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经验总结)(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8篇)

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经验总结)(一年级语文教学论文8篇)生命因阅读而精彩——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摘要:在我国新课改的推动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制高点,同时也是教师教学中的重点难点,所以教师要对其加以高度重视。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要放在首要位置,其可以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对日后的成长和学习有着促进作用。本文就对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进行深入探讨。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

阅读教学策略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于语文阅读教学的表现形式。其具体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根据本次阅读的主要内容确立明确的阅读目标。

因此,在语文阅读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切实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潜移默化地提高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

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从而使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在学习过程中养成不断探索的学习习惯。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主要存在的问题

(一)小学生对阅读的期望值不高

从学生阅读心理的角度来看,“阅读期望”是学生内心预期的情景,从一定意义上说,学生的阅读期望决定了学生阅读的深度和阅读的实效。

在语文课上,往往会出现这样一种现象,学生在刚开始自主预习阅读课文时往往表现出对课文极大的兴趣,但当教师讲课时,学生就会感到困倦和没有兴趣。

究其原因,学生的阅读期望不高是决定性因素。

三年级的学生大多喜欢情节,喜欢生动的东西,预习后大概知道了课文情节,阅读期望得到了满足,最终导致了对学习课文内容的兴趣不高。

然而,阅读不仅仅是阅读课文的内容、情节,还要有积极的思维和丰富情感活动,如果学生仅仅对课文表面的内容和情节就感到满足了,语文阅读教学就失去了它本身原有的深刻的意义,教学效果也会随之大打折扣。

(二)学生缺少阅读的个性化方向

学生是阅读的主体和阅读个性化的主要表现。

个性化阅读不仅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阅读自主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化理解,正确积极地引导学生在阅读中的体验和感受,而且还要让学生学会互相倾听、交流。

在当前的语文阅读课堂教学中存在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学生片面解读“个性化阅读”。

他们认为“个性化阅读”就是与众不同,挖空心思提出一些新奇的、奇怪的问题,想要得到老师的“想法新奇,思维活跃”这样类似的表扬。

从表面看上去,课堂氛围很活跃,学生很积极,课堂参与性高,但是这样的活跃课堂背后是什么呢?

是缺少教师正确积极的引导,是学生对文章的随意解读,个性化阅读变成了学生混乱的,随意的阅读。

二、解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问题的对策分析

(一)营造生动阅读情境学生阅读激趣

在新课改的逐渐深化下,教师的教学身份发生了明显转变,从以往的知识灌输者转变为知识引导者,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当继续践行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主动运用各种信息化教学方式,结合相关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良好阅读情境,以便能够使小学生对语文阅读充满兴趣。

例如在《富饶的西沙X岛》一课的阅读教学中,我便在课前要求学生从网络、教辅材料等各种渠道中搜集整理与西沙X岛相关的信息资料,而后在课堂中进行集中展示,鼓励学生相互分享自己对西沙X岛的认知与了解。

不仅如此,我还通过运用微课的教学方式,将本课的重难点如:“西沙X岛有哪些美景”“西沙X岛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融入在介绍西沙X岛美丽风景的简短教学视频中。

生动直观的教学视频不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全面感知西沙X岛的富饶和美丽,使得学生快速突破教学重难点,同时相比于教师单纯的理论性讲述,微课也有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创设轻松愉快的语文阅读氛围,可为后续的语文课堂教学奠定良好基础。

(二)明确阅读教学的目标,制定科学的教学步骤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为了能够有效提升教学的有效性,首先需要参照阅读教学的目标制定科学的教学步骤。

在教学中,结合小学生学习心理特点以及学习的实际情况设立阅读教学的目标,但是教师在实践教学中,就需要制定出具体的教学步骤能够充分保障教学目标得到顺利贯彻以及实施,进而可以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同时也逐渐提升小学生掌握阅读技巧的能力。

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教学目标要符合语文课标的要求,在实际执行中,还需要结合班级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并在学生可以接受的范围内制定出教学步骤,能够将阅读教学的目标具体化,即保障阅读教学的步骤具有如下的特点:适用性、实操性以及实用性。

例如教师在讲授《蒲公英》这一阅读文章中,教学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做出论述,

第一,知识和能力目标,学生能够流利而有感情地朗读文章以及复述文章的内容,此外,掌握本阅读文章中的生字、生词,可以运用叮嘱、亲切以及可爱词语进行造句;

第二,过程与方法这一目标中要求学生可以感悟文章内容,并且在情景体验中理解其中的道理;

第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即学生能够知晓脚踏实地和实事求是的态度,同时激发小学生感受以及创造美的能力。

教师在明确教学目标之后,制定合理的教学步骤,例如在教学导入中,教师可以展示蒲公英相关的图片资料,然后介绍蒲公英这种植物的情况,此植物属于草本性的,在春天会开黄色的花朵,在花落之后就会长出白色的绒球,待种子成熟之后就随风飘零,进而继续培育新的花朵。

这一教学导入可以让学生认识蒲公英,然后结合文章知识引导学生阅读文章学习本课文中的生字词,能够充分理顺文章中的复杂句子,将第一个和第二个目标融入阅读文章的学习中,在此基础上可以掌握文章的行为结构特点,通过此方式学生可以深入了解文章中的含义。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过程各个目标之间的统一性,然后让学生逐渐形成仔细阅读文章的习惯,这可以提升小学生掌握知识的综合能力,而且还可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

(三)引导学生品味和积累优美词句,深化阅读理解

其实,能够被教材的编写者选编进入语文教材的文章,几乎都是经过他们精心筛选,以向学生传递正确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为基本目的,辅之以各种语文文学创作技巧,如描写手法、写作方法和修辞手法等的教学启发,所以,任意一篇课文,都堪称文学中的精品。

但是,传统的阅读教学理念下,学生的课堂任务被更多地赋予了背诵、记忆和默写,学生分不清教师要求背诵的这些内容“好”在哪里,也无法品味到语文课文中的意境和精髓,他们只知道教师要求背诵的内容会出现在语文试卷中,也正是在如此的阅读教学启发模式下,小学生的阅读兴趣越来越低。

而在今天,笔者以为,语文教师需要对此进行客观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阅读教学方法实施创新。

比如,在教学指导《在牛肚子里旅行》一课时,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些问题,从而深化学生对阅读的理解,

“你认为哪些地方可以反映出‘青头’的智慧和勇气?”有的学生在带着问题阅读完课文之后,立刻起身回答,“老师,我觉得小青头在看到朋友遇到困难后,没有选择退缩而是选择了和朋友一起面对,这展示出了它的勇敢和决心!”,

教师还可以继续追问,“那么,你认为小青头只有勇气吗?它是怎样救出朋友的呢?”,对此,其他的学生继续补充,“小青头懂得科学知识,它知道牛在进食之后会进行‘反刍’,所以就利用了这个空隙帮助了朋友!”,

如此,我们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更可以让学生领会到“童话”的写作优势,它赋予了身边各种物品天马行空的能力,更十分贴合人们的生活。

三、结束语

总之,阅读是整个语文教学的核心所在,语文思维的形成离不开阅读。小学语文教师要认识到阅读的重要性,按照新课标的要求,合理安排阅读训练。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展开高品质的阅读,从而实现高效的阅读教学。

参考文献

[1]秦敏.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分析[J].未来英才,2016(15):331.

[2]孙秀菊.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分析[J].中华少年,201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