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南旧事》能够收录进教科书,并非是偶然,无论是文笔、构思、立意,都足以证明它的优秀。从问世以来,
林海音的《城南旧事》也有六十多年,翻拍成电影距今也有37年了,但这么多年过去,《城南旧事》并未被时间埋没,反而被一代代人翻阅,转为心X同的珍贵记忆。
某种意义而言,《城南旧事》也是林海音的自传,书中描述的时代正是林海音7岁到13岁的经历。这是一个人最容易产生记忆的童年。当时正是日本侵占台湾的时候,林海音一家不愿在日本X下做顺民,便举家搬往北京。书中的背景便由此开始。
林英子搬到北京后,住在一个X同里。她第一个交到的朋友是被大家认为是“疯”女人秀贞。秀贞也是一个曾拥抱到幸福的女子,她曾与一个大学生相爱并生下一个孩子,可是随着思康离开,孩子被人送走,这个整日站在胡同口久立的秀贞就成了大家眼中的疯子。
可是英子却对将众人眼中的“疯子”视为朋友,愿意真诚,以一种平等的视角的帮助她,而非施以对疯子的怜悯。而英子也帮助秀贞找到了她的孩子。
如果这是一个完全虚构的童话,故事本该到此结束,可是这个带有自传色彩的故事,为我们揭开了现实——秀贞在去寻找所爱之人的路途中,与孩子一同丧命在火车之下。
世事的无常降临在这个孩子身上。在她的眼中,出现了无法理解的世界,似乎也X着她去理解。正如她后来遇见的那个偷东西的年轻人。年轻人为了让弟弟上学做贼,这让英子无法分辨他是好人,又或者是坏人。
可当这个年轻人被X带走时,英子依然感到伤心,伤心自己失去了一个朋友,一个在成人视角看来,可能被忽视的人。
朋友的离开也是童年的逐渐告别。家庭的变化则让英子感到了异样。一向在英子眼中的完美父亲,跟到家不就的兰姨娘似乎有些不大正常。聪明的英子做起了红娘,将兰姨娘介绍给德先叔,直接打断了兰姨娘和父亲的感情发展。
初读这里的时候,感觉写得很意思。英子的细腻,以及那种人小鬼大的感觉,让英子的形象更为饱满。在英子童真的视角下,又侧面透露着人世间沉浮复杂的一面。
后来英子的奶妈宋X丈夫过来找她,带来了她们女儿送人,儿子去世的消息。于宋妈而言,这无疑晴天霹雳,常人会报以同情和劝慰,英子却认为为什么宋妈要放弃自己的孩子,去喂养别人的孩子。
英子不懂成人世界的残酷,但这也正是童年的可贵之处,保留一种孩子的视角,去撬动现实的熟视无睹。宋妈离开后,英子的父亲也因为肺病去世。这个孩子从此就告别了童年。
“爸爸的花儿落了,我也不再是小孩子”后来重新回看这里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杨德昌导演《一一》的那句最后台词“我觉得,我也老了。”
内容的《城南旧事》无可挑剔,从学习写作的角度来看,林海音对故事节奏的把握,确实到了一个炉火纯青的地步。虽然是写的童年,却不像那种矫揉造作的三流作者,刻意去渲染,用那些扭扭捏捏的文字去描述。
她的人物塑造并不是作者牵线硬拉而成,而是让情感自然的流露,人物可以自然地成长起来。这是许多经典文学作品的共同之处。
林海音曾言,写《城南旧事》的初衷就是为了“让实际的童年过去,让心灵的童年留下来。”
作为享誉华人世界的作家,林海音的作品不仅得到口碑,更经受住时间的考验。她的其他作品同样值得品读。
今天给大家推荐的是一套适合六到十二岁孩子阅读的《林海音儿童文学六册》,全书收录了林海音《城南旧事》、《伞上一片天》、《窗口的画》、《想飞的乌龟》、《会唱的球》、《童年和童心》六部儿童文学作品,包含散文、小说、叙事小品三种题材,适合孩子阅读。
书的细节也非常用心,除了字体间距合适,书的印刷采用柔韧不伤手的环保林道纸,让孩子阅读更舒适。书中的90多幅彩绘插画是由国内知名插画师Lily和cindy耗时一年制成,给孩子带来场景式阅读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