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简介指挥官(淞沪会战的内容)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发动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大肆侵占中国东北地区。中日战争由此开始。仅仅六年后,在卢沟桥事变中,日军又试图将势力扩展到华北一带。

其实,不到五十年前,也就是说,在明治维新的初期,日本还只是一个区区的东洋小国,翻不起什么浪。这半个世纪之内,到底发生了什么,才会让他们信心百倍,勇气十足地侵犯我泱泱中华?

事情的开端,不得不从甲午战争说起。正是这场战争,让日本从中国捞到了第一桶金,至此尝到了甜头,变本加厉,肆意妄为。

甲午战争中,中日两国的实力本来差不多。但因为晚清X的一些原因,最终导致甲午惨败,清X被迫向日本支付了2亿3千万两白银的赔款。当时日本每年的财政收入也才7000万两白银左右,军费支出大概占财政收入的10%~15%。

清X的这笔赔款,日本大部分用在了教育和军费支出上。

在甲午战争后,日本和清X签订了《马关条约》,取得了X的控制权,很快殖民X,搭上了奔向亚洲大陆的第一块跳板。

促进日本人继续X的,是接下来的日俄战争,日本打败了俄国,从俄国手里获得了关东州,也就是现在的大连、旅顺一带的租借权,外加南满铁路。为了巩固自己的利益,日本随即派数万兵力进驻新领地,将魔爪伸向中国东北。

相对于日本本土,东北是一片极其富饶的土地。不仅盛产粮食,还有丰富的矿产。日本源源不断地从东北攫取资源,加紧军备。同时和奉军的张作霖也维持着表面的良好关系。

然而,张作霖虽然是军阀出身,但在X方面,还是有底线的。于是,恼羞成怒的关东军干脆炸死张作霖,并于三年后,发动九一八事变,试图把东北全境,全都归为囊中。

虽然九一八事变,一开始只是关东军的个人行为,没有得到日本X的授意。但是,经过分析,日本X认为,当时的两个大国,美国和苏联都不会管中国的闲事。蒋介石忙着追缴红军。东北军的主力又在关内。因此,的确可能以很小的代价,干脆吞掉东北这块肥肉。

日本人的嚣张气焰,也有张学良的一份力。出于以下这些原因,他虽然是东北军的统帅,却没有抵抗关东军。

首先,留在关外的东北军大多是老弱病残,人力,装备都不如关东军。打起来捞不到好处。他也非常担心,一旦打起来,X还会像以前中东路事件一样,只是嘴上支持,实际上既不出钱,也不出人。各路军阀更是乐见东北军的败绩,最好全都打光了,省得以后还要和他们打。到时候孤军奋战,实力不济,东北还是要沦陷的。

虽然张学良的这些考虑是很客观的,但在日本人眼里,就是留下了一个中国人好欺负的印象。怎么欺负都没关系,反正也不敢反抗。所以,自从平白得了东北这块地方,他们就应了那句话——“一旦得到,就想要更多。”并且信心正在无限X中。

他们X到了什么地步呢?有一次,天皇问陆军大将杉山元:“解决中国事变,需要多长时间?”杉山元信心满满地回答:“只需要一个月!”这也是所谓“三个月灭亡中国”的最初版本。

除了东北,华北,日本人的势力范围,早在一战以后,就扩展到了山东。但是,大体看来,中国和日本还是和平的,就算冲突,大多是局部冲突,还不至于让蒋介石重视起来。

卢沟桥事变后,蒋介石就不得不好好考虑考虑了。日本肯定是不会轻易满足的。那么沿着海岸线下来,就一定要染指上海。暂时没动作,是因为还没有处理好华北。一旦在华北站稳脚跟,必将挥师南下。到时候,蒋介石的处境必将更加被动。

与其等人出手,不如先下手为强。反正一定要打。并且肯定不能在华北打。因为华北主要是平原,中国部队机动性很差,跑不过日军的汽车和摩托。补给方面,日军背靠东北,也十分方便,而华北向来不是蒋介石的地盘,诸多行动,必然会受到限制。

综上所述,与其在华北打,不如在上海打。一方面,日军早晚都要打上海,另一方面,上海又有很多外国租界。一旦打起来,威胁到外国人的利益,他们就可能出来调停。到时候,日本碍于他们的面子,可能就不打中国了。

