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外公】
家里大人们常说我是一个“文化不及格,噻话得一百”的费头子娃娃,但有一回我写的作文《我的外公》却在班上得到了班主任的表彰,还让我上台当众朗读给同学们听!
其实这种上台演讲的情况过去也有过,只不过都是上去诵读触及灵魂的深刻《检讨》罢了!
我的外公姓雷名志诚,光绪三十二年生于崇州县白马乡(今锦江乡)密严村的一个破落X官僚家庭。外高祖父(外公的爷爷)曾考取满清的“举人”,还担任过县衙的“典官”,相当于现在县法院院长的官阶。
那时候雷家的家境殷实,有五六十亩上等水田和两处不亚于“麓山国际”别墅的房产。且佣人丫鬟成X,算得上是本土本乡的一方富豪了。殊不知人在家中坐、祸从天上来,外高祖父的弟弟利用家兄职务之便,倒卖刑案卷宗去抽鸦片被查。后东窗事发全家受X被抄,外高祖父被收监下狱仕途便盛极而衰,出狱后已经是物是人非。
外高祖父自此闭门谢客,开办了一隅私塾“留兰斋”,借以了此余生……
到我的外曾祖父(外公的父亲)那一辈的时候,雷家已经彻底家道中落。眼见已无法挽狂澜于既倒,性格执拗的外曾祖父毅然带着三个未成年的儿子远走他乡去下苦力谋生!
这三个孩子之中最小的一个,就是我的外公雷志诚。
外公聪慧过人,从小就能背诵那些“人参味甘、元气补添、黄芪性温、表固收汗、白术甘温、强脾健胃、赤芍酸寒、产后无犯”等本草口诀……
由于家境不再宽裕,外公便从小跟随外曾祖父在外漂泊,年不满13就被送到县城的一家“春生堂”药铺当学徒。“三年徒弟、三年X”历练下来,外公不但习得文墨,还出落成了一个标志X的青年!
正是这段艰苦经历造就了我这位健壮的外公。在他老人家七十多岁高龄的时候,依旧可以背起我这个五六岁的娃娃健步如飞的去圆通古镇赶场。
我对外公少年时候的情况了解甚少,虽与他一起过往的日子里他也有偶尔提及。但当时耍性太大,成天脚不停手不住的自顾快活。外公的谆谆教诲在当年,有点像是在对牛弹琴,现在回想起来也确实留下不少的遗憾。
后来逐渐长大懂事以后,外公所描述的人生百态才逐渐清晰起来……
【外公和孙辈们,我是最调皮的那个】
我小时候住在崇州市区,外公则住在元通古镇附近的“锦江乡”老宅。可能因为我是幺孙儿的缘故,外公与我有特别的感情,和他在一起的时候都是如沐春风的温暖。
每逢天气晴好的节假日,外公都会步行十多公里路来到我家,然后接我去陆游的“罨画池”或是外乡赶场的地方耍。除了沿途会给我买那些民间手工的玩意儿,还会带我去坐茶铺听评书吃小吃。
从我开荤可以吃辣椒的时候起,我就特别喜欢重口味的凉拌鸡片。外公也晓得我好这口,经常把我带到“天主堂”或是“王鸡肉”去打牙祭……
外公经历过灾荒年代,体格比较清瘦留有三缕花白的胡须,出行时喜欢裹一张深青色的头巾。老人家一直注重道家的养生,讲究过午不食或是七分饱腹的原则。所以每到馆子头坐定,就会让我随性地去向堂倌点菜。上菜之后无论是“凉拌鸡片”还是“怀远三绝”他老人家几乎都不动筷子,只是喳一根叶子烟在旁边看着我风卷残云般的独食。
如果是坐茶馆就更巴适了,和外公一起不但可以坐在前排而不用在后面“听战国”(“听战国”是指老成都听评书没钱买茶的人,只能“站”在外面听免费的),桌子上还会有花生、胡豆、人参米等零食。直到我上初中,都还会陪外公去坐茶铺谈“三花”。
老成都的袍哥间有一句俗话叫“吃花茶,就要讲打杀”!意思是那些年在茶铺吃茶的多为袍哥聚会,中间有不少是那些“吃铁吐火屙秤砣”的社会人士。而在民间发生了纠纷后,又会在茶铺中进行调解,美其名曰“吃讲茶”。所以旧时的茶铺里除了保媒拉纤或是买卖经纪的,大多都是“提劲打靶掀飞机”的话题。
俗话说有人的地方就是江湖,茶铺里面更是一个浓缩后的江湖!外公和我一起坐茶铺,除了听评书吃小吃以外,还会给我讲一些做人的道理、江湖的规矩、历史的典故。虽不至于让我从小就领会“人情险,江湖更险”的道理。但却让我在耳濡目染中明白了“人情世故”的真谛!
