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历史复习课教学设计的特点及实践策略
【论文出处】历史教学 2016年第9期
【论文作者】贾海燕
【分享人】山东 曾岩
【论文提纲】
一、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的特点
二、高三复习课教学设计的三个层面
三、结语
【摘要概述】
“高三历史复习课还需要‘设计’吗?”记得一次教研活动,笔者在屏幕上打出高三年级本学期的主题“加强教学设计,提高复习效率”时,有一位老师不由自主地说出了这句话。
课堂都需要精心设计。教学是一个有机的系统,无论哪一个环节出问题都会影响到最终的效果。因此,要使教学有效、高效,必须有计划、有设计。教学设计正是要通过“分析学习需要、学习者特征、学习任务、教学材料、教学活动和教学评价等诸多教学因素,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精彩摘抄】
那么,复习课设计与新授课设计之间到底区别X?
新授课更多着眼于历史事件的过程,旨在讲清其来龙去脉,为了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即使具象而微观的细节也可作为教学设计的重点。而高三复习时,学生已经知晓了许多历史事件的过程与结果,再作正向时序的循循善诱就不合时宜了。
复习课应该把培养学生的学科能力和提高思维品质作为教学的重点,那些不至流于细碎的知识只是达到这一目标的依托和载体而已。为了实现这一看似高远的目标,必须有一些“接地气”的具体措施。笔者认为应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进行考虑和设计。
宏观……如北京市十五中的阮其红老师有一个独特的设计,她称之为“4- 3- 2- 1”自主作业,即在进行每一个具体内容复习时,都要求学生先通过预习梳理出相关复习内容的“4 个概念”和“3个问题”,再通过课堂学习,完成“2 者比较”并建立“1 个知识框架”。
在“单元”这一中观层面上,就要求教师在设计复习课时X主干知识和核心能力教师在复习具体某一个内容之前,对该内容所属阶段的时代特征做到心中有数,从X来梳理和建构知识间的关系网,将大大有利于学生历史理解能力的提高和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三个教学内容,分别从图像时序、发散思维、空间比较三个角度有所侧重,这种变化对于学生保持更持久的关注力和克服学习的倦怠感无疑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