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州赵公救灾记
熙宁八年(公元1075年,宋神宗年间)夏,吴越(江浙地区,包括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安徽南部、江西东北部一带)大旱。九月,资政殿大学士、知越州赵公(赵抃biàn),前民之未饥(凡事豫则立,防灾重于救灾),为书问属县灾所被者几乡,民能自食者有几,当廪于官者几人,沟防构筑可僦民使治之者几所,库钱仓粟可发者几何,富人可募出粟者几家,僧道士食之羡(羡,剩余)粟书于籍者其几具存,使各书以对,而谨其备(应对灾害,全社会要有“同舟共济”的共识,在抗灾救灾时接受“统一指挥”)。
州县吏录民之孤老疾弱不能自食者二万一千九百余人以告。故事,岁廪穷人,当给粟三千石而止。公敛富人所输,及僧道士食之羡者,得粟四万八千余石(这是朝廷规定备灾物资的16倍),佐其费。使自十月朔(10月底,X众应该开始断粮,此时X已经准备救灾工作一个多月),人受粟日一升,幼小半之。忧其众相蹂也,使受粟者男女异日,而人受二日之食(大小有别,防止拥挤踩踏,这是科学施策,精准施策)。忧其X也,于城市郊野为给粟之所凡五十有七,使各以便受之而告以去其家者勿给。计官为不足用也,取吏之不在职而寓于境者,给其食而任以事(组织有力,构筑起有效的“X防X治”机制)。不能自食者,有是具也(对于经济困难的,X有保底政策)。能自食者,为之告富人无得闭粜(对于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帮助他们对付“奸商”,严禁囤积居奇,“发X财”)。又为之官粟,得五万二千余石,平其价予民。为粜粟之所凡十有八,使籴者自便如受粟(平抑必需品物价)。又僦民完城四千一百丈,为工三万八千,计其佣与钱(以工代赈),又与粟再倍之(给粮比给钱多一倍,这是“精准施策”,确保救灾物资用到最需要地区和X众)。民取息钱者,告富人纵予之而待熟,官为责其偿(稳定金融)。弃男女者,使人得收养之(全面的社会保障政策)。
明年春,大疫。为病坊(小汤山医院的鼻祖),处疾病之无归者。募僧二人,属以视医药饮食(科学防治),令无失所恃。凡死者,使在处随收瘗之。
法,廪穷人尽三月当止,是岁尽五月而止。事有非便文者,公一以自任,不以累其属(承担“主体责任”)。有上请者,或便宜多辄行(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公于此时,蚤夜惫心、力不少懈,事细巨必躬亲。给病者药食多出私钱。民不幸罹旱疫,得免于转死;虽死得无失敛埋,皆公力也。
是时旱疫被吴越,民饥馑疾疠,死者殆半,灾未有巨于此也。天子东向忧劳,州县推布上恩,人人尽其力。公所拊循,民尤以为得其依归。所以经营绥辑先后终始之际,委曲纤悉,无不备者。其施虽在越,其仁足以示天下;其事虽行于一时,其法足以传后。盖灾沴(lì ,天地四时之气不和而生的灾害 [calamity])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民病而后图之,与夫先事而为计者,则有间矣;不习而有为,与夫素得之者,则有间矣。(忧患意识与防灾机制不可缺)予故采于越,得公所推行,乐为之识其详,岂独以慰越人之思,半使吏之有志于民者不幸而遇岁之灾,推公之所已试,其科条可不待顷而具,则公之泽岂小且近乎!
公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以大学士加太子保致仕,家于衢(今浙江衢州)。其直道正行在于朝廷,岂弟(kǎitì,和乐平易而厚道)之实在于身者,此不著。著其荒政可师者,以为《越州赵公救灾记》云。
管乐识:中国东部地区主要为温带、X带季风气候,这给我们带来了有利于农业的雨热同期,但也会引发频仍的旱涝及关联灾害。上古就有大禹治水,到21世纪仍有大旱引起的“SARS”“新冠“。公元1075年,长江中下游夏季大旱,来年春季瘟疫。曾巩这篇记录北宋名臣赵抃救灾事迹的文章道出了中华X应有的忧患意识与抗灾机制: “盖灾沴之行,治世不能使之无,而能为之备。” 现在看来,当前中国应该在两个领域努力: 一个是完善灾害预警机制,不只是在灾害爆发初期的及时报警,也应包括对灾害的科学有效预测(比如说旱涝之后易发瘟疫);第二个是建立科学的救灾物资储备机制。
【人物介绍】赵抃,生于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1008年),年少时成为孤儿,且生活贫苦。景祐元年(1034年),赵抃中乙科进士,历任崇安、海陵、江原三县知县,并任泗州通判等职。后任殿中侍御史,在任上弹劾不避X佞幸,京师称之为“铁面御史”。宋神宗即位后,召赵抃知谏院。王安石主政后,赵抃屡屡反对变法主张,后以资政殿大学士之职任成都知府,神宗召见时慰劳说:“还没有过从朝廷下到成都去的先例,你能为了朕破一次例吗?” 赵抃回答说:“陛下的话就是法律,何必管例不例呢?” 后请求辞职回乡,改任越州知州。吴越地区闹X,人口死亡过半,赵抃奋力救灾。又调任杭州知州,以太子少保之职致仕。元丰七年(1084年),赵抃逝世,享年七十七岁。神宗闻讯后,为其辍朝一日,追赠太子少师,谥号“清献”。【人物典故】琴鹤随身:赵抃任成都转运使,到官时随身只带一琴一鹤。见宋沈括 《梦溪笔谈·人事一》、《宋史·赵抃传》。后称人为官清廉,常用此语。后人为X赵忭与陆游在四川崇州(古蜀州)罨画池旁修一庙宇称赵陆公祠,后改称“二贤祠”。其后人为X此事以此为堂号曰琴鹤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