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昊陵简介(太昊陵——名陵之首的来历)

太昊伏羲陵,据各种简介,有“天下名陵之首”、“中国X名陵之首”等多种说法,笔者查阅了相关资料,认为“名陵之首”应源于《明史》记载。
在《明史.志.卷二十六.历代帝王陵庙》记载:“洪武三年,遣使访先代陵寝,仍命各行省具图以进,凡七十有九。礼官考其功德昭著者,曰伏羲,神农,黄帝,少昊,颛顼,唐尧,虞舜,夏禹,商汤、中宗、高宗,周文王、武王、成王、康王,汉高祖、文帝、景帝、武帝、宣帝、光武、明帝、章帝,后魏文帝,隋高祖,唐高祖、太宗、宪宗、宣宗,周世宗,宋太祖、太宗、真宗、仁宗、孝宗、理宗,凡三十有六。各制衮冕,函香币。遣秘书监丞陶谊等往修祀礼,亲制祝文遣之。每陵以白金二十五两具祭物。陵寝发者掩之,坏者完之。庙敝者葺之。无庙者设坛以祭。仍令有司禁樵采。岁时祭祀,牲用太牢。
四年,礼部定议,合祀帝王三十五。在河南者十:陈祀伏羲、商高宗。…… 岁祭用仲春、仲秋朔。于是遣使诣各陵致祭。陵置一碑,刊祭期及牲帛之数,俾所在有司守之。已而命有司岁时修葺,设陵户二人守视。又每三年,出祝文、香帛,传制遣太常寺乐舞生赍往所在,命有司致祭。……又命帝王陵庙所在官司,以春秋仲月上旬,择日致祭。
六年,帝以五帝、三王及汉、唐、宋创业之君,俱宜于京师立庙致祭,遂建历代帝王庙于钦天山之阳。仿太庙同堂异室之制,为正殿五室:中一室三皇,…… 七年,令帝王庙皆塑衮冕坐像,惟伏羲、神农未有衣裳之制,不必加冕服。”
朱元璋建立明朝后,遣使遍访先代帝王陵寝,并命令各行省官员呈报,共找到79位帝王的陵墓。礼官根据功德,优选了其中36位,名列第一的就是伏羲。朱元璋亲自制祝文,安排官员设祭期、修陵墓、禁樵采、岁祭用太牢礼。第二年(洪武四年)又由礼部规定了祭祀所在地,第一个明确祭祀帝王所在地就是“陈祀伏羲”,又进一步规定了祭祀的方式、时间等要求。并在京师建历代帝王庙,中间一室的正中为伏羲像,和其他帝王不同的的是,伏羲、神农因为当时还处在原始社会,没有加冕服。
综上所述,明初朱元璋动员全国力量,遍访先代帝王陵,把伏羲列为历代帝王第一,并规定了详细的祭祀礼仪和管理陵寝的方法,明确了陈州(淮阳)为伏羲祭祀地。所以,太昊伏羲陵为三十六名陵之首当无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