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数学三段六步教X教案?
一、学案讲评
每节课教学伊始,教师用2-3分钟时间,对学生上节课学案作答情况进行讲评。或指出方法不足,提醒改进;或指出知识问题,以防再错;或指出教学重点,温故知新;或指出教学难点,巩固理解;或指出考试常规,引起重视。通过学案讲评,强化了上节教学效果,为本节教学做好准备。例如在七年级数学上册“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第三课时中,针对上节学案存在问题设计了:1、解方程2x-4=6x+52、根椐解方程过程完成(1)移项(2)移项时应注意的问题是-–。这样学生在本节分析实际问题,列出方程后,解方程过程不会出错。
二、出示目标
学习新知识前,教师首先向学生出示本节学习目标。使学生明确本节要达到的要求,适用的学习方法。要注意的是: 目标的定位要具体、现实、可行,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努力都可以达到。做到依纲扣本,禁说大话、空话、套话、废话,不提学生不易操作或是通过努力也达不到的要求。例:在七年级数学下册“平行线”第一课时,出示目标为:
(1) 通过画几组直线得出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2) 通过以上作图得出平行线的概念。
(3) 过直线外一点画出这条直线的平行线,得出“平行公理”的内容。这里虽没说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及学习兴趣,但实际在完成三个目标的同时既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又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
三、学生自学
“学生自学”是六步中的重要环节,是学生“主体作用”得以体现的中心环节。学生自学,老师不是无事可做,而要深入到学生中间,做学生自学的助手。根据自己平时所掌握的学生学习情况,有重点地对学生进行自学情况的督促、检查、指导。一是从整体把握学生自学的氛围,观察学生是不是都进入了状态。如果学生自学状况不理想,肯定是遇到了障碍,老师应该及时了解这些情况,采取有效的措施点拨疏导。二是突出对学困生的关注。这部分学生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远多于其他学生,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多关心、多指导,给他们降难度、降要求,以使他们顺畅地完成学习任务。这部分学生自学的问题得到解决,就能有效地保证整体教学质量。
四.交流展示
“交流展示”是一节课中最精彩的部分,是课堂气氛容易达到X的时段。学生在自学阶段,不是说人人都学懂了、学会了,他们中个别同学对知识的理解有偏差,在做题时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惑,在交流版演的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的问题。这时老师不要急于给出答案,先让学生上台纠错,一个改不对叫俩,两个改不对叫三个,可连续多人上台纠错,直到改正确为至,并让一个个纠错的学生说他这样改的原因。如此的“兵教兵”既让学生知道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才能防止错误的发生,又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能力水平得到发展和提升。
五.疑难解析
这是六步中体现教师“主导”作用的关键所在,是教师对学生自学中遇到的“拦路虎”集中消灭解决的时候。学生长期在这种模式训练下,每节课进行到这时,一般情况疑难点已所剩无几。教师在备课时就要有预见、有准备,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讲解时一要趁热打铁、不失时机,二要言简意赅、切中要害,三要就题论类,总结规律。做到“三讲X讲”,即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点。不讲学生能自学会的,不讲学生讲了也不会的,不讲学生不讲也会的。
六.当堂训练
这是一节课的最后一步,是巩固学生学习成果,查找课堂学习中存在问题,促使学生将所学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重要环节。要求教师在学案设计时,紧扣课标,突出重点、难点、易错点,精心选择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的习题。同时以面向全体学生为出发点,总体难度不宜过大,不给学生设置过多障碍,适当考虑优等生与学困生,配置符合不同层次学生解答的习题,注意题型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为摸准学情,训练习题分为A卷与B卷。
“三段六步”教学模式,是贯彻“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学精髓的具体化探索,其根本上服从和服务于提高教学质量,它必然会随着教学实践活动而不断改革完善。因此,我们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可应用这一模式,但不拘泥于这一模式,从具体学情出发,联系实际,丰富模式,发展模式,领会模式实质,最终实现从有型的模式操作升入无形的精髓化教学。
初一上半年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实际问题 的解题技巧与方法。 我是初一学生,这次数学考的不
- 初一上半年数学,一元一次方程实际问题的解题技巧与方法。 我是初一学生,这次数学考的不好,有哪位数辅厂滇断鄄登殿券东猾学高手为我解答?拜托了!!谢谢^ω^
- 。。。。一元一次还不是太难,看看书本例题就会了
有些一元一次方程实际问题实在不会列出方程怎么办???????
- 多见多练,一定不能懒,推荐你一本书《状元成才路》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题怎么解
- 分析题意设未知数,根据题意列等式,解方程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 五一期间,某商场搞店庆,决定由顾客X确定折扣,某顾客X甲,乙两种商品,
- 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五一期间,某商场搞店庆,决定由顾客X确定折扣,某顾客X甲,乙两种商品,分别抽到七折和九折,共X386元,这两种商品原售价之和为500元。问:这两种商品原X价分别为多少元?
- 设甲、乙两种商品原价分别为X元、500-X元:0.7X+0.9(500-X)=386解得:X=320(元)乙两种商品=500-X=180(元)甲商品原价320元,乙商品原价180元。
一个关于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的问题,求解答
- 某车间有22名工人,每人每天可以生产1200个螺钉或2000螺母,1个螺钉配2个螺母,为使每天生产的螺钉和螺母刚好配套,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各多少民,这一题我不知道怎么理解,还有就是2000(22-x)=1x1200x得5(22-x)=6x,是怎么变成的?以后遇到这一类题怎么做?
- 解:设分配x名工人生产螺钉,则(22-x)人生产螺母,由题意得2000(22-x)=2×1200x,解得:x=10,则22-x=12,答:应安排生产螺钉和螺母的工人10名,12名.
七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创新练习一课一练实际问题与一元一次方程参考答案
- 在线等 急
- 呵呵。我这个全部的答案!wenku.baidu.com/…f.html 七年级上册人教版!