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互文的修辞手法?(什么叫互文并举例子)

什么是互文的修辞手法?

互文修辞,是古汉语中一种特殊的修辞手法。即互文见义,是指在有意思相对或相关的文句里,前后两句词语互相呼应,互相交错,意义上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使文句更加整齐和谐、更加精炼的一种修辞手法。特点是:上文里含有下文将要出现的词,下文里含有上文已经出现的词。

例如:烟笼寒水月笼沙。(杜牧《泊秦淮》)

可以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月光笼罩着沙也笼罩着寒水。如将此句译作: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意思就讲不通了。

互文和并提的典型事例?

回答:互文是用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意思的修辞手法,如白居易《琵琶行》“主人下马客在船”,意思是“主人客人下马,主人客人在船”。并提又叫合叙,即并起来提,合起来叙,如诸葛亮《X》“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意思是“如果有人作奸犯科,宜付有司论其刑;如果有人为忠善,宜付有司论其赏”。

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作用用法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为了达到文字简洁,含蓄凝练的要求,让两个事物在上一次文只出现一个而省略另外一个。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一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二是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互文有种种不同的表现形式: 一是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船西舫悄无言”“东犬西吠”亦属此类。 二是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例如“东西植松柏,左右种梧桐”三是互补互文。例如“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互文是什么修辞手法

互文表示带有修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方法。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互文的修辞特征

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二、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互文见义的修辞手法是什么意思

互文见义是古代汉语中的一种修辞手法,也常见于古典诗词中。这种手法用字简洁,语言含蓄而凝练,用来表达内容却非常丰富。但对于读诗的人来说却是一个障碍。它有可能妨碍人们对诗的理解而产生歧义甚至错解诗意。

“互文”即上下相邻的句子或同一句子的上下段中所用的词语须互相补充,结合起来表示一个完整的意思。或者说上文省下了下文的词语,下文里省了上文出现的词语,读的时候须把它合在一起参互成文,合而见义。习惯上把它叫作“互文见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