再看看双方的人力对比,也对中国有利。虽然上海本地没有常驻军,只有两个保安团和X,但日军也只有三千多名海军陆战队员,外加一些海军舰艇。如果集中兵力,把这些日本人消灭掉,显然可以扳回卢沟桥那一局,还能赢得国际上的肯定。

考虑到以上这些,早在1937年7月中旬,蒋介石就开始在上海附近集结第87师、第88师,并命令华北的空军主力向上海方向集结,试图一举歼灭在上海的日军。

第87师,第88师原来都是国民X的警卫军,可以说是蒋介石的心腹。蒋介石聘请德国顾问,进行军队改革。它们也是第一批试点单位。改革后,这两个师都按照德军编制,装备是一水儿的德国货,在所有军队中是最好的。就连人员也是由德国顾问训练的。所以,大家又称呼它们为“德械师”。但它们也有缺点,那就是,每个师只有一个炮兵营,重火力方面稍显不足。

没过多久,中日之间发生了虹桥机场事件,谈判失败后,日本驻上海第3舰队开进黄浦江、长江,海军陆战队也开始在虹口日租界兵营、X仓库、公大纱厂等地修筑工事,同时呼叫陆军增援。

1937年8月13日,淞沪会战正式打响。

淞沪会战是抗日战争中的第一场大战,也是最惨烈的一场。

为了取得主动权,尽快消灭上海日军,蒋介石一边让空军轰炸位于虹口的日本海军陆战队司令部、汇山码头及海面舰艇,特别是进入苏州河的敌舰,一边派第88师,第87师从陆路发起进攻。

第88师主要负责进攻海军陆战队基地。8月13日,天刚亮,一部分日军就从停靠在长江口外的大型军舰上转移到小型军舰上,驶进黄浦江,试图登陆,第88师炮兵部队向日军猛烈开炮。日军冲锋多次,均被打退。死伤数百人,还活着的,赶紧跑回船上。

但日本人没有善罢甘休。没过多久,他们就放出X气球,开始对中国军队进行X。军舰也不断开炮还击。海军航空队更是出动飞机,轮番轰炸中国军队阵地。

留在陆地上的日军,和中国军队也发生了激烈的冲突。中国军队势如破竹,相继占领五洲公墓、宝山桥、日本海军X。沪江大学等地。民众得知消息,不仅X情激昂,额手称庆,还送来了大批慰问品,包括很多面包、饼干,罐头。

本来,如果乘胜追击,事情可能就这样成了。但蒋介石为了引起各国注意,突然下令停止攻击。也正是这个命令,导致了后来的严重后果。因为,当时增援的日军尚在路上,中国军队还是占尽优势的。

但最好的机会就这么被放走了。非常可惜的是,即便中日两国打成这样,其它的国家也并没有出面调停。于是,战争不得不继续下来。

在X,双方在街巷中鏖战了一个多月。对于每一个制高点,每一条街道,每一座房屋,都展开了激烈的反复争夺。士兵们终日战斗,不眠不休,只能在交火的间隙,随便找个地方睡一会儿。食物方面,也只能吃压缩饼干。战斗激烈,顾不上吃。实在饿得不行,才会随便啃上两口。饮水更成问题。随身带的水喝光了,只能就着污血,喝水沟里的水。不远处就堆着很多暴露在外的尸体。在炎热的天气下,先是会X,发出爆裂声,接着就是腐烂变质。

8月16日,蒋介石从西安调来第36师,企图攻下汇山码头。这支部队和第87师和第88师渊源很深。实际上,它本来就是这两个师各自的两个团组成的,共计1万人左右。

第36师决心打好这场攻坚战。首先,他们从侧面的小巷入手,打算从高楼后面爬上去,但日军X突然现身,先是X了巷口,又扔了很多X,一下子烧死了300多人。

如果能用炮兵去打X,当然是最好的。但第36师只有一个炮兵营,而且缺乏重炮。火力严重不足。接下来的第216团,也正是吃了这样的亏——在团长亲自带领下,全团上千人冲到码头门口,眼看就要进去了,但铁门过于坚固,一时无法摧毁。日军又有炮火和飞机的支援。枪林弹雨中,大家只好硬着头皮,攀爬铁门,最终以过半的战损率撤退。

