萨特存在主义三大观点(喜欢萨特的都是什么人)

萨特的著名存在主义理论?

萨特是个值得钦佩的传奇式人物。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萨特”条目下的第一句话是:“法国哲学家、剧作家、小说家,当代文化生活中的国际知名人物,法国存在主义的首倡者。”

萨特,1905年生于巴黎一个海军军官家庭。他幼年丧父,寄居于外祖父家。中学时期,萨特开始阅读哲学著作,这对其后来的哲学生涯有重要影响。他同时对文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1924年,萨特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1929年获中学哲学教师学衔,并到勒阿弗尔一所高级中学任教。

1933-1935年,他进柏林法兰西学院进修哲学,师从现象学派创始人胡塞尔。此间,他研读了可称存在主义首创人海德格尔的学说,接受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

1936年起,萨特发表了哲学著作《想象力》。

1938年,出版日记体小说《恶心》。

1939和1940年,发表哲学著作《情绪理论大纲》和《想象力的现象心理学》。

以上三本哲学论著,主要阐述他受胡塞尔影响的现象学观点。

二次大战中,萨特从军,1940年被德军俘虏。第二年逃出X,与庞蒂、波伏瓦等左派知识分子积极参加抵抗运动。

1945年,萨特创办了《现代》杂志,传播存在主义思想。

50年代,萨特积极参加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由此和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成为挚友。1953年,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从1943年开始,萨特又出版了一些列的哲学著作,其中包括《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萨特一生拒绝领取任何奖项。1964年,瑞典文学院授予其诺贝尔X,被他谢绝。

萨特1980年去世。

1943年,萨特出版了《存在与虚无》一书。《不列颠百科全书》说,此书充分展示了其才华。这部著作里,“将人的意识(即虚无)与存在(即物性)对立起来,意识是非物质的,并由于这个特征而摆脱决定论。”

萨特的出发点,是要为个人X和人类尊严而辩护。在此基础上,他充分论述了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几乎所有萨特研究者赞成,在他身上,“一直表现出对穷人的关心以及对各种被剥夺权力者的同情”。

1946年,萨特发表了《存在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

此书,回答了社会上对存在主义哲学的疑问或叫“责难”;解释了为什么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就是“X成为人类斗争的工具,它意味着社会责任心”。

社会上为什么会对存在主义哲学有疑问或“责难”呢?萨特在此书中,列出了四种疑问。

但实际上,概括为两种应该就可以了。

最主要的一点,是在西方,普遍接受从柏拉图开始的决定论思想——“人”是什么,从人类诞生就已经被确定了。所以,历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们,都忙于对“人的本质”进行解读。但解读的结果,几乎无例外地都是背后的各种“神”决定了人的本质。存在主义哲学,主要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则强调,“存在先于本质”,人首先是人,而不是被规定好了的东西。萨特始终宣称,他是一个X者。而这样的观点,是很难被不少思想受决定论X两千年的人们所接受的。

其次,海德格尔在胡塞尔的影响下,创立了存在主义哲学。然而有两个问题,第一,海德格尔过于强调自我,这很容易被外界看作是一种自私自利的哲学;第二,海德格尔曾经很有影响,当上了大学校长,可是在XX掌权以后,他很快臣服于XX的X下,还率领一些大学教授向X宣誓效忠。这不仅令人们对海德格尔侧目,也对存在主义哲学颇有微词。

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部书中,用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来解答人们的疑问。其实,这部书一共就三部分。

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萨特从纯粹主观性和纯粹意识活动出发,引出了两个根本不同的存在领域——“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他说,我以外的世界是“自在的存在”,而“自为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这个观点,是多少受了海德格尔影响的。

萨特说,“自在”与“自为”的联系,依赖于“自身”;没有“自为”,“自在”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他说:“存在先于本质。”

人怎么可能“存在先于本质”?萨特说:“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场,后来才说明自身”。“人之初,是空无所有;只是后来,人需要变成某种东西,于是人就按照自己的意志而造就他自身”。

