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上观后感800字(观太行山上有感400字)

《太行山上》是一部最真实、最热血的抗战电影,它没有将日军贬低的不堪一击,相反电影中日本军队装备精良、训练有素,这也充分表现了中国八路军,敢打必胜的信念。八路军子弹打光,跟敌人拼刺刀的一幕,也是最让我感动、震撼的。

太行山上

电影中有这样的一个镜头,日本军官挥刀大喊:“退弹”日本部队整齐划一的推掉子弹。很多朋友好奇,为什么日本军队拼刺刀时要退掉子弹呢?很多年前,小编看这部电影的时候,也存在这样的疑问,那么现在小编给大家普及一下吧。

二战时日本兵

第一,日军使用的步兵轻武器性能限制

日军的制式轻武器,最典型的就是三八式X。它继承了其前辈村田式X的特点,那就是弹丸初速高、瞄准基线长、枪身长。这样的特点使三八式X射程远,打得准,也适合白刃战,不但日军喜欢用,中国军队缴获后也喜欢用,战前还从日本进口过一批。但是它也有缺点,因为弹丸初速高、质量好,因此命中目标后往往易于贯穿(也就是说目标被子弹打穿),创口光滑,对伤口周边组织破坏不大,在杀伤力上不如中国的中正式X。白刃战中,这个缺点更为突出,因为白刃战中双方人员往往互相重叠,使用三八式X,弹丸射中对手后会贯穿人体继续沿弹道飞行,经常打中目标身后的自己人,容易造成误伤。而且,由于贯穿后弹丸速度降低,二次击中目标后弹丸会在人体内形成翻滚、变形,造成的创伤更为严重。而仅受贯穿伤的对手未必当场就失去战斗力,仍然能够反击!在二战时的中国战场,因为装备和训练的优势,日军人员损失与中国军队相比,达到1:4甚至1:6的水平,而且日军处于人员劣势。因此,使用三八式X在肉搏战中X射击,因为误伤造成己方大量减员,显然是赔本的事情。

二战时的日本军队

第二,日军对白刃战的战术认识

白刃战中,日军标准的刺杀准备姿势为一手握前护木,一手握枪托前段弯曲部,枪托稍下垂在支撑腿侧面,半斜向面对对手,刺刀尖略与眉平。这样,枪从斜上方到斜下方,正好护住颈、胸、腹要害,而刺刀一甩就可以突刺。问题是如果摆一下这个姿势,就会发现原来这样一比划,枪口根本就不是朝向对方,而是朝向斜上方的天空。因此,格斗起来,射击的机会很难比突刺的机会更多。而如果作射击准备,手指必须放在扳机上,这就造成了两个严重问题,一、只要双方武器一相交磕碰,就会走火;二、手指不能全力握枪,影响了持枪姿态,拼杀中使不上全力。另外,三八式X太长,转动枪口瞄准对方的力距也长,如果对方不是出现在正前方,转动枪口的时间太长,可能枪口还未到位,自己已经被刺倒,这时候使用枪托进行打击对手无疑是更为方便的作战方法。可见,日军白刃战中能够有效射击的机会很少,保留枪膛中的子弹,取得战果的机会微乎其微,反而影响了肉搏动作的质量。

看完这些大家明白了吧!这就是日本军队在拼刺刀时退弹的真正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