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宝大闹宝莱坞
皮克斯新作《寻梦环游记》上映后好评如潮。
唯一被吐槽的点就是这个片名,实在容易让人以为它只是个追逐梦想的俗套故事。
不少人都表示:“差点因为这个烂片名,错过一部好电影!”
但其实还有更烂的……
比如香港译名——《玩转极乐园》。
和我们的“XX总动员”、“XX环游记”类似,香港喜欢用“反斗XX”、“玩转XXX”来给电影命名。
上次他们就把《Inside out》(大陆译名《头脑特工队》)翻译成了《玩转脑朋友》。
台湾译名更奇葩,叫——《可可X》。
这是什么鬼?
也太容易让人想歪了吧……
其实是因为,墓地在台湾的别称是“X”。
在此之前,皮克斯的另一部“环游记”《UP》,(大陆译名《飞屋环游记》)在台湾和香港分别被译成了——
《天外奇迹》,
和《冲天救兵》。
哈哈哈哈哈哈暂停一下,让我先笑会儿!
奇葩的电影译名当然还不止这些,今天堂叔就带大家“欣赏”几部经典电影的另类译名,顺便探索下这些译名诞生的原因。
《肖申克的救赎》
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 肖申克救赎
《肖申克的救赎》这个从英文直译过来的译名中规中矩,但也留下了个后遗症:让不少人都以为片中男主的名字叫“肖申克”。
香港则根据“男主在黑夜里逃离监狱”的剧情,意译成了《月黑高飞》,还算妥当。
而台湾就比较厉害了,贡献了影史最“臭名昭著”的译名——《X1995》。
刺……X?
那么,这个神译名到底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在1994年,台湾引进了一部大卖的片子《The Sting》,直译为《X》(大陆译名《骗中骗》,香港译名《老千计状元才》);
第二年引进《The Shawshank Redemption》时,因为当时这部片子还没什么名气,台湾发行商认为它和《X》有相似之处,于是就蹭热点,把它翻译成了《X1995》。
《盗梦空间》
Inception / 开启
很多国外电影的片名都非常任性,甚至简单到只有一个单词,比如前面提到的《飞屋环游记》——《UP》,还有诺兰的这部鼎鼎大名的《盗梦空间》——《Inception》。
这两部如果一个直译为《向上》,一个直译为《开启》,不知道会错失多少票房。
于是《Inception》引进时,就要在片名上做相应的发挥。
大陆根据影片内容,意译为《盗梦空间》,应该说是非常恰当了。
不信你看香港的——《潜行凶间》。
怎么看都像是恐怖片!
可能是香港观众就好这口,发行商投其所好吧……
而艺高人胆大的台湾发行商,几乎是直译,定名为没什么看点的《全面启动》。
好在这个片名并没有为票房拖后腿,它依然凭借超强口碑在当年拿下了台湾的票房冠军。
《三傻大闹宝莱坞》
3 Idiots / 三个X
香港的《作死不离三兄弟》,台湾的《三个X》,都不是很令人满意。
《三傻大闹宝莱坞》这个片名也是为人诟病已久了——这个故事和“大闹宝莱坞”明明一点关系都没有啊!
为什么会这样翻译,也成了影迷圈里的一个令人头疼的未解之谜。
经过一番搜寻线索+合理推测,堂叔终于解开了这个谜团!
原来在很久之前,就有一部1945年的《bud abbott 和 lou costello 在好莱坞》的喜剧片被翻译成《两傻大闹好莱坞》:
不少人甚至把片名看成了《三傻大闹宝莱坞》,而把短评写在了这一电影条目下:
《3 Idiots》作为一部印度宝莱坞电影,同时也有喜剧元素,于是就被套用了这部电影片名的模板,译成了《三傻大闹宝莱坞》。
那么,“X傻大闹XXX”这个片名模板的源头,真的是这部《两傻大闹好莱坞》吗?
不一定。
因为堂叔又找到了这两部片子:
1957年的香港喜剧《两傻大闹摄影场》,
1959年的《两傻大闹太空》。
虽然从时间上来看,前面那部《两傻大闹好莱坞》比这两部要早,但它却不一定是这个命名的源头。
因为《两傻大闹好莱坞》虽然是1945年的片子,但中文片名却不一定是1945年翻译的,也有可能是在50年代的港产喜剧中流行起这个片名后,才将它如此翻译的。(类似《X1995》蹭热度的做法。)
不管怎样,至少可以确定的是:在上世纪40-50年代,就有了“X傻大闹XXX”的命名套路。
后来有两部台湾喜剧,也沿用了这个套路:
可惜年代久远,查不到这两部电影的其它详细信息
“X傻片名谜の事件”到这里终于水落石出,多年疑惑也烟消云散。
最后给大家留个作业:
如果让你给《三傻大闹宝莱坞》、《肖申克的救赎》、《寻梦环游记》起片名,你会怎么起?
在评论区说出你的创意~
/END
本文为电影天堂原创,转载请联系授权
▲点击图片,阅读往期精彩
▲更多精彩,长按图片识别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