演出”。

“一个类比胜过一打道理”。如果文章要传达的信息,比较深奥、复杂,直接说可能会长篇大论,就可以迂回一下,借用“他山之石”来类比。这就有点像文学上的“通感”修辞手法。朱自清《荷塘月色》名句“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就是用“渺茫的歌声”来类比“荷花的清香”,把嗅觉与听觉贯通起来,类比联想、感受意境。

「案例15」曾经起草一篇文章,要求各部门、各直属单位,推进新年度的各项工作,要毫不动摇坚持集团工作要点的统领地位。是这样写的:

集团带着各部门各直属单位奔赴二次创业的征程,就好比是一列飞驰的X组,每节车厢都自带着动力,但方向只有一个,这就是要点明确的具体工作,要坚决朝着要点指引的方向,开足动力、奋力前行。

就是借用“X组”来类比,X有唯一的方向,类比集团的工作要点就是我们前进的唯一的方向;每节车厢都自带动力,类比各部门各直属单位都要发挥各自主观能动性向前奔跑。这种表述就非常形象、生动,也很警示人。

(四)用“规范格式”来正冠。

职场写作,内容当然很重要,但是如果没有形式这个“外衣”,内容充其量就是一堆用来“自嗨”的文字堆砌而已。

这里,谈几个我认为需要注意的四个格式:一是分段,要有适当的分层、分段,不能一段到底,密密麻麻,分不出“点”来,看得人心里着急。二是字体,大标题什么字体、多大,一级观点、二级观点、正文,分别用什么字体,这个是有规范的,要按规范来;三是加粗,对正文中的一些比较重要的论述,要提醒阅读者引起重视的,必要的时候可以加粗,使得更加醒目。四是行距,行距和字号大小是一体的,字号小行距就要小,字号大行距就要大些。正规的行文,3号字对应的行距是28—29磅。平时的一些相对不是很正式的文章,至少要注意,全文的行距要统一,不能看得稀疏不均。

这些都做好了,文章内容好不好先放一边,至少“眉清目秀”,看得像那么回事。如果文章内容好,格式也到位了,那就能让人“一眼看出文意,一扫知道大意”,这就很好了。就像我们要出门上班,洗脸、梳头、刮胡子,穿得正式一些。职场人就要有职场人的样子,职场里的文章也要有职场文章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