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先天决定的,而完全是由自己的行动造成的,是自己设计选择的结果。

到这里,萨特的存在主义已经显示出与海德格尔思想的巨大区别。

那为什么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呢?他在此书的第二部分作了解答。

萨特讲了一句名言:“人命定是X的”。里面包含有两层含义——第一,人是被无缘无故抛到世界上来的,是空无所有的;第二,人一旦进入尘世,他就享有绝对的X,就要对所做的一切负责 ,就是自己行动的主人。

萨特所说的X,就是人的存在本身,“人即X”;只有在X选择的行动中,人才能变成自己所要成为的,才能够显示出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本质。人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他是X的。

在书中,萨特论述说,必须真正关注人的生存问题,人是X的、不受约束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这是人的真正存在价值,是对个体的最大尊重和包容。

他说,人要在自我创造中展现自己的价值,选择可以完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承担责任。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怎样使自己的生活更幸福需要自己的选择,也需要自己承担责任的勇气,只有注重行动,对创造属于自己的“本质”怀有绝对的信心,才可能创造想要的人生。

他说:“人是靠追求超越的目的才得以存在”,“必须始终在自身之外寻求一个解放的或者体现某种特殊的目标。”

萨特的思想,在二战期间就发生第一次重大的改变,几乎完全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影响下走了出来。这很可能与他经历的二战有关,X的X罪行和普罗大众的痛苦促使他发生了这一改变。

1960年,萨特出版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这标志着他思想的第二次转变。这个期间,他读了不少X的著作,感觉深受启发,于是试图把个人的存在与社会历史及实践联系在一起考察。后来,一是忙于社会活动,二是身体状况逐渐不佳,这部著作的第二卷就未及写成。

他后来还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写了众多的评论,就不多说了萨特是个值得钦佩的传奇式人物。

《不列颠百科全书》在“萨特”条目下的第一句话是:“法国哲学家、剧作家、小说家,当代文化生活中的国际知名人物,法国存在主义的首倡者。”

萨特,1905年生于巴黎一个海军军官家庭。他幼年丧父,寄居于外祖父家。中学时期,萨特开始阅读哲学著作,这对其后来的哲学生涯有重要影响。他同时对文学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厚。

1924年,萨特考入巴黎高等师范学校,攻读哲学。1929年获中学哲学教师学衔,并到勒阿弗尔一所高级中学任教。

1933-1935年,他进柏林法兰西学院进修哲学,师从现象学派创始人胡塞尔。此间,他研读了可称存在主义首创人海德格尔的学说,接受了存在主义哲学的观点。

1936年起,萨特发表了哲学著作《想象力》。

1938年,出版日记体小说《恶心》。

1939和1940年,发表哲学著作《情绪理论大纲》和《想象力的现象心理学》。

以上三本哲学论著,主要阐述他受胡塞尔影响的现象学观点。

二次大战中,萨特从军,1940年被德军俘虏。第二年逃出X,与庞蒂、波伏瓦等左派知识分子积极参加抵抗运动。

1945年,萨特创办了《现代》杂志,传播存在主义思想。

50年代,萨特积极参加维护世界和平的活动,由此和英国哲学家、数学家罗素成为挚友。1953年,被选为世界和平理事会理事。

从1943年开始,萨特又出版了一些列的哲学著作,其中包括《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

萨特一生拒绝领取任何奖项。1964年,瑞典文学院授予其诺贝尔X,被他谢绝。

萨特1980年去世。

1943年,萨特出版了《存在与虚无》一书。《不列颠百科全书》说,此书充分展示了其才华。这部著作里,“将人的意识(即虚无)与存在(即物性)对立起来,意识是非物质的,并由于这个特征而摆脱决定论。”