双方一直打到23日,第36师才以3辆X和3个营的兵力,成功X码头日军,把日军压缩到海军陆战队司令部和公大纱厂等几个孤立据点。

第87师的情况又是怎样呢?他们主要负责攻击杨树浦的守军。这里的情况更加艰难,因为敌人盘踞在大量坚固的工事里。前面已经说过,我军火力不足,没有重炮。一般的炮弹打上去,只能啃下一层水泥而已。

炮弹没用,只有人上了!士兵们前仆后继,以血肉之躯往上冲。虽然进展很慢,伤亡也很大,但最终取得了胜利。更是有将近五百名日军溃逃到外白渡桥,向租界里的英军投降!

然而,日军在制空权方面,始终是更胜一筹的。他们的飞机猖狂极了。不仅炸上海,也炸南京,炸杭州。不仅炸中国军队,也炸厂矿,医院,大学,甚至国际红十字会。对此,中国空军根本无法做出有效的反击。因为日本飞机主要是战斗机。时速在四百公里以上,升高五千米,机上还装有机关枪。中国飞机是美制旧式道格拉斯。时速不过二百二十公里,升高不过四千米。上面不仅没有武器装备,就连通讯设备也没有,只适合用于X或者小规模轰炸。

但仗还是要打。根据自身特点。中国空军制定了白天隐蔽、夜间活动、单机出击的原则,尽其所能地配合陆军轰炸X、虹口、公大纱厂等地及江上日军目标,并取得一定成效。比如,曾经造成X仓库两次大火。

除了蒋介石的三个王牌师,其它中央军也损失惨重。8月31日拂晓,日军以飞机和海军舰炮掩护,试图登陆吴淞。守卫吴淞的第61师拼死阻击敌人,伤亡过半,后来被缩编为一个团,和独立第20旅合并了。

第98师的表现同样惨烈。自9月2日,日军为扩大登陆场,猛攻第98师,双方多次发生白刃战。其中一个营,除了一个人在昨晚就出发送情报,其余士兵,包括营长在内,打光最后一颗子弹,全部壮烈牺牲。

9月中旬,因为减员严重,中国军队被迫转移到江湾、蕰藻浜右岸,由进攻转入防御。而日本见上海久攻不下,决定把主要战场从华北转到上海,不停地从华北甚至台湾调兵,总兵力一度达到20万人。

蒋介石的三个王牌师损失惨重。坚守X的87师伤亡近1万人。第88师三个旅长阵亡两个,六个团长阵亡三个,营长阵亡十一个,连排长伤亡十分之八。36师先后补充了近8000人的兵员,最终全师剩下不到4000人。其它部队伤亡情况更是惨不忍睹。

眼看中央军已接近无人可拼,蒋介石又调来川军、桂军、粤军、湘军、东北军等地方部队。另外从江苏、浙江、江西、安徽的保安团里抽调了一些士兵。但这些士兵有的根本没打过仗,也不知道怎么打仗。上午才来,下午就伤亡了。为了使他们不至于成为无名英雄,后来,部队只好把番号写在白布上,加盖公章,让他们装到左上角衣袋中后,再上前线。

在接下来的战斗中,湘军第15师伤亡大半,后撤整补,阵地由粤军第159师,第160师接管。一周之后,在日军主力的猛攻下,这两支部队的官兵全体阵亡,无一幸存。

税警总团所在的周家桥地区,战斗也很激烈。他们先后打退了日军的七次强渡,但因为日军炮火过于猛烈,最终还是失败了。日军渡过苏州河后,和中国军队反复争夺刘家宅。战斗中,第5团团长阵亡,全团死伤过半。第4团虽突击反攻,但只夺回南侧一半的民宅。战况极其惨烈,后因死伤惨重,税警总团被撤下来,阵地最终由第36师接管。

桂军方面,最初是非常自信的,打算来个大反击。因为桂军擅长白刃战,在军阀混战时期,向来是所向披靡。但日军火力很猛,桂军的优势根本发挥不出来。他们的冲锋被一次次打退。虽然最终占领了陈家行,但在日军释放烟雾弹作为掩护的时候,误以为是毒气,大乱阵脚,最终被日军击败,死伤近5万人。

