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模型姜启源(与25370支世界名校数学建模团队同台竞技,首次摘得美赛一等奖,这个团队不简单!)

数学模型姜启源
读大学前,李俊从未接触过数学建模。
李俊(右二)、黄志宇(左二)、赵月卿(右一)
和指导老师郑茂波(左一)
2017年,他以高考数学140多分的高分考入成都工业学院电气工程学院。今年1月底,大二的李俊与队友黄志宇、赵月卿首次参加了2019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MCM/ICM),他们与全球25370支队伍历经了四天四夜的激烈角逐,其中不乏哈佛大学、普林斯顿大学、清华大学等世界名校,最终获得了MCM的Meritorious Winner(中文译为“一等奖”),这也是我校学生首次获得美赛一等奖。2010年到校工作、指导过无数建模学生团队的郑茂波老师也是李俊等三人的指导老师,他总是强调“学生内生动力很重要”,“这三个学生综合能力较高,进入大学后一直坚持好的学习习惯,从不放弃向更高远的目标迈进,克服了不少困难,取得这个成绩实属不易。”
据了解,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是唯一的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也是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数学建模竞赛,为建模竞赛之鼻祖。今年共有916支队伍获得了MCM的Meritorious Winner,仅占参赛队数的6%,成都工业学院曾于2016年和2018年各获得1个“Honorable Mention”(中文译为“二等奖”)。这次李俊团队三人实现了学校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中的新突破。
初次邂逅
李俊的偶像是前建模协会会长陈龙师兄。大一刚入学时,在全校最高级别学生表彰大会“青春榜样”的巡讲活动中,李俊现场聆听了陈龙的成长故事,了解到其大学连续获得了多个全国乃至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奖项。还并不了解数学建模的李俊感到很“酷”,也希望尝试在这个领域获得成绩。“青春榜样”结束后不久,李俊便加入了学校建模协会。一年后,顺利成为了校建模协会的会长。
李俊至今还记得自己解过的第一道建模题,那是建模协会徐杰师兄为大一新生布置的——“求解从成都工业学院到犀浦地铁站最佳的路径选择”,看起来是生活中很常见的问题,但通过数学建模得到一条最优算法路径并不简单。李俊为此利用课余时间查找了大量书籍资料,甚至凌晨三四点钟依然还在宿舍求解。经过数天努力最终交上了答案。“整个过程我很享受,我越来越明确大学目标,那就是在保证课业的前提下,在学术竞赛、科研项目中努力取得好成绩。”
大一下学期,同大部分同学不同,李俊同时选修了信息与计算科学系任大源和郑茂波两位老师的数学建模课程,每周二和周四固定要上课,“这样可以同时了解到两个老师不同的见解。”初涉建模的李俊很快给老师们留下深刻印象,他总是很认真地对待结课作业,完成后追着老师要求当场讲解,改进后再去找老师,不断反复修改完善,直至满意。
去年5月,在信科系老师的鼓励下,李俊开始紧张地准备学校数模比赛,在校赛中取得名次是得以参加数模暑期集训营的入场券。找到好的队友是参加比赛取得好成绩的前提,李俊找到了同班同学赵月卿,“之前我完全不了解数学建模,李俊一直鼓励我参赛,在备战中我们遇到了不少困难,李俊每次都会让大家不要着急,好好再看一遍题,或者单独再请教老师,吸取经验,总结方法。”赵月卿认为,一直以来李俊都是团队的主心骨,很有干劲,提升了整个团队士气。参加校赛期间,李俊和赵月卿白天上课,课余之外所有时间都用来了讨论,赛前甚至通宵达旦地建立模型、挖掘数据,为解决一个小问题,整天整夜翻书查找资料,“对我们影响比较大的两本书,一本是清华大学教授姜启源编写的《数学模型》,另一本就是我们学校颜文勇教授等编写的《数学建模》,两本书翻看过多少遍,已经数不清了。”
赵月卿说“所有的努力都值得被温柔对待”。在2018年的春天,李俊团队获得了校数模比赛的一等奖,他们也是当年全校唯一获得一等奖的大一学生。
数模的震撼
“数模的世界太美了!”现在回过头看去年的学习历程,工科生李俊这样形容:“学习数学建模的过程像是在走一条窄窄的小路,经历了漫长、孤独的探索后,终于看见前面有一道门,我在一片荒芜之中终于找到钥匙,打开门的一瞬间我被震撼了,我第一次感受到了科技的力量,通过数学建模,庞大的问题得以解决。”对数模的热爱李俊没有任何掩饰,即便谈起2018年夏天那个“魔鬼建模培训”,留在他心底的也是“那是进步最大、收获最多的1个月”的印象。
