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际交往是大众社会生活的重要内容其中一个,自我的提高、心理的调适、信息的沟通、各种不同层次需求的满足、人际关系的协调,都离不开入际交往。每一个人,都希望善于交往、都,希望通过交往建立起和睦的家庭关系、亲属关系、邻里关系、朋友关系、同学、同事关系……而这些良好的社会关系可以使个人在温馨怡人的环境中愉快地进修、生活和职业。但在实际的交往经过中,总是或多或少地存在着一些不尽如人意之处,影响了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
在来访者当中,最常提到的难题如:“我怎样才能使别人喜欢我?”,或者“怎样才能消除自卑感?”,还有“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等等。还有人会问:“我何故体会不到人际交往的高兴?”
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表明,那些在人际交往中颇受好评,很得“人缘”的人一般具下面内容特点:乐观、智慧、有特点、独立性强坦诚、有幽默感、能为他人着想、充满活力等等,当然,不是说这些特点都具备才能有好的人际交往。而那些在人际交往中不太受人欢迎的人也具有下面内容几许特点:自私、心眼小、斤斤计较、孤傲、依赖性、自我中心、虚伪自卑、没有特点等等。有了以上的参照标准,大家就可以对照自己,扬长避短。当然,在人际交往中,最主要的是坦诚,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人,不能丧失掉自我。阿谀奉承,随声附和并不能换来良好的人际交往。
怎样在人际交往中正确地估价自己和别人。古语说得好:“人贵有自知之明”,何为“贵”,为何“贵”,贵,说明其难。正确地认识自己的的确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错误的自我估价中,对交往妨碍最大的,莫过于自卑和自傲。
自卑,即对自己的智慧、能力、才华等作出过低的估价,进而否定自我。自卑的人在交往中,虽有良好的愿望,然而总是怕别人的轻视和拒绝,因而对自己没有信心,很想得到别人的肯定,又常常很敏感地把别人的不快归为自己的不当。有自卑感的人往往过分地自尊,为了保护自己,常表现得非常强硬,难以让人接近,在人际交往中变得格格入。
自卑心理源于心理上的一种消极的自我暗示,很多心理学家指出,自卑感和本人的智力、受教育程度、所处的社会地位等影响无关,而仅仅是对“自己不如他人”的确信。因此,要克服和预防自卑心理,要敢于正视自己的不足。人无完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对于一些不可改变的事实,如相貌、身高等等,完全可以用别处的伟大来弥补,大可不必自渐形秽。 要正确地与人相比,自卑心重的人往往很善于发现他人的长处,这本身不是坏事,可是他老是用别人的长处和自己的短处比,不是激发起奋起直迫的勇壮,而是越比越泄气,从而贬低、否定自己,以偏盖全。其实,人各有所长,自己不可能事事都强过别人,反过来也一样。见贤思齐应当鼓励,这其中还有一个量力而行的难题,因此,要防止和克服自卑感,还要注意不可对自己提出过高的要求,在选择目标时除考虑其价格和自身的愿望外,还要考虑其实现的可能性。与其追求那些不切实际的物品,还不如设立一些较为现实的目标,采用“小步子”制度,不断地使自己得到鼓励。最后一点,要锻炼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要由于一次失败而一蹶不振,或因自己某一方面的过失而全盘否定自己。
自傲与自卑相比,也源于错误的自我估价,自傲者喜欢过高地估计自己,在交往中表现为妄自尊大、自吹自擂、盛气凌人,而且不愿和自认为不如自己的人交往。这样的人当然不会受到别人的欢迎。自傲者一旦受挫,往往会较为自卑。自傲者要学会尊重别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这样才有利于客观评价自己,还要学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能否正确地认识和了解他人,同样 关系到人际交际能否顺利进行。要走出对他人认知的心理误区,要注意下面内容几许方面:
第一;不以第一印象作为取舍判断的标准。第一印象,也 就是第一次对人知觉时形成的形象,它往往最深刻,而且常会成为一种基本印象而影响对他人各方面的评价。俗话说,先 入为主,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大众很重视给别人的第一印象,但也该看到,第一印象得之于较短时刻的接触,又无以往的经验作参照,主观性、片面性较强。因此,一定要注意其消极的一面既不能因第一印象不好而全盘否定,又要防止被表面的堂皇所迷惑。“金玉其外,败絮其中”,这样的例子也屡见不鲜。要练就一番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本事,在长期的相处中全面、正确认识和了解他人。
第二,不因一时一事评价人。某人刚犯了一个大错误,于 是就有人发现,他从来就不是好人。这是近因效应在作怪。在较为长期的交往中,最近的印象比最初的印象更占优势,这是一种心理惯性。由于这种惯性的影响,大众往往会以最近的印象来评价人。另外,还有所谓“光环”效应,某人的一种优点、优势放大变成了笼罩全身的“光环”,甚至原来的缺点也被掩盖或者蒙上了一层夺目的光彩。这种对他人认知的最大失误就在于以偏盖全。“借一班而窥全豹”并不总是适合于一切人和事,个别和局部并不一定能反映全部和整体。在人的诸多行为或性。格特征中X某个好的或不好的、就断定他是好人、坏人,无疑是幼稚的。恰当地、全面地认知他人,就要克服说好?茫?祷等?档木?曰?椒ā?
第三,切莫先入为主,第一印象固然是一种先入为主,除此之外,在我们的头脑中,总有一些先在的,得之于各种途径的意识,并常常以此来评价和判断他人,由于这样做所耗费的心理能量最少,也就是说,它最省事。然而,图省事往往会造成一些认知偏差。何美国人开放,英国人保守,商人精明世故,农民老实本分……。这些说法虽与某些人的特征相吻合,但绝不是个个如此,还要“具体难题具体对待”。人如其面,各各不同,不能用概念来衡量人,把人简单化。
何故有的人不能从人际交往中得到高兴?人是社会的动 物,人际交往是我们每个人的一种需要。在人际交往中,过分留心、处处算计、总怕吃亏上当,这当然得不到高兴。可以说,这样的人还没有领悟人际交往的真正内涵,因此他无法体验到交往中的高兴。俩人互相交换一个苹果,还是一人一个苹果,俩人互相交换一个主意,一人就有了两个主意,这个例子是交往露内涵的一个体现。除了这些之后,交往的意义还在于增大个人的心理空量问,减少彼此的心理距离,建立“我们感”。这些都是人的一种心理需要、社会需求。
消极的心情,如不快、痛苦、愤怒、失望等,会影响人际交往的正常进行,这点不言而喻。这些消极心情的产生,可能来自某种压力、或者受挫、或是某种丧失。每个人都要学会在生活中对付这些不良心情,这也是个人成长的一种重要表现。现代社会主张特点独立,人际交往也日益复杂,如果说在一些场合,或和某些人的临时性的交往需要一些表面的客套、应酬,那么,建立和提高深入持久的人际交往,最重要的是坦诚相见、表达真诚的自我。“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友”,大众并不喜欢那些假扮的圣人。当然,如果是自己身上存在着明显的缺点,理应努力克服和改正。大众在人际交往中不断审视、认识自己和他人,不断领悟人生,这是人际交往的内涵之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