萨特的出发点,是要为个人X和人类尊严而辩护。在此基础上,他充分论述了社会责任这一概念。几乎所有萨特研究者赞成,在他身上,“一直表现出对穷人的关心以及对各种被剥夺权力者的同情”。

1946年,萨特发表了《存在是一种人道主义》一书。

此书,回答了社会上对存在主义哲学的疑问或叫“责难”;解释了为什么说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强调了这样一个观点,就是“X成为人类斗争的工具,它意味着社会责任心”。

社会上为什么会对存在主义哲学有疑问或“责难”呢?萨特在此书中,列出了四种疑问。

但实际上,概括为两种应该就可以了。

最主要的一点,是在西方,普遍接受从柏拉图开始的决定论思想——“人”是什么,从人类诞生就已经被确定了。所以,历代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们,都忙于对“人的本质”进行解读。但解读的结果,几乎无例外地都是背后的各种“神”决定了人的本质。存在主义哲学,主要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哲学,则强调,“存在先于本质”,人首先是人,而不是被规定好了的东西。萨特始终宣称,他是一个X者。而这样的观点,是很难被不少思想受决定论X两千年的人们所接受的。

其次,海德格尔在胡塞尔的影响下,创立了存在主义哲学。然而有两个问题,第一,海德格尔过于强调自我,这很容易被外界看作是一种自私自利的哲学;第二,海德格尔曾经很有影响,当上了大学校长,可是在XX掌权以后,他很快臣服于XX的X下,还率领一些大学教授向X宣誓效忠。这不仅令人们对海德格尔侧目,也对存在主义哲学颇有微词。

萨特在《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这部书中,用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来解答人们的疑问。其实,这部书一共就三部分。

在《存在与虚无》一书中,萨特从纯粹主观性和纯粹意识活动出发,引出了两个根本不同的存在领域——“自在的存在”和“自为的存在”。他说,我以外的世界是“自在的存在”,而“自为的存在”才是真正的存在。这个观点,是多少受了海德格尔影响的。

萨特说,“自在”与“自为”的联系,依赖于“自身”;没有“自为”,“自在”就失去了意义。所以他说:“存在先于本质。”

人怎么可能“存在先于本质”?萨特说:“首先是人存在、露面、出场,后来才说明自身”。“人之初,是空无所有;只是后来,人需要变成某种东西,于是人就按照自己的意志而造就他自身”。

就是说,人的本质,不是先天决定的,而完全是由自己的行动造成的,是自己设计选择的结果。

到这里,萨特的存在主义已经显示出与海德格尔思想的巨大区别。

那为什么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呢?他在此书的第二部分作了解答。

萨特讲了一句名言:“人命定是X的”。里面包含有两层含义——第一,人是被无缘无故抛到世界上来的,是空无所有的;第二,人一旦进入尘世,他就享有绝对的X,就要对所做的一切负责 ,就是自己行动的主人。

萨特所说的X,就是人的存在本身,“人即X”;只有在X选择的行动中,人才能变成自己所要成为的,才能够显示出自己的存在、自己的本质。人的全部价值就在于他是X的。

在书中,萨特论述说,必须真正关注人的生存问题,人是X的、不受约束的,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他想成为的样子。这是人的真正存在价值,是对个体的最大尊重和包容。

他说,人要在自我创造中展现自己的价值,选择可以完善自己的生活方式,并承担责任。人生充满了不确定性,怎样使自己的生活更幸福需要自己的选择,也需要自己承担责任的勇气,只有注重行动,对创造属于自己的“本质”怀有绝对的信心,才可能创造想要的人生。

他说:“人是靠追求超越的目的才得以存在”,“必须始终在自身之外寻求一个解放的或者体现某种特殊的目标。”

萨特的思想,在二战期间就发生第一次重大的改变,几乎完全从胡塞尔和海德格尔的影响下走了出来。这很可能与他经历的二战有关,X的X罪行和普罗大众的痛苦促使他发生了这一改变。

1960年,萨特出版了《辩证理性批判》一书,这标志着他思想的第二次转变。这个期间,他读了不少X的著作,感觉深受启发,于是试图把个人的存在与社会历史及实践联系在一起考察。后来,一是忙于社会活动,二是身体状况逐渐不佳,这部著作的第二卷就未及写成。

他后来还创作了大量的小说和剧本,写了众多的评论,就不多说了

加缪与萨特的最大区别?