“我们学校举办暑期建模培训已经有20多年的传统了。”成都工业学院信科系主任颜文勇提到,这个培训确实很“魔鬼”,从中选拔了不少优异的学生参加全国建模比赛,甚至是世界级比赛。李俊、赵月卿、黄志宇是少数坚持到培训结束的学生。
“每天早上6点多就要起床晨跑,7点半吃过早餐后,大家统一去德五楼3521教室上课,线性代数、论文写作、数学建模等课程都有专门的老师讲解。”作为培训班班长的李俊对上课的教室记得特别清楚,在那间教室里,30余名学生每隔三四天就要进行一次模拟比赛,白天在班上就论文写作、模型构建、编程演算当众作汇报,老师当场给出指导意见,学员晚上再优化过程。
李俊正和黄志宇激烈的讨论解题思路
在高强度的训练中,李俊默默地观察着每一个同学,为参加2019年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寻找合适的队友。夏天很快结束了,他找到了靠谱的队友黄志宇。“对于团队成员的选择,最开始我以为数学好是第一位的,对数模的认识更深入后,我现在认为队伍团结、向心力强更重要。”
美赛新突破
今年年初学期刚结束,李俊、赵月卿、黄志宇就统一搬到了学生第五宿舍备战2019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指导老师郑茂波在寒假中不辞辛劳,组织参赛队员报名,赛前指导,联系后勤住宿等相关事宜,为学生参加竞赛做好良好的准备和后勤工作。
今年1月底,李俊、黄志宇、赵月卿首次参加
2019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了MCM的一等奖
实现了学校国际性数学建模竞赛中的新突破
美赛从1月25日正式开始,比赛要求团队三人在四天时间内,就指定的问题完成从建立模型、求解、验证到论文撰写的全部工作,非常考验参赛者研究问题、解决方案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李俊还记得比赛前一晚团队三人本来约定7点过起床,养足精神再看赛题,但不约而同地早上五点过就都醒了,简单洗漱后三人静静地并排坐在桌前等待6点的出题。“心里既激动又紧张,我们希望通过美赛证明自己的实力。”李俊把参加比赛形容为“上战场”,这的确是一场没有“硝烟”但却困难重重的比赛。英语语言文字关是一大难点,负责撰写论文的赵月卿需要从早到晚地把专业文献及解题过程翻译成专业性极强的论文,李俊和黄志宇两人主要负责建模和编程,相较于参加国内比赛工作量巨大。作为队长的李俊在整场比赛中一直给团队加油鼓劲,虽然他们遇到了很多困难,但始终没有放弃。
紧张比赛中
郑茂波老师赛后回忆起了一个竞赛的小插曲。在解题的过程中,题目X现了一个“系留无人机”的名词,李俊三人通过查阅书籍、网络搜索都没有找到任何相关的信息。实在没办法了,最后竟然假装客户直接给生产厂家打了电话,机智地“套取”了系留无人机的资料,得到了解题的一些关键参数信息。
比赛的第三天,因为太累
三人设定了闹钟,约定一起休息20分钟再比赛
正是因为有这样锲而不舍的精神,团队才赢得了如此宝贵的一等奖,最终他们的获奖题目是实践性很强的“空难救援响应系统”。赛后三人都不约而同地认为团队团结是最重要的,“很X,我们彼此都拥有如此靠谱的队友。”李俊表示。
关于梦想
对于未来,三人都有很明确的目标,那就是继续深造,读研是必经之路。“9月还要继续参加数学建模国赛和明年的美赛,冲一冲特等奖。”说到今年的短期目标,李俊收起笑容很认真地说。特等奖又称“O奖”,每年只有不到百分之零点贰的参赛队伍可以获得,难度极大,但正是因为有难度,才有挑战。三人都一致认为参加建模比赛对自学能力有很大的提高,对以后考取研究生也有很大帮助,从入学就看着他们成长的郑茂波老师对此表示认同,“数学建模比赛的完成形式是在较短的时间内以论文的形式呈现解题思路和方法,且所X目大多都是接近社会的实际问题,不仅是成员的综合能力,也极大考验着团队的表达沟通能力,从实际应用方面真正锻炼了学生,这符合我们学校应用型大学的办学道路。”
通过开设选修课、开展校内数模竞赛、暑期培训选X校内优秀学生,进而参加各类高水平数学建模竞赛,这样的人才培养选拔路径在成都工业学院已经持续了20余年。“在竞赛中,学生的数学应用能力有了实质性的突破,真正做到了将数学知识运用到了实际问题解决过程中。20多年的学科竞赛也丰富了高等数学课程教学的应用案例,深化了数学课程改革。”从1996年就开始指导学生数学建模的颜文勇主任表示。
采访中李俊谈到他最崇拜的人是篮球运动员科比,“有记者问科比为什么会如此成功,科比反问:‘你见过凌晨四点的洛杉矶吗?我见过每天凌晨四点洛杉矶的样子。’”科比让世人见证了梦想的力量,相信李俊和他的伙伴们,一定能走出属于他们自己的梦想之路。

-END-

往期回顾

图片:李俊
撰写:吴媚
审稿:鲜国颖

成都工业学院 党委宣传部

数学模型姜启源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