陈家行失守后,川军决心把阵地夺回来。双方打得很激烈。川军五次攻下阵地,又五次被日军反攻。最重要的是,在装备和兵员素质上,川军也没有比桂军好多少。有些士兵根本没见过X。X一过来,甚至想靠近扔X,结果被轻而易举地打死。一个排的人一起冲锋,没冲多远,就只剩一个人了。

中国军队伤亡惨重,但不管是蒋介石的嫡系,还是当时的各地方部队,都在前赴后继的和日本人死磕。

以川军26师为例。全师将近1万人,最后打得只剩600人。14名营长阵亡13人。但就算这样,川军也绝不后退。虽然在日军火炮、飞机的轰击下,方圆数里都被炸平。工事和掩体也被摧毁殆尽。但英勇的川军把尸体高高地堆起来,藏在后面,作为掩护,继续坚持战斗。

东北军主要打的是松江保卫战。参战部队是吴克仁的第67军。他们领到的任务,是协助川军“死守松江三日”。第67军是张学良的嫡系,炮兵方面,颇有实力。借此,他们数次打退强渡黄浦X日军,并与日军主力展开激战,军长吴克仁甚至亲自冲锋。

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坚持完成了任务。但是,在撤退的过程中,苏州桥被日军炸毁,第67军军长吴克仁也中弹牺牲。这是淞沪会战中牺牲的最高将领。之后,被打得七零八落的第67军不得不取消番号,剩余人员统一并入中央军。

仗打到了10月15日,此时淞沪会战已经打了两个月,日军突破了蕰藻浜,中国军队撤退到苏州河南岸。

开战两个多月以来,除租界外,整个上海变成一片废墟,但大部分仍由中国军队控制。日军在中国从未遭受过如此大的挫折,不禁恼羞成怒,决定成立华中方面军,继续从华北和本土抽调12万人,增援上海。随着援军在杭州湾登陆,日军兵力增至27万人。

10月29日,日军逐步占领前沿阵地,日本飞机也伺机四处轰炸。第88师第524团第1营退守四行仓库,以八百余人,与日军血战四天四夜,击退敌人多次进攻。

进入11月,中国军队开始撤退。但蒋介石依然期待11月3日召开的九国公约会议,希望可以再坚持半个月,以便引起外国的同情和支援。直到一周之后,才下达了全面撤退的命令。

因为命令仓促,指挥失控,大撤退演变成大溃退。数十万中国士兵挤在几条公路上,被日军飞机轰炸,伤亡近10万人,加上在战斗中伤亡的19万人,淞沪会战,中方损失约29万人。而日军伤亡仅6万人。

1937年11月11日,上海沦陷。

此次战役,中国共投入48个师、15个独立旅、9个暂编旅、税警总团、教导总队、宪兵1个团,以及上海市保安总团、上海市X总队、江苏省保安团4个团,炮兵7个团,兵力总数在60万人以上,但因交通不便,实际到达战场的兵力,只有差不多40万。

中央军的精锐部队,除13军在华北战场,几乎全部云集上海。而这一仗的失败,不仅导致中央军受到了巨大的损失,基层的黄埔军官也几乎消耗殆尽。

淞沪会战,是中国军队第一次海陆空协同作战,步兵、炮兵、X协同作战,因为缺乏经验,效果很差。例如,X冲锋时,步兵不予掩护,步兵攻坚时,X也配合不好。加上海军和空军实力不足——当时,中国有40余艘舰艇。日本有30余艘,但其中有4艘航母。所以总体实力是大大优于中国的。中国参战300多架飞机,损失过半。日本有约390架飞机,数量和质量上也优于中国。

淞沪战败,和蒋介石也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X首脑,军队的指挥者,不把希望寄托在自己的士兵身上,反而时刻希望外国调停,打打停停,最终贻误战机,无力回天,自尝苦果。上海之后,南京很快失守。日军攻入南京城,发起了骇人听闻的南京大X。

但是,日军的暴行让更多普通民众X起来,认识到抗战是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事情,最终加入到抗日的大潮里。而蒋介石灰溜溜地跑到重庆,也让人们认识到,在抵御外侮的过程中,只有让自身变得强大,才最终得以求生存。如果只是把希望寄托在别人的良心上,就个人而言,大概率会失望,就国家和X而言,终有X灭种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