两人有以下区别:

1、首先,萨特是以文学创作为方式的哲学家,而加缪则是以哲学家的关怀来创作的文学家。你要问我这个区别的根本在哪里,我会说,文学是研究人本身的学问,而哲学大约是研究人与世界关系的学问。文学家是根本是人道主义的,而哲学家的根本是理性主义的。这是根本分野。

2、其次,同样属于左翼抵抗阵营的知识分子,萨特受到马主义的影响更多一些,中毒深一些,多少有为X主义张目的思想;加缪则是典型的X知识分子,更为强调人的处境和人的价值,我以为是偏于X主义一些。至于人们说的左与右的分野,其实也没有那么严重,我以为这是个性气质的差别,有人专断一些,个性中有更多致命的自负,有人X一些,个性中有更多的谦卑和宽容精神。

3、再者,我以为萨特更重行动,要永远至于行动的中心,这样才能够通过X意志和X选择消解荒诞;加缪则更重体验,注重从个体的体验出发,更强调个体直面人生悲剧的勇气和信心。

有过合作和交情,有过分歧和撕逼,但总的来说,他们是同路人。加缪英年早逝,萨特年岁长久,其实都是那个年代的X之王,分歧和区别,真没大多数答案所言说的那么大。

关于阿黛尔的生活里萨特的存在主义问题?

  • 阿黛尔的生活里艾玛不是存在主义的吗,这么说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是自己的X,她应该不会有偏见才对,可为什么她就是接受不了阿黛尔不去发掘自身的价值,这是不是自相矛盾吗?
  • 在主义问题?

萨特存在主义中自我存在超越自我本质怎么理解?

  • 萨特存在主义中自我存在超越自我本质怎么理解?是说存在先于自我意识范畴吗?就是说我思维所及的边界小于世界实际存在的边界,不存在的事物无法被我们所想象?
  • 人之所以会自己去忘记记忆,绝不是因为那是不必要的事,而是因为记得那些事会相当危险。我们刻意去忘掉过去所犯下的种种过错。忘掉那些若是记得就会让自我崩溃的记忆。靠着这么做——我们才能守护自己现在健全无辜的幻象境界是无法断定的,订定的虽然是自己,可作出决定的却是外界。这样一来从最初就不存在着境界。世界的一切,不过是一个空虚的境界。所以分别异常与正常的障壁并不存在于社会之中——作出障壁来的无疑是我们自己所谓的罚,我想是其本人自行选择去背负的东西。   如果接受一切的话,就不会受伤。 不适合自己的事情。自己厌恶的事情。以及无法认可的事情。毫不推拒地接受,就不会受伤。如果拒绝一切的话,就只有受伤。适合于自己的事情。自己中意的事情。以及能够认可的事情。毫不同意地拒绝,就只有受伤凡人的心无法保持不变。明明物体本身没有任何改变,但我们的心却让物体本身的价值起了变化。   性格这种东西是不需要的,既然性格只是在自己曾存在的历史中展现自我的一种证据,那就算性格曾创造出什么东西,那种东西也不会永恒不变。只要观测者变成被观测的对象,观测的物品就不会变,当然被观测的对象也不会改变。

关于阿黛尔的生活里萨特的存在主义问题?

  • 阿黛尔的生活里艾玛不是存在主义的吗,这么说选择成为什么样的人是自己的X,她应该不会有偏见才对,可为什么她就是接受不了阿黛尔不去发掘自身的价值,这是不是自相矛盾吗?
  • 在主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