【与外公的10位结义兄弟】
新东方的X曾经说过:当年有一个大学同班同学,每周带七个苹果来学校。大家本以为会与七个同学一起分享。结果他却是每天吃一个,刚好一个星期整完!后来新东方上市的股东里,自然就不会有这位心机同学的存在。
其实类似于这类因果关系,在陪外公坐茶铺的时候已经给我灌输过了……
外公告诉我,就算是一起打平伙看别人“夹菜”都可以看出一个人的品行!只要你注意那些细节,比如把最肥的回锅肉捻给哪个啊,或是算账的时候是不是爱上茅房梭边边啊,都可以透露出彼此的性格和各人财务的状况!
外公一生行医多年虽没有啥子“赛扁鹊”、“比华佗”的名气,但用一己之力创办了自己的药房,和一家经营农产品的《小康市》商号……
由于自幼的天赋和在“春生堂”的磨练,中药被他运用得及其到位,曾自创秘方《一贴清》。据母亲口述,外公的这剂秘方用十余味中药磨制,再涂抹于纱布之上。凡类似“慢性咽炎”等症状者,贴于脖颈猴桃处,一个对时即可痊愈!
由于疗效明显,一些不良医商便想偷过去假冒。为了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同时也是为了膝下五个娃娃的生存问题。外公眉头一皱计上心来,提笔撰写了《药法三章》,曰:其一、【一贴清】使用需到店经雷老师点穴后粘贴、其二、粘贴后三缄其口不能说话、其三、次日对时起床后即刻把废贴丢入河中,如不按方办理,药效即不能达到,切记,切记!”
由于中医源于神农伏羲,外公对“乾三连,坤六断;震仰盂,艮覆碗;”的相关运用,也是游刃有余的。每遇举棋不定的时候,往往会用“乾隆通宝”和“千年龟壳”占卜一卦探明凶吉……
外公还经常给我讲述:周吕望的《乾坤万年歌》、诸葛亮的《马前课》、李序风的《藏头诗》和刘伯温的《烧饼歌》。还告诉我“正一以真一不二,伐诛邪伪为内涵,全真倡积真功、践真行为本真”的古老智慧和道理,以及“耳神报”、“童子报”、“灶君报”、“土地报”等奇门遁甲的传说……
小时候上幼稚园学习“找呀、找呀找朋友”的场景早被丢去了爪哇国,但外公的一言一行,包括叶子烟的浓郁味道、外公身上永远笔挺的蓝布中山装,和围墙外五彩斑斓的童年却始终渗透在我的生命之中!
我读中学后外公开始日渐衰老,由于要应试苦读,我和外公见面就少了许多。那年寒假是我陪外公一起度过的最后日子,外公仿佛晓得天数将近的玄机。看我的眼神虽开始暗淡,却好像要把他毕生的智慧都传递给我。
我还记得在我们分别之日前,他每天用颤抖的手把一个搪瓷茶缸摆放于取暖用的炭火旁,里面是他自己配置的中药或流食……
火光中快要燃尽的木炭霜一样的洁白,外公仿佛就是那盆即将燃烧殆尽的炭火。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也想用那一点点余温来温暖身边的儿孙。
外公走的当晚崇州下起了多年不遇的大雪,雪如同鹅毛般飞舞但气温却并不寒冷。最后赶到的是在大学任教的二姨,她顶着一头的白霜推门进来。是夜,她没有扶柩啼哭却独自去到里屋,在我的作文本背面写下了一篇提名为《我的父亲》的文章……
几天后我站在全班同学的面前,在讲台之上朗读了那篇用二姨的原稿改编后的作文《我的外公》。当我念到最后时已经是泣不成声了,此刻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
我用小到只有自己才能听见的声音继续说到:“谢谢您爷爷,是您给了我这人生第一份荣誉”!
相关链接:
严家弯湾–观庐
亲家轶事—玉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