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世之所贵(看重)道者,书也,书不过语,语有贵也。

语之所以贵,意也,意有所随。

意之所随者,不可以言传也。

而世因贵言传书。(世人因为看重语言,把它记录于书上,流传后世)
视而可见形与色,听而可闻名与声。
夫形色名声果不足以得彼之情。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而世岂识之哉!
—《庄子?外篇?天道》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意思,不是知道的不愿意说,而说的实际上不懂。
如果这样理解未免有些浅显,我看到很多文章这样解释这个词意,有些不敢苟同。
还有人把知,解读为智慧的智:智者不言,言者不智,我觉得就更离谱了点。

当然每个人对庄子都有自己的解读,没有所谓的对错,每个人只能无限接近,但永远无法完全懂他,毕竟他是和我们隔了两千多年的大哲学家,神人。

我的理解庄子想要表达的是:知道的人是没办法用语言说出来,能说出来的人实质上可能还是没领悟到真正技巧和本质。

庄子在内篇《大宗师》里这样定义道:
有情有信,无为无形;
可传而不可受,可得而不可见;
道是客观存在。静默着,看不到摸不着。
可以心传领悟但不可教授,可以偶得但不能目见。

庄子在外篇的最后一篇《知北游》中无始和泰清的对话,也说:
道不可闻,闻而非也;
道不可见,见而非也;
道不可言,言而非也;

有问道而应之者,不知道也。

虽问道者,亦未闻道。

道无问,问无应。

接下来庄子又用轮扁和齐桓公关于读书的对话寓言来论证这个道理:

齐桓公在堂上读书,

轮扁(制作车轮的人)在堂下斫轮,看到齐桓公读书就上去问他看的什么玩意?
齐桓公说是圣人之言,轮扁问他圣人还活着吗?

齐桓公说圣人死了,轮扁说既然圣人已经死了,那你看的就是X了。

齐桓公大怒,好你一个大胆的轮扁!我看书你比比什么?你来说说看,要是说不出来道理我弄死你!

轮扁说:我是以我自己做的事情来观察出这个道理
斫轮,徐而甘而不固,疾则苦而不入。
不徐不疾,得之于手而应于心。(成语得心应手源于此)
口不能言,有数存于其间,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
此谓: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轮子怎么砍会松滑不坚固,怎么砍会紧而涩装不进去,这个只能是轮扁的手上的感觉和经验技巧的积累,没法用语言说,没办法传给他的儿子,故轮扁七十而斫轮,虽然年已古稀仍然只能自己亲手制作轮子。
古人死了,他心中难以言传的东西也就随着他的死亡而消失了,那么齐桓公姜小白所读的书也就是古人留下的糟粕了。
从这个意义上说,我们现在读的《庄子》,实际上也并不是庄周的精华所在,我的乖乖,书上的糟粕都那么美妙,如果是庄周的精华那该是什么样子啊?

咦?齐桓公原来叫姜小白,那么有一款酒的名字是不是侵权了?

对于交易来说一样的道理,须臾得失百万金而不喜不悲,则道将成矣,目前还做不到唉。
继续修炼吧。别人帮不了自己,自己也没办法帮助别人。同样是知者不言,言者不知。。。
利弗莫尔,欧奈尔,克罗,一代一代的大师只能留下传奇,新的大师也会不停出现,他的模式也只属于他自己,无法传承。
说是幸存者偏差也好,说是心态好运气好也罢,都一定会随历史而湮灭,循环往复,周而复始。

X在《道德经》第五十六章中有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的阐述,两者一脉相承意思差不多。
大部分人知道这句话是通过道德经,而不知道庄子的解读比道德经更细致,而且不同的文章反复阐述这个道理。

当然了,这句话的版权属于X,因为他比庄子岁数大啊。

请识别下图二维码关注个人公众号:浮盈加仓:
交易/庄周哲学/自行车/人文历史

知者不言言者不知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